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民俗文化展馆设计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13239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民俗文化展馆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民俗文化展馆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民俗文化展馆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鞋类工艺与设计SHOES TECHNOLOGY AND DESIGN2024 年 1 月第 4 卷 第 1 期Jan.2024Vol.4 No.181基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民俗文化展馆设计策略研究王丹宁1,孙雅琪2(1.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0;2.天津传媒学院,天津 300000)摘要:民俗类文化展馆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展示、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宣传对于地域文化的展现,对民俗记忆的传承与教育功能的拓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叙事理论向空间的转向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叙事空间理论和展陈空间的结合方式,总结了适用于民俗文化展馆中的叙事空间设计策略。期许为国内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为

2、民俗文化展馆设计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民俗文化;叙事空间理论;展示空间中图分类号J525.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6-3793.2024-01-026Based on the Narrative SpaceTheory Folk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DesignWANG Danning,SUN Yaqi(1.Yanch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anhe 065200,China;2.Tianjin College of Media&Arts,Tianjin 300000,China)Abstr

3、act:The folk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hibition of regional culture,the inheritance of folk memory and the expansion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through the display of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the organization of mas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opaganda.This

4、 paper analyzes the turn of narrative theory to space,probes into the combination of narrative space theory and exhibition space,and summarizes the narrative space design strategy suitable for folk culture exhibition hall.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direc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of domes

5、tic folk culture,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lk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design practice.Key words:folk culture;narrative space theory;display space引 言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对于场所的建设、物质文化的保护、馆藏品的研究、固定展览、临时展览、公共服务、学习教育和在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效。相较于主流博物馆,民俗文化展馆更偏向于专项文化的深入挖掘1,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全面呈现民俗生活面貌;现代民俗文化展馆的功能融入了新媒体、交互等新技术,大

6、大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新展示环境相结合,将民俗文化展馆的展、学、研功能发挥极致是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叙事理论诞生于 20 世纪的法国,是由俄国弗拉基米尔 普罗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首次提出的叙事理论构成体系的基础之上,文艺理论家罗兰 巴特进行了拓展,他认为叙事理论的范围不应局限文学叙事对象,可以涵盖至其他领域。随着范围的扩大,设计学科也加入了叙事理论,近年来以叙事为基础的设计理念成为热点,应用于建筑、展陈、景观等不同空间之中。尤其在展陈设计中,叙事空间理论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游客理解展览内容,还可以将没有温度的建筑空间转化为能够主动传递信息的平台

7、。叙事空间理论的发展为设计师进行展示空间设计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设计理念,将对空间的注意力转向空间与人的关系,这样新型的表达方式提高了内容对游客的吸引力提升了体验感和满足感2。作者简介:王丹宁(1996-),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及其理论方向,.第 4 卷艺术设计鞋 类 工 艺 与 设 计821 民俗文化展馆中的叙事主体 1.1 民俗文化展馆中的叙事主题分析在文学叙事中作者通常会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的叙述向读者传达想法、认识,在民俗文化展馆中同样也可以围绕一件事或多件事进行展示。中国剪纸博物馆便是围绕剪纸这一件事而展开叙述的,展馆通过陈列馆、剪纸大师工作室、艺术传习所和展销中心四部

8、分主题展示中国各地方剪纸风格;洪州窑青瓷博物馆从洪州窑历史、文化、工艺等方面在于宣传洪州的瓷文化。洛阳民俗博物馆有 5个展厅十余种不同种类的民俗文化围绕多件事进行叙述,让游览者获得更加丰富的民俗文化体验,多件事相较于一件事的叙事方法,内容更多更全面,在组织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各个部分内容的独立性和整体性的关系。1.2 民俗文化展馆中的叙事视角分析在叙事学中会通过不同叙述人称决定叙事的特定角度来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分析,在参观民俗文化展馆的过程中游客通常是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参观,这种叙述方式可以不受限制相对自由,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俨然上帝视角,可以完全根据周边环境设计、情节转折

9、、人物命运等灵活且全面地观察到民俗文化的发展变化。但是其最大的缺点很难沉浸,缺乏真实感、亲切感,限制了游客再创造的热情和冲动。现在将民俗文化展馆设计过程中融入第一人称视角,即游客通过“我”参与者的人物形象展开情节,让游客成为民俗文化中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展厅,游客可以化身为都水使者,带着任务在展厅参观的同时闯过重重关卡,寓教于乐。全开放式的体验空间结合了备受青少年喜爱的古风和二次元的风格,利用科学技术还原运河上的船只,设计通关关卡;虚实结合还原扬州热闹的街市再现富裕繁华的场景。乘舟而行,可以“触摸”漕运过程中五湖四海的丰富产物,可以“查看”一件件被尘封的古老

