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终稿).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608298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终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浅谈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终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浅谈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终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浅谈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终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浅谈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终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JIU JIANG UNIVERSITY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 院 系 政法学院 专 业 心理咨询 姓 名 代宝莲 班 级 B0821 指导教师 邵悦 二零一一年五月目 录摘要.1引言.2一、弗洛伊德的生平.3 (一)童年时期经历.3 (二)医学学习和心理学研究阶段3 (三)学术理论奠基时期3二、心理结构与人格结构4 (一)心理结构4 (二)人格结构5三、人格的自我适应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5 (一)焦虑 .5 (二)自我防御机制6四、弗洛伊德的心理健康观.8 (一)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8 (二)实现心理健康的途径.8注释.11参考文献.11 摘 要在心理学的年鉴

2、上,没有任何一位人物会像西格蒙弗洛伊德这样倍受吹捧而又惨遭诋毁;既被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学派领袖又被斥责为搞假科学的骗子。他的崇拜者和批评家都一致认为,他对心理学的影响,对心理治疗的影响,对西方人看待自己的方式的影响,比科学史上的任何人都要大得多;而在其他人看来,他们似乎是在谈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知识体系。 近年来,大量学者都对其学说做了大量研究。按弗洛伊德的看法, 人格是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他认为人的心理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所构成。潜意识即无意识, 弗洛伊德说“ 无意识就是在某一时间内存在着, 但我们又对其无所知的一种活动历程。” 弗洛伊德认为,潜

3、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这些冲动和欲望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 影响着人的行为。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 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前意识起着“ 检查员” 的任务, 阻止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人到意识中。意识是人在清醒知觉状态下的思想和情绪, 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人到意识的各种印象, 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意识仅仅是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 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 处于心理深层。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主要人格理论出发,进一步探讨

4、弗洛伊德的心理健康观,帮助我们形成健康人格。 【关键词】弗洛伊德、心理结构、人格结构、自我防御机制、心理健康观引 言对于“我”的认识,弗洛伊德先生的探索则具有历史性的开端意义。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潜藏于人格的最底层,储藏着生物性的原始驱力,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而超我则储藏着个体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一种与社会化相关的理想自我。可见本我与超我之间几乎是处于人格结构的两个极端,二者之间的冲突常常会导致各种心理冲突甚至是人格障碍。 从现在的研究看,弗洛伊德的科学性和缺陷性同在。弗洛伊德提出的知觉意识,就是个体信

5、息中枢接受电位信息输入,一方面建立点状记忆,一方面引起相关记忆产生兴奋状态的过程;前意识就是记忆的兴奋准备态;潜意识就是记忆处于的静寂态。 由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个体自身的不断信息化,人类自身的信息化对于性本能的作用具有物质性的规范、引导和制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信息化对于性本能的规范、引导和制约作用,表现为人类理性对感性的反作用。也就是说,个体性本能产生的电位信息运动的动力,在个体高度信息化以后,深刻地受到个体内在理性信息的影响和作用。而且,由于个体内在理性信息对其它信息的涵盖性的综合联系,在正常情况下,个体的信息外化行为最终都决定于个体理性信息的作用。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首先让我们

6、都弗洛伊德有个了解,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他的学说。(一)童年时期的经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Frieberg)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雅各布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但为人诚实、单纯。所有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母亲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当时才21岁,他是同母所生8个兄弟姐妹中之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他4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当弗洛伊德9岁的时候,由于具备了过人的智力,加上平时的努力自修,以优异的成绩比入学年龄提前1年通过了中学入学试,17 岁时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吉姆那森学校。1873

7、年,弗洛伊德从大学预科毕业前夕,面临着一生职业的抉择。他对成为政治家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均感兴趣,但作为犹太人行医是可供选择的几种职业之一,他在自传中曾说:“毕业之前,在卡尔布鲁尔教授的课上,听他朗诵歌德那美妙的论自然的散文,遂决定成为一名医科学生。”(二)医学学习和心理学研究阶段1873 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大学期间,他曾做过布伦塔诺和布吕克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学、医学、病理学、外科手术等课程上花了大量的时间。1881 年3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本打算进大学从事神经医学的深入研究,但因犹太人背景而未能如愿,便在艾内斯特布吕克教授的生理研究室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后在布吕克的建议下离开生理

