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课程编号】0204001008【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分数】4【适用专业】法学【学时数】64【编写日期】2009-5-26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具体法律制 度,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衔接。通过大量实际问题的引入与剖析以及视频资料的播放,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锻炼考虑问题的新角度和新思路,进而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努力 使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掌握研究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法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
2、提高。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 行政法导论 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法概述行政、行政权及主要内容、行政法特征及理论基础研究、行政法学、行政法关系等。第二节行政法法源行政法法源的概念及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和非制定法法源。第三节行政法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行政法在中国发展的几个主要历史阶段及特征。教学要求:掌握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和非制定法法源,了解行政法的 简单发展脉络,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行政法学科的自身特色,使学生对行政法有 一个总体、概括的了解。重点、难点:行政、行政权、行政法、行政法学、行政法关系等基本概念;行政法的法源。(二)第二章行政法的
3、基本原则 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与功能行政法基本原则涵义、特征及指导功能、解释功能、规制功能和补缺功能。第二节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包括对“法”的理解、行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行政行为必须符 合法律(其中强调必须符合法定程序:正当程序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违反法律规 定即构成行政违法,须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第三节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包括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目的、行政行为必须具有合理的动 机、行政行为必须考虑相关的因素和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公正法则:平等适用法 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与不同对
4、待。教学要求:了解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指导意义,结合实例剖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探讨行政法基本原则 的确立。重点、难点: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正当程序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重点是“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制。(三)第三章行政主体 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主体的内涵行政主体的概念及其意义;行政主体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行政主体概念在行政法上的意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第二节行政主体的类型行政主体种类、行政主体的主要职责、权限;行政机关的含义、类别、行政机构改革与行政组织体系 法制建设;行政授权的概念、特征及被授权组织的范围与法律地位;行政委托的概念、受委托组织的 范围
5、与法律地位。教学要求:介绍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对比外国行政主体理论,明确行政主体的概念及概念本身的问题;了解行政主体的范围,掌握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明确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掌握我 国行政机关的结构与体制改革及行政组织法律体系建设;弄清受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掌握 被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重点、难点:行政主体的概念、行政职权、行政职责;行政主体的种类;行政组织法律体系建设概况;不同类型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四)第四章行政人 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人概述行政人概念及行政人资格的取得与丧失。第二节国家公务员概念及其法律地位国家公务员的概念、我国公务员法律、法规建设现状
6、、公务员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有 关公务员制度研究的热点问题(诸如财产申报制、回避制度、公务员兼职经商问题等)。第三节国家公职关系国家公职关系的概念、产生、变更与消灭。教学要求:结合我国公务员法的内容,了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状况,明确公务员的概念和法律地 位,对现有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反思;掌握国家公职关系的内容和属性,努力探讨 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法律界限。重点、难点:公务员的概念、法律地位;公务员回避制度及“红顶商人”等新问题的法律界定;行政 职务关系发展的法定条件。(五)第五章 行政相对人 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相对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行政相对人的概念、特征
7、、分类(包括个人相对人与组织相对人、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作为行 为的相对人和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授益相对人与侵益相对人、抽象相对人与具体相对人)。第二节相对人的法律地位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依法行政的重要约束力量、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依法行政的重要合作力量、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参政权利、受平等对待的权利、受益权利、自由权利、程序权利、救济权)与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程序的义务、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协助公务的义务、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维护公益的义务、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教学要求:明确行政相对人的内涵、外延和分类,思考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体系,特别是相对人 参与
