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知识网络:答案:组成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生产者 消费者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1、知识填空成分名称生物类型(或成分)同化类型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_和_,是各种生物赖以_和_的基础基本成分生产者_(主要)、光能自养细菌、化能自养细菌等_将_合成_,把_或无机物中的_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基本成分消费者营_生活的和_生活的各种生物异养型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循环;有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非基本成分分解者_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某些营_生活的动物等异养型将动
2、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_,保证物质循环顺利进行基本成分关系_和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_和_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答案:物质能量生存发展绿色植物自养型无机物有机物光能化学能捕食寄生物质腐生腐生无机物生产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2、基础题:1、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一种生物只能属
3、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C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3、提高题: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传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2、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
4、,其中的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寄生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O2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考点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知识填空: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特点: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 ,终点是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 形成的不会倒转。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2、食物网(1)概
5、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_。(2)特点: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3)功能:生态系统_、_的渠道。答案:1.(1)食物(2)生产者 最高营养级 自然选择2.(1)营养结构(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基础题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蛇处于多个不同的营养级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2、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
6、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3、提高题1、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
7、(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3、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在树上有飞翔的小型益鸟、猫头鹰,地上有鼠、蛇及蛙等动物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小岛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小型益鸟是第三营养级C在该岛上的食物网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
8、头鹰”D这个小岛上的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4、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有关表格中的表示该动物胃中含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共有_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3)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条。 (4)蛇和鹰的关系是_。(5)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 。答案:(1)8(2)2105kJ(3)3(4)竞争和捕食(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考点3、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分析1、知识填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则将会
9、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_。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_的食物来源。在食物链中间某一营养级突然增多,短时间内,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的数目_,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生物数目_。若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该生物又将_,其食物数量增多,天敌数目_,最后趋于稳定。答案:1减少直接或间接2.减少增多减少减少2、基础题: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
10、都增加3、提高题: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设计人工生态系统考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1、知识填空:(1)能量转化:_有机物中的化学能_(最终散失)。(2)流动形式:_中的化学能。(3)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_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_的呼吸作用。(4)能量散失的形式:以 形式散失。(5)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 它实际与上一个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那一部分能量。答案:(1)太
11、阳能热能(2)有机物(3)各个营养级分解者(4)热能2、基础题:1、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11、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初级消费者 B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羊的呼吸消耗量 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产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3、提高题: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
12、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考点2、能量流动的特点1、知识填空:分析能量流动模型,完成下列填空。(1)大方框代表一个_。(2)大粗箭头表示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本生态系统中_。(3)能量流动的方向(以箭头表示)_。 (4)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_。(5)方块面积越来越小表示随营养级别的_,贮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_。(6)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及呼吸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系统外,成为不能再利用的能量。(7)能量流动特点:_、_。 (8)能量传递效率:_。答案:(1)生态系统(2)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
13、量(3)单向流动(4)逐级递减(5)增加越来越少(7)单向流动逐级递减(8)10%20%2、基础题: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食物链越短,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3、提高题: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B辐射的太阳能中仅有1%左右的能量被生产者利用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和被分解者利用D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4、可利用图中A的所有能量2、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A能量主要是以化学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B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相等D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3、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发生蝗灾时,新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
15、力较强的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点1、物质循环的概念知识填空:组成生物体的_等元素。无机环境与_之间。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_循环。循环方式:_。答案:C、H、O、N、P、S 生物群落生物地球化学往返循环考点2、碳循环1、知识填空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_或硝化细菌等的_而实现的。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_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
16、生物群落中的传播,主要靠_,传递形式为_。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_;二是_;三是_。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_和_。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_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_的。答案: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2CO2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机物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4生产者分解者5.双向单向2、基础题: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D1、2、3中含有的
17、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2、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依赖于水 B伴随能量流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3、提高题: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2)表中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导致大气中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
18、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答案:(1)光合呼吸(2)A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3)稳定性CO2(4)光反应葡萄糖考点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1、知识填空: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图解,完成下列填空:1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机环境为生物成分提供_和_。2二者均开始于_,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3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_与_等过程。4物质作为能量的_,使能量沿着
19、食物链(网)流动。5能量作为_,使物质循环不断地在生物_与_之间循环往返,能量以物质形式存在和流动,能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答案:1物质能量2.生产者3.合成分解4.载体 5动力群落无机环境2、基础题1、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A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B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以改善空气质量 C在夏季通过缩短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D汶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2、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
20、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3、提高题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B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提供的CD经、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B、C总能量10%20%DC处在第三营养级2、)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1)在图1中,B、C分别属于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传递是沿_实现的。(2)图1中表示呼
21、吸作用过程的是_(填序号)。A、C、D为B提供_。(3)若图1中的C产生60 mol氧气,则流入D的能量一般不超过相当于_mol葡萄糖的能量。如果A发生瘟疫,D发生的变化是_。(4)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_(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分别属于_和_(生物)间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1)分解者、生产者食物链(网)(2)2、3、4、5物质和能量(3)2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4)兔与狼草兔考点3、例如:实验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知识填空1实验原理(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其
22、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_、_等生态因子相关。2实验流程案例1案例2实验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_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_处理A杯中加入_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B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有无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_对照组AA1加碘现象_A2加菲林试剂产生_BB1加碘_B2加菲林试剂_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答案:1(1)分解者(2)温度水分2淀粉高温30 mL土壤浸出液小于 不变蓝砖红色沉淀变蓝不变色2、基础题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Aabc B
23、cba Ccba Dacb3、提高题1、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原则和_原则。(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两组。实验时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组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B组处理的目的是_(3)(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无关变量是_(至少写出两点)。答案:(1)单一变量等量性(2)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3)土壤微生物(作用)的有无落叶的腐烂程度土壤
24、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合理即可)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知识填空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 全球性,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 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与 之间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2、基础题: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2、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
25、雌性大蚕蛾扣在笼子里,周围撒满樟脑。尽管当时狂风骤雨,但还是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 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化性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3、提高题: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
26、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集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收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
27、敌数量减少练习题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2.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8、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人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4.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kg B28kg C100kg D280kg5.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
29、属于。(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答案(1)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2)化学信息(3)基因交流(4)环境容纳量6.(2011课标31题)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的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地数量。第六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瘟疫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也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
30、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五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的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命题立意】主要考察对生态系统内种间关系的理解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见图 (3)增加 (4)减弱。7.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 竞争、 捕食、 寄 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答案:竞争竞争、 捕食捕食、 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