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一单元运动与力分层导学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616879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9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运动与力分层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一单元运动与力分层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一单元运动与力分层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一单元运动与力分层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一单元运动与力分层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中职物理学生自主分层学习导学案第一单元 运动与力江苏省如东职业高级中学中职物理动态分层教学有效化研究课题组2012-2013学年度第 一 学期动态分层教学实施方案一、自主选层:1、确定以物理自然章为单元,采取一单元一选层策略2、先行发放“单元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采取自习的方法,完成“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并自我评估任务单的完成情况,以此为依据,初选学习层次。(1)时间安排:每单元开课前12天发放任务单,利用自修课和12课的正课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单元内容并完成任务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解难答疑并敦促学生完成初选学习层次的工作,教师做好相关记载。完成任务单后,教师开

2、始正式授课,并在每一节课的总结环节明示各教学层次的教学目标.(2)学习层次有三个层次共选择:A为基础层次,B为应用层次,C为拓展层次。3、各层次的作业量。每堂课结束后,A层次的学生不少于5题,B层次的学生不少于3题,C层次的学生一般为12题。注:1、高层次的学生需把低层次的作业看一遍,确认会做(但不要写),否则,如果考试不及格,需补做下一层次的作业。2、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做高层次的作业,根据作业表现,在期末平时成绩中加1020分,即相当于在总评成绩中加36分。(每次做作业时提醒)4、单元考前任务单此任务单仅对A、B两个层次的学生。且在初选层次结束后即发给学生。选择A层次的学生必须按任务单要求背诵

3、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选择B层次的学生必须按任务单要求口述各节的教学内容纲要、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应用情况。5、考前二次选层,最终选择测试层次。二、单元考核与评价1、测试实施两轮三卷的方法。第一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应的试卷分别为A、B、C。第二轮A、B两层次未通过的学生选A卷,A层次通过及C层次全部学生选B卷,B层次通过的学生选C卷.2、A卷的满分为80分,B卷的满分为100分,C卷的满分为120分。两轮考试取较高的一次作为本单元成绩记载。3、成绩以60分为及格,对于考核通过层次与初选层次降次者,必须完成下列任务。(1)补做考核层次的所有作业。(2)完成考核层次的背诵或口述任务。三

4、、层次动态调整根据上一单元的考核层次,结合本单元“单元导读任务单的完成情况,选择本单元的学习层次。具体规则如下:1、上单元A层次未通过的学生,无论初选层次或终选层次,只能选A层次.2、上单元考核层次为A层次的学生,可在A、B两层次间作选择。3、上单元考核层次为B层次的学生,可在A、B、C三层次间作选择.4、上单元考核层次为C层次的学生,可在B、C两层次间作选择。课前任务自主学习任务单第1节运动的描述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础层次(A层次)一、学习目标1、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将物体看成质点处理的原则。2、掌握时间与时刻的概念及区别。3、理解路程与位移的概念及区别。4、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的概

5、念,能区分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5、理解矢量与标量的概念,能区分矢量与标量。二、学习过程:任务1:质点及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原则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的点,叫做_。2、将物体看成质点处理的原则:在研究物体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作用或所起的作用很小。(即:物体移动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比如:将讲台在教室内稍微挪动一下,由于移动的距离很小,讲台本身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因此此时讲台不可以看成质点;而将讲台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由于移动的距离远远大于讲台本身的尺寸,讲台的大小和形状对移动的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就可以把讲台看成一个质点.任务2:时刻与时间的定义及区别1、_是指

6、某一瞬时;两个_之间的间隔叫做_.2、上午8时上课,11时30分下课,这里的“8时、“11时30分”指的是_.3、一堂课45分钟,这里的“45分钟”指的是_。任务3:位移和路程从A地到C地有多种走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多种走法中,什么东西是相同的?什么东西是不同的?结果是相同的,即位置的改变都是相同的,都是从A点出发,最终停在C点上,位置改变的大小为,方向为北偏东45度。-过程不相同,即所走的路径的长度不同。我们把前者叫做位移,后者叫做路程。1、位移:从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物体的位移.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有向线段的方向)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初位