8、行政管理的途径是什么?其合法性如何认定?重点、难点:行政相对人的分类、权利义务、相对人参与行政管理的法律途径探讨。(六)第六章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1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法制监督概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行政法制监督的类别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种类及监督内容(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专门行政监 督机关的监督、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的监督)。我国现有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探讨。教学要求:明确行政法制监督的含义及其构成,掌握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监督方式,展现我国行政法 制监督体系的概貌,用动态的眼光分析现存监督体系及其发展。重点、
9、难点: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含义、监督内容、现有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思路探讨。(七)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述 1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行为概念、特征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在行政法中的地位。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分类重点是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羁束行为、自由裁量行为;应申请的行为、依职权的行为;授益行政行为、不利行政 行为;作为行政行为、不作为行政行为。教学要求:明确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主要的几种分类,了解行政行为在行政法学体系中的地位。重点、难点:行政行为的概念、主要分类、研究每种分类在行政法上的意义。(八)
10、第八章抽象行政行为 4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抽象行政行为概述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合法要件与范围。第二节行政立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的概念、我国行政立法体系、立法原则、内容(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与程序、行 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程序完善探讨(前立法程序、中立法程序、后立法程序),重点是立法听 证程序研究。第三节其他规范性文件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及法律地位。教学要求:明确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着重了解权力机关立法、行政立法、其他规范性文件制 定的区别;学生参与行政听证制度诸问题的探讨。重点、难点:行政抽象行为的特征和范围,行政立法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程序完善。(九)第九章具体行政行为 2学时主
11、要内容:第一节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合法要件。第二节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以及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失 效。教学要求:明确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掌握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了解具体行政行 为的效力构成。重点、难点: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成立与合法要件、效力(重点把握公定力)。(十)第十章 依申请行政行为 6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依申请行政行为概述行政处理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概念。第二节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的概念、特征、分类、效力、原则、行政许可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出台背景即行政许可
12、 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即行政许可范围、行政许可设定权、行政许可 程序规定、变更和撤销行政许可使公民合法权益受损须进行国家赔偿等)。第三节行政给付行政给付的概念、作用、种类和原则。第四节行政奖励行政奖励的概念、种类、形式和原则。第五节行政裁决行政裁决的概念与种类。教学要求:明确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着重掌握行政许可的涵义、分类、设定、实施和程序 要求,对实践中诸如职称外语考试、暂住证等问题做法律分析;了解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 等行为的性质和特征。重点、难点:行政许可的特征和法律属性、行政许可范围和设定权的法律规定;现实问题与行政许可 法的冲突分析;行政裁
13、决的性质和特征。(十一)第十一章依职权行政行为 10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依职权行政行为概述依职权行政行为概念;行政命令的概念、特征、种类作用。第二节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概念、种类(对劳动教养的性质界定、原则、行政处罚的设定、实施、管辖与适用(一 事不再罚)、行政处罚程序(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处罚的执行。第三节行政征收行政征收的概念与种类;第四节行政强制行政强制的概念、原则、种类(包括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各国行政强制执行的模式设计、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现状及法律建设、我国行政强制法应包括的内容。教学要求:明确依职权请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掌握行政处罚的概念、原则、种类、设定、实
