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七章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与资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632815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与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七章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与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七章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与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七章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与资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七章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与资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第七章 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与资源 1。 学习资源的定义学习资源是指在远程教育中为特定课程和学生设计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材料。与学习资源意义相近的术语有课程材料、教材、教学材料、教学包、学习包和课件等.课程材料、教材和教学材料是从传统教育中沿用的术语,早在第一代远程教育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教学包和学习包是第二代远程教育中开始启用的术语,主要指由课程组统一设计、开发、制作、发送的特定包装的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的统称。课件是第三代远程教育中的典型术语,来自于计算机辅助教育领域,主要指在利用计算机的远程教学中,为特定课程设计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媒体是组成现代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

2、,它承载了教学信息并能在不同的空间范围里加以传输.教学媒体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为学生扩展思维、拓展视野,由于它的跨时空性、直观形象性,交互性、多种信息形态的表现形式等特点,能在教学中强化重点、化解难点,学生既可以通过媒体进行学习,教师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设计中合理选择运用媒体,就可真正发挥媒体资源的作用,反之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如果不能和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协调为统一整体,就会出现“为了技术而技术”的情况,媒体成了课堂教学的点缀品和装饰品。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分析,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选择媒体,教学设计

3、在对媒体选择与使用时有基本的原则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工作程序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为媒体选择几率的大小取决于该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功效和所需付出代价的比值,是媒体选择最基本的依据。施兰姆的公式表示为: 功效是指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媒体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媒体在教学中可发挥展示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呈现过程、设疑思辨几方面的作用,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媒体类型,设计媒体内容,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就可达到提高功效的目的,如学习我国珍贵的植物资源的教学内容,学生平时很难见到珍贵、稀有的水杉、银杏、珙桐等植物,采用录像呈现它们的形态特征、习性用途等,提供真实事实,建立共同经验,既能激

4、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再采用投影,静态呈现局部形状,便于学生仔细观察、辨别与此相似的植物的区别,加深了认识。投影、录像媒体在本节内容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媒体的特长,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代价是指制作媒体材料所需的费用,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开支情况;同时还应考虑使用某类媒体的难易程度,教师是否还需经过操作技能的培训、使用材料是否齐备等。在功效一定的情况下,应选择代价小的媒体类型,如文字信息,既可以用印刷媒体呈现,又可利用投影、幻灯、录像、计算机来呈现,从经济性原则考虑,应首选印刷媒体。 根据功效与代价的关系,可直接用图来表示媒体最优决策模型。揭示了媒体选择过程中,应选择功效高

5、而代价低的媒体,如果功效高,代价也高的媒体所产生的功效是低代价媒体无法取代的媒体也是可考虑选择的。在媒体选择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媒体的基本思路可以从媒体选择的工作程序中得到启发和帮助.根据这种基本工作程序考虑选择媒体时,需要教师将目标、内容、媒体三方面统一考虑. 媒体-内容-目标三维选择模型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首先要确定媒体使用目标,明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媒体?使用媒体做有什么用?下面介绍的媒体内容-目标三维选择模型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这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二维层次模型上的进一步发展.此模型反映了媒体选择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若我们所教的内容是事实性的知识,教学目

6、标要求达到知道层次,在教学中媒体的具体使用目标就是展示事实;若内容是技能类的知识,教学目标要求达到应用层次。要求达到不同的层次,教学媒体的使用也就有相应的作用,从五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可以对应出五种不同的媒体使用目标: 展示事实,形成表象:媒体呈现事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特别是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事物,可使学生获得事物的表象,便于记忆。如深海中生活的毕加索鱼,远古时期的劳作工具,祖鲁人居住的圆形屋等均属此类. 创设情景,建立共同经验:媒体可呈现真实的、模拟的、二维的、三维的画面,可将学习内容相关的情节、景色、事件发生的环境等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可通过感知、观察建立共同经验,便于概念内容的学习,如