7、置与末位置的直线距离。2、路程:质点运动所经过的路径长度,叫路程。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例:小明沿东西走向的公路,先向东走了100m,又回头向西走了80米,求这一过程中小明的路程和位移。解:路程(100+80)m180m位移的大小S(10080)m=20m位移的方向,由东向西。任务4:矢量与标量1、既有_又有_的物理量,叫做_量.2、只有_没有_的物理量,叫做_量。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有方向的量(即矢量)只有三个:力、速度、位移,其它的都是没有方向的(即标量),学习时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任务5:速度与速率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来描述。2、速度可分为_速度和_速度。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8、,物体的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 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_速度,用 表示.其公式为4、物体在某一时刻(或位置)前后一段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称为在该时刻(或位置)的_速度,简称速度。用V表示。其公式为(其中)(t不等于零,但越接近零越好)5、由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段位移(或某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例:指出以下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1)子弹以800米/秒的速度从枪口射出(2)火车提速后,从北京到上海的速度是216Km/h.(3)飞机起飞时约10S后达到150m/s的速度。(4)兔子从山上到

9、山下的速度是15m/s.解:(1)枪口是位置,出枪口时是时刻,所以此速度是瞬时速度(2)从北京到上海是位移,需要用一段时间,所以此速度是平均速度.(下面的两小题自己练习)6、速度的大小叫做_,速率是_量.三、检测反馈1、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我们_把地球看成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我们_把地球看成质点。(填“可以”与“不可以”)2、(判断)原子比较小,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太阳比较大,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3、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的是 ( )A、中午12点 B、4S末 C、第5S内 D、第6S末4、某人沿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了两圈时,他的路程为_m;位移的大小为 _m。5、下列选项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10、( )A、长度、质量、时间 B、力、位移、速度C、力、压强、密度 D、路程、位移、长度6、下列速度中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以800m/s的速度穿入靶心B、火车经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是36km/hC、飞机起飞时,经10s达到150m/sD、野兔从山上跑到山下的速度为15m/s7、自行车沿下坡路行驶,在第1s内走了1.0m,在第2s内走了3.0m,在第3s内走了5.0m,求前2s内、后2s内及3s内的平均速度。应用层次(B层次)一、学习目标 (在A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2、掌握一些常用的时间与时刻的含义。3、会计算一些常见的路程和位移问题。4、了解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11、。5、能解决常见的平均速度的计算问题.二、学习过程:任务1:认识理想化模型所谓质点,就是忽略物体的大小和体积,保留物体的全部质量的一个“有质量没有体积的点。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这样的物体的,它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物理模型.理想化物理模型包括:理想化物理实物模型(如质点、光滑平面、光滑斜面、光线等),理想化物理模拟模型(如磁场线、电场线等),理想化物理过程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等)任务2:时刻与时间看课书P6图15,完成下列填空1、1S末和2S初是同一时刻,它们的时间间隔为_S。2、“5秒内”是指从_时刻到_秒末,其时间间隔为_S。3、“第5秒内”是指从_秒末到_秒

12、末,其时间为_s。任务3:位移和路程例:小明先向南行300米后,拐弯又向东行400米,求位移.解:如图所示,位移的大小Sm500m查表得:530所以位移的方向为:向南偏东530任务4:矢量与标量矢量与标量除定义的区别外,还有以下之区别。(1)标量只需用一个带有单位的数值表示就可以了。如5Kg、10S、15J矢量除了数值、单位外,还要交待方向,一般用图示表示。如: 不能只用s=10m表示,还要交待其方向是水平向右的才能完成表达清楚。(或用上图直接表示)(2)运算不同标量的运算遵从代数法则。如15Kg5Kg20KgF1=3NF2=4NF=5N而矢量的运算则需用几何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F1+F27

