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T 5721-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河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6232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T 5721-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河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13∕T 5721-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河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13∕T 5721-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河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13∕T 5721-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河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13∕T 5721-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河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73.010 CCS D 09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721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nel high-precision positioning system in metal and nonmetal underground mine 2023-05-06 发布 2023-06-06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T 5721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2、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冀拓应急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君朝、赵清华、张鹏、张华、孔晓峰、陈树彬、孟航、侯华飞、李欣、马会鹏、郭世豪、侯佳斌、李少华、魏波、张鹏军、杨庆元、贾永报。DB 13/T 57212023 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的基本要求、联网要求、软件要求、功能要求、设计要求、安装要求、使用与维护要求、资料存档及备件。本文件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不适用于

3、与煤共生、伴生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AQ 20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AQ 203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人员定位系统 personnel regional positioning system 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读卡器)、识别卡、传输线缆等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

4、的系统,具有对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信息进行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来源:AQ 2032,3.1 高精度定位 high-precision positioning 最大静态误差不大于 0.3m,最大动态误差不大于 7.3m 的定位。识别卡 identification card 由下井人员随身携带、保存有约定格式电子数据的卡片。来源:AQ 2032,3.5 分站(读卡器)base station(card reader)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并发送至传输接口的装置。来源:AQ

5、2032,3.4 3.5 静态定位误差 static positioning error 识别卡处于静止状态时,系统测定的识别卡位置与识别卡实际位置的误差。3.6 动态定位误差 dynamic positioning error 识别卡处于运动状态时,系统测定的识别卡位置与识别卡实际位置的误差。DB 13/T 57212023 3 3.7 识别区域 identification area 系统能正确识别携卡人员所携带识别卡的无线覆盖区域。来源:AQ 2032,3.7 3.8 限制区域 forbidden area 井下采空区、废弃井巷等不允许人员进入的区域。3.9 有效识别距离 effecti

6、ve identification distance 井下识别卡能被分站正确识别的最远距离。4 基本要求 所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宜装备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系统除应符合 GB 16423 和 AQ 2032 的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本规范要求。系统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系统中设备的外壳应表面光洁平滑,无凹痕、裂痕和变形;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和其他机械损伤;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系统的主机所在建筑及供电、信息传输系统应符合 GB50057、GB16423 中规定的防雷措施。所有入井人员应正确佩戴识别卡。5 联网要求 系统应支持联网,实现与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

7、统政府端联网。系统应向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政府端提供通信接口,实时上传政府端所需数据信息。系统应支持远程浏览器异地登录,通过互联网远程可进入系统。6 软件要求 系统软件应使用实测图纸,应显示井下人员数量、位置及历史轨迹等信息。系统软件应实现展示功能,实时展示井下人员精准位置信息,并能倍速播放人员运动轨迹。系统软件界面、功能菜单等设计应做到简洁便于操作,自动报警界面清晰准确。系统软件应根据不同用户配置多级权限,功能菜单应裁剪定制,具备较强的易维护性、易集成性和可扩展性。系统软件应具备自诊断、自评估功能,能够实现系统定期的自诊断、自评估。7 功能要求 系统主机及联网主机应当双机热备份,连续运行

8、,当主机发生故障时应将系统的控制功能转移到备机上,并保证系统数据不丢失。系统应在有线通信网络基础上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分站宜具有无线网络功能,可通过终端设备应用软件进行视频、语音、文字等方式传递信息。分站有效识别距离应不小于 200m。入井人员携带的识别卡应包括但不限于从业人员的如下信息:姓名、性别、识别卡号、身份证号码、照片、紧急联系电话、所属部门、工作岗位。DB 13/T 57212023 4 识别卡采用可充电电池,每次充电完成后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10 天,电池寿命应不小于 24 个月;采用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 6 个月;采用矿灯一体化的识别卡,在矿灯正常后直

