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建议_渠润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898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建议_渠润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建议_渠润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建议_渠润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1 期总第 441 期前 沿Forward PositionNo.1 2023Sum No.441“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建议渠润泽(英国利物浦大学 管理学院,利物浦 999020)摘要 我国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艰巨任务。我国必须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本文梳理了国际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以及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困

2、境,在此基础上,立足“双碳”目标,提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建议。关键词 “双碳”目标;绿色金融;经济转型中图分类号 F832;X1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267(2023)01-0080-062016 年 8 月 31 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给出了绿色金融的官方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1“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

3、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1随着该文件的出台,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2020 年 9 月 22 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相继发布,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一、国际绿色金

4、融发展历程及经验分析(一)国际绿色金融发展历程20 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世界性的环境污染如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等。这些由于经济野蛮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广泛关注,作者简介 渠润泽,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方向:绿色金融、金融投资管理、区域经济。80DOI:10.14129/ki.forwordposition.2023.01.006绿色金融的概念也随之提出并日益得到重视。国际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2 年到 1992 年是萌芽阶段。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5、在瑞典召开,这是世界各国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的第一次国际会议。1992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 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同年在里约峰会上成立金融行动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银行计划正式启动。此阶段绿色金融概念已问世,但还未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1993 年到 2014 年是绿色金融的发展阶段。1994年,全球环境基金与世界银行分离,成为独立的常设机构。1997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了 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是全球第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文件。2003 年,全球各大银行牵头针对绿色信贷制定了赤道原则。2007 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全球首支绿色类债券“气候

6、意识债券”。2013年12月,绿色气候基金正式在韩国松岛国际城挂牌成立。此阶段,绿色金融概念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发达国家纷纷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并加大对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绿色金融内涵逐渐丰富。2015年至今是绿色金融普惠阶段。2015年12月,178个缔约方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巴黎协定,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实施,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统一安排。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多家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绿色金融网络(NGFS)。2019 年,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建立,中国是首批发起成员国。202

7、1 年,由中美牵头成立的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在 G20 峰会上提交了 2021 年 G20 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此外,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可持续银行网络、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等绿色金融国际组织也在不断创立和发展。此阶段,绿色金融概念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接纳,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以保护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的金融活动日渐活跃,绿色金融制度在全球普遍实施,绿色金融进入普惠阶段。(二)国际绿色金融经验分析20世纪90年代左右,欧盟主要成员国均已完成碳达峰,欧盟将碳中和时间定为2050年,美国于 2007 年完成碳达峰,将碳中和时间也定为 2050 年。这些西方发

8、达国家的共性是先通过工业生产实现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转移并优化污染严重的第二产业,待经济发展进入平台期后完成碳达峰,再逐步实现碳中和。同一时期,这些国家的绿色金融起步,推动绿色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1.绿色金融制度较为完善发达国家颁布多项法律法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如美国颁布的 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全面环境响应、补偿和负债法案;英国颁布的气候变化法案英国低碳转型计划英国能源安全战略;日本颁布的废弃物处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等;欧盟先后发布了 可持续发展融资行动计划 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欧盟绿色债券标准气候基准及信息披露规范 等报告,绿色金融的相关制度规

9、范较为完善。2.财政政策积极有效西方发达国家针对绿色金融产业风险高、投资回报低、资金周转周期长、价格敏感度高、社会资本参与度低等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例如,1994 年,日本制定实施了绿色政府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2012 年,英国政府全资设立了绿色投资银行,采取提供担保、股权投资等方式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3.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达国家推行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债券发行主体多元化;通过专业化运营减少项目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成立绿色保险专营机构经营绿色保险项目,绿色保险参保内容基本做到全覆盖;丰富碳金融相 81关衍生品

10、服务等。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一)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现状2007 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抑制高污染、高能耗类企业的贷款额度,提高绿色节能环保类企业的贷款额度,这是我国首个对绿色信贷业务提出原则性规范的文件。2012 年,原银监会发布 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绿色信贷的全面评估工作。至此,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逐渐规范,建立了差异化、动态性的考核审批政策。2013 年,原环境保护部与原保监会印发了 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

