收藏 分销(赏)

网络群体言论对社会舆论影响分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654329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群体言论对社会舆论影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网络群体言论对社会舆论影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网络群体言论对社会舆论影响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网络群体言论对社会舆论影响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网络群体言论对社会舆论影响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题 目: 网络群体言论对社会舆论影响分析 学 院: 历史学院 专 业: 编辑出版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II摘 要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网民群体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互联网作为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及话语平台,为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理想的舆论空间。网民的群体特征、社会特征及公民意识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公共场域“中显示了其强大的作用。网民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开辟了民主政治之风,构建了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也因其虚拟性、缺乏规范性等特征,而引发社会舆论危机。本文结合传播学、社会学、群体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浅谈网民群体言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全文分成五个部分,分别为:中国网民结构及群体特征;网民

2、的公民意识及舆论影响;网民的舆论沟通环境;网络群体言论的负向分析;网络舆论环境的净化与管理。从网民主体特征、沟通环境及行为影响方面分析网民群体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关键词:互联网;网民群体;公民意识;舆论影响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in China, Internet user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groups.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s a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the words great platform fo

3、r users to provide a relatively liberal ideal of public space. Internet users in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so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ivic awareness in the virtual, public sphere to display its powerful role. Network users as the main body of public opinion to promote the democracy, human rights c

4、ommunity building; also because of their virtual nature, the lack of normative reasons, aroused public opinion crisis. This is combined with communication, sociology, group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 of Internet users among the comments on the impact of public opinion. Full-text

5、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namely: the structure and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users of civic awareness and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 users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network group of negative comments; network media environment of the purification and management.K

6、ey words: Internet;users group;civic awareness;influence public opinion目 录序 言1一、中国网民结构及群体特征21.我国网民结构浅析22.我国网民的群体特征4二、网民的公民意识及舆论影响61.公共事务开始成为网络传播的重点62.网民通过互联网伸张属于法律保护范围内的公民权利,使普通的刑事、民事案件上升为全国性的公共危机事件73.网民舆论的监督力量逐渐强大7三、网民的舆论沟通环境81.网络社会的“公共领域”92.网络论坛作为“公共领域”的沟通环境93.国内论坛舆论环境分析10四、网络群体言论的负向分析121.群体决策的偏差1

7、32.网民暴力行为及舆论危机13五、网络舆论环境的净化与管理151.网络媒体应发挥良好的“议程设置”功能152.政府应该增强公信力度,避免舆论信任危机153.完善法律监管与树立网民舆论自律16六、结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序 言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展开传播的社会热点事件日益增多,网络传播对社会舆论影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作为网络舆论主体的网民,其“公民”及“网民”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副所长李未柠表示:“在大的事件上,网络民意确实是跟主流舆论保持一致的。”“我们重点甄选了50多个引起国内民众高度关注的事件,在把网络民意跟社会民意进

8、行匹配后发现,每个重大事件中,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的重合度,基本都在60%以上。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往上升。网络民意会越来越代表社会民意”。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成孟2010-04-01. 由此可见,随着网络互动的加深,网络舆论逐渐上升到整个社会舆论的地位。而网民与社会大众有哪些异同,网民在形成社会舆论中的话语环境有怎样的优势,如何使网民的“公共决策”理智有效,是研究者应该关注的问题。网民群体言论对社会舆论影响分析以2009网络热点事件为例一、中国网民结构及群体特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分成现实与虚拟两个部分,网络社会的“上网者”在虚拟空间中形成了新的人类社群网民(Netizens)。“

9、网民”一词最早是由米切尔霍本(Michael Hauben)所创始,霍本原来是用这个词来意指:那些非以地理区域为依据所形成的,具有社区意识的、相互发生行为联系的一群网络使用者。沙莲香: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献给创造“25年中国”的人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 275页。这些“网络使用者”因不同的需要经常坐在电脑前,与其他网络用户共同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报纸、广播、期刊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将现实社会中的群体从广场、沙龙等公共领域中分散到各自的家中,形成分散的公众群体;而网络媒介的发展则将受众聚合在虚拟舆论场中,以“网民”的身份标识参与传播活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是:过

