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一、基本概念: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的特定文化产物或现象。地域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 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域文化既有物质方面的差异,也有非物质方面的差异。“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是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又是相对稳定的,.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
2、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建筑间距由南向北扩大;服饰;交通;民歌. 3、地域文化知多少:(1)方言文化:中国的方言太多了,尤其是南方(因为地形不完整、交通不便利,所以方言多).方言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达清楚。中国的文字虽然是统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这也是全国为什么要统一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原因.(2)饮食文化(特别是民间的日常饮食):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食则不同.如西藏的酥油茶,主要是取材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是当地的老百姓吃得起、经常吃的.有的地方饮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北方有些地方是坐在炕上吃的,朝鲜族是坐在地上吃的。不同民
3、族、不同国家的饮食餐具也很不一样.(3)民间信仰文化:西方人宗教意识强,中国人的习惯是宗教意识比较淡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是各地都有很强烈的民间信仰。除了一般的大宗教外,一般人的信仰有很强的地域性。北方有蝗虫,传说刘猛将军能治蝗,于是到处供奉;江西信许真君,传说他善于治蛟(蛟龙带来山洪);江南信蚕桑娘娘;闽台信妈祖娘娘等。民间信仰有地方性,离开这个地方,就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了。(4)民间建筑文化:民居必须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善于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傣家的竹楼,或是就地取材,或是适应当地地形和土质,或是适应当地气候,都是地理环境决定的。(5)民间戏曲文化、民间绘画、地方服饰
4、二、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外国文化与人口:文化差异(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影响很大.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龄的大小:初婚年龄偏低,加速人口的增长。晚婚能够延长世代的间隔,会降低出生率.()婚姻的稳定程度:离婚率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离婚率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离婚率越低,人口出生率越高。(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婚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人口出生率低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出生率高婚姻的稳定程度不够稳定,离婚率高,再婚现象较多,大大降低出生率较稳定,离婚率较低,出生率较高、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世界
5、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婚姻观、生育观、人口观,她们几乎一致认为婚姻是神圣的,人们应当在自由平等、互敬互爱的前提下遵守自由自主的婚姻制度,反对人为地限制生育,主张增殖人口,这种婚育观对当今世界人口数量以及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巨大。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其基本教义有“四谛”、“六道轮回等。一向鼓吹出家遁世、轻生乐死、厌弃生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态度十分消极.(二)中国文化与人口: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
6、、人口流动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比较:类别传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现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生育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生率高只生一个好男女平等出生率低职业选择学而优则士士、农、工、商全民皆商平等行业人口流动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人口流动少、流动距离近四海为家、婚嫁四方人口流动多、距离远中国过去婚龄一向较低,早婚成俗。这首先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人的寿命短所决定的,它要求下一代人尽早进入生育周期,以增加人手,并确保宗祀延续。此外也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也是分不开的.早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就规定凡男20、女17岁不婚者,罪及父母。汉惠帝规定女15岁以上不嫁者,“五算”,即按5倍收取人
7、头税,这已形同逼嫁了。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年15,女年13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这大概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法定婚龄了。明、清两代的法定婚龄是男16岁,女14岁。国民党政府则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但因未采用实足年龄,所以实际婚龄要更低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规定最低婚龄为男20足岁,女18足岁,比过去提高了不少,从当时来看也是适当的.198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又把最低婚龄规定为男22足岁,女20足岁,在世界各国中属最高之列。(三)问题分析:1、思考: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1)血缘关系越远,基因(DNA)组成差异越大。互补作用越强
8、,则后代的先天素质较好。(2)双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利于小孩的后天教育。2、列表对比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地域文化差异及其对人口的影响。类别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地域文化特点早婚、重男轻女宗教色彩浓、工农业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晚婚离婚率高、宗教色彩淡、工农业生产以技术密集型为主对人口的影响提高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快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慢3、思路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聚集的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有人称东亚为稻米文化
9、、中美洲为玛雅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4、巩固练习【例1】下列有关文化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 B。地域文化由于其发展的历史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C。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只有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思路】文化作为历史的承传,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反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归纳起来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
10、财富的总和,前者称之为物质财富,后者称之为精神财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民族风俗习惯、发展历史的不同,就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不同地域文化。【答案】B【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B。德国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人口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C.婚姻关系的不稳定使人口的出生率居高不下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思路】本题是从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出发,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如世界主要宗教的地区分布,一些主要国家(如德国)的人口增长现状,婚姻关系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主要宗教利用人口增殖来扩大
11、势力影响等,学生既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又要注意多搜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关人口、文化的相关知识。【答案】D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1)
12、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
13、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3、从建
14、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
15、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5、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期的。如徽州文化深受移民文化、宗族文化、徽商文化与皖南山区的盆地心理文化的影响,在建筑上形成了“祠堂、牌坊、民居”的古建三绝。现代徽州民居依然受其影响.四、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广场上的雕塑 B、温泉 C、建筑材料 D、城市 (B 提示
16、:温泉属于自然要素)2、从北到南,我国居民的墙壁由厚到薄,屋顶坡度由小到大,这种文化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哪些变化A、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B、热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C、光照和热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D、光照和热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多 (答案:D )3、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的原因是为了A、扩大势力 B、发展生产 C、养老送终 D、加快城市化进程 (答案:A )4、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工商者遭到统治者贬斥的原因是A、工商者工作时间较短 B、工商者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C、工商者体质较弱 D、工商者道德品质较差 (答案: B)二、综合题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旧时,我国南方与北
17、方的房屋建筑特点差别较大。北方墙体厚,窗户开在南墙,大而明亮,房项坡度平缓或是平顶,床多为多坑。南方墙体薄,南北墙均有窗子,房顶坡度大,廊檐较宽,床多为木床或竹床。今天,现代多市高楼大厦林立。已经没有了旧时南北建筑的显著差异.单纯以建筑外观不容易区别南方和北方了。试回答:(1)以古代南方与北方的建筑差异,说明南方与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答案: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其房屋建筑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的特点。(2)现在南北方建筑的差异有何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答案:现在南北方建筑差异已不明显。 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小。6、秦腔气势磅礴、高亢、明亮;
18、黄梅戏细腻、婉转、优美。秦腔原产于陕西,黄梅戏原产于皖、赣、鄂交界处,主要流传于安徽省安庆地区。为什么黄梅戏没有产生于陕西,而秦腔没有产生于安徽一带?答案: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内文化的形成。陕西、安徽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又造就了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所以根植于其中的文化必然会存在差异,故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八百里秦川的广袤,塑造了陕西人质朴、粗犷、豪放的性格,也产生了秦腔这样高亢、明亮的戏剧语言;而安徽一带的清山、绿水、小桥的灵秀景致塑造的是温和、细腻的安徽人,所以当他们想要表达对自然、生活的感受时,选择