14、施、程序,并分析实际中的问题;掌握行政强制的概念、特点、种类、特别是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实际 问题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要求重点关注目前我国城市强制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行政征收、行 政命令等行为的概念和特征。重点、难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主要是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征收。(十二)第十二章行政主体实施的其他行为 4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指导行政指导的概述、概念和作用、引发的诸多法律问题,诸如对法制行政原理构成的威胁、行政指导与 行政命令界限划分问题、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被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第二节行政合同行政合同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我国行政合同的发展、行政合同订立方式和种类、行政合
15、同在行政法 上的新课题(包括行政合同是否独立于民事合同存在的争议、行政合同欠缺专门立法、在实务中缺乏 行政合同争议的解决机制等)。第三节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教学要求:明确行政指导的概念和特征;了解行政指导的发展,行政指导的意义与作用,行政指导的 法律救济;掌握行政指导的分类;明确行政合同的概念、特征与作用、与民事合同的区别,了解行政 合同的种类和行政合同的缔结,掌握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主要是行政主体享有 的优益权)、行政合同纠纷解决机制设计;掌握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和特征。重点、难点:行政指导的行为性质、种类及法律救济途径;行政合同有别于其他行政行为和民
16、事合同 的特征、行政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行政合同纠纷解决机制设计;行政事实行为的特征、性质。(十三)第十三章 行政程序 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程序概述行政程序的概念、价值;行政程序的立法;第二节行政程序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公开原则、公正公平原则、参与原则、效率原则;基本制度(行政回避制度、行政听证制度、信息公 开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其他制度)。教学要求:理解行政程序的概念和法律价值,掌握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了解国内外行政程序 立法的状况。重点、难点:行政程序的法律价值、行政程序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进程。(十四)第十四章 行政救济概述 1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救济概念
17、和意义行政救济的概念、特征、意义。第二节行政救济的分类申诉和控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教学要求:理解并区分行政救济的各种基本途径的功能和特点。重点、难点:行政救济的概念、种类(十五)第十五章行政复议 5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复议概述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和性质(行政司法说);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相同点、不同点、衔接 关系);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第二节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管辖受案范围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一部分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管辖包括一般管辖和特殊管辖。第三节行政复议的参加人复议当事人(复议申请人、复议被申请人、复议第三人)和复议代理人。第四节行政复议程序与复议决定行
18、政复议的申请、复议的受理、复议的审理、复议决定(包括复议决定的期限和种类)。教学要求: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行政复议是否前置与复议能否终局裁决);了解行政复 议制度的特点,掌握行政复议制度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行政复议是否前置与复议能否终局裁决);行政复议的范 围(特别是对抽象行政行为复议审查的限制)、复议管辖中的一般管辖;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十六)第十六章行政诉讼 10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诉讼概述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行政诉讼法的目的;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第二节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的可诉范围和不可诉范围。第三节行政诉讼的
19、管辖行政诉讼管辖的概念、原则和分类;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以及管辖权异议。第四节行政诉讼的参加人行政诉讼参加人的概念和范围;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第五节行政诉讼证据行政诉讼证据概述,包括证据概念、特征、种类;举证责任分配;证据的收集与保全;证据的质证与 审核认定。第六节行政诉讼的程序行政诉讼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程序。第七节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法律、法规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适用;规章的参照适用;其他规范性文件的适用;法律适用的冲 突。第八节行政诉讼裁判 行政诉讼的裁判种类、适用范围及其效力;涉外行政诉讼特殊规则。教学要求:明确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关系,行政诉讼
20、与其他行政救济方式的关系,全面了解行政诉 讼基本制度、程序规则以及裁判类型等知识,思考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完善的立法思路。重点、难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管辖、原被告资格、证据制度、行政审判程序、裁判类型(十七)第十七章行政赔偿 5学时主要内容:7.王名扬:英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6.宋功德:行政法的均衡之约,北京:北京大学.,2004年5.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立法汇编,北京:中国法制.,2004年4.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大学.,1997、2003年3.江必新:行政法制的基本类型,北京:北京大学.,2005年2.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
