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工艺守则适适用于高低压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加工过程。2.材料2.1.导线、塑料蛇皮软管,多种规格线槽、标识套、标号、烫印色带。2.2.松香焊锡丝,OT、UT、IT铜制冷压接线端头。2.3. 0.52.0mm厚铝质名牌、符号牌, 不干胶题名片、彩色胶纸, 标牌用钉,十字槽球面圆柱头螺钉。3.工具3.1.烫号机、剪刀、手动挤压钳、液压钳。3.2.手枪钻、圆头锤、划针(铅笔)、尖冲、钢板尺。3.3.十字形螺丝刀、板手、钢卷尺、螺丝刀、剥线钳、钢丝钳、圆头钳、斜口钳、尖嘴钳、剪刀、电路铁、活动板手、套筒板手、通灯或万用表。4. 工艺准备4.1.按图样要求检验将配线电器元件是否
2、合格完好,如发觉元件表面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立即处理或更换合格元件。4.2.按图样列出标号头明细表。多回路接线时,相同回路则在元件编号前加回路编号。4.3.领取并检验多种标牌、标签框、题名片及不干胶彩纸规格是否和设计要求相符。4.4.掌握配接工艺规程,方法和注意事项。4.5.安排好配线场地,包含配线位置。4.6.准备好配线所需工具,并安放在使用最方便位置。4.7.全部电器元件均用不干胶纸标签根据部署圈标上清楚正确零件代号和编号,通常可直接牢靠地粘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位置上方或周围其它较显著地方,标签粘贴应整齐一致。4.8.必需看清图样要求和设备符号是否和实物相符合,并按电器元件装配
3、位置接点,考虑合适线路路径和走法。4.9.依据图样要求,识别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并选择其导线规格,二次回路导线,对于单股铜线大于1.5mm2,对于多股铜导线大于1.0mm2,连接电器子器件低电平小电流电路许可采取小于1.0mm2截面铜导线。出国产品应采取镀锡铜芯导线,规格按设计定。4.10.按线路路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识套,即按配线路径进行配接,行线做到“平”、“齐”、“牢”要求。4.11.根据图样要求,导线两端套上编号塑料管,数字和字母排列方向应一致。4.12.每批生产同一型号规格产品,应使用颜色一致导线,(推荐用黑色)在考虑节省材料、线路合理安排情况下,必需要有统一接线
4、方向,以求线路整齐美观和式样一致。5.工艺过程及要求5.1.线路敷设部署时,总体线束和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靠、清楚美观,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且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路径和装置来部署盘内二次接线。5.2.线束标准上应避免在发烧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需敷设时,应严格根据元件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5.3.每根导线配线次序从上到下,从里往外,导线两头必需剥去绝缘层,不得损伤导线,剥去长度应以接点联接后不超出垫圈1毫米为准。也不许将绝缘层接入接点。5.4.使用硬导线时,剥去绝缘层导线端部,用圆头钳按连接时顺时针方向弯成环形,再和元件接点连接,连接处必需拧紧无松动现象。5.5.使用多股铜芯软线
5、时,剥去绝缘层后,线不许有断丝,羊眼圈方向、尺寸及标识套方向,应将断端头套上适用UT型直插端头,用压接钳压紧,然后接于端头。5.6.全部仪表、断电器、电器零件、端子排及连接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靠正确标识套,元件本身连线可不用标识套。5.7.导线端头剥削绝缘层,均应使用剥线钳,钳口和线径要配合适当,如导线截面较大时可用电工刀(或剪刀)剥,但不得损伤导线,当芯线上附有粘着物或氧化层时应用电工刀除尽。5.8.联接处为瓦形垫圈或插孔时,用OT或IT型冷压端头压紧,再接入垫圈或将螺钉拧紧。5.9.导线和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一个接点最多不超出二根导线,当部分情况需要二根以上导线,应用垫圈分层和配置弹
