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00030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M e t a分析宋 玲,马俊杰,王 硕,赵 红,袁 洁,范晓华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及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 NK I)、万方数据库(W a n F a n g)、维普数据库(V I 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 BM)、P u b M e d、Em b a s e、W e bo fS c i e n c e、t h e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中关于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

2、0 2 2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 e v M a n5.4软件进行M e t a分析。结果:共纳入1 5篇文献,总样本量为73 8 2例,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 5.0%3 1.9%。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OR=6.9 6,9 5%C I(2.8 3,1 7.1 2),P0.0 0 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 R=2.5 5,9 5%C I(1.5 8,4.1 2),P 0.0 0 1、使用镇静药物O R=2.5 7,9 5%C I(1.8 3,3.6 2),P0.0 0 1、携带供氧装置O R=3.2 9,9

3、 5%C I(2.2 5,4.8 0),P0.0 0 1、转运时长6 0m i nO R=2.8 4,9 5%C I(1.7 1,4.7 0),P0.0 0 1、呼吸系统疾病O R=1.5 7,9 5%C I(1.3 0,1.8 9),P0.0 0 1、心血管系统疾病O R=1.4 4,9 5%C I(1.1 5,1.8 1),P=0.0 0 2、多脏器功能衰竭O R=1.7 8,9 5%C I(1.0 3,3.0 8),P=0.0 4 0、机械通气OR=6.7 2,9 5%C I(3.3 8,1 3.3 4),P0.0 0 1、携带输液泵O R=2.7 0,9 5%C I(1.3 2,5.5

4、 3),P=0.0 0 7、转运去向为I C UOR=1.9 1,9 5%C I(1.1 6,3.1 4),P=0.0 1 0 是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基于现有证据,急诊危重症病人转运前建议科学评估疾病种类、药物使用、转运仪器设备等情况,控制转运时间,尽早识别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措施,规避转运风险,从而降低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关键词 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危险因素;M e t a分析K e y w o r d s e m e r g e n c yc r i t i c a l p a t i

5、e n t s;i n t r a h o s p i t a l t r a n s p o r t;a d v e r s ee v e n t s;r i s kf a c t o r s;M e t a-a n a l y s i sd o i:1 0.1 2 1 0 4/j.i s s n.1 6 7 4-4 7 4 8.2 0 2 3.2 8.0 0 4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需要严密、连续的病情观察和全面的监护治疗1。危重症病人在病情相对稳定后常需紧急转运至专业科室进行后续治疗,故紧急情况下的院内转运必不可少。而转运过程中病人处于移动环境,该环境下涉及病人病情、转运设备

6、、转运人员沟通与合作等多个因素,安全隐患和转运风险普遍存在,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各类不良事件发生2-3。急诊科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常见不良事件包括病情变化、导管/管路事件、转运设备故障及转运延误等方面2。国内外研究显示,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 5.0%3 1.9%,威胁病人安全,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生命4-6。然而,当前有关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各研究结论尚不完全一致,如一项研究指出病情级别是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4,而另一项研究结果却未显示两者显著相关7,且既往相关内容的M e t a分析8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仅进行了描述

7、性分析,未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证据结果可靠性欠佳。本研究旨在梳理国内外已作者简介 宋玲,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 5 5 0 3 6,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马俊杰(通讯作者)、王硕、赵红、袁洁、范晓华单位:2 5 5 0 3 6,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引用信息 宋玲,马俊杰,王硕,等.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M e t a分析J.全科护理,2 0 2 3,2 1(2 8):3 9 0 6-3 9 1 0.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M e t a分析,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和预防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

8、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2)研究对象为急诊危重症病人,年龄1 8岁;3)研究内容为探讨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4)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排除标准:1)无法获取全文或数据不完整;2)重复发表;3)会议摘要、文献综述或个案报道等;4)文献质量评价为低质量。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 N K I)、万方数据库(W a n F a n g)、维普数据库(V I 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 u b M e d、Em b a s e、W e bo fS c i e n c e、t h eC o c