10、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不断壮大的中国网民,表现出了其典型的特征。1我国网民结构浅析从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第一次热潮出现以来,中国网民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其结构也发生着改变。本文分别从网民年龄、学历、收入三方面分析中国网民的结构变化特征。据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统计的2008年与2009年网民结构对比数据显示,从年龄上看(图1.1),我国1019岁的网民所占较

11、高,为31.8%,这与国家在初级学校建立完善的网络课程,普及互联网知识密切相关。其次为2029岁的青年群体,占总体网民的28.6%,是网络中的活跃群体。而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成熟群体30以上的网民,与2008年相比有所提升,整体占到网民的38.5%,这部分人社会阅历相对丰富,经济能力也较强,是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用户群。就网民的学历结构分析(图1.2),高中以下学历(不包括高中)占据网民整体的35.6%,而大学本科以上仅占12.1% , 与2008年相对比,高中学历网民占比也略微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这个比例与现实社会群众整体学历水平相关。网民收入结构数据显示(图1.3),收

12、入为2000元以下的网民占70%,收入在1000元以下者占到43.7%,虽然低收入者仍占很大比例,但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也在增加,为互联网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综合来看,我国网民结构逐渐向均衡和优化方向发展。 图1.1 网民年龄结构对比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1.2网民学历结构对比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1.3网民收入结构对比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我国网民的群体特征(1)网民群体的分类群体

13、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社会学对社会群体的分类标准,可将群体分为三类:基本群体、参照群体、偶然群体。基本群体也称“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指长期具有亲密关系的群体;参照群体是指提供参考标准的群体,有一定的指向性。一个人要加入某个群体,必须了解该群体的行为规范和观点,并接受和模仿他,这时这个群体就成了参考群体。转自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137页。本文从网民的上网活动形态及网民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将网民群体进行分类。根据网民群体上网活动形态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网上浏览者,一类是网上互动者。第一类网民上网时习惯“单独行动”,根据个人需要使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当需

14、求满足后即下线,不经常与网上的其他网民进行互动。而另外一类网民则经常与网上的其他人员互动交往,聊天、游戏,在论坛社区中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参与网络活动等。而从网民群体对个体影响,可以将网民群体分成网上初级群体和网上次级群体。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来划分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和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转引自许静:传播学概论,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94页。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流与合作特征的群体,主要包括家人亲属、街坊邻里、社交伙伴等。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主要是指在形成个体的社会性和思想观念等方

15、面所起的初始作用。次级群体是人类有目的以及有组织地按照一定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如工作群体,客户关系群体等。次级群体不受血缘和地缘的限制,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形成的。转自许静:舆论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129页。对于网民来说,人际关系相对亲密稳定、几乎天天都去的聊天群体或者社区群体就是其网上初级群体,也可称网上首属群体。网上初级群体形成后其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直接对个体产生影响。而网民参加的除了网上初级群体以外的群体,便是网上次级群体。如偶然进入某社区交流网站、新闻跟帖所临时聚合的群体等,其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属于临时性的聚合群体。(2)网民群体的社会性特征社会性是

16、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是人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网民作为网络虚拟社会的群体,具有群体的社会性特征,但又与现实社会群体存在着差异。现实中的社会群体由众多个体的社会联系组成,受个人的身份等社会面貌的制约,彼此间的社会关系必须通过实在的接触才能得以维持。而网络群体间的社会关系摒弃了身份的限制,只要注册一个登陆账号,便可以通过虚拟的身份进入网络中的某个社区群体,并保持一段时间的交往互动,此时网络社会群体便产生。网络社会的许多特征与原始狩猎、采集社会的形态相似。作为游牧人民,狩猎者、采集者与土地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即具体的行动与具

17、体场所之间没有紧密的关联,因此“地域感”很弱,信息社会同样具有原始社会的这种缺乏疆界限制的特征。在涉及到性别、年龄、领袖和追随者的角色时,狩猎及采集社会是之前所有社会形态中最具平衡趋向的,而网络社会正类似于这种地域性弱、社会成员相对平等的状态。网络社会群体之间没有明确的共同利益和目标,彼此间除了“网友”外没有明确的成员关系,但因在虚拟场域中的聚合而形成了一个群体,发挥着社会群体的功用。在虚拟社区中,维持网民群体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能否满足上网者的需要。有共同兴趣爱好或者共同信息需求的网民更容易聚合成一个网络社会群体。如一些针对网民兴趣及需要而建设的专业论坛:为摄影爱好者开辟的“色