11、指导意见。2015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该文件明确了绿色债券现阶段的重点支持项目,并对绿色债券的发行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审核标准,明确了募集资金的使用范围。2017 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2021年,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该文件界定了各类符合绿色债券支持和适用范围的项目,并遴选了绿色领域的专业性目录清单,使绿色资金聚焦于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效率,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二)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现状1.绿色信贷发展现状我

12、国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但相较于国外,我国绿色信贷占贷款总额比重不高,仍有上升的空间。央行发布的 2022 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比上年末高5.5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28.1 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01万亿元。”22.绿色债券发展现状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发行种类日益丰富,市场政策逐步完善。2016 年 1 月,浦发银行发行境内首单绿色金融债券,标志着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正式起步。此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发行规模大体稳定在每年 2 000 亿元到3 000 亿 元 的 区

13、间。气 候 债 券 倡 议 组 织(CBI)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联合发布的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 2021 显示:“2021 年,中国在境内外市场发行贴标绿色债券 1 095 亿美元(7 063亿元人民币);其中符合CBI绿色定义的发行量为 682 亿美元(4 40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按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及年度发行量计,中国均是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3202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指导下,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了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初步建立,是绿色债券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将推动我国绿色债券

14、市场迈向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3.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现状2011 年,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个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 2020 年 8 月末,7 个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 20 多个行业、近 3000 家企业,配额累计成交量为4.06亿吨,累计成交额约为92.8亿元。”4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达 1.79 亿吨,累计成交额为76.61亿元。5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困境(一)绿色金融产品标准不统一,绿色金融体系不健全我国对绿色金融产品的具体标准并未完全统一,不同

15、文件对于同一绿色金融产品的制定标准以及统计口径不一致,与国际标准 82也存在巨大差异。例如,我国金融机构主要参照 绿色债券发行指引 和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 年版)两项制度发售绿色债券,但这两项制度对绿色债券的界定存在差异。2007 年至今,我国颁布了多项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文件,宏观层面的绿色金融建设初步完善,但是微观层面还存在相关配套措施不足的问题。例如,我国的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风险评估机构、会计及审计机构等鲜有涉及绿色金融领域的业务,多数情况下仅依赖于企业自主监管,无法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及真实性。(二)绿色金融存在地区发展差异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

16、高,绿色环保意识更强,对绿色金融也更加重视,绿色产业投入及节能减排研发力度较大,因而企业低碳效率较高,绿色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受各种因素制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东部沿海地区差距明显。由于政策倾斜、产业结构差异等,试点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显著高于非试点城市。(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创新能力薄弱,供需关系失衡。绿色信贷在绿色融资中占主导地位。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规模较小,绝大多数产品难以符合 ESG 标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低碳产品大多只涉及生产的中下游环节,

17、对低碳生产的中上游环节缺乏绿色金融业务的有效支持,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四)实现“双碳”目标资金缺口较大,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不足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多种绿色金融业务均处于起步阶段。人民银行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为19.55万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 9.5%。6可见,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还存在相当大的资金缺口。2021 年,我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成立,涵盖发电行业重点单位两千多家,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 40 亿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截至 2021 年 6 月,成交额仅约114亿元,交易率4%,同期欧盟碳市场交易率达 400%。7显然,我国

18、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严重不足。四、“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建议我国计划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比欧盟实现碳达峰约晚40年,比美国约晚23年,比日、韩两国约晚17年。我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仅比发达国家实现碳中和时间晚10年。当前,我国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需求日益增多,已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约 30%,远超排在第二位的美国,因此,我国实现碳达峰任务异常艰巨。为助力我国“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绿色金融需要精准贴合“双碳”目标,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一)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第一,由政府各部门联合制定绿色金融标准通用性目录,统一绿色金融产品制定标准及统计