7、古诗描述意境。教师用语言描述让学生展开想象,由于语言的抽象性,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运用彩色投影片或录像片段将古诗表达的美仑美奂的意境创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诗句。 提供示范,便于模仿:媒体所呈现各种行为动作的标准范型,可按动作形成的顺序从整体分解动作整体动作的过程进行编排,便于学生的模仿和练习。如跨栏的动作模式、实验设备的安装及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乐器的演奏手型和指法、语音等示范。 呈现过程、解释原理:媒体可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完整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利于化解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如细胞的分裂过程、机械传动原理、对案例的过程分析等均属此类。 设疑思辨、解决问题:媒体可创

8、设问题情境,并能对关键问题进行引导,学生利用媒体提供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探究、实现发现学习。如利用语言、文字在事物的关键点上设问、提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媒体选择工作表”的操作“媒体选择工作表 ”是学科教师在参加教学实验中总结的一套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媒体特性,选择、应用教学媒体的方法与程序.完成这个操作表格要求教师在选择运用媒体时不仅要考虑媒体的类型和内容,同时要将媒体的运用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师生之间的活动方式统筹设计.媒体选择工作表教学单元或课目名称知识点学习水平等级媒体类型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内容要 点资料来源媒体使用方式使用时间11232123312操作说明:l

9、表中的知识点指的是需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知识点,其序列号应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表”中的序号保持一致。选用媒体的知识点一般会选择在: 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用语言无法讲授清楚的知识点上.l 媒体类型选择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优势,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应用。l 媒体使用方式指的是教师、学生和媒体之间的活动方式,可以按教师活动主线设计为: 设疑播放讲解; 边播放边讲解; 讲解播放-概括; 设疑-播放-解答; 讲解播放-举例等.可按学生活动主线设计为: 边播放-边思考; 边播放边观察; 播放练习检查等.可按教师、学生、媒体的互动方式设计为: 提出问题播放-回答; 讲解播放-练习; 设疑播放讨论; 讲解-

10、播放-操作指导等等;以下是操作“媒体选择工作表”的实例: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初步认识的媒体选择工作表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1知道动画原子结构的构成。选编模拟微观世界的内容,直观理解内容。提问播放讲解2领会动画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选编建立原子空间结构的表象,化解难点。讲解播放总结3分析动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选编直观认识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排列,并分析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提示播放讲解5领会动画NaCL、HCL的形成过程自制模拟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加深内容的理解。讲解播放总结 托尼贝茨(TonyBates)关于远程教育的研究托尼.贝

11、茨曾于19901995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开放学习处工作,之前在英国开放大学工作。他曾在30多个国家做过咨询工作.1996至今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工作,他是UBC继续教育处远程教育与技术系主任,同时兼任UBC的高等教育学习技术计划与管理国际中心主任。贝茨在19962000年间作为一个国家项目的主持人研究了远程学习的成本分析,这个项目得到了加拿大政府的NCETelelearning 项目及学习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OLT)的资助.19972000年他作为项目主持人又研究了OLT资助的项目“技术对成人学习者的影响”。目前

12、正在领导做由OLT资助的“学习技术的成本和效益”项目(20012003).他发表了350余篇论文,六本著作,其中四本是:(1)远程教育技术成本分析:构建一个新方法(1994);(2)技术变革:高等院校领导的应对策略(2000);(3)技术、开放学习和远程教育(1995),这本书还获得了美国大学继续教育协会“查尔斯。魏德迈奖”的(UCEAs Charles Wedemeyer award)1995年度最佳著作奖;(4)中等后教育与培训中的国家电子化学习战略(2003)。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主要思想观点:目前远程教育领域中许多成本和效益分析与评价都以托尼.贝茨

13、在1991年提出的ACTIONS模型作基础。ACTIONS模型是由贝茨设计提出的用于指导评估技术的收益和成本时用的一个模型(1991)。该模型与约翰。丹尼尔的“Access, Cost, Quality”三维制衡模型异曲同工。模型包括七个要素,如下:Access: 接入情况,学习者喜欢或需要在什么地方学习:家里,工作单位,地区中心,校园,还是往返校园学习?技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些要求?Costs: 成本,在给定某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及教学活动量的条件下,就成本角度而言所选技术是否恰当?Teaching functions: 教学功能,学习内容所要求呈现的方式及教学方法。技术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这

