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普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60054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汇报依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认真开展水污染防治调研工作通知要求,本市制订了普洱市水污染防治调研工作方案,市政府组织了由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及环境保护、水务、农业、建设等部门组成两个调研小组,于6月3日至5日赴景谷、思茅区等县(区)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其它县由政府牵头,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参与对当地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调研,并上报调研汇报。从调研和上报情况看,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面临水环境形势仍然严峻。现将相关情况汇报以下:一、本市水污染基础情况及防治工作本市在祖国西南边陲,水资源含有总量丰富,出入境水量大,时空、区域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平衡,年

2、内、年际间改变较大,水资源利用率低特点。全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326.12亿m3,水资源量占全省水资源量14.7%,年产水量位居全省之首。境内澜沧江、李仙江、南卡江三大河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入境水量502.5亿m3,其中,澜沧江流域454.4亿m3,占入境水量90.4%。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4322m3,高于全省、全国水平,是全省水资源丰富地域之一。本市丰富水资源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条件,是实现可连续发展潜在优势之一,同时也是本市水环境保护重大课题。多年来,伴随本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紧,水污染恶化趋势也逐步加大。为此,市政府采取有效方法,认真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

3、效。(一)领导重视,建立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为确实做好水资源保护,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本市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环境保护监管、企业治理、舆论监督、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机制。根据“科学治污,计划先行”思绪,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不停强化对各县(区)环境保护工作指导,编制了普洱市关键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计划,制订了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对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总体要求和时序进度,促进了各县(区)水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本市各县(区)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了各县(区)水环境功效区划和饮用水水源划分区划和环境保护计划,实施目标管理,主动采取方法,推进水污染防

4、治工作。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情况下,水污染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变。全市7条河流、个水库个断面经监测,水质符合类标准有7个断面,占70%;水质符合类标准有1个断面,占10%;水质符合类标准有1个断面,占10%;水质大于V类标准有1个断面,占10%。城镇饮用水源水质情况总体评价达类标准。(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结构性污染防治力度。一是调整工业企业布局,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本市十分重视调整工业企业布局,关键工业县(区)建立工业园区,指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新项目进园区,老项目也逐步搬迁至工业园区集中进行污染处理。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工艺。计

5、划关停总产能36万吨水泥生产线4条。已关闭3家铁合金生产企业,关闭5对煤矿矿井,淘汰落后产能13万吨,对包含铁合金、水泥等行业10户企业实施了差异电价。三是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逐步转变经济增加方法。现在,本市共有21家工业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其中14家经过验收。推进循环经济2个示范园区、4个试点县、6个试点企业和10个重大示范项目建设,不停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四是狠抓工业污染源总量减排工作,工业废水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全市共有废水处理设施73套,处理能力10.1万吨/日,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2830.4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总计2381.17万吨,达标率为97.88%。废水中关键污染

6、物化学需氧量去除量为: 128.8463吨,工业废水污染得到基础控制。五是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不停提升。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注意把好环评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发生,坚持排污许可证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做到无证禁排、持证排污、超排处罚。并规范企业环境行为,经过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实施实时监控。结合“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保护专题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减轻了工业污染负荷,使结构性污染问题有所缓解。,全市对辖区内污染防治设施、关键建设项目、污染限期治理项目、排污许可证及排污申报登记等开展了现场监督检验总次数达1080次,处理污染纠纷141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57起,

7、处理率达100%,结案率达97.15%。办理各级人大、政协相关环境议案、提案5件,办结率达100%。妥善处理了双江纸厂及元江镍矿跨界水污染事件。依法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提升排污费收缴率,全市已征收排污费1040万元,为省下达任务数104%。六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更为有效监测水质情况。本市十分重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把它作为落实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一项关键内容。到底,全市正常开展监测工作监测站两个,普洱市环境监测站(二级站)和澜沧县环境监测站(三级站)。试验室总面积达成了1160.4平方米。全市环境监测系统共有61人,其中,科技人员35人,占总人数57%;已获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为31人,高

8、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6人,助理工程师10人,技术员3人;拥有机动车6辆;拥有大、中型仪器和设备112台(套)。(三)抓好关键工程建设,减轻环境污染负荷。一是主动开展思茅河整改工程。工程包含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引河道保护和湿地保护、生态林网和生态廊道建设四个项目。现在部分工程已开启实施;二是抓好截污干管工程建设。该项工程已于3月5日开工建设,争取在使生活污水处理率提升到80%以上;三是加紧城镇污水、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十一五”计划要求新建污水处理厂10座,现在已建成座,筹建9座;其中座已完成前期工作。(四)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环境情况。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本市

9、大力推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工作,全市化肥施用(折纯)量43294吨,其中氮肥32233吨、磷肥4653吨、钾肥2719吨、复合肥3689吨;农药施用量1559吨。全市共有沼气池159119口,其中畜禽养殖场299个,处理粪便9846.25吨,农村用户沼气池158821口,处理粪便1657238吨,作物秸秆处理量70309.48吨。年产生人畜粪便15182838吨,其中进沼气池、直接还田等方法利1420吨,利用率79.2%。全市年产生生活污水1930.996万立方,其中进化粪池处理1381.5877万立方,排放量549.4万立方,降低了对水体污染。二是对生活垃圾治理。年