10、文件。游戏通关后,观众还可以通过线上配套程序分享喜悦和感受到社交媒体。2 民俗文化展馆的叙事框架框架在文学叙事中作为结构一样的存在,在结构的基础上组织内容传递给读者,一般情况下文学家描述一个结构的过程中会涉及线性、平行和片段等形式在展馆中的应用也是如此。2.1 依据时间的线性叙事线性结构也称为因果式结构。主要是以历史故事发生的后果关系为叙述框架,或者以线性的时间渗透到叙事情节,力求增强事件之间紧密性。这类展示空间通常以历史的时间作为叙事的线索,用空间作为叙事平台,使读者能更好地沿着时间的历史脉络,进行“阅读式”的参观模式,见图 1。例如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重庆万州历史博物馆、王景纪念馆等,在韩

11、国民俗博物馆中“韩国人的一生”展厅,展示了朝鲜时代上流社会的一部分人物的一生中重大生活事件,展厅顺序从出生、教育、成年仪式到婚姻、家庭事业生日疗愈葬礼,以人的一生作为叙事线索,顺序叙事的同时所展示的每一个节点都能够加深游客对于韩国风俗的理解;在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万川汇流”展厅中也是如此,见图 2。通过一条曲折的道路串联展示空间暗示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并且以线性叙事的形式讲述了三峡移民的故事背景,易于理解。图 1 线性叙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 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展线(图片来源:网络)2.2 共时性的并行叙事并行叙事是具有两个或多个叙述线索并行而展开的结构,在民俗文化展馆中,并行的故事提供

12、了平行的故事路线,见图 3。平行式叙述能够使展馆空间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从而增强游客的空间体验感和认同感。在云泽芳韵土布展,其展示目的是通过对女性纺织手工艺者的介绍以及对其作品展示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纺织技艺的关注。展示方式就采用了平行叙事第 1 期艺术设计83王丹宁,等 基于叙事空间理论的民俗文化展馆设计策略研究的手法展示了同一时代不同地域,分别代表了南北方特点的两位手工业者。两条不同内容的展线对比反映了地域特色在纺织过程中呈现出的差异,但两位主人公在时间轴上的表现却是一致的。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而演进,原本生命轨迹毫不相干的两人被纺织作品交织在一起。同样在上海玻璃博物馆部分区域

13、也采用了这种形式,见图 4。左侧为国外玻璃的历史发展,右侧为国内玻璃的历史发展,在同一空间内将国内外玻璃历史发展过程对应至两侧,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对比。图 3 并行叙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4 上海玻璃博物馆国内外玻璃历史发展(图片来源:网络)2.3 高灵活的片段叙事片段式叙事与平行式较为相似,具有共时性和碎片化的特点,它们都是在相同的时间轴上对不同的故事线索展开叙述,但片段式叙事的路径自由并不具有明确的形式,见图 5。民俗博物馆中片段形叙事路线参观形式更加自由和灵活,例如南京民俗博物馆的基础陈列,都是分专题进行展览陈列的,多个展览空间没有一条连贯的主线,每个展馆在主题上相互独立,参观次序

14、上也没有固定,见图 6。这样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管是进入哪一个展厅,都能够完整地进行参观,并记住每一个空间主题。图 5 片段叙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6 南京民俗博物馆平面图(图片来源:网络)2.4 交织式交织式结构可以理解为网格状的参观路径,例如齐普尔博物馆,用神话传说整合网格空间,并提供预设路径多极展示,想要重现当地一些非常有名的神话故事,从而有意识地形成一个 3*3 的网格,在网格里面放置有名的神话,在对应着的建筑设计当中就会有意识地做中心辐射性空间,所以交织式路径式可以提供多种参观的路径。如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投标方案中孟建民所设计建筑“时空立方”,见图 7。建筑的主题展厅对连续的重

15、要历史事件进行了静态演绎,展览的流线,则是通过一条折形的斜坡,在“时空立方”和主题厅之间不停地来回穿梭。透过“时空立方”中多个层次的动态画面,使展览呈现出一种即兴创作的可能性,营造“蒙太奇”般的视觉层次感。图 7 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图片来源:网络)3 民俗文化展馆中的叙事手法叙事空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展示空间相结合,展示空间所传达的内容与叙事表达相似,所以将展馆作为叙事文本,围绕其开展空间叙事性的研究是切实可行的,基于叙事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展馆氛围营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叙事手法。3.1 场景再现辅助叙事情节通过民俗回归、情景再现的模式吸引有怀旧情结的游客,唤醒文化记忆,感受生活场景实现触景生情是