21、法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2004年1.朱新力、金伟峰、唐明良:行政法学,北京:清华大学.,2005年参考书目: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北京大学.、高等教育.,最新版教材:三、教材与学习资源追偿;行政赔偿程序;行政赔偿制度的改革。重点、难点: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行政赔偿范围;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行政家赔偿法存在的缺陷,探讨完善立法思路与途径。教学要求:掌握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学界有关行政赔偿的热点问题讨论;针对现有国单独提起行政赔偿的程序与一并提起赔偿申请的程序;行政赔偿方式与计算标准。第五节行政赔偿程序赔偿请求人的范围;赔偿义务机关的概念和
22、确定;行政追偿的概念。第四节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行政赔偿的范围(对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对侵害财产权的行政赔偿);不予赔偿的情形。第三节行政赔偿的范围第二节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行政赔偿的历史发展;行政赔偿的概念;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关系。第一节行政赔偿概述 【课程编号】0204001002【课程类别】学课基础课【学分数】3学分【适用专业】法学【学时数】48【编写日期】2009-5-26一、教学目标学习宪法学基本理论与知识,培养学生宪政意识与观念,掌握学习与研究宪法学的基本方法,并 为学习其他部门法打下坚实基础。课程以中国宪法为核心,重点讲授宪政框架下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其限制,
23、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治”基本政治制度,政党以及利益团体的表达与参与,选举制度,违宪审查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了解掌握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宪法与宪政,宪 法学史,宪政史,宪法学的研究方法等,开阔视野。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国外案例,中国 现实问题进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onstitutionalLaw宪法学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占40%,期末考试占60%。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五、考核方式举办专题演讲,学期论文讲评,引导学生提高自学意识与合作研究能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以教师教授和学生课堂讨论为
24、基本教学方式,进行案例教学,视听资料播放,先修课:法理学、宪法学四、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15.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研究1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宪法学、行政法学(复印报刊资料)2005年13.美肯尼思F沃伦:政治体制中的行政法,王丛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2.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朱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11.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北京:中国法制.,1998年10.王名扬:比较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2006年9.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1995年8.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88年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25、第一章宪法与宪法学:问题与方法 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课程介绍1、介绍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宪法学的基本知识、人权和公民权利理论、国家权力及其制度安排,违 宪审查制度。2、课程的教学安排、教材的选择、参考书与辅助教学资料的使用、作业与考试问题。第二节宪法的概念与研究方法1、宪法的概念、宪法的产生、宪法的目标;宪法的结构和内容,宪法的分类;2、宪法的基本研究方 法,宪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现代宪法的基本价值与原则。教学要求: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重点掌握宪法概念与目标、现代宪法的价值与原则、宪法 学研究的方法。重点、难点:宪法的概念和宪法的分类、宪法学研究方法、现代宪法的基本价值与原则、公共利益
26、原 则的内涵。(-)第二章简短的宪法与宪政史 4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宪政与法治宪法与宪政、宪政的基本内涵与制度安排、宪政与法治、法治的基本规诫。第二节近代宪法的思想和制度基础宪法产生的思想与制度基础,自然权利学说和功利主义学说与近代宪法、宪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过程、成文宪法在西方的发展、近代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20世纪早期西方宪法发展的基本特点,二战后 宪法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第三节中国立宪史中国百年立宪史及其历史启示,82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第四节宪法制定与修改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的一般理论问题;制宪权的性质、行使制宪权基础、宪法制定与修改、解释之间的 关系;宪法的解释(解释的机构、解释的效力、解释的方
27、法)。教学要求:了解宪政与法治的概念、近代宪法的思想和制度基础、西方宪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国 82宪法的制定;82宪法四次修改的背景和内容;宪法制定与修改的一般理论问题。宪法解释效力于方法重点、难点:近代宪法的思想和制度基础、二战以后宪法发展的特点、82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宪法 的解释、宪法的稳定性与宪法变迁之间的关系、宪法解释的方法。(三)第三章基本权利理论 5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权利问题在宪法和宪法学中的基础地位权利话语的出现、权利与人权、权利与宪政、法治的关系、分析权利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二节权利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权利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基本权利的分类、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理解权利应当