13、N,而等于5N,且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这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再详细讨论。三、检测反馈1、一物体从运动开始计时,4s初运动的距离为12m,求这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长度为1s的是 ( )A、1s末 B、1s末到2s初 C、1s初到2s末 D、第5s内3、小明从家中先向正南方向走了4Km到外婆家,然后回头向正北走了1Km后右拐弯向正东走了4Km到学校,则小明所走的路程是_Km,他的位移大小是_Km,位移的方向是_.4、两车站间的距离为34Km,火车的最初5分钟时间内运行了5Km,最后5分钟也运行了5Km,其余时间以80Km/h的速度运行。若两车站间的轨道为直线,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14、拓展层次(C层次)一、学习目标 (在A、B两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解“为什么要把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二、学习过程:任务:研究“为什么要把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1、在上图中,汽车移动的距离是多少?你的依据是什么?2、在中图中,砖块翻转向前移动,A、B、C、D四个点移动的水平距离是否相等?整个砖块移动的距离好不好确定?3、在下图中,一个不规则的石块向前滚动,它移动的距离怎么确定?好不好确定?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研究物体运动的位移,必须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运动方式,这样会使研究物体的运动变得相当复杂(中图),甚至凭我们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下图)。为了使研究变得

15、简单,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运动的影响不起作用或所起的作用很小(即移动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的几何尺寸)时,我们可以把物体抽象为一个没有体积、没有大小但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的点(质点),这样研究问题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三、检测反馈一长为2米,高为1米的木块通过翻转的方式向前运动,到达如图所示的位置,求A、B、C、D四点的位移的大小.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础层次(A层次)一、学习目标1、了解运动的分类,掌握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加速度的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掌握并能直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

16、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4、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条件。5、能直接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学习过程:任务1:匀变速直线运动1、运动的分类:人们把速度不断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_。2、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两组运动都是变速直线运动(即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在不断的变化),它们的区别是:在上图中,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做_。在下图中,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非_。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上面两组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它们的区别是:在上图中,速度是均匀增加的,这种运动称为_.在下图中,速度是均匀

17、减小的,这种运动称为_。任务2:加速度1、普通火车和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大体相同,都是120Km/h左右,但是火车从静止到120Km/h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而小汽车从静止到120Km/h只需10秒左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汽车提速比火车快”。这里的“提速快”是指( )A、物体运动得快 B、物体的速度变化快2、为了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人们引入了_的概念。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_。3、加速度的公式是_,其中叫做_,叫做_。加速的单位是_.4、仿照课本P19的例子,分别求普通火车和小汽车的加速度。任务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如果已知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18、的初速度、加速度a和时间t,可以通过公式_求。(看懂P20例2)2、如果已知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a和时间t,可以通过公式_求位移s.(看懂P20例3)3、如果已知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a和末速度,可以通过公式_求位移s。任务4:自由落体运动1、两个不同质量的铅球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同时下落,则( )A、质量大的铅球先落地 B、质量小的铅球先落地 C、两铅球同时落地2、物体只在_作用下从_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_的_直线运动,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_,通常用_来表示。g的大小通常取_m/s2

19、,粗略计算时,g取作_ m/s2。3、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公式分别是_、_、_。三、检测反馈1、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_直线运动和_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又可分为_直线运动和_直线运动两种.2、汽车用2S的时间,把速度由2m/s增大到6m/s,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3、一辆汽车原来的速度是18km/h,后来以0。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求加速40s时汽车速度的大小。4、一辆汽车原来的速度是18km/h,后来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求加速40s时汽车位移的大小。5、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一个电线杆时的速度为5m/s,通过第二个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0m/s,汽车的加速度为

20、0。5m/s2,求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6、一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经4s后物体落地.求:(1)落地时的速度;(2)运动前物体离地面的高度.7、跳水运动员由静止开始从10m跳台上跳下,求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应用层次(B层次)一、学习目标 (在A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了解速度时间图像。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3、能通过公式的变换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计算。4、能通过公式变换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计算。二、学习过程:任务1:速度时间图像如果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用纵轴表示_,横轴表示_,将直线运动的某一时刻的速度作为一个点画出,就形成一条直线(或曲线).这样绘制的描述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叫做_

