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课程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603622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3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说明书前言混凝土课程设计是该课程学习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对该课程进行综合性学习和训练,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该课程知识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以后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加强对混凝土设计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了解混凝土设计的主要过程,培养正确熟练地运用结构设计规范手册,各种标准图籍及参考书的能力。通过设计训练,初步建立设计与施工的全面协调统一思想。我的设计题目是混凝土整体式。设计的内容有:1楼盖的平面布置;2板的设计;3次梁设计;4主梁设计;5施工图的绘制。一设计资料. 设计任务某水电站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框架承重,外墙为的砖砌

2、承重,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株高.,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采用单向板肋梁楼高,要求完成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现浇楼盖的结构设计。. 水电站厂房平面示意图3. 设计条件楼面,25mm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厚混合砂浆抹底。荷载,永久荷载,包括梁,板及构造成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混合砂浆容重17 KN/m3梁侧抹灰,两侧混合砂浆抹灰,厚度15mm材料,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主梁,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钢筋,其他均用HPB235钢筋。设计参数,建筑尺寸,30m18m. 可变荷载,3.33KN/m. 恒荷载分项系数rG=1.

3、05. 可变活荷载分项系数rQ=1.20 K=1.20 4 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二. 板的设计2.1荷载计算板按塑性分析法计算内力,板的L1/L2=6000mm/2000m=3,所以按单向板设计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h=80mml1/40=50mm. 次梁的截面高度取h=450mm,截面的宽度b=200m 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下图所示。 板的尺寸示意图25mm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5m20KN/m3=0.5KN/m280mm厚混凝土板: 0.08 25=2.020mm厚混合砂浆抹底: 0.0217=0.34荷载。永久荷载标准值: 0.52.00.342.84线恒载标准值: g=1.05=1

4、.052.84=2.98线活荷载标准值: 1.23.33=4.001m宽的全部荷载设计值: g+q=6.98 板的计算简图2.2计算跨度边跨:=+=1.780m+0.08/2m=1.82m =+a/2=1.78m+0.012/2 m=1.84m1.82m 取=1.82中跨:=1.8m 跨度差:7.510 所以为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一米板宽为计算单元。2.3板的弯矩设计值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等跨连续板的弯矩计算:M=(g+q)l截面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弯矩系数- M=(g+q)lKN.m2.10-2.101.41-1.622.4截面承载力的计算,b=1000mm

5、h=80mm h0=80mm-20mm=60mm a1=1.0C25混凝土,f=11.9钢筋采用HRB335 f=210连续板个截面的配筋计算表板带部位截面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MM1MBM20.8M2MC0.8MC弯矩设计值(KN.m)2.10-2.101.411.13-1.62-1.300.0490.0490.0330.0260.0380.0300.0500.0500.0330.0260.0380.030 ()11911978.5461.8890.1471.4选配钢筋622062206220622062206220实际面积()1291291291291291

6、29三、次梁的设计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主梁的梁高h=650mm 梁宽取250mm, 3.1计算跨度 ln=6.0-0.12-0.25/2 =5.755m边跨: ln+a/2 =5.755+0.24/2=5.875中跨: 5.75跨度差: (5.875-5.750)/5.750=2.2%10%次梁的有关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所示 32荷载设计值恒载设计值,由板传来的 2.98KN/m2.0=5.96KN/m 次梁自重 251.050.2(0.45-0.08)=1.94KN/m 梁侧抹灰 1.05170.015(0.45-0.08)2=0.20 KN/m活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的 q=4

7、.01.22.0=9.6 KN/m 合计 q+g=(5.96+1.94+0.20+9.6) KN/m=17.7 KN/m3.3内力计算表3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的弯矩:截面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支座弯矩系数-M=(g+q)55.54-55.5436.5841.80 表4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的剪力:截面端支座(A)离端第二支座(B)中间支座(C)剪力系数0.450.600.550.550.55V=(g+q) 45.8461.1255.9855.9855.983.4承载力计算次梁跨内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的计算宽度为:边跨:=5875=1960V290.052V290.05

8、2V290.052V82.61582.61582.61582.61585858585选配箍筋间距()200200200200四主梁的设计 4.1主梁尺寸 柱高H=4.5m 横截面积为400mm400mm 主梁有关尺寸及支承情况如下图所示4.2荷载计算恒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 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梁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 合计 4.3内力计算 边跨 且中间跨 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由于主梁线刚度较柱的线刚度大,故可视为铰支柱顶上的连续梁,在各种不同分布的荷载作用下的主梁弯矩和剪力计算见下表。主梁弯矩计算表序号计算简图边跨跨内K/M1中间支座K/(MB

9、)MC中间跨跨内K/M210.244/95.92-0.267/-104.610.067/26.3420.289/167-0.133/-76.8-0.133/76.863-0.044/-25.43-0.133/76.61O.200/115.5840.229/132.34-0.311/-177.140.170/98.2050.089/51.44-0.089/51.260.17/6014最不利荷载组合+262.92-181.46-50.52+69.49-28142.92+238.26-283.75124.59+156.3653.3532.48主梁剪力计算序号计算简图0.733/47.86-1.267

10、/-82.74-1/-65.31/65.31.267/87.420.866/83.14-1.134/-108.8600.689/65.15-1.131/-125.86-0.778/-74.691.222/74.690.088/125.86-0.089/-6.14-0.089/-6.14-1.222/-117.310.778/1.3111.311/125.864最不利荷载组合+131.00-191.6-65.3 165.387.42+114.01-218.6-149.99182.6193.56+ 40.72-88.88-176.61139.99213.38主梁的弯矩及剪力包络图如下4.5主梁截面

11、承载力计算 主梁内截面按T型计算,翼缘计算高度为: Bf=1/3L0=1/3*6000=2000mmV227.5V229V五施工图5.1板的配筋图如下页所示5.2次梁的配筋图5.3主梁的配筋图致 谢钢筋混凝土的初步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讲解下,基本上按要求圆满完成了根据教学安排布置的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通过本次的设计,使我们对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基本上能将所学的课程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这期间得到了张老师的教导与教诲,在此向她深表感谢。踏着教与学互动的脚步,顺着张老师引导的正确方向,使我从学期的开始到现在课程的结束进程中,认识了钢筋混

12、凝土这门虽复杂但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课程。在紧张的学习中,通过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来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理论知识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学校开设了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使我对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将所学的课程进行综合利用,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统一,从而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在做课程设计期间,我受到张老师的亲切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在此向张老师和给过我帮助的同学表示感谢,谢谢你们的关怀和帮助。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的学习使我真正的从中学到了课堂上是学不到的知识,我深知只有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把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由于是第一次做课程设计,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还不是很扎实,对课程设计的步骤和要求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所以不足之处和错误在所难免,还望老师能给予批评和指导。 参考文献1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合编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3江见鲸主编.混凝土结构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4沈蒲生,梁兴文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