9、h r a n eL i b r a r y。检 索 时 间 为 建 库 至2 0 2 2年8月。检索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策略:(“急诊科O R急诊”)AN D(“危重病人O R重症病人O R急危重症病人”)A N D(“院内转运O R转运”)AN D(“不良事件O R意外事件”)AN D(“*因素”)。英文检索策略:(“e m e r g e n c yO Re m e r g e n c yd e p a r t m e n t”)AN D(“c r i t i c a l l yi l lp a t i e n t sO Rc r i t i c a lp a t i

10、 e n t s”)A N D(“i n t r a-h o s p i t a l t r a n s p o r tO Rt r a n s f e r”)AN D(“a d v e r s ee v e n t s”)AN D(“r i s kf a c t o r*O Ri n f l u e n*O Rc o r r e l a t*O Rr e l e v a n t f a c t o r*”)。同6093C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NUR S I N G O c t o b e r2 0 2 3V o l.2 1N o.2 8

11、时辅以手工检索法、文献追溯法以收集更多文献。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经过系统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如遇分歧则双方讨论解决或咨询第3名研究者的意见。采用E n d N o t e软件对所获取文献进行去重和初筛,阅读全文后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复筛,最终确定纳入文献。资料提取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发表年份、地区、研究类型、样本量、发生/未发生不良事件例数、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文献质量评分。1.4 文献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 h eN e w c a s t l e-O t t a w aS c a l e,NO S)9

12、对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研究人群选择(4个条目,满分4分)、组间可比性(1个条目,满分2分)、暴露/结果评价(3个条目,满分3分)3个方面共8个条目,总分为09分,得分越高说明研究质量越好。7分为高质量,56分为中等质量,4分为低质量。采 用 美 国 卫 生 保 健 质 量 和 研 究 机 构(A g e n c y 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Q u a l i t y,AHR Q)1 0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横断面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总分为01 1分,8分为高质量,47分为中等质量,3分低质量。评价结

13、束后,2名研究者交叉核对评价结果,若评分结果不一致则通过讨论或咨询第3名研究者进行评判。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 e v M a n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的统计效应量采用比值比(O R)及9 5%置信区间(C I)表 示,连 续 性 资 料 的 效 应 统 计 量 采 用 均 方 差(MD)及9 5%C I表示。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若检验结果P0.1、I25 0%,表示多个同类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5 0%,表示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改变效应分析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M e t a结果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检

14、验水准=0.0 5。2 结果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文献共26 1 2篇(中文2 2 4篇,英文23 8 8篇)。去重后获得文献19 6 3篇。初次筛选排除无关研究(17 5 2篇)及会议摘要、综述、个案报道(5 7篇)后纳入1 5 4篇,再次阅读全文复筛,排除研究设计不符(9 9篇)、数据不完整(2 3篇)、文献质量低(1 7篇)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5篇2,4-7,1 1-2 0,其中中文文献9篇2,4-5,7,1 1-1 5,英文文献6篇6,1 6-2 0,见图1。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纳入的1 5篇文献发表时间为2 0 1 72

15、 0 2 2年,病例对照研究3篇,队列研究4篇,横断面研究8篇,样本量为6 013 4 8例。1 5项研究共纳入病人73 8 2例,7093全科护理2 0 2 3年1 0月第2 1卷第2 8期其中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14 8 9例。1 5项研究中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 5.0%3 1.9%2,4-7,1 1-2 0。1 5篇文献的质量得分为5 8分,其中8篇为高质量2,4,6,1 4,1 6-1 9,7篇5,7,1 1-1 3,1 5,2 0为中等质量文献。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发表年份地区研究设计总例数(不良事件例数

16、)不良事件发生率(%)危险因素文献质量评分(分)马莉等22 0 1 9年中国 横断面研究 4 6 1(9 0)1 9.58安莹等42 0 1 7年中国 横断面研究 5 6 7(1 8 1)3 1.98林志华72 0 2 2年中国 横断面研究 2 1 4(4 2)1 9.66刘兰1 12 0 2 0年中国 横断面研究 9 2(2 0)2 1.76刘冬连等1 22 0 2 2年中国 病例对照研究1 6 2(4 1)2 5.36刘叶1 32 0 2 1年中国 横断面研究 6 0(1 8)3 0.05金婉婉等52 0 2 0年中国 横断面研究 8 0 6(1 4 9)1 5.06陈岚等1 42 0 1