14、些要求?Interaction and userfriendliness: 交互性和用户友好程度,学习者和教师如何交互?交互质量怎样?学生和老师要进行相当多的培训才能学会使用这项技术吗?Organization: 组织,组织需要做出哪些变革来推进这项技术的使用Novelty: 变革性,对于服务对象,技术性能是否足够强劲?它促进了教师/学生关系变革吗?它需要新的资助和创新吗?Speed: 速度,学习材料更新和完善的速度和难易程度如何?采用这种技术,学习材料的制作速度有多快?获取速度有多快?贝茨指出,影响成本的因素包括资本和运营成本(包括管理费;材料教学的制作量,以学时计);制作和传输成本;使用这

15、些学习材料的学习者人数;这些教学材料可供使用的时间长度等.另外,效益(benefits)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学习成果收益/绩效收益(Performancedriven benefits),譬如学习效果,师生满意度,投资收益率等;教育价值收益(Value-driven benefits):增加的入学机会,灵活性和易使用性;社会收益/增值收益(societal or value added benefits):包括交通量和人口的减少,失业的减少,产生的潜在的新市场。依据要达到的目标,收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贝茨关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角度比鲁姆勃尔的更进一步,综合性强。总体而言,

16、贝茨提出的ACTIONS模型对成本结构的剖析和解释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依照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实践情况,贝茨还用ACTIONS模型分析了不同技术的成本结构、使用性能、独有的教学功能和交互性以及机构需做出的变革等方面的表现。他认为终身学习必须围绕着新的通信技术进行改造。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区分将不再有任何意义。 在成本分析中如何处理管理成本贝茨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得到真实的成本就要估算花费在每门课上的时间和精力,包括管理成本。对技术进行成本分析时,最难的是如何分配这些间接成本或管理成本(indirect costs or overheads)。间接成本除了包括物理设备和设施的成本,还包括管

17、理人员的薪金成本。最好把间接成本管理费用分摊到课程或计划上,而且这样能够被潜在的用户所均摊。但是估算管理成本并把它分配到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许多机构在分析课程成本时不愿去分配这些管理成本。此外还提到对共享成本(Shared Costs)的处理。通常情况下不同职能部门要使用的共同基础设施,比如校园网等设施,一般远程教育这块分摊的共享成本是零,但是当远程教育对这些设施的边际成本非常显著时,远程教育也要分担自己使用的那部分共享成本。托尼贝茨(Tony Bates)是一位从技术媒体与成木效益的角度研究远程教育的国际著名学者。他20多年在英国开放大学技术开发领域的实践以及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

18、学开展远程教育国际合作的经历表明,他关于技术与媒体在教育中应用的ACTION模式,关于远程教育经济学成本效益研究,关于技术媒体、远程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宏观分析,关于知识、技术与未来学习的思考等都对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理论建树,还是实践创新,他都是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名家巨匠。研究其人其事无疑对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托尼贝茨;ACTION模式;技术媒体;成本效益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一、托尼贝茨其人 托尼贝茨(Tony Bates)是英国开放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国际远程教育研究领域学术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专家之一.现任加拿大英属哥伦

19、比亚大学继续教育处远程教育与技术部主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技术发展委员会的成员、国际高等教育技术规划与管理中心主任.曾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特区开放教育机构研究、策划与信息技术部执行主任、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媒体研究室教授 长期以来,托尼贝茨担任加拿大一些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和30多个国家的远程教育发展顾问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有:伦敦大学教育管理博士、伦敦大学教育学证书、谢菲尔德大学心理学荣誉学士、葡萄牙开放大学教育荣誉博士、英国洛伦于大学荣誉博士、加拿大远程教育协会终生荣誉会员等30多年以来他一直活跃在国际远程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为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