28、注意的几个基本问 题、权利的主体。第三节基本权利的限制限制权利的理论原则、限制权利的制度原则、权利保护的制度设计、紧急状态下克减权利的限制。第四节人的尊严与人身权作为权利基础的人的尊严与人自由,人身权相关内容。教学要求:掌握权利的概念与分类、把握理解权利的应当注意的问题(个人权利与个别人的权利、集 体权利与个人权利)、限制权利的理论和制度原则、人的尊严与人的自由的基本内涵。人身权相关内 容、紧急状态下克减权利的限制重点、难点:权利的概念、限制权利的理论与制度原则、人的尊严、紧急状态下克减权利应当受到的 限制。(四)第四章表达自由4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表达自由的内涵表达自由在宪法和权利理论中的基
29、础地位、表达自由的历史、表达自由的内涵、有关表达自由的国 际人权标准、侵犯表达自由的主要形式。第二节表达自由的限制限制表达自由的几个标准:不良倾向标准、明显和当下的危险标准、明显的恶意标准;表达自由与 其他权利的平衡,表达自由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表达自由的内涵、限制表达自由的标准、表达自由与其他权利的平衡。重点、难点:限制表达自由的标准、表达自由与其他权利的平衡(五)第五章结社自由和宗教自由4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结社自由结社和结社自由的内涵、结社自由的国际人权标准、结社自由的限制、限制的程度和方式、政府管理社团的模式选择。中国的社团登记与社团管理制度,集会、游行和示威自由的内
30、涵及其限制、第二节良心和宗教自由良心和宗教自由的内涵、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宗教中立原则、宗教宽容原则、政教分离原则),有关 宗教自由的典型案例,中国有关宗教自由问题。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结社自由、宗教自由的内涵及其限制。中国的社团登记和社团管理制度,当代 中国宗教信仰问题及法律保护。重点、难点:结社自由、宗教自由、集会自由(六)第六章财产权、社会权和法律的平等保护 5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财产权财产权的概念、财产权的相对性、财产权的限制、财产征收与补偿。第二节社会权社会权的社会背景、社会权的概念、狭义与广义的社会权的内容、社会权与国家的责任;劳动权、社 会保障权、受教育权、其他经济和文化权利的内容
31、及其限制。第三节法律的平等保护法律的平等保护的内容、平等权与各种社会补偿机制、反向歧视问题,公民基本权利的扩张,自由权、社会权、财产权之间的关系、权利冲突与基本权利的优先性问题。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财产权的内容与限制、社会权的内容、劳动权、社会保障权、法律的平等保护 问题,社会权利实现过程中的关键责任问题在。重点、难点:财产权的限制、法律的平等保护(独立的权利与所有权利的特征?)、实现平等的方式、权利冲突与基本权利的优先性问题。(七)讨论环节(一)基本权利问题的课堂讨论 2学时主要内容:根据基本权利的教学情况、选择一两个核心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基本权利的 理解,并将基本权利保护与现实问
32、题联系起来。教学要求:安排学生的课前准备,分组讨论,并与课程作业结合。重点、难点:(A)第七章选举与政党制度 4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民主选举理论公域与私域的分立以及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划分问题,国家权力分配的原则、民主的基本内涵、民 主与有限多数原则、民主选举的理论基础、民主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的基本形式、选区的划分、选 举过程中的宪法控制,第二节政党制度政党在宪法上的地位、部分国家政党制度演进的情况、政党的社会功能、政党的民主性问题、宪法对 于政党违宪和极端政党的限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第三节中国的选举制度中国选举制度的特点(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结合、候选人的确定、代表名额
33、的确定、对代表的监督与 罢免)、我国近年来地方有关改革选举制度尝试与评述、我国选举法的4/1条款。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选举的理论基础及技术规则、政党制度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重点、难点:公域与私域的分立和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分配问题、选举制度、现代社会政党的地位、民 主的有限多数问题。(九)第八章立法机构 4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人民主权与代议制理论现代社会的分权制衡理论(早期有关分权与权力组织学说,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麦迪逊有关分 权的学说对近现代权力安排的影响。)、政府权力来源于政治合法性、韦伯的权力与法律关系理论、韦 伯关于合法性的学说。第二节议会制度议会制度的形成、代议制问题、现代社会
34、的分权问题(行政主导与独立监管机构)、人民主权与议行 合一、立法权的划分、立法权与议会的关系、立法优位与权力平衡、立法机构的组织与职权、我国立 法机构的组成与职权、地方立法机构第三节立法机构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立法机构的会议制度、立法机构的议事规则。教学要求:了解议会制度的形成、代议制民主理论、现代社会分权的新特点、一院与两院制的各自的 优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机关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重点、难点:现代代议民主理论、立法机构的组织与职权、立法机构的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十)第九章行政机构 4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机构概述行政机构的历史发展、行政组织的历史沿革、行政的概念和特点、行政机
35、构的原则。第二节行政机构的组成和职权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总统制、内阁制、委员会制、双元首制)、我国行政机构的组成和职权、行政 机构的任期、议会对行政机构的监督、行政机构的职权、紧急状态下行政权的行使和限制(紧急状态 的含义、类型、宣布与终止、持续时间、行政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第三节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行政改革当代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背景、行政改革的内容及其特点、我国的行政制度改革。教学要求:了解掌握行政机构的组织和职权、我国行政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紧急状态下权力行使问题。重点、难点: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现代行政制度改革、非常状态下行政权的行使问题。(十一)第十章司法机构和违宪审查制度 4学时
36、主要内容:第一节司法权与司法机关司法权的概念和司法的范围、不属于司法管辖的事项。司法机关的组成和职权、司法权行事的基本原 则、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司法制度的比较、检察机关的性质与争议。第二节中国的司法制度中国的审判机关的组成和各自的职权、中国的检察机关的组成与职权。司法机构和其他机关的权力关 系。第三节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宪法监督的范围、宪法监督的体制、违宪审查的基本模式、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与宪法监督的现状。教学要求:了解掌握司法机构的组成和职权、司法权行使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司法制度、宪法监督与 违宪审查制度。重点、难点:检察机关的性质、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制度(十二)第十一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 4学