17、 8年中国 横断面研究 10 2 5(1 5 4)1 5.08李旭蓉等1 52 0 1 9年中国 病例对照研究7 4 2(1 4 3)1 9.36S r i t h o n g等62 0 2 0年泰国 队列研究 8 3 9(2 4 1)2 8.77M o h d I s m a i l等1 62 0 2 0年马来西亚横断面研究 1 7 0(2 9)1 7.18V e i g a等1 72 0 1 9年巴西 队列研究 13 4 8(2 0 9)1 5.57A n等1 82 0 2 2年中国 队列研究 5 8 4(1 1 5)1 9.77Z h a n g等1 92 0 2 2年中国 病例对照研究

18、2 0 0(3 5)1 7.57Z h a n g等2 02 0 2 1年中国 队列研究 1 1 2(2 2)1 9.66 注:为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为使用镇静药物;为携带供氧装置;为转运时长6 0m i n;为疾病种类;为病情级别;为转运人员层级或工作年限;为机械通气;为携带输液泵;为病人年龄;为夜班转运;为转运设备;为转运去向为重症监护室(I C U)。2.3 M e t a分析结果 纳入的1 5篇文献中共涉及1 9项危险因素,因病情级别、转运人员层级或工作年限、病人年龄及转运设备4项危险因素评价标准不一或分组不一致去除,且去除仅在1篇文献中提及的夜班转运这一危险因素,

19、对剩余的1 4项危险因素进行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镇静药物、携带供氧装置、转运时长 6 0m i n、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携带输液泵及转运去向为I C U的合并O R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异质性检验及M e t a分析结果 危险因素 纳入研究合并样本量(例)异质性检验 I2(%)P效应模型 合并效应 O R值9 5%C IZ值P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3篇2,1 3,2 0 6 3 300.7 5 0固定6.9 62.8 3,1 7.1 24.2 20.0 0 1

20、使用血管活性药物5篇5,1 4,1 6-1 7,2 034 6 16 30.0 5 0随机2.5 51.5 8,4.1 23.8 40.0 0 1使用镇静药物2篇1 7,2 014 6 000.6 1 0固定2.5 71.8 3,3.6 25.4 20.0 0 1携带供氧装置6篇2,7,1 1-1 3,2 011 0 100.5 6 0固定3.2 92.2 5,4.8 06.1 70.0 0 1转运时长6 0m i n9篇2,6-7,1 1-1 3,1 5,1 7,2 040 3 06 30.0 1 0随机2.8 41.7 1,4.7 04.0 60.0 0 1呼吸系统疾病8篇4-5,7,1

21、1-1 2,1 4-1 637 7 83 50.1 5 0固定1.5 71.3 0,1.8 94.7 50.0 0 1心血管系统疾病8篇4-5,7,1 1-1 2,1 4-1 637 7 860.3 8 0固定1.4 41.1 5,1.8 13.1 7 0.0 0 2消化系统疾病6篇4-5,7,1 2,1 4-1 535 1 65 50.0 5 0随机0.7 90.5 2,1.1 91.1 2 0.2 6 0神经系统疾病7篇4-5,7,1 1-1 2,1 4-1 536 0 86 20.0 2 0随机0.8 20.5 6,1.2 10.9 8 0.3 2 0多脏器功能衰竭3篇5,1 4-1 5

22、25 7 34 80.1 5 0固定1.7 81.0 3,3.0 82.0 8 0.0 4 0外伤7篇4-5,7,1 2,1 4-1 636 8 600.8 2 0固定1.1 00.8 5,1.4 30.7 5 0.4 5 0机械通气3篇1 3,1 9-2 0 3 7 200.5 0 0固定6.7 23.3 8,1 3.3 45.4 50.0 0 1携带输液泵2篇1 3,2 0 1 7 200.5 6 0固定2.7 01.3 2,5.5 32.7 2 0.0 0 7转运去向为I C U3篇4-5,1 423 9 87 40.0 2 0随机1.9 11.1 6,3.1 42.5 5 0.0 1