18、影无忌”论坛,旅游爱好者的“中国驴友论坛”等。而像搜狐社区、天涯社区等综合性论坛也会设置不同主题的信息讨论版块,满足网友的多元信息需求。此外,现实社会中的地缘因素也会影响网络社会群体的聚合,如“京华论坛”、“四川麻辣社区”、“山东大众社区”等综合论坛,就是以省份的划分来聚合网民,社区群体所分享和交流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网民个体除了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网上寻找有共同爱好及信息需求的群体,并加入其中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外,也会偶然因为发布在网上的某条新闻或是社会言论而聚合在一起。网民们每天在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出网络优越性的便是网络新闻。于是新闻跟帖也成为了网民聚合的重要形式。网络

19、新闻后的评论功能促使讯息的发布得到及时的反馈,也给共同关注一条讯息的网民提供了话语权。当某则新闻涉及到浏览者的相关利益或是触动了浏览者的某根神经,浏览新闻的网民便会通过互联网发布意见信息,不同意见信息的聚合促进了网络舆论的形成。二、网民的公民意识及舆论影响“Civil Society” 即公民社会,强调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对国家权利的监督与制约。沙莲香: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献给创造“25年中国”的人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版,第318页。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对公众的界定中认为,“个人所享有的形式的主观自由在于,对普遍事务具有他特有的判断、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表达。这种自由,集中表现为我们所

20、说的公众舆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Rechtsphilosophie),Hoffmeiser编。法国大革命尖锐的批判者爱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在其书中写到:“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每个人都认为他和一切公共事务有着利害关系;有权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意见”。Burks Politics,Hoffmann and Levack,New York,1949.S106.可见,意见的表达,是公民的权利之一,更是是公民意识的体现方式。网络时代,新媒介传播信息的优越性激发了网民的公民意识。随着网络智能化以及近几年社会重大事件的网络舆论影响,网民的公民意识在互联网构建的虚拟舆论场中逐渐增强,并具有明显

21、的特征。1.公共事务开始成为网络传播的重点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于2010年3月18日发布的中国内地首份权威网络舆情报告2009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披露,目前中国网民最关注的8大热点问题依次是:反腐倡廉、房价问题、就业问题、户籍制度、养老保险、食品安全、医疗保险和交通安全问题。来源于重庆晚报数字报,2010年3月19 日。由此可见,有关民生、国家公共事务及相关政策是中国网民最关心的问题。2009年多个网络流行语来源于网民群体对社会公共事件的讥讽,如云南济宁县的“躲猫猫”事件;轰动全国的上海倒楼事件“楼跪跪”;上海交通管理部门的“钓鱼执法”;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生“被就业”而引发的

22、一系列以“被”字为前缀的表达句式的风靡等。网络流行语在幽默中带有怀疑和反讽的意味,成为了网民彰显公民意识的特殊表达方式。而这些带有特殊意义的流行话语很容易在公众之中扩散开来,促进热点事件的传播,网民们的民主意识及社会责任感被这些社会事件激发,积极通过网络话语平台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与监督。2.网民通过互联网伸张属于法律保护范围内的公民权利,使普通的刑事、民事案件上升为全国性的公共危机事件社会心理学中有“弱者的武器”概念,指弱势的一方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如诉讼、信访等无法与强势群体抗衡,以达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转而求其他极端手段。中国社会学网 如上演跳楼秀、聚众停尸、罢工等,当事情蔓延开来,

23、反对的呼声随之升高,舆论的压力迫使强势者不得不解决问题。随着网络社会逐渐发展,互联网所形成的虚拟舆论场逐渐成为了“弱者的武器”。在2009年网络热点之一的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钓鱼执法”2009年9月8日,上海一位白领张军(化名)因好心捎了一位自称胃痛的路人,结果遭遇“倒钩”运管部门钓鱼执法,张军被扣车罚款一万。事件引发强烈反响,上海的报纸、电视台、电台都介入报道,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批评这样的执法手段。事件中,当事人通过天涯社区发布主题为“期待会有正义的审判”帖子求助,引来了网民的强烈关注。该事件互联网曝光后,伴随着网民讨伐的呼声,中央及地方媒介及时跟踪介入,强大的舆论呼声使事件得到了上海高层