20、贡献。二、理论建树 托尼贝茨及其研究小组至今已发表论文350多篇。分析归纳这些论文著作,可以清晰地看到托尼贝茨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学术思想主要围绕下述几个方面: (一)技术与媒体选择原则:ACTION模式托尼贝茨1995年出版技术、开放学习和远程教育,针对如何将技术应用于教学,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技术媒体或媒体组合等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界关注的难题和核心课题。提出了独创的ACTION模型。ACTION模型将技术与媒体选择的问题归纳为7个要素:技术的可行性与方便性(Access)、技术应用的成本(Costs)、教与学(Teaching and Learning)、交互性与用户友好性(Interactivi

21、ty and User-Friendliness)、组织实施(Organizational Issues)、新颖性(Novelty)与课程开发与传输的速度(Speed,课程能否很快地传输给学习者或者被学习者获取?学习材料能否及时地更新和被学习者及时获取?学习者是否能及时看到他们学习的结果?)等.这一模型被广泛采用,并成为远程教学设计的经典模型,产生了普遍影响.这一模型不仅是远程教育课程开发中技术应用的指导原则,而且也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技术与媒体的重要原则. (二)关于远程教育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 托尼贝茨于1995年12月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埃德蒙顿市(Edmonton)举办的一次成人教育部

22、长论坛上发表了论文学习的未来。该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与基于面授教学的校园常规教育做了成本效益比较分析,其研究方法与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远程教育经济学的基础。 托尼贝茨的研究表明,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成本结构与基于面授技术的校园常规教育的成本结构不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虽然在启动阶段会因制作多媒体课程及系统运行花去大量的资金,固定成本较高,但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其成本增加要比校园面授教育慢(如图直线A和B所示).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教育,固定成本与校园教育差不多,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育成本增加虽然比多媒体教学快,但比校园面授教育慢(如图直线C所示)综合利用多媒

23、体技术与视频会议系统的教育,其先期投入成本最高,但是,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到一定时候,规模效益显现,其成本会低于基于传统校园的常规教育成本(如图直线D所示)。 托尼贝茨指出,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教材既可以呈现信息,又提供了大量的交互与教师反馈信息,其交互质量应比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互质量更好.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关注那些需要个别化人际交流的问题。 以后,托尼贝茨又将研究的视野扩展到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在揭示远程教育固定成本(fixed costs)(与参与远程教育的学生数无关)与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s)(与参与远程教育的学生数有关)的规律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体

24、系和分析方法如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的成本因素可划分为资本成本( capital costs )、流动成本(recurrent costs)和课程与教学资料的制作与传输成本(production and delivery costs). 资本成本指设备与原材料的购置费用,流动成本是系统运营中所需的流动资金效益分析包括学习绩效、价值效益、社会效益及附加值。学习绩效包括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的心理满意程度、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投资回报;价值效益包括学习资源可获取范围扩展、学习的灵活性增加以及学习方便;社会效益及附加值包括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交通成本并开拓一个新型的潜在市场. 从2001年开始,托尼贝茨又以“学习

25、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研究(2001-2003 ) ”(该项研究课题获加拿大联邦政府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及其学习技术办公室资助)为题,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各个领域的技术教育应用。 通过比较研究,托尼贝茨提出的远程教育成本结构分析方法,以及远程教育效益的划分,都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的关于不同技术媒体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参与学生人数增长的关系.深刻揭示了远程教育中成本、规模、质量与效益相互制约关系。 (三)关于技术、远程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宏观分析 近些年托尼贝茨从宏观角度分析技术、远程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独创的见解。 关于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他认为:没有一种技术是万能的

26、,每一种技术及技术运作的原理都不相同。学习本身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如就学习的目的而言有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智慧的获取等。不同类型的学习需要不同类型的技术或媒体,有些类型的学习却不一定需要技术。不是因为技术能做些什么,我们才应用技术;而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怎样的教学模式,才去应用技术。 关于远程教育,他认为:远程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技术的分布式学习,其优势在于应用技术实现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开放式服务。不受种族、宗教和国籍限制的全球教室(Global Classroom)和虚拟大学(Virtual University)是未来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全球性、多种族的课程会将不同种族的学生和教师联结