8、实验室,1882年7月进入维也纳全科医院工作,先任外科医生,后任内科实习医生 。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讲师。1885年8月,在布吕克教授推荐下获得一笔为数可观的留学奖学金,前往巴黎在沙可门下学习催眠,并在沙尔彼得里哀尔医院实习,1886年2月返回维也纳。1882年,弗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订了婚, 1886年春,他结婚前不久,由于经济原因他以神经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 (三)学术理论奠基时期 1895年,弗洛伊德将自己与布洛伊尔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病症的成果写成歇斯底里研究一书。这本书的出版,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

9、弗洛伊德在医学史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学”这个概念 。 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这导致 1900 年梦的解释一书的出版,该书现在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然而,这本书也遭到大量批评 。在其一生余下的时间里,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后半小时被用于自我分析。随着梦的解释一书的出版,精神分析运动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在弗洛伊德周围聚集着一批年轻的学者,成立了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组,1902 年发展成立心理分析学会,当时参加的人后来都变成了杰出的分析学家,包括 A.阿德勒、兰克、费登、和 C.荣格。 弗洛伊德将荣格视为自己的继承者,然而,此时精神分析小组内部

10、出现了裂痕,主要原因是阿德勒、兰克和荣格等人均因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渐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和风格,而这一事实又不为弗洛伊德所理解。于是,原先的精神分析小组因冲突而瓦解。1904 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可能是他流传最广的一本著作。这本书对于决定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因为书中所揭示的许多看似偶然、毫无意义的行为,以及许多简单地归结为“自由意志”的举动,实际上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隐秘而矛盾的愿望所驱使的。1905 年,他发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一本篇幅较长,称之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如何用梦的解释去揭示并治疗精神神经症的种种症状;另一本是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他在这本书中

11、透彻的研究了无意识动机能够间接表现出来的许多方式。最后一本就是最有争议的性学三论,书中表达了关于婴儿期性欲以及其与性倒错和神经症之间关系的观点。 1913 年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出版发行,这本书的重要性仅次于梦的解释。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弗洛伊德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儿童具有性爱意识和动机。这些发现为精神分析学奠定了基础。 二、心理结构与人格结构(一)、心理结构 1、人类心理的三种意识 意识1 参见杨眉编著.健康人格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233.1指人心理中能被人觉察和感知

12、的过程与内容。如记忆、态度和观念等。比如,我们能轻易回忆起很多人与事(记忆);我们知道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人或某件事(态度);我们知道自己有哪些基本的做人原则(观念)。 前意识2 参见杨眉编著.健康人格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334.2指虽然潜隐,但在某种条件下却可以成为意识部分的心理内容,前意识处于心理构成的中间部分。例如通过特别努力的回忆或者别人的提示而记起来的往事。有如通过做梦或者笔误、口误等所显露出来的自己在清醒是不知道或者没有想过的一些念头或者愿望。有这样一个个案,一个平时温文尔雅的女孩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她变成了一个非常暴躁的人,和别人大吵大闹,

13、醒来后她又惊又怕,她不明白为什么她在梦里变得那么凶。她被自己在梦里的那些表现吓住了,她生怕自己就是梦里那样的人。经过分析后她发现,之所以会做这样的梦,与近来对宿舍某同学的不满有很大关系。平时清醒时,她对同学的不满被压抑住了,而在梦中,她被压抑的不满以吵架这种极端的方式得到了释放。无意识:即潜意识,指意识中深藏不漏的潜隐部分,它在意识的最深处。它包括各种先天本能和被意识(各种社会规则和观念)压抑到无意识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一些由创伤事件造成的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所有行为的驱动力,并且它是我们无法看见和控制的某种精神力量的储藏所。因此,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研究的焦点。按照弗洛伊德的观