9、到不能正常点灯时,识别卡部分还能继续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7 天。识别卡应坚固耐用,抗静电、阻燃和抗腐蚀,并能防尘、防水、防撞击和震动。识别卡应具备紧急呼救功能,具备呼救按键,并能进行声光和振动提醒。采用矿灯一体化的识别卡,应具备屏显,井下人员能够发出应急信号,也能接收紧急指令。系统应在线监测矿用电源的供电状态,电池状态,能够进行远程充放电管理。单定位分站并发识别数不小于100个;系统巡检周期不大于5s;最大位移速度应不小于7m/s;系统应具有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 1 张卡唯一性检测功能,当出现下井人员携带多张(含 2 张)识别卡、不携带识别卡或非本人卡等情况时,系统应识别并报警

10、。宜采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确保人卡一致。系统应支持升级改造。8 设计要求 应选用高精度定位技术,系统架构应不超过 3 层,并与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系统两路主光缆应从不同井筒进入井下,主光缆和环网交换机应组成千兆以上工业级以太环网。防护能力应符合以下要求:a)识别卡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5,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及以上的矿山,宜采用 IP68;b)分站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54,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及以上的矿山,宜采用 IP65;c)具有冲击危险的工作面、巷道使用的分站,应具备抗冲击、抗震动破坏能力,或者采取保护措施。系统应采用集中供电,不应就近取电。供电电源应设置开关及稳压

11、装置,敷设专用供电线路,不应和照明系统共用线路及开关设备。应配备供电能力不小于 2 小时的 UPS 备用电源。限制区域应做密闭处理,无法密闭的限制区域应在能够进入限制区域的巷道内安装分站。分站安装位置应包括但不限于:a)人员出入井口;b)主要井巷和中段;c)井下主变电所;d)井下主排水泵房;e)井下维修、溜破系统硐室;f)井下炸药库;g)避灾硐室、救生舱和其他避灾设施。分站安装位置 8.7.1 出入井口 出入井口应分别设置 2 台分站以判别携卡人员的出入井,D1安装于井口,D2应安装在D1有效识别距离内,如图1、图2、图3。图 1 平硐出入井分站位置要求 DB 13/T 57212023 5

12、图 2 斜井、斜坡道出入井分站位置要求 图 3 竖井出入井分站位置要求 8.7.2 中段及分段 在中段和分段的两个出口分别布设分站,并在巷道内均匀布设分站,分站之间距离不大于有效识别距离,如图4。图 4 中段和分段分站位置要求 DB 13/T 57212023 6 8.7.3 巷道分岔口 巷道内出现分岔口,应在巷道分支内距离分岔口不大于有效识别距离处安设分站,如图5。图 5 巷道分岔口分站位置要求 9 安装要求 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根据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对设备的种类、数量、位置和电缆、光缆、信号线、网线的敷设等做出明确要求,并绘制设备安装布置图和设备连接图。分站应设置在便于人员观

13、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巷道或硐室中,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为宜。定位天线应垂直悬挂于巷道或硐室中的人行侧且靠近顶板及帮侧,以定位信号不被遮挡,安装牢固,不影响行人和行车为宜。分站应悬挂编号信息及安全标志,并与存档资料信息一致,分站编号应悬挂于分站旁明显位置。电缆敷设应符合 GB 16423 的规定。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建设单位应按设计进行专项验收。10 使用与维护 建设单位应明确管理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事系统管理、维护、检修、值班人员应经专项培训。建设单位应落实系统维护责任,不具备技术能力的建设单位应委托技术单位进行系统维护和技术服务,保证系统正

14、常稳定运行。系统出现故障及时处理,故障期间做好人员出入井记录。生产系统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和完善系统。每季度至少应测试一次备用电源的放电容量或备用工作时间。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时间达到 2 小时应及时更换。地表监控中心应 24 小时有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1 资料存档及备件 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资料应存档。建设单位应配备备用人员识别卡,数量应不少于本矿下井人员总数的 10%。建设单位应配备备用分站,数量应不少于安装总台数的 10%。DB 13/T 57212023 7 参考文献 1 AQ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2 AQ6210-2007 煤矿井

15、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3 AQ/T 2051-201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4 DB51/T14122011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5 矿安20224号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6 矿安2022123号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执行安全标志管理的矿用产品目录的通知 7 安标国家中心202158号 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关于发布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标志管理方案(试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试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标志检验方案(试行)的通知 8 冀应急函202143号 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建设完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通知 9 冀应急函202154号 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河北省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企业端建设方案的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人员管理/培训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