27、起来,在一种跨文化的、国际性的情景中沟通、交流、分享知识与智慧;基于Internet的国际性研究网络将会出现,这样会极大加快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探索真理的进程;基于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技术的图书馆、知识库和专家服务系统会诞生,知识与信息的获取将极为方便,学习将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对于国家发展,他指出,当代国家的财富更多依赖于知识经济和科技产业的发展。许多领域竞争激烈,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与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员工的再教育与再培训就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将员工送到教育机构培训对于企业而言成本太高,社会教育资源也严重不足,远程教育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而成为终身教育的平台。但是

28、事物总有两个方面,技术的应用、远程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有时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与挑战。有可能拉大不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由此导致“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或“技术鸿沟”(Technology Gap)。 (四)关于技术对未来知识和未来学习的影响托尼贝茨研究的兴趣从技术到媒体、从学习到知识、从远程教育到国家与社会发展,体现了他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视野。鉴于现代社会中教育、生活、娱乐的融合趋势,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未来的教师是否会像今天的电影明星一样受欢迎呢?并预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育,将在成人教育、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未来

29、的知识,他于1999年2月发表的知识的展望:从信息到知识新媒体对学术性知识的影响指出,面对工作压力的人们,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提高个人竞争力,因此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学习新兴市场.他指出,新媒体在何等程度上改变着知识的形式;新媒体能否改变知识的本质属性;乃至什么才是有效知识等问题一直都存在着争议。这必将导致高等教育中教师工作的变化并对学术性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还指出,技术与媒体可以促进教学,应用技术可以开发高水平的学习,实现分布式学习与远程学习。他从知识的呈现质量、交互性、知识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新技术对知识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因特网的交互性与影响力.但是,因特网也会带来知识有效性与权威性如何确定的

30、问题,在现代社会谁拥有知识变成一个基本问题。他分析了未来知识控制权的三种可能:一是教师与学科专家掌握知识的控制权;二是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成为知识的控制者,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最后,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控制权.三、实践创新 托尼贝茨的远程教育思想和理论是以其多年的远程教育实践工作为基础的,他考虑问题的着眼点往往是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是否欢迎这项技术,是否能方便地使用技术,他们接受这种学习的成本效益如何等。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他还力图从教育机构运营的角度考虑机构的成本效益问题。 早在1996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

31、tish Columbia)和墨西哥蒙特雷技术学院(Monterr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开始了远程教育的国际合作。蒙特雷技术学院为了尽快在本校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向哥伦比亚大学提出合作意向,请求为其提供基于技术的分布式学习方面的5门核心课程并以远程教育的形式开展教学。哥伦比亚大学负责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蒙特雷技术学院负责招生、教学与证书颁发.托尼贝茨及其领导的远程教育与技术部,具体承担了5门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他在加拿大远程教育杂志1997年11期发表的论文跨越国界:使全球远程教育成为现实,1999年9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发表的

32、论文国际远程教育中的文化与伦理问题就是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一实践项目,他提出,远程教育的国际合作模式有直接市场、间接授权市场、联合课程3种模式。直接市场是一种寻求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的模式,主要以赢利为目的,风险很大,但运作得好利润也高;间接授权市场,能将风险和责任与合作方分担,利润也共享,能较好地解决课程语言及文化的本地化问题,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也容易组织和开展;联合课程模式较为理想,双方在合作中是平等的,并通过合作开发课程建立远程教育国际化的途径.在论及开展国际远程教育合作的原因时,他列举了4个因素:成本效益、学生个人与教育机构的需要、利他主义、全球化影响下的课程国际化.他还着重分析了