14、点,个体对自己的无意识是一无所知的,一个人只有在精神分析的帮助下才能发现自己的无意识。举例说,一位事业有成的男士,在遇到一些挫折后突然变得特别怕上高处,每逢到了高层建筑上,他就担心自己会掉下去。他的意识部分知道这是荒唐的,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要这样想,而且每次都被自己的想法吓出一身冷汗。如果用弗洛伊德的学说来分析这个个案,那么,这位男士的无意识部分正被巨大的焦虑所折磨,事业上的挫折让他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他无意识中非常害怕自己的事业有什么闪失,但是这种害怕被他的男性自尊和自制压抑的很深,于是,便以这种看起来很荒谬的方式表现出了。如果没有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他是很难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些真实

15、担忧的。 2、三种意识之间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犹如冰山一样,意识是露在水面上的那个小山尖,前意识只是水面下的一小部分,而无意识则是水下冰山的巨大主体。三种意识之间包车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意识有可能下降到前意识甚至无意识之中,如一个中国孩子想要痛快玩的意识往往会在大人的压制下降到意识的深处甚至无意识部分,以至于当他长大成人后有条件玩时,却丧失了玩的愿望。无意识也有可能在一些特殊事件的刺激下或者心理分析的帮助下上升到前意识甚至意识部分。例如,前述那位男士可以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了解自己真正担心的是什么,并通过采用建设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以从根本上消除焦虑。弗洛伊德有关

16、无意识的学说对人类的自我认识和把握有着重要意义。在我们不了解无意识之前,我们都以为自己是完全有意识的,以为自己在与环境无关的问题上都是自己的主宰。但是事实上,我们一直被无意识左右甚至控制而不自知,而认识无意识才真正是我们可以把握自身甚至命运的起点。即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也一样,过去我们总以为环境的力量非常强大,但事实是,如果没有我们无意识的配合,环境能够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有的人可以如凤凰涅槃般再生,有的人却永远的消沉下去一样。(二)人格结构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结构由三部分构成。1、本我。本我又称伊底或伊特。自我指人格中原始的非理性的冲动

17、或本能,如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或者说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与“生存本能”相关的情感有:爱、渴望、嫉妒、痛苦和悲哀等;与“死亡本能”相关的情感有:恨、暴怒、愤怒和攻击冲动等。本我代表着不肯驯服的激情,弗洛伊德喻之为一大锅沸腾的水。本我没有价值、善恶与道德观,它信奉享乐原则。生活中,凡是那些特别容易冲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些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与别人发生很大冲突的人;那些不知道顾及别人感受的人等,通常都是本我较强的人。2、自我。自我是指人格中理智而又现实的部分,它产生于本我,借助压抑和抵抗与本我的一部分脱节,所以它只是部分处于意识,其余的则处于前意识或潜意识中。生活中那些能以建设性方式处理问题的人;那些

18、注意调节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间关系的人;那些能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人;那些能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那些能保持持续成长的人,通常都是有较强自我的人。3、超我。超我是人格中的良知部分,它超越生存需要,渴望追求完美。超我是一个人在父母、老师等社会影响下形成的。父母、老师以自己的超我为模型教育儿童,使之逐渐积累起好坏善恶的观,因此,超我中包含着民族的传统,基本道德观甚至古代的风尚及思想。生活中那些完美主义者,那些喜欢苛求自己和他人的人通常有比一般人强大的超我。 三、自我的适应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一)焦虑焦虑是指因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通常是由紧张、忧虑、烦恼、恐惧、焦急等众多感受交织在一起

19、形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其表现形式有因感到不明原因的、无明确对象的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等精神性焦虑,还有表现出肌肉紧张、出汗、心悸、呼吸急促等的躯体焦虑。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个体焦虑心理源于儿童早期经历的内心冲突与防御。1、创伤性事件的重复与强化。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危险情境可导致其焦虑心理的产生。在发展早期,儿童控制和释放能量的心理功能相对较弱,最容易产生创伤感。伴随创伤感出现的心理体验就是焦虑。特别在幼儿时期,当母亲离开时,幼儿就会产生创伤体验,因为他们各种需要的满足都要依赖母亲。随着幼儿的成长及各种心理功能的完善,特别是感知、记忆功能的完善,幼