21、。任务2、加速度的矢量性1、加速度是_量.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即做加速运动),_(填“”或“或“”),即加速度是_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或初速度的方向)_;如果速度减少(即做减速运动),_(填“或“),由公式知,a_0(填“或“”),即加速度是_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或初速度的方向)_。2、矢量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如,则_较大。3、认真阅读P20的例1,注意两点:(1)像求“汽车的加速度”这类的矢量,不但要计算出其大小,还要交待其方向;(2)在例题最后“a为负值,表示加速度方向跟汽车初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这一样话一定要写.任务3、匀变速直线运

22、动的公式及其变换1、除了要掌握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外,还应掌握利用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2、除了对这些公式会直接应用外,还应会通过这些公式的变形解决实际问题。例: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为2m/s,经4s后的位移为88m,求在这一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解:由公式得特别注意,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使用上述各公式时,加速度应以负值代入。三、检测反馈1、在下图的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表示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_,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_,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_,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是_.2、汽车以20m/s的速

23、度开始减速进站,经过40s停了下来,求汽车的加速度。3、汽车的速度是30m/s,紧急刹车后,汽车获得大小为10m/s2的加速度,求:(1)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2)刹车到停止滑行了多远?4、一个物体从80m高处自由落下,求落地所用的时间。拓展层次(C层次)一、学习目标 (在A、B两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2、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3、了解利用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和利用末速度求位移的公式,掌握公式选择的技巧。4、能解决较为复杂的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二、学习过程:任务1: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物理意义不同定义不同公式不同单位不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_变化

24、快慢的物理量_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_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_任务2:三个公式的推导.1、速度公式的推导方法一:上图表示物体做的是_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_相等。请用计算的方法算出:由2s末时速度1。0m/s经过4s 后(即到达6s末时)的速度即方法二:由加速度的公式变形可得。2、位移公式的推导(1)如右图所示,这是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保持_,显然这是_直线运动。(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_,在数值上就等于物体运动的_。结论: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

25、运动位移的大小。理论和实践证明,此结论对任何单向直线运动都适中。(3)右图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其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成两个部分:下端的长方形的面积A1_,上端的三角形的面积由公式知,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所以阴影部分的总面积,即物体运动的位移3、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导由速度公式得代入位移公式中,所以任务3:另外两个公式的推导对一般同学,只要灵活掌握前面两个公式就足以,对有学习潜力的同学,还需掌握以下两个公式,这样解出所有类型的题目.1、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的推导换一种方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把阴影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即梯形,则其面积等于即物体在0t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St对照上面公式,知

2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故叫做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2、末速度求位移的公式的推导上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还可以通过一个大长方形减去空白的三角形的方法来求。大长方形的面积,空白三角形的面积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即物体在0t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任务4:公式的选择与应用技巧1、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包括:初速度、_、_、_和_共五个物理量。2、上面五个公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个公式中所包含的物理量的个数都是_个。3、从5个物理量中选4个,有_种选法。第一种选法:_、_、_、_.对应的公式是_。第二种选法:_、_、_、_。对应的公式是_。第三种选法:_、_、_、_。对应的公式是_.第四种选法:_、_、_

27、、_。对应的公式是_。第五种选法:_、_、_、_.对应的公式是_。4、从上题中可以看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题型共包括五大类,对应用五个公式。在实际解题时只需列出_个已知量和_个未知量,根据这4个物理量,找出相应的公式即可。另外,在上题中,由于每组的4个物理量中的任何一个物理量都可以作为未知量,因此每一大类题型中又包括_种小题型。这样,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问题的题型共有_种.三、检测反馈1、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举例说明。2、速度等于零,加速度一定等于零吗?举例说明.3、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吗?说明理由。4、速度一定减小?加速度一定怎样?5、矿井里的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降,5S末