23、08093C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NUR S I N G O c t o b e r2 0 2 3V o l.2 1N o.2 82.4 敏感性及发表偏倚分析 通过相互转换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合并效应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两者相互转换后的合并效应值差异较小,表明M e t a分析结果基本可靠。此外,采用漏斗图分析每个危险因素对应的文献是否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以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为指标,所纳入的8项研究漏斗图两侧散点分布不完全对称,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3 讨论3.1 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影响因素中的药

24、物及病情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镇静药物、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机械通气是急诊危重症病人发生 院 内 转 运 不 良 事 件 的 危 险 因 素,与 既 往 研究1 3-1 4,2 0结果基本一致。马莉等2研究发现,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病人转运过程中极易发生病情变化,而且可能出现药物遗漏、药液余量不足等问题。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人循环功能往往较差,使用1种与2种及以上血管活性药物病人的转运风险是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病人的23倍5,1 4。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定为危重症病人常用的镇静药物,该类药物可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病人出现

25、谵妄甚至病死的风险2 1。血氧饱和度(S p O2)与呼吸系统的变化是转运最常见的不良后果,K e l l e t t等2 2发现危重症病人呼吸频率的变化最为显著,龚豪俊等2 3认为S p O2的变化是病人缺氧最快速、最直接的反映,而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更易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的波动。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与其他危重症病人相比,病情更加复杂、不稳定,随时需要进行紧急治疗,是影响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 4。机械通气的创伤性特点易引发病人肺部感染,且早期不能进食的特点易引发低蛋白血症等多种并发症,导致病人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此外,转运过程中机械通气携带的设备可能会出现储电不足、断

26、电等仪器故障。因此,应重点关注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镇静药物的院内转运危重症病人,合理选择风险应对措施,在转运过程中按照病情控制输注速度、药物剂量,防止意外发生;对于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在转运前应充分评估其呼吸、循环系统的生理状态,转运时保证供氧充足,同时加强主动识别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以降低转运风险;机械通气病人在转运前应做好给氧与镇静、插管固定、气道吸引等充足准备,转运过程中配备负压吸引装置,将“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在转运过程中持续、动态评估病人的各项情况,保障转运安全。3.2 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影响因素中的转运仪器与

27、设备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携带供氧装置、输液泵是急诊危重症病人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2,9,1 1-1 3,2 0结果基本一致。Z h a n g等2 0,2 5的研究均发现,使用氧气袋供氧的院内转运危重症病人S p O2降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因氧气袋排氧不稳定,易导致病人缺氧发生,且携带供氧装置涉及供氧装置内氧气不足、流量变化或者开关未打开、吸氧管道脱落及连接断开、设备电量不足等问题,故可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M u r a t a等3发现,携带输液泵数量是影响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且携带输液泵数量越多,越容易造成各类不良事件发生,如药物携带不

28、够、输液架问题、输液泵电力不足等静脉输注设备相关事件。提示医护人员转运前应确保携带仪器和设备功能正常、电量充足,估计转运时间和消耗率,有效监测储量和使用情况;与接收科室做好沟通交流,如可采用“介绍-现状-背景-评估-建议”(I S B A R)标准化沟通模式2 6,内容包括病人病情及生命体征、所用仪器设备、用药情况及到达时间等,嘱接收科室护理人员做好充分准备,保障病人转运安全。3.3 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影响因素中的转运时长和去向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转运时长6 0m i n的危重症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与马莉等2,2 7的研究结果一致。急诊危重症病人多病情紧急且变化快,加之转

29、运途中环境相对混乱,且可能由于疾病诊断不够充分、科室交接不到位导致转运错误而延长转运时间,引发疾病进展,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转运去向为I C U是急诊危重症病人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4-5,1 4结果基本一致。转运至I C U的危重症病人在转运途中仍需持续进行多种管道和仪器的维持治疗,治疗资源暂时缺乏和外周环境突然改变导致难以预知的病情变化和较大的转运风险。因此,转运前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以确定转运期间的预期风险水平,选择最佳转运路径;转运中实施多环节、多方面、无缝隙的动态检测与评估,确保应对管理标准化;转运后转运人员应与接收科室医生详

30、细交班,保证病人连续性治疗和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从而规范全程转运行为、缩短转运时长及降低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 8。9093全科护理2 0 2 3年1 0月第2 1卷第2 8期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只检索了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纳入的文献不够全面,且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在地域、种族、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结果分析中,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使用镇静药物、机械通气及携带输液泵这4项危险因素均只纳入了2篇或3篇文献,样本量有限,结果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探讨。今后可开展更多前瞻性、多中心和大样本研究,以便更全面、科学地评估急诊危重症病