24、领导的关注,“钩子并不存在”的谎言在网络舆论的声讨中破产。随着司法的介入,有关部门通过媒体声明纠正了执法错误,当事人的罚款被退还,最终平息了公众的愤慨。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取代传统媒介成为了舆论的源头,将信息传播给网民群体。网络“申诉”成为了社会弱者抗衡权利机关的舆论武器。3.网民舆论的监督力量逐渐强大互联网上活跃的民意表达对传统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影响。网民意见及其舆论力量对国家权力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尼葛洛庞帝把权力的分散视为数字化生存四大特质之首,认为传统的政治观念将随着网络的发展成为明日黄花。参见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第269页。而麦克卢汉面对六十年代大规模发展的电视媒介就曾预言:“

25、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麦克卢汉:人的延伸媒介通论,第32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即便中国的网民还没有强大到改变传统政治观念,也并没有发展到“全民卷入政治决策”的理想境界,但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为民主参与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话语环境,网络舆论对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在近些年逐渐彰显。199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甘惜分教授主编出版的新闻学大辞典对舆论监督给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舆论监督指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其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而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

26、介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以及对政府和政党的批评,促使其修正错误。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舆论监督的力量在于公开、揭露事实、曝光问题、公开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呼吁、督促有效行动。许静.舆论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0页。舆论监督相对于司法监督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而言,属于“软监督”,“软”并不是指监督力量的软弱,而是监督的话题广泛多样,监督方式的灵活,产生监督舆作用的舆论压力主要通过传播媒介予以体现。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活跃在虚拟社群中的网民,网民通过在互联网上的意见表达来监督广义上的一切社会权利,意见的表达属于公民权利的一部分。网络舆论的监督关键在于表

27、达的主题能否引起网络社会乃至于现实社会的关注,从而形成集体性的压力,实现其监督作用的可能。在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体系中,人民的意见和愿望,需要通过新闻媒介的筛选间接反映出来,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介对舆论的垄断,舆论的呼声直接来源于兼具公众身份的网民。网络的便捷的实时互动性,广阔的信息容纳性和超强的链接功能,加上匿名条件下的相对言论自由,使集信息接收者与信息传播者身份于一体的网民能够在短时间内就某一社会事件迅速聚合,形成巨大的舆论力量来影响甚至决定着事件的发展。2009年网络热点之一的“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2009年5月10日晚8时许,湖北省巴东县野山关镇政府三名官员在宾馆消费时

28、侵犯女服务员邓玉娇,在争执过程中邓玉娇将对方两人刺伤,其中一人死亡,被判“故意伤害罪”的邓玉娇得到了网民的声讨。 中,网络民意将矛头指向“镇招办主任”这一不算入流的官职,舆论一边倒地同情身处弱者地位的邓玉娇,网友们普遍担心官员仗势欺人,“弱女子”不能够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网民的呼声促使司法部门较为公开透明地办案,网上的舆论压力遏制了地方权力干预司法的可能,网民言论所形成的舆论监督力量起到了直接推动甚至改变事件发展方向的重大作用。三、网民的舆论沟通环境互联网为“网民公民”构建了一个意见表达的新平台,在这里,网民既可以完成“点对点”的私人通信,又可以在聊天室、论坛、新闻组等虚拟互动空间中,实现“多

29、对多”的交流方式,互联网成为了介入成本最低而交流面最广的媒介,为民意的公开传播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公共领域”,改善了传统媒体时代民意表达的被动局面。笔者以国内论坛的发展状况出发分析我国网民舆论的沟通环境。1.网络社会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概念是由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中概括的,“公共领域”置于公家机关与公民社会之间,公民借助“公共领域”形成公共意见或舆论,使个体能够参与到社会状态与国家政策的讨论中去。沙莲香等: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献给创造“25年中国”的人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版,第318页。公共领域的学说,简言之即是以民众在公共场域中所形成的舆论来合理化国家权力的运作。早期的公