28、速度达6m/s,然后以这个速度匀速下降30S,最后做匀减速运动,3s末恰好停在井底.求矿井有多深。(提示:用平均速度公式或图像法求比较简便)6、一物体从高空自由下落,落地时的速度是29。4m/s,则物体下落的高度是_米,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_s,每经过1s,下落的高度之比为_,落地前1s内的位移是_m,落地前1s内的平均速度是_m/s。第3节重力 弹力 摩擦力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础层次(A层次)一、学习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和作用效果。2、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3、了解弹力的概念、弹性限度及胡克定律。4、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判断,掌握并能直接应用动摩擦力的计算

29、公式.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力的概念1、力是_。有力必与_个物体有关,其中,施加力的物体叫_,受到力的物体叫_.2、如果一个物体的_或_发生了改变,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该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效果是:(1)使物体发生_;(2)使物体的_发生改变。3、力的大小可以用_测量(质量是用_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_。4、力是_量,既有_,又有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任务二:重力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_,用字母_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2、在地球附近,一质量为m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是_,方向总是_,作用点可认为在物体的_上。任务三:弹力1、发生_后的物体由于要_,就会对_的物

30、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_。例如:手拉弹簧,由于手的拉力使弹簧发生形变,变形的弹簧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手产生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2、有些形变,外力停止后,能够恢复-如拉开的弓、弹簧等.有些形变,外力停止后,不能恢复如拉断的弓、拉直的弹簧、扳断的粉笔、压垮的桥梁等。这种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如果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_.3、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发生形变的程度有关。实践证明,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例如:弓拉得越满,箭射得越远,说

31、明产生的弹力越大.对于弹簧而言,英国物理学家胡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_,其公式为_,这个规律叫做_.4、_、_和_都是弹力。任务四:摩擦力1、活动与思考用手推讲台,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1)用力较小时,讲台与地面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没有发生.此种情况下,讲台虽受推力作用,但没有动,仍处于平衡状态。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讲台必然还受到一个与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是由地面提供的,是阻碍讲台与地面相对运动的。此力实际上是地面对讲台的_摩擦力。(2)用力较大时,讲台与地面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推力停止,讲台就会停下来

32、,说明讲台也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此力实际上就是地面对讲台的_摩擦力。2、两个相互_的物体,当它们发生_或具有_时,就会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一种_它们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根据物体间是否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我们可以把摩擦力分为_和_两种。3、如下图所示用一个较小的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箱子,箱子没有被推动。虽然箱子没有被推动,但箱子相对于地面有向_的相对运动趋势。箱子虽然受到推力作用,但没有动,仍处于平衡状态.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此时箱子一定还受到一个与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地面对箱子的_摩擦力。因此,静摩擦力的大小总是_与地面平行的推力,方向与推力的方向_,即与物体的

33、相对运动趋势方向_。4、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物体开始相对运动了。根据定义,这时的摩擦力已不叫静摩擦力了,而是滑动摩擦力。这表明静摩擦力不能无限增大,而是具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叫做_。5、思考: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关掉油门,汽车的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变慢?-说明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哪儿的?结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_。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是_。三、检测反馈1、静止在地面质量为100Kg的物体,所受到重力的大小是_N。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2、一根弹簧原长为5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当弹簧在拉力作用下

34、,长度为7cm,求此时拉力的大小。3、冬季,东北地区常用马拉的雪撬运货物,雪橇有两个与冰面接触的钢制滑板。假设冰面是水平的,雪撬和所装货物的总质量是5000kg,滑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02,马要在水平方向上用多大的力才能拉着雪橇在冰道上匀速前进?应用层次(B层次)一、学习目标 (在A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掌握力的图示的方法与步骤.2、了解万有引力。3、掌握弹力的方向,会应用胡克定律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4、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力的图示1、什么叫力的图示?2、力的图示的方法与步骤.以小孩10N的力下向拉弹簧为例。(1)作用点的选择知道作用点的,将箭尾