31、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4 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镇静药物、携带供氧装置、转运时长6 0m i n、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携带输液泵、转运去向为I C U。临床医护人员可参考本研究结果,客观评估急诊危重症病人病情及风险相关因素,有效识别潜在转运风险并实施相关预防措施,转运流程标准化分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参考文献:1 李凡,孙朋霞,李树亚,等.急诊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现状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 0 2 2,4 2(2):1 3 2-1

32、 3 6.2 马莉,王志稳,葛宝兰,等.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风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 0 1 9,3 3(2 1):3 6 7 6-3 6 8 0.3 MUR A T A M,NAKA GAWA N,KAWA S AK IT,e ta l.A d v e r s ee v e n t sd u r i n gi n t r a h o s p i t a lt r a n s p o r to fc r i t i c a l l yi l lp a t i e n t s: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a n

33、a l y s i sJ.T h eA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o fE m e r g e n c yM e d i c i n e,2 0 2 2,5 2:1 3-1 9.4 安莹,李飞,付博晶,等.5 6 7例急诊高龄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 0 1 7,2 3(2 9):3 7 4 0-3 7 4 4.5 金婉婉,李博,梁敏,等.急诊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护理学杂志,2 0 2 0,3 9(1 2):2 1 3 6-2 1 4 0.6 S R I THON GK,S I N DHUS,WAN I T K

34、UN N,e ta l.I n c i d e n c ea n dr i s kf a c t o r so f c l i n i c a l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d u r i n g i n t e r-f a c i l i t y t r a n s f e ro f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p a t i e n t s:ac o h o r ts t u d yJ.A r c h i v e so f A c a d e m i cE m e r g e n c yM e d i c i n e,2 0 2 0,8(1):e

35、 6 5.7 林志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医疗装备,2 0 2 2,3 5(1):1 7 9-1 8 1.8 吴秋霞,邸红军,侯亚红.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天津护理,2 0 2 2,3 0(3):3 1 5-3 1 9.9 S T AN GA.C r i t i c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N e w c a s t l e-O t t a w aS c a l ef o rt h ea s s e s s m e n to ft h eq u a l i t yo fn o n r a n

36、d o m i z e ds t u d i e si nm e t a-a n a l y s e s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o fE p i d e m i o l o g y,2 0 1 0,2 5(9):6 0 3-6 0 5.1 0 曾宪涛,刘慧,陈曦,等.M e t a分析系列之四: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 0 1 2,4(4):2 9 7-2 9 9.1 1 刘兰.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 0 2 0,2 9(3 1):5 8 1 5-5 8 1 7.1 2 刘冬连,钟芬

37、梅,湛薇.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 0 2 2,1 9(9):1 2 2-1 2 6.1 3 刘叶.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 0 2 1,2 5(2 3):3 3 9 0-3 3 9 2.1 4 陈岚,郑寒,叶向红,等.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 0 1 8,1 8(9):1 2 4 9-1 2 5 2.1 5 李旭蓉,杨强,程林英,等.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 0 1 9,3 6(6):9 2 8-9 2 9.1 6 MOH

38、 DI S MA I LMR,B A H A R U D D I NKA,Z A I N A LA B I D I NZE,e ta l.S t u d yo nt h ei n c i d e n c eo fa d v e r s ee v e n t sd u r i n gi n t r a-h o s p i t a lt r a n s f e r o f c r i t i c a l c a r e p a t i e n t s f r o m e m e r g e n c yd e p a r t m e n tJ.T h eM e d i c a lJ o u r n

39、a lo fM a l a y s i a,2 0 2 0,7 5(4):3 2 5-3 3 0.1 7 V E I GAVC,P O S T A L L INF,A L VA R I S A T K,e ta l.A d v e r s ee v e n t sd u r i n g i n t r a h o s p i t a l t r a n s p o r to f c r i t i c a l l yi l lp a t i e n t s i nal a r g eh o s p i t a lJ.R e v i s t aB r a s i l e i r ad eT e