10、产生生活垃圾504352.4吨,其中肥料等利用285264.15吨,排放量219088.3吨。农膜使用量1579吨,使用面积8385公顷,回收率占使用量57.37%。三是开展对规模养殖业污染治理。各地主动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渔业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畜禽养殖从过去分散养殖向集中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四是着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改活动。多年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各地农村在当地党委政府指导下,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围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进行改水、改厕、改厨,疏浚农村河道,使农村环境情况得到改善。 (五)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从6月开启“七彩云南思茅保护行动”以来,本市

11、采取多个形式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投入宣传经费13万元,投入14万元;深入开展“六进入活动”,编印“七彩云南生态普洱我家园”彩图宣传册1.8万本和“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彩图宣传册1万本;制作并在机场路口和人民东路各悬挂广告宣传牌一块,印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广泛开展了“保护蓝天防治大气污染”愉快夏令营活动、“我眼中可再生资源”摄影比赛、“保护七彩云南巾帼共创友好”、“节省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专题宣传活动。 结合新修订中国水污染防治法颁布施行,本市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加大中国水污染防治法宣传力度,印制了5000份宣传单,11万册穿插有水污染防治法相关内容宣传手

12、册,在广大市民中宣传发放。结合思茅河流域污染治理专题整改工作,由市环境保护局牵头,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对思茅河流域内72家企业开展了水污染防治专题执法检验,并在企业中对该法律做了深入细致宣传。经过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使广大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二、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关键问题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即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形势仍然严峻。因为粗放型经济增加方法没有根本转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水污染防治含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水污染防治和国家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关键存在以下问题。(一)环境形势仍然严峻,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容乐观。现在本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居高不下,部分河流水质超出国

13、家地表水标准。因为本市工业企业以资源型、粗加工型为主,产业层次偏低,企业规模较小,制糖、纸浆等高污染行业比重过大,治理成本和技术难度全部较大。(二)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现在,伴随城市化进程加紧,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环境保护部门统计:,全市废水中关键污染物化学氧量排放量1.49万吨,其中生活化学氧量排放量1.14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76.5%。多年来,本市各县住宅小区成片开发,餐饮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宾馆业日渐兴旺,在经济繁荣同时也深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污水处理量也随之加大,但污水管网不配套,截污能力低,污水处理能力满足不了现在城市发展需处理污水量要求。大量生活垃圾也是水污染关键原因,

14、存在沿河道乱倒、乱丢垃圾现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各方面对水需求量将不停加大,生活污水排放矛盾将日益突出。 (三)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治污任务困难较多。一是工程建设缺乏开启资金;二是当地政府筹资困难,部分治污工程进展较慢;三是市财政用于环境保护治污资金有限。各县(区)地方财政比较困难,治理污染资金捉襟见肘。(四)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低。即使本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污水资源化利用率低,城市污水作为城市第二水资源,回用于工业及市政清扫、绿化,是处理水资源紧缺一条有效路径,还未被社会和更多人所接收和认可,还需要加强宣传,制订相关配套方法,抓紧开发、利用,促进本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可连续发展。(五)农村面

15、源污染趋势逐年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已威胁到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仍然没有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在耕地面积降低情况下,化肥、农药使用量仍然在增加。农药、化肥经营机构众多,品种杂乱,质量难以确保,更增加了管理和安全使用难度。畜禽养殖污染有效处理率低,畜禽养殖业连续发展和污染物处理滞后矛盾日益突出,产生污染成为本市面源污染关键原因。且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文化落后影响,卫生安全意识普遍淡薄,农村很多地方卫生习惯较差,“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农业管理部门缺乏必需检测设备、人员和资金,难认为各级政府和农业生产提供正确信息服务。三、下一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意见 依据国家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

16、意见,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指标必需起源于老项目减排后所产生减排量处理,所以水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到本市“十一五”经济发展计划目标实现,关系到出境河流安全保障,关系到全市257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为切实做好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本市将深入增强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关心、扶持和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停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一)加紧转变经济增加方法。制订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加方法。一是要全方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企业进行全方面清查,核定排污量,果断取缔无证排污企业。二是关停污染严重企业。在巩固工

17、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结果基础上,对污染严重企业继续进行全方面整理。对上级政府明确关停企业,各县(区)一定要做到令行严禁。三是扩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范围,促进增加方法根本转变。(二)加大统筹建设资金力度。本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域,地方财力和民间资本有限,治污工程自筹资金难度极大。目前,要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提议省政府:一是设置水污染治理专题基金,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给支持;二是出台相关财政扶持政策。省财政对困难县(区)应给合适支持,帮助处理城镇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环境保护公用事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围,要从市场准入、融资、税收、财政、价格等方面激励社会资本发展现代城镇污水和垃圾处

18、理经营企业。(三)确保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严格依法管理饮用水源地工作,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改水工作,从供水水源、水质、事故应急等各个方面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深入扩大区域统一供水范围,确保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广大农民饮用水质安全。(四)健全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体系。健全执法体系、建设执法队伍,全方面落实水资源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保护监督管理各项要求和制度,划定水源保护区,控制人为污染,提升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预防新增水土流失,关键开展关键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五)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制建设。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需坚持依法治污方针。坚持依法行政,预防和纠正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各级政府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各级环境保护、水务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