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591512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简介(一)、项目承担单位情况概况 1、项目单位的基本本项目单位为*市*区民政局。*区民政局承担着区域内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区划地名、殡葬管理、婚姻和社团登记等社会职能。区民政局与区老龄办合暑办公,全区的老龄事业工作列入区民政职能工作范围。 2、项目单位近年工作情况 *区曾于1994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区、旗)”荣誉称号,进入新世纪以来,除努力做好以上各项年度职能工作外,在社区工作方面,把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大力扶持和发展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社区信息

2、化建设等作为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2年,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3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同年,为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编制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具有严肃性和计划性;2007年,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区民政局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的应有贡献。 3、项目单位的经费状况*区民政局属财政预算拨款单位,资金构成分为上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拨款和区本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预算两大类。经费支付科目包括城乡低保

3、金、救灾救济金、困难救助金、优抚金、义务兵优待金、退伍兵安置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基金、民政事业费等各项专项资金。2008年,上级财政拨款总计3262.93万元,区级财政预算拨付1028.58万元,上级下拨福利彩票公益金167万元,全年累计拨款4458.51万元。从2007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今明两年,该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我区社区服务体系。另外,区财政每年下拔50万元社区特需费,每个社区1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的临时困难救助。(二)、新建项目的基本设想1、基本构想 在*区现有的8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的服务内容

4、主要有三方个面:家政服务、养老托老服务、社区信息服务。由这三方面服务内容和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2、项目规模 每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房屋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并有约3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区民政局统一规划安排,统一招标建设。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选址和组织实施。要求基本满足家政服务、养老托老服务、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功能需要。全区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总面积按照4900平方米规划建设。 3、项目投资总额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700万元。分项概算如下: (1)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投资:按照全

5、区房地产建设市场均价,包括房屋主体建筑、内部装修等,按每平方米2000元综合价概算,投资为980万元; (2)各社区服务中心室外活动场地投资:主要包括场地硬化、绿化、美化、安全等内容。按照每平方米500元综合价概算,8个中心平均每个中心300平方米,共2400平方米,投资为120万元;(3)内部硬件投资: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均投资55万元购置硬件,概算总投资440万元。包括电脑、打印机、网络敷设、桌椅用具、中心呼叫系统、家政培训、餐厨设施、娱乐健身、康复保健、书画阅览室、养老日托等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4)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完成后,仍然需要约两年的运行、健全、完善的维护

6、期,其费用按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每年10万元概算,每年需要投入80万元,合计160万元。(三)、项目建设总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1、总目标 按照以上建设构想,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全区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在2011年开年,使全区每个街道办事处都拥有至少一个功能比较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和谐*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2009年目标 实现现有试点的*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完善提高,总结经验;各街道办事处落实好本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选址、建设思路、向区民政局提出建设报告等工作;区民政局完成对

7、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 3、2010年目标 完成全区各街道至少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总结现有*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使我区居家养老在具有服务平台为依托的条件下全面开展。二、项目建设的历史背景(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1、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当前,老年人口迅速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已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性问题,这在发达国家尤其明显。 2009年8月27日,长江商报刊载了新华社记者26日在长春召开全国18个城市老年大学第10次工作研讨会上获得的最新资料: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

8、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2、我国的家庭结构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不得不长期执行一项十分严肃的“只生一孩”的计划生育国策,从而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四个老人的所谓“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模式。当年,首批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公民目前已进入老年,日后也将会有一大批人陆续进入老龄行列,从而导致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速和社会养老问题突出。因此,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

9、型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特殊的“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使得空巢老年人不断增多和依靠子女、亲属照顾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遇到困难,给养老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 3、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发展到年均增长800万人。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 由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下同)的比例已经达到49.7。研究预测,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

10、均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寿”相比,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前提下“未富先老”,时代的发展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和经济条件。“老龄化社会”的来势迅猛令我们措手不及。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所谓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

11、庭(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从有关机构对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已经上升到56.1,其中独居老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必然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呈现“空巢化”。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问题,而

12、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区的基本情况 1、社会历史概况*区原为县级*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市设立*区,现为*市辖中心城区。*区历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区总面积595平方千米,城区面积43平方千米,全区辖8镇8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约54万,其中城市人口约31万。*区是一座拥有众多荣誉的中心城区,曾先后荣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酒文化名城”、“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全国两基达标县(市)”和“国家级科

13、技先进区”等光荣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人民秉承长征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200万人口城市的需要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总体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国民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中心城区,*区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事业相对发达,具有比较全面的科研体系、教育体系、医疗卫生防疫体系、文化广电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提出