6、簧垫圈压紧或多根导线并连后和适宜冷压端头压紧后再和元件接点连接。5.10.平面排或圆形排导线采取尼龙扎丝或尼龙扎带捆扎牢靠,每节相距30-50毫米,在线束始末端弯曲及分线前后均必需扎牢,并在合适位置用线夹固定,通常情况下,两固定点之间距离横向不超出300毫米,纵向不超出600毫米,线束不得晃动,应和骨架垂直或平等,层次分明,整齐美观。5.11.行线时,可按具体情况做到平面排或扎成圆形排,上、下、左、右笔直线路放在前面,(以屏前为准)有曲折放在后面,然后再分路。5.12.分路部分导线束弯头处,应弯成圆角,每根导线到多种电器元件接线端均应略带圆势裕度连接,同一屏(柜)内圆势应努力争取一致。5.13
7、.分路部分到各电器元件接线应在考虑节省材料、检修方便前提下行走,其行线形式可参考以下:5.13.1.到继电器或接线端子处,标准上以圆势连接,尽可能避免直接接入。5.13.2.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线束,可用从中间分线部署方法。5.13.3.分路部分到单仪表线束部署,应考虑到行线方向一致,导线和元件接点之间应留有一定余量。5.13.4.分路部分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线束部署,标准上按横向对称行线,但如受到位置上限制,许可直向对称行线。5.14.导线行线时,尽可能降低弯曲和交叉,交叉时则应从短到长,从横到竖将一个方向行线完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5.15.配线时,全部导线和金属板应保持6毫
8、米以上间隙,如遇有障碍处则应弯曲越过脱空5-10毫米,导线弯曲内径大于3倍线径,线束或导线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只许可用手指或弯线钳进行,以确保导线绝缘不受损坏。5.16.当线束穿过金属件时,金属件上通常要嵌放橡皮圈或齿形保护带,当嵌放橡皮圈有困难时,应在穿越部分套上大小适宜和长度适宜塑料套。5.17.二次线敷设不许可从母线之间,或安装孔中穿过。5.18.安装胶木时,可按导线数目标多少选择不一样螺钉紧固,螺钉紧固后,螺钉尾端超出支架部分小于5毫米,通常不接线螺钉应全部紧固,以预防脱落。5.19.线束固定要求牢靠,不松动,在两个固定处之间不许可有过大颤动,当胶木夹遇有空档时,可用塑料袋包裹后固定
9、在线夹上,以防松动。5.20.线束过活门,应将线束一端固定在柜、箱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支架上,这一段线束长度应在活门开启到最大程度时,两支架间距离1.2-1.4倍,外面套上塑料蛇皮软管,以确保活门在开启过程中不损伤导线。5.21.过活门处若导线数目较多时,为确保活门开闭顺利及避免损伤导线,可分两处或两处以上过门。5.22.导线中途不许可有焊接或铰接接头,但许可在设备接点或端子上分接或连接。5.23.当二次元件本身只有引出线时,应经过接线端子过渡后才能和盘内二次线连接,接线端子应就近固定。若引出线过短时,应采取锡焊方法和二次导线联接,外面再套上塑料管。5.24.二次线接入电度表时,应将导线剥
10、去绝缘层一段对折后插入接线盒孔内,导体在接线盒内应有足够长度,确保两只螺钉全部接触,然后将两只螺钉全部紧固。5.25.二次线在端头上应有防松装置,全部接头螺母及螺钉上紧应选择适宜工具,螺钉螺母上紧后,不应有起毛及损坏镀层现象。5.26.二次线接至发烧元件一端和线束距离电阻表面最小距离和绝缘导线所要剥去绝缘层长度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5.27.二次线接至母线时,需在母线上钻6孔,用M5螺钉连接,若母线为铝质材料时,应垫以碗形垫圈。5.28.假如一次母线供电时,二次侧电源线螺钉必需旋紧,以防脱落。5.29.绝缘距离5.29.1.线束和带电导体之间距离不得小于表4所列数据。表 4类 别低 压 开 关