40、r a p i aI n t e n s i v a,2 0 1 9,3 1(1):1 5-2 0.1 8 ANY,T I ANZR,L IF,e t a l.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a s i m p l i f i e ds c o r ef o rp r e d i c t i n g r i s k d u r i n gi n t r a h o s p i t a lt r a n s p o r t o f c r i t i c a lp a t i e n t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s t

41、 u d yJ.J o u r n a lo f C l i n i c a lN u r s i n g,2 0 2 3,3 2(7/8):1 1 2 5-1 1 3 4.1 9 Z HAN GZY,QU H,GON G W.M u l t i f a c t o rl o g i s t i ca n a l y s i st oe x p l o r et h er i s kf a c t o r s o fs a f e t y r i s k si nt h et r a n s p o r to fc r i t i c a l l yi l lp a t i e n t sw

42、i t hI C Ua n d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n u r s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J.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a n d M a t h e m a t i c a l M e t h o d si nM e d i c i n e,2 0 2 2,2 0 2 2:1-8.2 0 Z HAN G W Y,L VJH,Z HAOJ,e t a l.P r o a c t i v e 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o f i n t r a h o s p i t a l t r

43、a n s p o r t o f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f r o me m e r g e n c yd e p a r t m e n t t o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i nat e a c h i n gh o s p i t a la n di t si m p l i c a t i o n sJ.J o u r n a lo fC l i n i c a lN u r s i n g,2 0 2 2,3 1(1 7/1 8):2 5 3 9-2 5 5 2.2 1 S HEHA

44、B IY,HOWEBD,B E L L OMO R,e ta l.E a r l ys e d a t i o nw i t hd e x m e d e t o m i d i n ei nc r i t i c a l l yi l lp a t i e n t sJ.T h e N e wE n g l a n dJ o u r n a l o fM e d i c i n e,2 0 1 9,3 8 0(2 6):2 5 0 6-2 5 1 7.2 2 K E L L E T TJ,MUR R AY A,WOO DWO R TH S,e ta l.T r e n d s i nw e

45、i g h t e dv i t a l s i g n sa n dt h ec l i n i c a lc o u r s eo f4 4,5 3 1a c u t e l yi l lm e d i c a l p a t i e n t sw h i l ei nh o s p i t a lJ.A c u t e M e d i c i n e,2 0 1 5,1 4(1):3-9.2 3 龚豪俊,陈瑜,丁锐.EWS评分系统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 0 1 6,2 2(2 8):4 0 7 0-4 0 7 3.2 4 J A N S S O N M,OHT O

46、 N E NP,S Y R J L H,e t a l.T h ep r o p o r t i o no fu n d e r s t a f f i n ga n d i n c r e a s e dn u r s i n gw o r k l o a da r e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m u l t i p l eo r g a nf a i l u r e: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s t u d yJ.J o u r n a lo fA d v a n c e dN u r s i n g,2 0 2 0,7 6(8):2

47、 1 1 3-2 1 2 4.2 5 赵春华,张小伟,任玉芝.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发生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 0 2 1,2 7(1 5):1 4 0-1 4 2.2 6 K A L T O F TA,J A C O B S E NYI,T A N G S G A A R D M,e t a l.I S B A Ra sas t r u c t u r e d t o o lf o r p a t i e n t h a n d o v e r d u r i n g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r e c o v e r yJ.J o u r

48、 n a l o fP e r i a n e s t h e s i aN u r s i n g,2 0 2 2,3 7(1):3 4-3 9.2 7 HA R I S H M M,J ANA R THANAN S,S I D D I QU IS S,e ta l.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a n db e n e f i t so fi n t r a h o s p i t a lt r a n s p o r to fa d u l t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p a t i e n t sJ.I n d i a nJ o u r n a lo fC r i t i c a lC a r eM e d i c i n e,2 0 1 6,2 0(8):4 4 8-4 5 2.2 8 高健,华小雪,徐军.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 0 1 7,2 6(5):5 1 2-5 1 6.(收稿日期:2 0 2 3-0 1-1 3;修回日期:2 0 2 3-1 0-0 7)(本文编辑 李进鹏)0193C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NUR S I N G O c t o b e r2 0 2 3V o l.2 1N o.2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