14、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2、*区人口状况(老龄化趋势) 联合国规定: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到30%以下,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老少比超过3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目前,*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以上,标志着该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该区老龄人口呈以下特点:一是10年来,全区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比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高16个百分点,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人口

15、老龄化来势迅猛;二是老龄化人口城乡分布不均匀,居住在城市的60岁以上人口近5万,居住在乡村的约为3万,城市老龄人口比重远高于乡村;三是呈现“四多四少”的特点,即女性多、男性少,且随着年龄的升高,女性人口的比重还在逐步升高;丧偶的多、身边子女少;经济来源依靠子女的多、获得社会保障支持的少;闲暇时间多、精神文化生活少。全区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深刻,思想准备不足,尚未意识到占总人口14%以上的老年人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且是一项综合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涉及到全区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二是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各种关系不顺,传统养老

16、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养老保障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老年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老年福利设施发展滞后,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福利设施不仅数量缺口大,质量也急需提高,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多元化的老年事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四是老龄工作法制管理不完善,对已颁布的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普及力度不够,特别是老年法律法规执行主体的部分中青年人,对有关内容知之甚少和落实不力,成为老年群体法制管理的薄弱环节。 当前,*区家庭养老仍是养老的主要方式。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小型化、“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模式。一方面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其供养的子女后代人数减少

17、,由两个劳动力赡养4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导致家庭赡养老人的能力相对较低,负担太重。 3、涉老机构及老龄人口情况(有关表格) A、*区为老服务机构(设施)情况统计表统计名称统计数量序号合计区办街、镇、办社会办老年大学数量111学员人数2485485老年学校数量31616学员人数421452145老年教学点数量588学员人数618201820老年活动中心城市734133农村888老年医院数量911床位数10177177老年护理院独立老年护理院数量1111建筑面积12床位数137070其中临终关怀床位14非独立老年护理院数量15床位数16养老服务机构福利公益性养老院数量17床位数18敬老院数量19

18、88床位数20177177托老所数量2122床位数22205205老年公寓数量2311床位数24180180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服务机构数量2711日托老年人数2820220社区助老服务社295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人数306767涉老法律援助机构(含涉老律师事务所)3128226B、老龄组织情况统计表统 计 项 目序号区、镇、街老龄办基本情 况人员编制行政编制专职1事业编制专职2聘用人员数35合 计45年 龄构 成30岁以下531岁至40岁641至50岁7251岁至60岁8360岁以下9平均年龄10文化程度构成(人)高中及以下11大学专科124大学本科131年度经费(万元)研究生及以上14人员

19、经费1534公用经费164项目经费17其他经费189合 计1947老龄办直属事业单位老年报(刊)社/发行量(万份)20老龄科研机构数量及编制人数21其它事业单位及编制人数22老龄政府网站23老龄办所属其它单位基金会24老年大学协会25老年学学会26企 业27其 它28基层老年社会团 体老龄产业协会29老龄协会社 区3048农 村3167合 计32115其它涉老社团组织333备注:有副处级老龄工作者一名,无地、市级以上机构34C、城区老年人基本情况统计表 年龄段序号人数女残疾人数五保人数领取低保人数养老保险人数医疗保险人数60-64岁1107185147157112425950754065-69

20、岁210817480116427412787524570-74岁364903442107161903144429675-79岁45193233474151452361310980-89岁5355417261231012215482438100岁以上6116总计736783174566255414401579022828(三)、我国老龄人口传统养老方式及文化心态民政部公布数据,我国目前只有大约1的老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其他99的人选择居家养老。这种养老心态是与我国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文化熏染分不开的。他们大多故土难离,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的都是没有后代的

21、孤寡老人;或者怕被人们议论是自己的儿女不孝才把他(她)送进社会养老机构的。因此大多不愿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而更乐意居家养老。因为居家养老让老年人不脱离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脱离熟悉的社区环境,这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传统文化心态。但是,随着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家庭成员照顾老人势必力不从心,于是社区服务进入养老领域。养老的现代化进程并不会削弱家庭的老年照顾功能,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国家,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为了适应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和家庭变化情况,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相应地建立了一些服务机构来分担原来由家庭

22、承担的一些养老工作,这就是社区照顾。它为有各种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这样,老年人便不用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社区,使居家养老可以借助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来帮助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中国具有“孝亲”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老人养老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的家庭照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使家庭养老进入社会化网络。可以预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方向。(四)、国家对老龄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的正式出台,对落实、巩固家庭养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

23、定,号召全党全社会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大力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风气。决定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老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题,明确提出了“老有所养”是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发