11、屏(mm)高压开关柜(mm)配电屏、动力箱、电容器柜照明箱3千伏610千伏绝缘距离1210751005.29.2.二次回路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5所列数据。表 5电 气 间 隙4mm漏 电 距 离6mm5.30.塑料行线槽配置5.30.1.总体线束和分支线束全部配置塑料行线槽。5.30.2.行线槽安装必需横平、竖直,螺栓固定点间距小于400mm,如过大时,柜体设计应考虑加固定支撑。5.31.端子排5.31.1.端子排始末必需装以挡板,同一端子排不一样安装单位之间也要装以挡板,以示隔开。5.31.2.每一安装单位端子排全部要有标号,字迹必需端正清楚。5.31.3.端子排若能写上或刻上次序号必需写上或
12、刻上次序号,若不能写上次序号必需每隔5档,用漆涂上记号,方便查对。5.31.4.端子排因为空间限制,安装有困难时,可分两排或多排进行安装。5.31.5.端子排安装方法 a.端子排横向安装时,槽板宽边在上方; b.端子排垂直安装时,槽板宽边在右方。5.31.6.每只端子上接线螺钉只许可接一根导线。5.32.0.7mm24mm2导线压制 按导线截面及端子类型选择好适宜铜端头,按端头长度剥去导线待压线皮,然后将导线插入接头,用手压钳压紧。5.33.6mm2-50mm2导线压制5.33.1.按导线截面大小选好对应压模。5.33.2.将导线按铜接头插套长度,剥好线皮,插入号牌或端头塑料管,然后插入铜接头
13、,放在液压钳压模中,关闭泄压阀,操作加压杆使其加压至压模和拢,待接头压紧后,松开泄压阀,取出导线,若压不牢,则将铜接头位置转动90度重新压制。5.34.标号头和符号牌题名框固定5.34.1.标号头烫印:将色带及塑料管固定在烫号机上,接通电源并预热5分钟。按明细表排列字头,按下操作把手将字头压于色带上,并紧压于塑料管上,烫印深度0.050.1mm。松开操作把手,移动塑料管,印制下一组线号。5.34.2.将烫印好塑料管,接要求尺寸剪切,线号至端头2mm为宜。5.34.3.依据产品图样要求确定安装固定位置划线、钻孔、固定。5.34.4.固定多种标牌、硬聚苯乙烯题名框应用标牌用钉固定。如需用螺钉固定时
14、,可用十字槽球面螺钉,外露部分必需镀铬,黄铜螺钉必需镀镍。固定后伸出螺母长度应2毫米。5.34.5.以改性聚苯乙烯为材料塑料题名框用热焊固定。5.34.6.固定矩形符号牌题名框要横平竖直,不得有显著弯斜。5.34.7.固定产品名牌、电器元件符号牌、题名框、接地符号牌,其要求完整、整齐、清楚,不能有松动脱落现象。5.34.8.全部电器元件名称及母线、序号标识、相序符号用不干胶纸标签,根据行线图标上清楚正确元件代号和编号,通常可直接牢靠地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上方或周围其它较显著地方。不可直接贴在元件上,标签粘贴应努力争取整齐一致,位置要易于观察,不得被线束盖住或档住。5.34.9.多种标识字体应
15、清楚端正,不得涂改。5.34.10.多种标识牌粘贴后,表面应刷盖酚醛清漆,自然干燥。6.质量检验6.1.导线接好后,从接头点垂直方向,看去应无导体圆圈部分外露。6.2.导线线规、号码套管、二次电器元件标号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验标号头,烫印文字是否和图样相符,字迹是否清楚。标号头套装方向是否正确。6.3.符号牌、题名框安装是否正确、整齐牢靠。6.4.导线和各电器元件连接点是否压紧。6.5.同一型号规格产品配线形式是否一致。6.6.压制好铜接头应光滑、平整、无飞边现象。6.7.检验配线工作实施本工艺情况。7.安全及注意事项7.1.使用电烙铁要注意安全用电。7.2.使用剪刀、电工刀应注意安全。7.3.使用手枪钻应注意用电安全及正确使用方法。7.4.使用液压钳应检验钳工有没有损伤,自动泄漏功效是否正常。7.5.合理选择压模,以确保压接质量。注:冷压接后导线裸露芯线部分不得高于接线端头A面1mm。导线塑料保护层应和端头B面齐平,铜芯不得裸露。T为导线端头压接部分长度。7.6.施工完成后要清理屏柜和工作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