37、时主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法原理与精释,陈云生著,中国法制.,2006年。宪法监督司法化,陈云生著,北京大学.,2004年。比较宪法,沈宗灵著,北京大学.,2002年。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季卫东著,北京大学.,2002年。比较宪法与行政法,龚祥瑞著,法律.,2003年。宪法比较研究论文集,宪法比较研究课题组编译,山东人民.,1993年。宪法学导论,张千帆著,法律.,2004年。宪法学,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北京大学.,2000年。参考书目:宪法学,张千帆主编、肖泽晟副主编,法律.,2004年。教材:一些。师教起来不顺,学生学起来枯燥,与不合理的教学次序有关,因此将宪法安排在法制史
38、后边上更合理度变迁及其背景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这样才可以充分理解制度安排及其社会效果,目前宪法的教学教先修课:法理学、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宪法学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并对四、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重点、难点:教学要求:安排同学分组准备,讨论教师布置的问题,然后进行课堂发言,教师点评。生的作业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现实我替的把握。主要内容:根据同学学习情况、就国家权力及其组织形式部分选择一两个有针对性的问题,结合学(十三)讨论环节国家权力及其组织形式部分的课堂讨论2学时重点、难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模式、地方自治。与制度沿革。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
39、要求:了解掌握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模式、单一制与联邦制各自的特点、地方自治的理论基础度。方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保护主义、体制改革与地方分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特区制制方式(立法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人事控制、司法控制、政策控制),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中国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安排)、中央对地方的控第二节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与接近性原则。方分权及其形式、地方自治的概念、地方自治的形成与发展、各国地方自治的基本情况、辅助性原则分析中央地方关系的基本理论范式、单一制和联邦制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中央集权及其理由、地第一节中央与地方关系概论法理学J
40、urisprudence【课程编号】0204001001【课程类别】本学科基础课【学分数】3【适用专业】法学【学时数】48【编写日期】2009-5-26一、教学目标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主要阐述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作为法学的入门 向导,本课程是学习其他法学学科的基础。法学学科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当掌握法学的基本知 识,通晓法学的根本原理,熟悉法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以及学会必要的法律技能。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法学与法理学导论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法学一、法学的概念二、法学体系三、法学思维四、法学与其他学科 五、法学教育 六、法学的历史 第二节法理学期
41、末闭卷考试:(占60%)学科论文:3000字(占30%)平时表现:(占10%)五、考核方式西方主要国家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王四新著,社会科学文献.,2007年。结社自由及其限制,刘培峰著,社会科学文献.,2007年。违宪审查比较研究,胡锦光著,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偏颇的宪法,凯斯R.桑斯坦著,北京大学.,2005年。哈佛法律评论宪法学精粹,张千帆组织编译,法律.,2006年。宪政与民主,萧公权著,清华大学.,2006年。法院与宪法,考克斯著,北京大学.,2006年。宪法学莫纪宏主编,社会科学文献.,2004年。西方宪政体系一一欧洲宪法,张千帆著,中国
42、政法大学.,2005年。西方宪政体系美国宪法,张千帆著,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和谐宪政美好社会的宪法理念与制度,陈云生著,中国法制.,2006年。一、法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二、法理学的地位三、学习法理学的意义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能够掌握法学的性质、特征;了解法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熟悉法学思 维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法学的性质与特征、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是本章的重点;法学思维的特征是本章的难点。其它教学环节:讨论王海知假买假案件。(二)第二章法的概念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定义一、法的词源二、法的定义第二节法的本质一、法的本质问题研究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界定第
43、三节 法的特征一、法是调整主体的行为的社会规范二、法是出自于国家的社会规范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法的词源和不同法学派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掌握马克思关 于法的本质和法的定义;熟悉法的特征。重点、难点:法的定义和法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法的本质是本章的难点。其它教学环节:讨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的区别。(三)第三章法的渊源与分类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渊源概述一、“法的渊源”的不同含义二、研究法的渊源的意义三、法的渊源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一、当代中国法的渊源的一般特点二、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