30、共领域在18世纪的欧洲形成,由受过教育的市民组成的文学公共领域文化沙龙或“读书会”,他们的兴趣集中在当时最新的出版物上。成员在对文学与艺术的批判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切的公共交往网络。而后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原本以文学和艺术批判为主要特征的公共领域逐渐政治化:一些社会势力为了影响政府当局的决策,求助于具有批判意识的公众,以使自己的要求得到认可。具有政治化特征的公共领域简言之就是借助于民众在公共领域所形成的言论来合理化国家权利的运作。沙莲香等: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献给创造“25年中国”的人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版,第319页。公共领域从最初的“读书会”,到革命时期的社团、协会,逐渐转型为被

31、报刊等大众媒介操纵的公共领域平台。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公共领域面临着又一次巨大的转型,互联网中的虚拟舆论场成为了新的公共领域,发挥着集散群体观点、形成舆论监督的功能。网络社会的公共领域,有聊天室、论坛、新闻组、社交网站等多种形式。2.网络论坛作为“公共领域”的沟通环境公共领域从早期欧洲出现的沙龙、咖啡馆、广场或俱乐部,到报纸出现之后起到汇聚言论作用的平面媒体,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媒介,其沟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早期的公共领域传播建立在集会的基础之上,公共领域之中的群体需要面对面的接触来相互影响。而当报纸和收音机作为公共领域的表现形式时,群体被分散成在各自的家中读报、收听广播的个体,他们形成了一个

32、大众群体并接受暗示的影响,这种暗示由报纸的编辑和时事评论员操纵。法 塞奇莫斯科维奇 著 ,许列民 薛丹云 李继红 译:群氓的时代,凤凰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版,第255页。到了网络时代,公共领域的环境介于前两种媒介发展状态之间,网民们同样是分散在社会广阔领域中的个体,没有面对面的接触,然而却能通过网络媒介的互动方式,借助于网络智能交流沟通,相互暗示。网络媒介时代,传统报纸时事评论员的操纵力量被大大削弱,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个坐在电脑前的网民都可以成为时事评论员去影响他人。以信息网络为凭借的公民参与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认为理想沟通情境的理性规则,有以下

33、三点:每个有能力说话和行动的人都可以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每个人都可以质疑任何主张、提出新的主张、表达其态度、欲望、需求及偏好;不可借由内部或外部的强制力阻止参与者说话的权利。网民的网络参与环境即互联网所构造的公共领域的环境接近于哈贝马斯所描述的理想状态。网民可以自由的在论坛等社区网站中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但这种自由必须限定在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能侵害到国家、社会以及公民的利益。由于网络媒体的便捷性、广泛性,参与者的平等性与匿名性等特征,网络平台更有利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的发挥。作为网络时代典型的“公共领域”论坛,为网民提供了相对优越的话语环境。网民们通过新闻跟帖或话题讨论相互影

34、响,交换分享观点,形成网络舆论。论坛中的版主是网民网上言论的直接组织者和监督者,好的论坛管理者会刺激参与网民的讨论,删除具有不良信息或者恶意攻击的帖子,净化论坛的交流环境,对论坛中的秩序进行仲裁,使其产生合理的舆论影响。也有一些论坛版主为了维护某方的私人利益,恶意删帖,限制了网民的言论自由,或是言论过于自由,给不良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造成舆论的负向影响。3.国内论坛舆论环境分析本文的论坛泛指集信息发布、讨论、聊天,网上创作为一体的网民互动虚拟社区,包括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系统及新闻组(Newsgroup)社区。在社区论坛中,信息与用户的互动机具个性化,

35、网民可以在社区的特定讨论中发帖、跟帖。论坛根据网民群体的信息需要设置了不同主题信息模块和讨论区,用户可以在特定主题的讨论区内,针对主题相关的观点或问题,寻求他人的意见及答复,并借此引起讨论,激发他人的参与。社区论坛中信息模块的结构及组合,刺激着用户个人意见的生成,为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交流平台。网络论坛不仅放大了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交往环境,而且为成千上万的人参与讨论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提供了可能和条件。人们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补充修改别人的观点,有效地推动了信息的及时传播与舆论的自由。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论坛:一是主流论坛,即依托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新闻网站而存在的论坛,如人民网强国社区、新

