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645066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完整版)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一、 单选、判断、填空1. 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2. 样本的特征量,称为统计量。3. 由样本的统计量去估计、推测出来的相应的总体的特征量,称为参数。4. 统计图的种类:间断变量(离散变量):直条图,圆形图。连续变量:线形图,直方图,多边图,累计多边图.5. 中位数(Md),是位于依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中央位置的数值。6. 教育测量的要素:参照点,单位,量表。7. 抽样分布,是指某种统计量(如平局数和标准差)的概率分布。1. 差异系数的用途:(1)可以比较单位不同的数据资料的差异程度。(2)可以比较单位相同而平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的差异程

2、度。2。 相关关系是两组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的关系,它反映了变量之间不十分严格但却依然存在着的依存关系。相关关系反映了偶然现象的规律性,它是一种大概如此而非绝对如此飞关系.3. 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积差相关系数。4. 正态曲线的特点:(1)曲线在Z=0(即平均数)处为最高点;(2)曲线以Z=0为轴线,双侧对称;(3)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缓慢下降,并无限延伸,但永不与基线相交;(4)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极限上从Z=3至Z=3有6个标准差的距离,并且多数数据都集中在平均数附近。5。 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关系(理解)P386。

3、 假设检验的步骤,统计检验的方法(Z检验,t检验,F检验)(理解)39(1)参照点是计算事物数量的起点,又称零点。零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零点,如各种度量衡器上的零点;一种是相对零点,如温度的测量以冰点作为零点。人定的零点的最大限度是不能以倍数的方式解释分数。(2)单位,两个条件:明确的意义,即同一单位在人们的心中有同样的意义;相等的价值,即单位与单位之间距离要相等。7. 平均数的优点:(1)是根据全体参数得出来的,可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2)简明易懂.(3)可由无次序的数据直接求出。(4)计算公式可用作代数运算.(5)较稳定可靠,受抽样影响不大。(6)已知平均数和频数可求出总数.平均数的不足

4、:(1)受极端数据影响较大;(2)如有几个数据不知道就无法求出。8. 根据测验的时机分为:准备性测验,进展性测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分为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9. 教育测量在教学方面的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 教育测量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 教育测量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研究功能10。 信度可分为: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11。 系数,论文式测验的评分,没有严格的评分标准,以致对同样一个题目,被试得分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采用系数.12。 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效标关联效度。13。 区分度通常用D表

5、示。D的取值范围在1。00和+1.00之间,D值越大,试题的区分能力越强。当D为正值时,说明试题是积极区分,即高分组通过率高,低分组通过率低。D为负值时,说明试题是消极区分,高分组通过率低,低分组通过率高.D为0时,说明试题无区分作用。14. 教育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育现象。15. 教育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四、名词解释1. 信度是指可靠性或可靠的程度。信度是良好测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效度是测验最基本的条件,是良好测验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反映测量质量高低的根本指标。2。 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一种测验既无复本,又不可能重复测量的情况下,我们通常

6、用分半信度来估计测验的信度,叫做分半信度。3。 构想效度构想效度是指测验成绩能够解释心理学理论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主要适用于心理测验效度的确定。4。 自陈量表法是一种自我评定问卷,即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问题,使被试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量和区分这些特征的人格测验方法.5。 投射测验法投射测验法用投射方法测验人格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景,让被试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对含义模糊的刺激,不受限制地、自由地做出反应,从而不知不觉地表露出人格特质。(罗夏墨迹测验)6.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或评价标准,采用一切科学、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要素、过程及其效果等作出价值判断的过

7、程。7。 诊断性评价又称为事前评价或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所存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作出的评价。8.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质量的评价。9. 终结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比骄全面的状况所进行的评价。五、简答题1。 教育评价的意义。(1)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3)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4)教育评价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2。 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1)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变

8、量;(2)两个变量的总体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3)必须是成对的数据,没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且变量对数N大于30;(4)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3。 教育测量的特点:(1)教育测量具有间接性;(2)教育测量具有不确定性;(3)教育测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4. 难度(通过率)对测验鉴别力的影响。测验的主要功效之一就是鉴别考生实际水平的高低.适宜难度可以加大考生得分的差异,从而提高测验的鉴别力。项目难度的适宜值为0。5左右时,测验得分的方差才可达最大值。方差越大,测验鉴别力越明显。5. 难度与测验目的的关系。 测验目的的不同,测验项目的难度值也不同。另外,测验的性质不

9、同,难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速度测验的难度不宜太难,而且每个项目的难度值应接近相等;难度测验则要求难度值应在0.5左右。6。 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试题的区分度与难度有密切的关系。试题难度过大或过小,其区分度都降低。当难度值为1.00或0时,高分组和低分组或全部通过得满分,或全部未通过得0分,这时区分度都为0。六、论述题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1)确定测验目的。即要明确测验的对象、测验的目标和测验的功用。(2)分析教育目标。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再分若干层次,一般都是依据它编拟双向细目表.制定双向细目表是编制测验的重要环节,它说明了测验的内容、测验目标及其水平,以及它们在整个测验中所占的比重。它是确定测验题目的内容、覆盖面、数量以及分数分配等的重要依据。(3)测验取材编拟题目。编拟题目是测验编制的中心环节。如果题目编拟不好,测量目标便难以达到,测验计划也难以落实。(4)试测与分析.对初步编拟出的题目,在正式测验前必须进行试测,分析题目的性能,即是项目分析,既要对项目点质进行分析,又要对量进行分析.(5)编制测验。经过试测和项目分析之后,就可以选出性能优良的题目加以适当的编排,组合成测验。编排测验要标准化,要有标准答案,要制定常模,要有说明书。说明书应说明:测验的功用和范围、选择题目的依据、实施办法、注意事项、评分标准、信度和效度资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