33、国际远程教育合作中的语言问题、文化与互联网、费用问题、跨文化合作学习等4方面的问题 这一创新实践为远程教育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参考意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四、评价启示 在远程教育的实践研究领域,托尼贝茨是从技术媒体和经济学两个不同但却相关的角度研究远程教育的杰出代表之一。 托尼贝茨的同事Jane Hutton评价他,“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也有关于技术合理应用的价值体系,对此他是富于思考的人,他总是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他接受采访时则这样描述自己:“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既有其价值,也有其不足.你必须从一个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技术,理解技术是如何运作的;这些并非我真

34、正的兴趣所在。我是一名教师,我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是: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的?” 托尼贝茨从远程教育的具体技术实践提炼了关于远程教育本质、媒体技术、成本效益、知识、学习与国家发展以及国际合作等核心概念,并对其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辨析与理性思考。他关于远程教育的上述独到见解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远程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一)对远程教育发展定位的启示 托尼贝茨关于技术、远程教育与国家发展关系的论述,深刻阐述了远程教育对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也已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公民终身学习作为国家政策确立下来,并明确将教育体系划分为国民教育系列和终身教育系列,明确了远程教育在这两大教育系列中的重要地

35、位。但是,我国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到网络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对问题,总有一些人会对开放与远程教育提出疑问。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远程教育是国际潮流和国家、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科学、健康地发展远程教育上来。 关于技术的应用与远程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如国际间“数字鸿沟的存在,不同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应引起决策部门充分重视。一方面正视国际竞争和本地化的问题。既要继续发展中心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基于数字环境的远程教育,也要加强农村地区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短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数字

36、鸿沟,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努力开展远程教育。 (二)对如何开展远程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我国应该开展两种类型的远程教育国际合作:对外中国语言与文化远程教学;外国语言、文化、科技与教育的远程教学。第一种远程教育的国际合作,我们承担课程设计与开发,国外教育机构负责招生、管理与证书颁发,面向国外的学习者;如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与印度尼西亚等开展的华文远程教育。第二种则面向国内的学习者,国内教育机构负责招生、管理与证书颁发,国外教育机构负责课程设计与开发,如最近北京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合作。两类合作,都应争取采用国内外教育机构联合课程的合作模式,这样既能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又能为教师与学生创建一个

37、国际化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培养他们在未来跨文化情境下的工作能力。 (三)对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的启示 当前我国社会对网络教育的质量尚未普遍认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深刻的、复杂的,既有大的社会性因素,也有具体教育机构的原因。从社会方面来说,当前我国用人制度、工资制度存在制度缺陷,社会上普遍重文凭、轻知识,重资历、轻能力。网络教育的学员,普遍存在急功近利,重文凭,不重能力提高的倾向。这些现象和倾向是造成学生(无论是网络教育,电大还是自学考试)舞弊现象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改革我国当前的用人制度与人事工资制度。从网络学院来看,应努力引导学员从只重文凭转向重视实际知识与能力的学

38、习和提高上,引导其努力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托尼贝茨关于网络教育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我国开展网络教育的机构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网络教育降低成本的最直接的方法是扩大招生规模。但是对于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能力,其招生规模是有限度的,否则教育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因此,根本的出路是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平台精心设计制作共享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因此,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一定要从这3个方面综合考虑。我们的问题集中反映在这3个方面。这些问题也暴露出一些网络学院较少从用户(远程教育学员)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对教育技术工作人员的启示 托尼贝茨关于媒体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选择应用的ACTION模型,

39、为如何在教学应用中选择技术与媒体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我国的广大教育技术工作人员以及学科教师中存在3种态度:一是热心新技术的学习,但不太考虑课程教学与技术的适应性问题;二是对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持怀疑态度,有一定排斥心理。还有一种持观望态度。因此,在进行各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应加强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会科学、合理地在教学中应用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五)对我国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的启示 托尼贝茨指出,远程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技术的分布式学习(Technology Based Distributed Learning)。技术媒体包括印刷文字教材、基于因特网的Web网页、视频会议系统