36、华网发展论坛。在汶川大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社会大事件中,主流论坛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主导作用;二是门户网站论坛,如搜狐社区、新浪论坛、网易论坛,门户网站论坛的综合性使其具有强大的用户规模效应,能听到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声音,彰显了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和公共舆论力;三是民间论坛,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百度贴吧、凯迪社区等,言论相对大胆,并总能挖掘出来自于社会角落的声音,具有强大的网民凝聚力。在2009年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三类论坛都显示出了强大的舆论集散功能。近几年来,各大论坛在内容综合、版块细分的发展中逐渐趋向SNS化Social Network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另一说为Soc

37、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SNS网站:网络世界的“生活平台” 曹兴、肖尔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SNS既指为网民提供扩展网络社交人脉服务的网站,如国内典型的社交网站 “人人网”、“开心网”等;也指代网络社区中相同话题的网友凝聚、相同爱好的网友凝聚及相同学习目的的网友凝聚等网络社会互动行为。如在天涯社区中,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了类似于典型SNS网站的添加好友功能,用户可以按地域、职业或用户名搜索以获得、添加好友。在添加好友后,对方所发表与关注的帖子、分享的信息便会在用户个人的主页中显示出来,促进了网民分享信息、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为网络舆论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互动环

38、境。在国内众多的论坛社区中,笔者选择了天涯社区,统计其访问量、网民热评版块,来分析国内论坛的舆论环境。在中文 Alexa 网站排名、流量、访问量、页面浏览量查询系统中显示,天涯社区中文排名为第十三位,拥有三千多万注册用户。网站对其这样评价:“天涯社区作为中国网络社区之王,它的感性、丰富性及社会议题设置能力令人惊叹。这里自发形成了最多的草根明星、最具时代气息的天涯剧和最直率的话语场,成为传统媒体倚重的新闻源。” 中文 Alexa 网站排名、流量、访问量、页面浏览量查询系统。在2009年的网络热点事件中,许多事件是由天涯论坛最先曝光的。2009年2月12日“王帅发帖举报政府违法征地以诽谤罪被拘留”

39、王帅发贴事件是指2009年灵宝市大王镇南阳村青年王帅在网上发帖,披露当地政府违规征地被捕。事件在天涯社区引起网民跟帖关注,随后网民的舆论压力促使公安机关撤案,并承认执法过程中的失误。2009年3月3日在社区中网民曝光了“浙江温州市官员低价拆迁安置房”事件,但因涉及敏感问题,随后帖子被删除,发布者的ID被注销,而后来又被网友再次发现并红爆网络。经官方调查证实事件属实,司法介入后被揭发的当事人依照法律被判刑。可见,天涯社区的影响力及舆论聚合力在社会公共事件中起到了巨大的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网民,是由来自现实社会的广大群众组成的。因此他们的想法以及关注的问题一般都是接近社会现实的,网

40、络论坛社区将群众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及时列入讨论议程,是其能够激发公众参与、广泛汇集舆论的重要因素。图3.3为天涯社区热门版块帖子数的统计数据。天涯社区为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话语环境,促进了社会热点事件的曝光。图3.3天涯社区热门版块论题数统计图 2010年4月统计注1)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网民关注并积极参与的热点,其中反映民生的天涯杂谈主题数目最多,紧随其后的分别为情感天地与娱乐八卦版块,情感诉求与娱乐休闲同样是人们上网的主要需求。四、网络群体言论的负向分析网络互联网为网民群体开辟了广泛、宽松的话语空间,然而虚拟互动场域的匿名性、不确定性以及在群体规范相对缺失的环境下,互联网也为网络谣言

41、、话语暴力、群体极化等传播负面效应提供了泛滥的土壤。要想充分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功能,为民众提供一个良性的话语空间,开辟民主政治之风,就应充分认识到网民群体行为特点,对其负向行为进行适度有效的引导与控制。1群体决策的偏差群体决策是指群体在经过讨论之后所形成一致意见的过程。许静:舆论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143页。在专制或者极权主义的群体中,群体意见的形成是由领袖决策或者少数领导人决定的,大部分的成员没有发表异议的机会。而在一个民主的群体中,群体决策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是经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冲突、协商、影响、妥协等一系列过程促使意见达成一致,“决策”的结果最终形成社会舆论。在2