24、展趋势和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而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老年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合理配置养老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社会服务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当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2006年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

25、服务体系,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008年1月2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 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又联合下发了民政部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意见对居家养老做了科学阐述,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意见提出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

26、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意见指出,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意见还提出了八项发展居家养老的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列入政府工作议程,抓紧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2009年2月21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第三次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情况,提出了“十一五”

27、期间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与此同时,各地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政策文件,截止2009年8月31日止的8个月间,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相应文件33份,可见各地对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见附件一。(五)、当前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反映在社会养老机构上的问题 中国目前主要有三种养老方式,即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以个人储蓄为主的自身养老,也就是独自生活。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养老功能逐步被弱化,“机构养老”随之成为社会养老的主体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通过养老院“集体”养老。然而,一方面,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普遍认为

28、,公共养老设施资源短缺,选择余地少;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特别是商业性的养老机构收费过于高昂;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养老机构床位约占老人总数的1.5%,虽然数量很少,但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还不到1%,养老机构依然存在大量空置床位。八十年代,一些西方国家一度想大力发展养老机构,但很多老人感觉并不好,甚至有老人觉得住在养老院更像住在集中营。而在中国,这类养老机构留给公众的印象一度等同于“孤老院”和“老年医院”。福利养老是政府维护社会公正的底线。政府应全面承担起老年特困群体和因政策造成的低经济收入群体的福利养老责任,同时应当认真考虑有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老年群体的差异性需求,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

29、要体现公益性、福利性原则及社会在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具有的责任。 2、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急需建立健全 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例。目前,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尽健全,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够信任,或者顾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接受社保,商业医疗保险无法报销,为此不得不投奔大医院。有这样一个例子:王老太老两口因发烧于上午10点赶到某大医院看门诊。因为候诊病人太多,挂号、就诊、付费排队就花了两个多小时。中午12点多,王老太才基本走完这一流程等待配药。此时,折腾了一上午的王老太体温又有所上升,身体更加不适,决定重新挂号急诊并要求输液。于是,又按新一轮排队流程配点滴,直到下午6点多才开始输液,待3瓶点

30、滴输完,已经是晚上11点了。就这样,两位老人花了15个小时看了个感冒发烧。试想,如果社区有一家老百姓放心信任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王老太愿意花十几个小时去大医院看小病吗?调查发现:老年人群居家不出发生率约为17.59%。导致老年人居家不出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经济收入、住房层次、自我健康评价、视听力障碍、脑病、糖尿病、生活能力、饮酒、爱好、孤独、抑郁、有无亲密朋友、参加社会活动、与邻居交往情况、亲属往来等。分析表明,日常生活需要照顾、高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不锻炼身体、不参加社会活动、无亲密朋友、抑郁自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是居家不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空巢老人、居家不出的老年群体急需社

31、区服务平台提供一系列相应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应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实现居家养老。以上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在红花岗区同样十分突出。(六)、当前的国际养老模式 援引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致力于老年人精神方面研究的田芳副教授的话说。“现在西方国家已经让老人回归家庭,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田芳认为,老人群体长期聚居会加剧老人的孤独感,老人会更加抑郁、自闭。她主张学习西方国家发展社区服务,从制度上保证老人生活在社区和生活在养老机构一样能获得相同的服务,并通过对有老人的家庭进行福利政策倾斜等确保老年人可以在家庭中获得舒适健康的生

32、活。以西方的美国为例。美国在社区开辟了各种老人服务项目,包括送饭、送医、送车上门,定期探望、紧急救助等。出远门时,只要给市政府相关部门打个电话,专车会按时开到家门口,办完事会把人送回家,许多服务是免费的。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机构养老最多只能达到老人总数的8%,美国、英国等则有高达95%的老人在家实现养老。 以东方的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共有人口42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更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向人民灌输儒家的孝道思想,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农历新年,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

33、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的风尚。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住房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就近赡养父母、照顾老人。日托养老。新加坡针对无暇在家照顾老年人和孩子的情况,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国的一些日间托老所。让一些年轻

34、夫妇每天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所不同的是这个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老、少集中管理,既顺应了社会的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减少了“代沟”的出现。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服务和收费标准。与此同时,新加坡等国的养老政策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一是吸收新加坡在购买房屋上兼顾养老的优惠政策;二是学习新加坡的“倒按揭”(以房养老)模式。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个机构

