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后案编制:吴琼 审核:杨化帅 教师寄语: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打字,用惯了电脑的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播出后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1、对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汉字传承不能仅靠电脑输入代替汉字书写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汉字书写变得不再重要A B C D2、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
2、展示 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B. C.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3、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 B。 C. D。4、“甜粽子、咸粽子
3、哪个更正宗?”成了今年端午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总的来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A独特性B区域性C整体性D民族性5、“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6、2011年3月19日,首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上海西郊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两岸120余位专家学者和嘉宾,围绕清明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海峡两岸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使两岸能够求同存异、携手发展。所谓“求同存异”就是 (
4、)A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B只接收相同的文化,排斥不同的文化C在相同的文化中找出不同的特点D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7、富贵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 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8、揭阳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揭阳乒乓粿、普宁豆干、惠来绿豆饼和揭东埔田笋粿等等.假如揭阳市
5、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 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世界第一,抓住机遇,走向世界9、2014年8月18日,以“艺术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第17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博览会注重艺术推广和学术交流并重,热烈欢迎世界各国来北京,你的参与是我们不懈的动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
6、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 B C D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的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A B C D11、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材料表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社会实践推动文化繁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A。 B. C。 D。12、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
7、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 B。 C. D。13、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
8、成就的重要标志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 B。 C。 D.14、中华民族是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民族之一,神舟九号升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女航天员,中国流传数千年的神女飞天传说成为现实。这反映了(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激励人们走向成功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实践A。 B. C。 D.15、二十四史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朝崇祯17年(公元1644年)四千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最主要的文献资料。这说明史学典籍是()A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C中华文
9、化的基本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 D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16、要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所谓文化的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革命传统文化要充分自信.高度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国现在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 17、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
10、 B。 C。 D. 18、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苏南有吴越文化,苏北有楚汉文化,作为中国海盐文化代表的盐城,处于江苏沿海中部,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上,虽兼容并蓄却又不倚不靠。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文化包容性是指不同文化渐趋融合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A. B. C. D. 最近,“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异常火爆。由此回答19-20题。19、两档节目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汉字危机的普遍忧虑.除了对“提笔忘字的感慨,人们更担心的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和美感在互联网时代逐渐被遗忘。当“汉字英雄”评委将某个字的构成
11、、来历娓娓道来时,许多人才意识到,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上述活动( ) 旨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有效地抵制了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A B C D20、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2013年暑期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该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发展传媒事业,传播中华文化 仅用本国文字,传承
12、中华文化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明 全民参与听写,书写中华文明A. B。 C。 D.21、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B。C.D.22、中华文化有着灿烂辉煌的历程,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13、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时期23、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相关历史事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史记,元人纪君祥据以创作杂剧,影响深远;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越剧等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亦不鲜见;这一故事十八世纪还曾传入欧洲,伏尔泰将之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上演引起轰动。这说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不竭的源泉 文化传承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A。 B. C. D。24、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
14、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必须坚守中华文化传统,摈弃日益没落的网络文化 就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就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吸收世界先进民族一切文化成果 就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B C D25、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学是医道之学,西医学是医技之学,医道之学是人学,医技之学是科学。几千年来,中医学坚持以人为本,处处都有“道”的内涵.“医道”是中国特有的“儒学”、“道学、“医学”二合为一的结合体,是中医学的灵魂。这说明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
15、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26、我们要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兼收并蓄”指的是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27、2013年2月25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
16、学教学体系,并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此事一报道,随即引发教育界的激烈争论。下列对“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看法正确的有在数字时代,强迫儿童用他们以后几乎用不到的字体写字是浪费时间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真正重要的是键盘,而不是书法文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该做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书法是文化,艺术的典型形式,该做法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A B C D如今,世界上持续刮起强劲的“中国文化热”风潮,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令外国人兴奋不已。在他们的眼中,中华神韵、北京风情是一本读不完是书。回答2829题28、以上材料表明中国文化的传播A丰富了世界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7、 B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C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导 D可以改变了世界各国文化29、中华神韵、北京风情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表明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30、“馄饨”是大家普遍的叫法。云贵川一带称之为“抄手”,广东秀港一带称之为“云吞”,江西称之为“清汤”,福建人称之为“扁食燕。各地对“馄饨称呼的差异反映了( )A.中华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是各地城文化的总和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中华民族有厚重的文化底蕴31、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
18、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制造出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
19、征的?(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3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某校高二9班的同学对近段时间比较火的我是歌手妈妈咪呀等综艺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3年我国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版权,同时还有许多电视台准备加入引进的队伍.同学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综艺节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经之路;观点二: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不利于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选择一种你赞成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10分)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后案 答案1-5 ADBBB 6-10 ABCDA 11-15
20、 BDDAB 16-20 ACACC 21- 25 BCADD 26-30 BAACC 31、(1)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两千多年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材料的“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正体现了这一点。“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体现在“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
21、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32、赞成第一种观点。(1分)实现文化的创新需要博彩众长。坚持“拿来主义”,能够学习和借鉴国外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电视节目创新。(3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坚持“拿来主义”,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中外电视行业在和睦中交流,增加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别人的理解。(3分)只有在引进国外版权时,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不仅不会丧失我们自身的特色,而且还能促进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的发展.(3分)或者赞成第二种观点。(1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可能会忽略对我国自身电视节目优点的继承和发扬,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3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电视节目的创新必须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引进的国外节目可能不符我国观众的审美情趣。(3分)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有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会导致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缺乏,不利于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