42、009的网络热点事件的发展解决过程中,网民的群体决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并不表明所有的网络群体决策都是趋向理智和中肯的。极端言论、网络谣言等群体负向行为也弥漫在网络之中,使网络舆论的理智和客观性受到威胁。网络群体言论往往具有放大事实的倾向,干扰人们的理性分析。法国社会学家莫斯科维奇这样评价群体的判断“没有真实地区看待这个世界,而是受别人的指使去看待和想象世界。没有掌握实际的东西,而是满足于表面的现象。不是因为他们逃离现实,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区分事物的实质和表面现象”。法 塞奇莫斯科维奇 著 许列民 薛丹云 李继红 译:群氓的时代,凤凰传媒集团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

43、,第 127页。网民群体成员所掌握的信息程度和知识水平并不均衡,在群体讨论的过程中参与者往往选择多数人能够掌握和理解的信息发表意见,少数人所掌握的“真理”往往被忽略,因此群体根据不全面信息所作出的决策往往是偏颇的。除此之外,网民群体并非像科学家那样追求真实和准确,而是根据个人经验来武断地判断这个社会。网络言论总是偏袒于弱者,因此“仇富”、“声讨政治腐败”、“维护人权民生”的言论在网上呼声最高。有些网民们可能会因为一条“邓玉娇案”而泛政治化地认为所有的权利机关均欺负弱者,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容易造成舆论危机。网民群体的情绪往往简单化和扩大化,当网民个体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去的时候,不满情绪也许会在成员的

44、相互影响中放大为憎恨,在这种极端的情绪下所形成的决策结果也是偏颇和非理智的。只有群体成员掌握全面的信息,在权威人士的引导下理智地讨论、认真地分析问题,最终才可能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2网民暴力行为及舆论危机一般来说,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行为都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之下,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些非常常态的社会群体的集体行动。近年来发生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使网络“暴民”一词应运而生。网络群体暴力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语言性的暴力,即通过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二是行动性的暴力,如将他人的隐私暴露在网上,甚至直接到现实世界中去攻击或惩罚他人的行为。网络暴力行为可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以道德审判

45、为由讨伐现实社会中某个个体,造成网络舆论危机。所谓舆论危机,是指某人或社会组织受到舆论攻击和谴责,陷入声名狼藉的境地,社会声誉暂时或长期低落。无论正确舆论还是错误舆论一旦对个体形成围攻态势,参与的人数众多,舆论危机就会出现。刘建明 纪中慧 王莉丽 著:舆论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176页。网络暴力的主要破坏力来源于群体效应。近年来,由网络公关公司或网络“推手”策划的群体暴力行为屡见不鲜,破坏了正常的网络舆论环境。网络公关公司或络推手主要的工作是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推广,同时也包括近几年“网络红人”的包装炒作。“推手”通过网络新闻、论坛、博客、QQ群、搜索引擎、视频等网络互动功能

46、进行“事件营销”,为企业和产品等塑造社会影响力。而网络推手被不正当的商业竞争所利用时,便出现了“网络打手”甚至“网络黑社会”,构成网络暴力行为,影响整个网络媒介环境。2009年“奇虎360员工曝黑幕”事件,使“网络打手”得到了社会的关注。2009年7月,当奇虎公司推出了一款承诺悠久提供杀毒服务的杀毒软件之后,一篇名为“奇虎离职老员工的告白”的帖子频繁出现在各大论坛,作者通过自己离职经历,曝出“奇虎通过推出免费服务暗中搜集用户的隐私数据”等对奇虎公司造成威胁的言论,在短时间内覆盖了几百家的论坛,并都有惊人的回帖量。经奇虎公司的技术人员发现,这个带有恶意和负面信息的帖子大多都是新注册的用户,发帖之后就不再使用。经调查,这篇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的帖子竟是幕后推手的操纵。这种通过操作团队大量在互联网上发表负面言论,帮助客户诋毁、诽谤竞争对手的行为被形象地称为“网络黑社会”。不规范的网络公关公司利用了网络群体言论的社会功效,人为制造和控制舆论,污染了正常的网络环境及商业竞争环境,构成了“网络暴力”行为。这类网络公关公司的员工本身就是论坛的版主,或是与各大门户论坛的版主有着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