20、儿逐渐把母亲的离开识别为一种创伤感出现的前奏或信号。 父母的爱是儿童本能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丧失父母的爱与关怀意味着本能需要将无法获得满足。在现代一些家庭中,儿童的父母由于特殊原因如工作特别忙而无暇顾及家庭,未能使他们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发展。如果父母特别是母亲常以简单、粗暴甚至冷漠的做法对待儿童,这更易给儿童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导致其内心不断体验失去母爱的创伤情境,从而形成焦虑心理。 2、内心冲突的潜意识压抑。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存在潜意识,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影响着人的意识和行为,并且成为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潜意识是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活动,它由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

21、种欲望构成。这部分欲望由于得不到社会通行的标准的认同,只好压抑到潜意识中。它们虽不能被个体本人意识到,但却并未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继续活动,力图渗透到意识中以获得满足。这个过程中的潜意识会遇到意识强烈的抗拒,但潜意识并不因意识的压抑而屈服,它们之间不断的活动构成了潜意识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就引发了焦虑。随着儿童的成长,超我逐渐形成后,本能的获取爱的冲动和对父母的反抗引起自卑与自责,此种内疚成为儿童的“超我焦虑”。“本我”欲望要求和“超我”控制之间的潜意识矛盾冲突导致的焦虑,反过来使得儿童的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发生作用,以此达到保持心理的平稳与安宁的目的。 (二)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ego d

22、efense mechanisms)即是指自我在寻求表现的本我冲动与否定它们的超我要求之间的日常冲突中,用来保护自身,维持平衡的心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否认为保护自我拒绝承认不愉快的现实。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突发的灾难性事件之后,如心爱的人身亡却相信其还活着,或者被医生告知自己身患绝症却坚持是误诊等等。否认可以说是一种对于痛苦的逃避,对个体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可以对我们接受现实起到一定缓冲。 2、置换将敌意等强烈的情感从最初唤起情绪的目标转移到较少危险的另一目标,以减轻心理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来自本我的愤怒发泄与超我的道德约束产生矛盾,于是转而踢倒身边的板凳

23、。 置换可能是在意识状态下发生,也有可能是无意识的。在心理治疗中,其既是移情的基础,也是反移情的基础。 3、幻想用想象的方式满足受挫的欲望(常见形式如白日梦)。可认为是对本我在现实情景中的一种补偿。 4、认同通过把自我与他人或制度等同,以增加自我价值感,常常是虚幻的表达。一般表现在将他人的长处归为己有,作为自身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除焦虑以达到适应。常见的形式如高官显贵的子女长以父辈之尊为己尊,以此抬高身价,避免尴尬场面,或者个体在面临困难时以某著名英雄为楷模,以此激励自己,或者对某些上级制度或社会规范予以肯定并执行等。 5、分离将情感与伤害性的情景分开,或把相互矛盾的态度分离 为有逻辑关系的

24、不同成分(同时又持有相互冲突的态度,但它们从未被同时想起,或从未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也称为分隔。 6、投射把对困难的抱怨归于他人,或把自己不被允许的欲望归于他人。 7、合理化试图证明一个人的行为是合理的、公正的,以证明自我和他人的价值感。 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另一种是甜柠檬心理,即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 8、反向形成通过认同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类型,把它们作为屏障,以防止危险欲望的表达。如一个有强烈性冲动压抑的人很可能会积极参与到禁止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的活动中。 9、退行退回到以前的发展水平,包括更幼稚的反应以及较低水平的愿望。