35、画在作用点上;不知道作用点的,一般将箭尾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本题的作用点是:小孩的手和弹簧下端的接触点。(2)选择合适的标度如图所示,图中就是标度。(相当于地图中的比例尺)注意:A、作力的图示必须要有标度,否则不能知道线段所表示力的大小;B、画力的标度要根据力的实际大小选比如画20N时,可选5N为力的标度,但画2000N时,选5N就不合适了,可选500N.C、画几个力时,最好选它们的公约数如20N、16N、12N,取4N合适(3)根据标度画一定长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本题根据标度画5格。(一般用25格表示一个力)(4)用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箭头应在刻度内,而不是另加的任务二:认识万有引力

36、及万有引力定律英国物理学家_发现,宇宙中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具有相互吸引的力的作用,因此叫做_.万有引力的大小跟_成正比,跟_成反比。万有引力的公式是。其中G是万有引力系数,其大小为任务三:弹力的方向如图所示,用手向右拉弹簧,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即手的拉力)向_,弹簧在手的拉力作用下会伸长(即发生形变),发生形变的弹簧要恢复原状而产生_力,其方向向_。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是_物体的接触面,压力指向被压物体的方向,支持力指向被支持物体的方向。拉力的方向: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任务四:胡克定律的灵活应用胡克定律Fkx对基础层

37、次的学生要求会直接应用,对应用层次的学生要求能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例:用5N的力拉弹簧,弹簧的长度为6cm,用20N的力拉弹簧时,弹簧的长度为9cm,求弹簧的原长.解:设弹簧的原长为L0,根据F=kx=K(L-L0)得:解得:L0=5cm任务五:物体的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关键要做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一个不错。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如上图,研究的是物体A,而不是斜面,更不是人。2、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3、以重力线为起点,绕物体旋转一周,看与哪些物体接触。4、有挤压或拉伸的画出物体所受的弹力。(跟斜面有挤压,绳子有拉伸,故都应画出弹力)5、有挤压并有相对

38、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画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人拉物体向上走,物体与斜面之间有相对运动,故有向下的摩擦力)6、最后画机械的牵引力和其它力。(本题没有)三、检测反馈1、课本P28,第1题。2、地球的半径约为,试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地球的质量。(提示:可以用1kg的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9。8N来计算)(地球的实际质量为)3、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下面挂5N的物体弹簧长10cm,挂15N的物体弹簧长14cm,求弹簧的原长。4、课本P28第2题。拓展层次(C层次)一、学习目标 (在A、B两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了解物体的重心。2、进一步了解与弹力有关的相关概念3、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二、学习过程:

39、任务一:认识物体的重心1、重心的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物体重心位置的影响因素:(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由其几何形状决定,比如铅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上,圆柱体的重心在中轴线的中点(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位置不仅与几何形状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比如:此棍的构造:左半部是铁质的,右半部是木质的。其重心位置就不在几何中心了,而是偏心于铁的一端。3、物体重心的确定(悬挂法)方法:采用二次悬挂法.结论:AB、CB的交点即为该物体的重心。原理:当挂于物体的A点时,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

40、绳子的拉力和地球对物体的重力,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故物体的重心必在AB这点竖线上.同样的道理,把悬挂点换成C,物体的重点必在CD上,故重心为AB、CD的交点。任务二:进一步了解与弹力有关的相关概念1、微小形变当物体受力时,任何物体都要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见;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仪器才能显示出来。当一本书放到桌面上后,桌面一定被书压得凹了一些,但由于书的重力较小,桌面的形变微小,肉眼几乎看不出来。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形变称为微小形变。2、物体产生的弹力跟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的区别。还是以“手拉弹簧为例”。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外力是“手对弹簧的拉力”,其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弹簧,方向向右。弹簧产生的弹力是“弹簧反过来对手的拉力”,其施力物体是“弹簧,受力物体是“手,方向向左。弹力的方向与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3、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要相互接触;(2)要发生弹性形变.根据力在发生时需不需要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