35、处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欧美发达国家在照顾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方面想出了很多妙招。如:德国安排大学生和空巢老人合住,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日本东京通过技术手段监控居家养老“空巢老人”的日用水量,每天向其子女的手机发送老人的用水信息,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父亲或母亲的生活状况;美国使用传感器记录居家养老“空巢老人”在浴室、厨房和卧室的活动,其子女通过个人电脑就可及时发现家中是否有异常情况。为了体现儿女亲情,日本提出一碗汤距离孝心理念,告知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凉为标准等等。我们既要兼顾国情地学习借鉴国

36、际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三、居家养老模式的产生和社会意义(一)、居家养老模式的产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最新完成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老年人增多,高龄比例加大,意味着需要别人来照顾的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不仅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事关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当然,这项工作主要应靠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但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同样不可或缺,这不仅因为可以提高老人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因为老人除需要物质赡养外还需要精神赡养。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

37、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岁月如流沙,苍海变桑田,人类无法与自然规律抗衡,谁都会老。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件事是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的,衰老就是其中之一。就我国国情来看,养老的社会化必须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而不是借社区养老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向社会。 探索最佳养老方式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家庭养老院的产生最初是政府为了应对社区弱势群体的两大需求而采用的政策选择。上年纪的孤寡老人生活在没有上下水、没有煤气、没有暖气的大杂院内,空巢老人,身边没有子女,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得不到照护。于是产生了“家庭养老院”的养老模式

38、。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深受广大老年人欢迎。正因如此,居家养老一直是中外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渠道。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都超过90%,日本则高达96.9%。而在我国,构建“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已成为各地政

39、府的普遍共识。 居家养老服务相当于一个以社区为单位的家庭养老院,这种养老模式的孕育产生、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促使我们去深入探讨在社区统筹市场需求、政府公益、老年福利,以及低保、慈善、企业等资源,发展市场性和福利性相结合的社区老年服务产业的具体路径、意义、效果和未来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城镇近80%以上的老人将依赖或部分依赖这种社区性综合老年服务体系来满足日常养护需求。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城镇化和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养老产业的社区福利运作模式家庭养老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以上分析和国际经验看出,现在中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我

40、国养老新趋势,成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二)、居家养老模式的社会意义应该承认,“空巢”现象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种社会进步,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当中产生的一种客观必然现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空巢老人达49.7%,国外有的已高达80%,甚至更高。从趋势上讲,这是必然。像过去那种多子女家庭来共同照顾老人是不可能的。因此随着老人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需要人照顾而身边无人照顾,这时就体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所在。身边无子女或子女照顾不过来,从这个角度,社区对老人、对家庭成员的支援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居家养老是对这一现象所作出的一个正确选择,是对社会做出的

41、重要贡献。 居家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相比,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从而对稳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区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因此,我们认为,居家养老模式也是红花岗区社区养老工作首选的模式。 红花岗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是一种资源配套使用、多方受益的新型社会化产业养老方式。这种为老年服务的生产方式不仅显著提

42、高了需要社区福利照顾的老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推动下岗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社区融合都具有积极意义。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居家养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居家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和最富生命力的养老方式。在目前条件下,中国的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在社区建设中,如何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成为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就*区而言,到目前为止,有户籍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4%以上,加上随子女或退离休后从各县市移居本区居住的无户籍的60岁以上人口,老年人口的比例更大。 为了摸清区老龄

43、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路街道当前的老龄人口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路街道办事处辖区有6个社区居委会,129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9238户,25083人。60岁以上老年人4291人,占总人口的17.11%,其中:6069岁2416人,7079岁1474人,80岁以上401人;贫困老人724人,空巢老人129人,“三无”、孤寡老人12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面积1810,有医生29名,护士37名,床位55个;服务内容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以及计生指导、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服务等;有社区家政服务点10个,老年康复中心1个,医疗护理队11个,能容345人就医康复;有老年人活动室8个,老年

44、人文娱团体8个。通过此项调查,我们至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7.11%,不容忽视;二是社区医疗护理康复条件较好,相对乐观。 从以上调查可见,高龄老人、贫困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家庭、社区、社会各界都要关注老人的生活质量,切实解决好对他们的照料问题,妥善安排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构筑起养老保障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使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具体而言,老年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环节组合起来的: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第一,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社会各界应尊重、提倡和鼓励老年人的自立自助,充分发挥老年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全社会都应当转变观念,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和偏见,建立一种新型的老年价值观和养老文化。第二,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家庭支助是指家庭成员(包括亲属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支持,以及帮助老年人实现其他合理需求并维护其合法权益。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就是要以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作为解决生活照顾和养老问题的基本途径。家庭网络的支持系统是老年人可能利用的最直接、最便利、最可靠的社会资源。第三,以社区照顾服务为依托。社区照顾的服务模式应是一种混合经济的模式,可以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