44、源三、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第三节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一、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概念和意义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第四节法的分类一、法的分类概述二、法的一般分类三、法的特殊分类教学要求:了解法的渊源的多重含义;掌握法的渊源的种类、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熟悉法正式渊源和 非正式渊源的划分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的方式。重点、难点:法的渊源的种类、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和法的一般分类是本章的重点;法的非正式渊源 的地位和作用是本章的难点。其它教学环节:结合案例讨论正式法律渊源与非正式法律渊源的关系。(四)第四章 法的效力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法的效力及其范围一、法的效力的概念二、法的
45、对象效力三、法的空间效力四、法的时间效力第二节法的效力等级一、法律的效力等级二、法的效力冲突及其解决教学要求:了解法的效力的不同种类;掌握的法的时间效力、对象效力和空间效力;熟悉我国法律效力的等 级以及法律冲突的解决机制。重点、难点:法的时间效力、对象效力和空间效力,我国不同法律渊源的效力等级是本章的重点;我国法律规 范冲突的解决机制是本章的难点。其它教学环节:结合案例讨论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五)第五章 法律体系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法律体系释义一、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点二、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之比较第二节法律部门的划分一、法律部门的概念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与划分原则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46、一、当代中国法律部门的划分二、当代中国法律部门简介教学要求:了解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法律体系划分的标准;熟悉我国法律体系的八个法律部门。重点、难点:我国法律体系的划分是本章的重点;法律体系的划分标准的确定是本章的难点。其它教学环节:讨论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六)第六章法的要素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要素释义一、法的要素的定义二、法的要素的分类第二节 法律概念一、法律概念释义二、法律概念的功能与分类第三节法律规则一、法律规则的概念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三、法律规则的分类第四节 法律原则一、法律原则释义二、法律原则的功能三、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和方式四、法律原则的分类教学要求:了解关于法
47、的要素的各种理论以及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分类;掌握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熟悉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以及法律原则的功能、适用条件和方式。重点、难点: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原则的功能及其适用条件和方式是本章 的重点和难点。其它教学环节:结合案例讨论法律原则的适用。(七)第七章法律关系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种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二、法律关系的特征三、法律关系的种类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与种类二、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客体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内容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权利行使
48、和义务履行的界限第五节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二、法律事实的分类教学要求: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法律关系的种类;熟悉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法律事 实的基本理论。重点、难点: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法律事实的理论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其它教学环节:结合案例讨论法律关系的客体。(八)第八章 法学基本范畴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种类第二节 法律上的权力一、权力二、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三、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第三节 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二、法律责任的分类三、法律
49、责任的目的和功能四、法律责任的归结、承担和免除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能够理解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涵义;明确权利义务之间的关 系;掌握归责与免责的概念,以及归责的基本原则、免责的基本情形。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在于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分类、法律责任的概念、归责的原则以及免责的情形。难点 在于权禾屿权力的关系。其它教学环节:结合案例讨论权利的分类。(九)第九章法的作用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作用概述一、法的作用的概念二、法的作用的分类第二节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第三节法的局限性一、法律的局限性二、认真对待法律的局限性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
50、该能够掌握法的作用的概念与分类;了解并领会法的规范作用的内容;熟悉法的社会作用;认识法的作用的局限性。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法的规范作用、社会作用的内容以及法的作用的局限性。难点在于理解法的规范作用 与社会作用的区分标准。其它教学环节:结合案例讨论法的作用。(十)第十章法的价值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价值概述一、法的价值的概念二、法的价值的范围三、法的价值冲突第二节法与秩序一、秩序释义二、法的秩序价值第三节法的正义价值一、正义的含义二、法与正义的关系第四节法的自由价值一、自由的含义二、法律对自由的保障三、法律对自由的限制第五节法的平等价值一、平等的含义二、法律与平等的关系第六节法的效率价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