25、一般在个体的应激过程中较为常见。 10、压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即将痛苦或危险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使不被觉知。 经压抑之后的观念和情感多被储藏于无意识当中,一般很难进行随意的回忆,但其却会在一定情景下以其它伪装的形式释放出来。如对痛苦时间或创伤性体验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一种。 11、升华将受挫的性欲望以社会文化认可的非性活动来满足。 这种机制可以把不被社会所认可的性欲与攻击性冲动的能量来源力比多(libido)转向更高级,社会所接纳和赞许的目标或渠道。 这是一种最具有积极和建设性意义的防御机制,也是对本我与超我之间冲突进行平衡的正向体现。三、弗洛伊德的心理健康观(一)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弗洛

26、伊德从典型的神经症个案入手进行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神经症的病因学,而且还逐渐发现,心理病人与心理正常的人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详尽的阐述到健康人在精神生活中存在形成梦或症状的因素,健康人也存在压抑,他们的无意识之中也储存着被压抑的冲动,他们冲动中的力比多也有一部分不受自我的支配,而且他们也有一些琐碎而不重要的症结。 总之,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万丈深渊,相反,它们是一个连续谱,健康人蕴藏着不健康的因子,而病人也包含着健康的素质,健康人若自处不当会变成不健康者,而病人只要能有效处理自己的情绪与问题就能重新拥有健康。 (二)实现心理健康的途径 1心理健康的人正视并且接纳自

27、己。指能正视自己的本我或者说本能愿望和冲动,不是压抑它们而是不带偏见地看待它们,尽可能用理性的眼光或说意识去看待无意识中被压抑的东西,然后以社会和个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妥善地表达并满足内心的愿望。换言之,就是把原先用于压抑自己的能量进行重新分配,学习不再与自己为敌。这是弗洛伊德用其一生的时间所做研究而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很多心理疾病患者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不能正视甚至是害怕看到自己的内心,他们常常会被自己内心深处冒出的一些所谓的恶念所吓住。因为他们的超我把恶念与恶行等同了起来,他们不知道,其实人人都有恶念一些会妨碍社会整体发展因而被社会所约束的想法和念头,如想要任性妄为,想要为所欲为等等。但是,

28、一个人被社会评判为好人还是坏人,却并不以其内在的念头为标准,因为内在的念头是看不见的,人们在评判人时是根据其外显的念头亦即行为的。所以,一个人,不论他有什么样的不好的念头,只要他能约束自己不采取相应的行动,他就不会被人们看成是坏人。另一方面,如果他不仅能约束自己的恶念而且还能尽可能地去做有利于他人的好事,那么,他就会被看成好人。说到底,好人不是没有恶念,而是较少恶行;而坏人不是没有善念,只是缺乏善行。既然很多人是因为不能正视自己的内心而出现心理问题,那么,正视自己自然就是我们走向心理健康的第一步了,这就是弗洛伊德学说给我们的第一个提示。然而,这还不够,人还要学会接纳自己,用弗洛伊德的话3弗洛伊

29、德著.1905,林克明译:爱情心理学173,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3说就是:“人们的禀赋各异,承受、应付文化要求的能力,各有其不同的限度。苛求于己,超过其本性所能承担,则将为神经症所苦。如果他们多容忍些自己的不完美,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了。” 2、心理健康的人是会爱的人。弗洛伊德在其研究中发现,人原本受性力驱使,只想获得一己的满足,但是这就使其面临两种困境:一是使他陷入对所爱对象的依赖中而使自己变得脆弱;二是如果他只顾自己的满足,那么社会或者说文明就会终止对他的保护,他的处境就会变得很不安全。为了使自己避免被社会排除在外,一个人就需要扩展自己的爱,需要为一己的性力寻找一个更安全的出口。而把自己

30、融入到他人中、一个集体中,是一个人建设性转移自身性力的途径之一。 很显然,弗洛伊德此处所指的爱是广义的,包括自爱、两性爱以及对集体中他人的爱。由于人是社会的人,有很多需要和愿望是要在与他人的合作与共享中才能获得满足的,因此,在爱自己之外,转移一部分能量去爱他人,不仅可以释放自身的能量,而且可以与人建立起持久而巩固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一个只知道满足自身愿望的人,其发展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因为他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所作所为迟早会受到环境的强力制约。所以,因为爱自己而爱他人,在爱他人中爱自己;把小爱扩展为大爱,让大爱惠及小爱;这是一个人释放力比多的又一个极富建设性的方式。 3、心