40、等他的这一论点深刻揭示了远程教育作为一种依赖于技术的新的教育形式,将在未来融入整个大的教育系统的发展趋势,并有可能与传统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未来学习型社会。 我国远程与开放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总存在一种处于高等教育边缘化状态的倾向,这是不利于远程教育发展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开展的网络教育对于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大系统所构建起来的组织体系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一笔珍贵财富.当然电大系统也要改革,并努力其转化为社区学习中心和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托尼贝茨的理论建树与实践创新,对制定远程教育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开展远程教育的

41、机构,对广大远程教育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他倡导远程教育的成本效益分析,倡导思考学习过程原理的本质性问题,主张从学生和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都值得每一位从事远程教育工作人员深思.总结:第一节 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信息传递、反馈和控制的过程,它是教师(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教学信息的接受者)、教学媒体(教学信息载体)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媒体、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定义媒体一词来自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以传

42、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媒体条件。二、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人类最早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是利用一些信号、简单声音、姿态或手势。后来又逐渐创造出一套非口头语言,如鼓声、火光、图画、音乐和舞蹈以及其他形式的图形符号.这就是人类最早、最古老的传播媒体。(一) 语言媒体阶段人们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和模仿等.语言媒体的主要功能:符号的功能,语言是实物、现象等的符号;促进思维表达的工具;具有交流和传播的功能。(二) 传统媒体阶段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实物和模型、参观旅行和展览、图片于图示材料、黑板等视觉展示平面以及文字印刷材料

43、等媒体.1、 文字媒体的出现和应用人类最初采用文字的时间:公元前4000年.手写、手抄形式的书本:在3000多年前。人类发明纸以前,文字的书写和记载是非常不方便的当时只能将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竹简、金石、木版、锦帛之类的物品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中国的蔡伦造出了一批良纸。文字媒体的出现使人类除口耳相传,有可以利用文字传达信息,成为重要的教育工具,并引起了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2、 刷媒体的出现和应用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文字的传播主要靠手抄。手抄书费时费力,有易出错,效率很低。公元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公元10411048年间,中国的毕升又发明的活字印刷

44、术。公元1456年,德国人古腾堡发明了铸字方法,用金属活字印刷书籍。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并广泛传播。教科书使得大规模公共教育成为可能。17世纪产生了班级授课制,各种类型的学校相继开办,引起了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三) 电子传播媒体阶段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各种新传播媒体称为电子传播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唱片、广播、电视录象、计算机等等.1、 电报、电话的出现和应用1844年 塞谬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876年 贝尔发明了电话1895年 马可尼和波波夫分别成功地使用无线电收发报2、电影的出现和应用1884年,英国的爱迪生制成一种放映影片用的“活动电影视镜”

45、法国的卢米挨尔兄弟对它进行了重大改进,于同年研制成功电影放映机。1885年12月卢米挨尔兄弟在巴黎第一次公映电影,开始了电影时代。1940年彩色电影开始普及。由于电影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又极易普及等优点,很快就被引入到教育系统。3、无线电广播的出现和应用20世纪第一个10年发明了无线电,随后的20年间无线电台相继在各国建立。无线电广播很快成为世界上最为普通的一种传播媒体。3、 电视、录象的出现和应用电视时代始于1936年的法国和美国。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兴办了远距离教育.例如,英国于1971年建立了英国开放大学。自从1954年出现了第一台能用于演播室的磁带录象机以来,录象技

46、术有了很大发展.录象技术解决了图象信息的记录和重放问题,使大量优秀的教学电视节目得以保存、传播。许多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内都存储录象教学资料,师生随时可以借阅。4、 电子计算机、卫星的出现和应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与1946年。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使信息的利用和传播、加工和处理等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时代.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全世界已经发射了许多卫星。新电子媒体虽然有许多优势,但它却不能代替传统媒体。各种媒体各有其特点和功能,又有其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应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四)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1、媒体及其相关设备变的比较小而且比较有智慧。2、电子输送系统集聚增加。3、各种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和媒体的融合.4、媒体的交互功能更强.5、“学习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三、教学媒体的理论研究(一)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二)教学媒体的研究在教学媒体的研究中,人们得出了一些结论:1、媒体仅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等于教育技术.2、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学习的效果3、不能说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