19、的是这种温婉、含蓄的黄梅戏。7、为什么纽约市中心没有历史建筑?巴黎也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什么代表现代文明的高大建筑却布局在城市的郊区? 8、陕北窑洞和山西乔家大院同处自然环境相同的黄土高原之上,两地建筑文化差异却很大,这表明地域文化是哪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陕北民居是如何适应环境的?(收集全国民居的实例进行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分析) 9、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基础上,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产物。现代都市、阿拉伯国家城市和江南小镇对比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有什么不同?答案:现代都市:高楼林立,现代、时尚、经济发达、都市气息浓厚;阿拉伯国家城市:伊斯兰文化影响明显;江南小镇:细腻、柔美的水乡文化
20、.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的景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社会发展最集中的区域是城市”,城市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会打上地域文化深深的烙印。10、 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如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南船北马、南经北政、南轻北重、南尖北平等等。)1。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所面临的经济形势、经济基础也不尽相同,所以经济的发展优势也不相同。每一个地区要找到一个最适合自身情况,发展快速,前景远大的方向,就叫做区域经济定位。 2。第一,要考虑自然资源、能源与环境情况; 第二,要考虑经济基础,自身实力,历史人文、地理文化 第三,要考虑国家需求、人民
21、利益 第四,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3。第一,切实考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目标,合理的方案 第二,根据国家需求,选择发展方向 第三,根据人民利益,选择发展方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区域的发展既要靠本身的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区域是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的,只有跟好的与其他区域进行合作和协调才能更好的发展,目前很多的区域之间都通过建立协约的形式进行合作,;例如人才的联合培养,区域大型项目的共同投资等,这对于区域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意义:1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实现区域优势互补,物质、
22、信息、能源的相互流通和交流,更好的促进发展。3实现区域间政府合作,利于高层次的合作,同时政府牵头,企业为主体,更好的实现稳定的合作机制.4有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信息交人才资金技术的流与合作,促进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繁荣,有利于沿线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等.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结构概述】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区域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程度空前紧密.本章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阐述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东亚地区为例,阐述了产业转移.每一节的知识结构,都是由现象入手,溯“因”释
23、“果.本章共分两节,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内容,但都紧紧围绕资源和产业的空间移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首先从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一般不具有流动性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两个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典型案例,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油气开发的战略转移等方面剖析西气东输的原因。之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输的积极影响和注意问题。第二节“产业转移,结合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大量具体资料,逐一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及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
24、合作、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结构简明清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都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重大工程,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热点.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日益广泛和活跃。因此,该部分知识是我们高考备考的热点之一。学习该部分内容,还要结合身边的典型事例,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西气东输,学会分析我国的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 通过学习东亚
25、地区的产业转移,学会实地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现状。3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让学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由此产生的自豪感。【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教学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讲解讲授相结合、比较法、图示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等【学情分析】这一部分内容特别是产业转移学生不是很好理解,不能够从现象入手,因此教学过程会有一些难度。建议多找些图片,让学生加深印象。【学法指导】在学习西气东输的影响的时候可以采取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课时安排】第一节 2课时 第二节
26、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27、)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
28、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
29、源的特点比较煤 炭天然气优点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缺点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互动 思考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由此怎样看待我国
30、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开发利用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1、。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互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点拨: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点拨: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点拨: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
32、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点拨: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四、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2从具体意义分析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
33、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
34、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思考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点拨:从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 点拨:可以从不同方面分析。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
35、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阅读通过该材料的阅读,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
36、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 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课堂练习】完成同步练习第五章第一节【教后笔记】让学生自己分析西气东输的影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应较好,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实践.【板书设计】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 2目标市场: 3主干管道:三、实
37、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2从具体意义分析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第三、四课时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过程: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
38、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点拨: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一、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
39、区域之一。2分类: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思考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
40、原因。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点拨: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概
41、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思考1出口加工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点拨: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42、。2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点拨: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3市场因素 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思考 1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点拨: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
43、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点拨: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阅读通过本材料的阅读需要理解以下观点: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能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甚至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说
44、明该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活动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在日本国内,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使国内出现了 “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日本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1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的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工业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点拨:国家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
45、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点拨: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2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3至80年代, 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点拨: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4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 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影响?点拨: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干洋沿岸地带。这一地带用地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