16、民俗类文化展馆的设计趋势。在参观民俗文化展馆的过程中事实上是参观者怀揣内心的“认同感”在空间中感受的过程,即场所精神。要想正确地认识曾经的事物就必须理解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传统的相关性以及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境遇。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不仅包括了人文、地域还包括文化信仰、族群特征等,总之,民俗文化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例如 2018 年“创忆 三山五园”数字文化体验展,就是对上海西洋楼“海晏堂”的数字化再生,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展现出来。当游客在空间中行走探索时,那被尘封在地底下的遗迹,也会被一点点地点亮,所有观第 4 卷艺术设计鞋 类 工 艺 与 设 计84展者共

17、同成为海晏堂重生的“参与者”。当十二兽首水力钟再次启动时,游客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全沉浸式参与的高峰体验。在参展全过程中,游客与设计师、游客与游客之间不断地通过一种互动的叙述方式来完成对展品的展示,沉浸式民俗情景再现的新技术为观展者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可能3。3.2 活态传承融入叙事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的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与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由于场地局限,当前我国的非遗展览基本上还处于一种静止的展览方式,展览方式僵硬、单调,将非遗文化地转移到固定的空间中进行陈列,忽略了非遗本质价值中的“活”的要素,与其特殊的展示需求相去甚远,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给非遗展览带来了新

18、的发展趋势。如何让既保留传统文化内涵又能够融入现代人文生活,进而对非遗进行活态传承成为现在民俗文化展馆首要解决的问题。南京民俗博物馆做出了此方面的探索,现在南京民俗博物馆常年为非遗传承人设立开放式工作坊,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且将传承人工作室设在参观展线上,既可以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又可以实物、视频等方式将非遗技艺表现出来,达到理想的传承效果。3.3 信息技术增强交互叙事民俗文化作为最接地气的地域文明,既要坚持对人文性和大众性的反应,又要更多地关注时代性和前沿性。交互叙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通常也是非常难忘的方式让人们自然地融入展览的主题,为民俗文化展馆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尤其对年轻观

19、众更是如此。成功的互动设计应该使这一装置嵌入展览的叙述当中,成为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地设置几个游离于展览之外可有可无的附加组件。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那里有各种高度互动的展项,在高峰期到处都是玩兴盎然的孩子们。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通过 5G、虚拟现实、球幕等交互性技术,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将运河文化与两岸文物“活”了过来,为游客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其中“运河舟楫”展厅分为两个区域,第一部分是船模展示,展示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种类和相关绘画作品,通过船模与多媒体智能交互向游客展现了运河的文化内涵,将美好的生活传递给大众。第二部分为沙飞船实体体验与多媒体虚

20、拟体验,游客可以进入飞船内部进行参观,采用数字多媒体结合的方式,游客穿过一条长廊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古色古香的船舱内有宴饮、表演等各种活动。3.4 民俗符号强化叙事氛围民俗文化符号化作为视觉表达形式,同样承载着民俗共同体的社会功能,在展馆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传统建筑或者物质民俗原型中,提取某些形态元素,将其直接应用到现代民俗博物馆中,或者对其进行整理、抽象、简化、升华,总结提炼出与传统形式具有类似视觉效果的新语汇,并将其以局部符号的方式融入民俗文化展馆中,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风格。例如在新会陈皮文化展厅,体验馆中展区中央的情景展示区再现陈皮的晾晒过程,与此相应的,室内展厅的天花造型也采

21、用了新会传统特产“葵扇”元素重复组成,展现出浓郁的新会民风。在展览馆内,一袋袋敞开的陈皮散发出淡淡的香味,令人心情舒畅,演绎出一种浓郁的乡愁,与展示主题相得益彰4。4 结 语民俗文化展馆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场所,是展现民俗文化蓬勃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民俗文化展陈空间在数量上已有了一些累积,但在专业理论和设计策略方面缺乏深入研究,这就导致了在进行民俗文化展馆设计时,仍然沿用传统博物馆设计办法。在设计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展陈形式陈旧无法突出民俗文化中非物质文化的魅力,不能充分体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叙事空间理论的加入通过叙事情节、叙事体验、叙事节奏以及叙事氛围的打造,让民俗场景再现文化活态传承,突破传统展陈方式进一步强调了观展者作为民俗文化传承者的主体性,让体验与现代交互加深观众在民俗文化展馆中的参与感,从而能够有力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参考文献:1 单霁翔.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民俗博物馆建设 J.民俗研究,2013(04):80-88.2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J.江西社会科学,2006(10):61-72.3 徐磊.全沉浸式民俗展览的认知空间构建研究 J.东南传播,2022(06):72-744 李女仙.民俗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叙事特征与空间建构以新会陈皮文化体验馆为例 J.装饰,2017(08):132-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