31、理健康的人热爱工作。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的欲望中发现,性力的能量实在太大,因此,还需要更多的方式去加以疏导,否则,社会约束所造成的个体的痛苦仍有一部分无法解决。如弗洛伊德所说4弗洛伊德著,1930,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5卷p230,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4:“防止痛苦的另一种技巧是通过使用我们的心理装置所容许的力比多移置,用这种方法使其功能极大地增加了灵活性。在这里它的任务是,以这种方式使本能的目的改变方向,是它们不受外界阻挠。本能的升华作用对完成此任务助了一臂之力。如果一个人能充分提高他从心理的和智力的工作资源中获得快乐的能力时,他的收获就是最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命运对他几乎无能为力。

32、”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从工作中获得快乐,那么,他受命运摆布的可能就会变小,因为他可以通过内部的精神过程寻求满足,从而使自己独立于外部世界。通过对工作的享受,我们不仅可以转移一部分能量而且还可以体验幸福感,而后者正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弗洛伊德的处方旨在帮助人们解决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说道解决问题,其实,人人每天都在解决自己面临的种种问题,区别在于:有的人是采用破坏性方式解决问题,也就是以会使自己陷入更大困境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则采用的是建设性方式,也就是会使自己进入良性循环的方式解决问题。 注 释1 参见杨眉编著.健康人格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3、32-33.2 参见杨眉编著.健康人格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3-34.3 弗洛伊德著.1905,林克明译,爱情心理学173,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4 弗洛伊德著,1930,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5卷p230,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参 考 文 献1 弗洛伊德著.1915,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弗洛伊德著.1900,林克明译,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3 高宣扬著.弗洛伊德传.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4 弗洛伊德著.1930,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德(5).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5 弗洛伊德

34、著.1921,林尘、陈伟奇、张焕民译.弗洛伊德后期著作译.北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6 杨眉著.与焦虑同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7 弗洛伊德著.1905,林春明译.爱情心理学.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8 弗洛伊德(Freud,S.)著;孙恺祥译. 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49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0 林传鼎等编著.心理学词典.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8611 弗洛伊德著.1910,张唤民、陈伟奇译.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12 13 14 目 录一、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编制依据6(

35、三)问题与建议8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0(一)政策背景分析10(二)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14(三)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14(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三、承办单位概况18(一)概况18(二)研发能力19(三)财务状况19(四)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9四、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0(一)市场分析20(二)市场竞争优势分析29(三)营销方案、模式及策略33五、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8(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38(二)场址建设条件39六、建设方案41(一)建设规模与布局41(二)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42(三)产品质量标准46(四)构建绿色有机农产品流通体系47(五)土建工程64(六)主要设备65七、总图、运

36、输与公共辅助工程70(一)总图布置70(二)公共辅助工程70八、节能减排措施72(一)能耗及污染分析72(二)单项与建筑节能工程72(三)节能措施综述72九、环境影响评价74(一) 环境影响74(二)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74(三) 评价与审批75十、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77(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77(二)劳动定员77(三)经营管理模式78(四)经营管理措施79(五)技术培训80(六)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80十一、项目实施进度81(一)建设工期81(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81十二、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82(一) 投资估算依据82(二) 投资估算82(三)资金来源83(四) 资金使用和管理83十三、财务评价85(一) 财务评价依据85(二)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85(三)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86(四) 财务效益分析86(五) 不确定性分析88(六)财务评价结论91十四、社会评价92(一)社会效益分析92(二)未来发展潜力93十五、风险分析96(一)政策风险控制96(二)投资风险控制96(三)经营风险控制96(四)管理风险控制97(五)行业风险控制98(六)市场风险控制99(七)资金运用和管理的风险控制99(八)自然风险控制99十六、研究结论与建议101(一)结论101(二)建议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