19、口径,杜绝绿色专项资金滥用。2015 年至今,我国先后出台了绿色金融相关的各类文件,但这些文件规定的界定范围、统计口径、审计标准、发行标准等并未统一。发改委、证监会等多部门应协调合作,借鉴气候债券标准欧盟分类法 等国际成熟经验,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项目标准,与国际接轨。第二,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一方面,结合全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区位优势、地方政策优势等,研发具有区位特点的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信贷产品。例如,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在特定地区推出风能贷、光能贷、水能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助力清洁能源发展,形成政府、银行、绿色能源企业、高能耗企业、居民共赢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金

20、融机构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绿色产品经验,加大绿色金 83融产品创新力度,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推出如碳期权、碳远期、排碳权质押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碳减排收益质押贷款、ESG 金融产品等相关金融衍生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企业研发绿色低碳技术,形成良性循环。第三,完善碳交易体系,健全碳交易市场。首先,适当收紧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并在一级市场稳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制度。其次,针对碳排放源未纳入碳交易市场的问题,构建碳税补贴机制,倒逼能源结构优化。例如,对高碳能源企业收税,补贴低碳能源企业,以此激励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后,循序渐进扩容碳交易市场。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至今只纳入了

21、发电行业,未来要让更多的行业及市场主体进入碳交易市场。例如,通过建立对外开放通道吸引国外资本、市场主体纳入个人等多种方式扩容碳交易市场,以此解决我国碳交易市场流动性低、活跃度不足的问题。(二)防范绿色金融风险第一,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优化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搭建具有统一标准且覆盖广泛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打破绿色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增强环境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从而加强绿色项目投融资的前期分析和测算环境的准确性。二是优化绿色金融统计监测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高效共享的统计监测体系,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第二,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我国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意识,将

22、ESG标准纳入风险管理体系,ESG 标准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其核心是从这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和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我国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考虑“双碳”目标要求,顺应全球化趋势,吸收国际成熟理念,强化 ESG 标准,扩大ESG实践领域,完善ESG评估,使中国ESG评级与国外ESG评级互认,实现我国的ESG评级与国际前沿接轨。第三,加强绿色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充分利用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绿色金融统计监测体系等信息协调和共享机制,加

23、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三)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第一,在已有的政策基础上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通过税收减免、利率优惠等政策,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对绿色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流向绿色低碳行业,同时倒逼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第二,针对“双碳”目标要求,出台更有效的绿色金融政策。例如,设置差异化补贴政策,在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碳交易等发达领域采取补贴逐年递减的措施;在绿色保险、清洁能源、绿色融资租赁等欠发达领域采取补贴逐年递增的措施,使补贴温和转移到新兴欠发达领域,杜绝政府资金无效投入。又如,设置阶梯碳税,将企业的降税费率设置不同等级,并与企业碳减排挂钩,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24、先在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行试点,再逐步覆盖所有企业。五、结语放眼未来,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大有可为,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统筹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通过顶层设计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投资者积极参与绿色金融项目,健全长效机制,加快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实现“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发展休戚与共,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追求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寻求实现“双碳”目标。二者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新目标,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参考文献1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EB/OL.(2016-8408-31)2023-01-08.h

25、ttps:/ 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EB/OL.(2023-02-03)2023-02-08.http:/ 2021 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附文件)EB/OL.(2022-10-28)2023-01-08.https:/ 常雨茂,范致镇,王佳等.绿色金融的中国实践现状及国际经验借鉴 J.区域金融研究,2021(7):72-76.5 朱兰,郭熙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 J.改革,2022(6):106-115.6 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EB/OL.(2022-07-29)2023-01-08.http:/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1 发

26、布:引入更多碳融资工 具,增 加 碳 市 场 活 跃 度EB/OL.(2022-07-29)2023-01-08.http:/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as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under“Dual Carbon”GoalsQU Run-ze(Management School,University of Liverpool,Liverpool L697ZH,UK)Abstract:Realizing carbon peak before 2030 and carbon neutrality before 2060 i

27、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hich is related to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rand blueprint for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hina is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It is a long-

28、term,complex,and difficult task for China to achieve the“dual carbon”goals while maintaining it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China must actively optimize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develop green finance comprehensively,and promote gree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This paper

29、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green finance,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Chinas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Then,it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Chinas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based on“dual carbon”goals.Key words:“dual carbon”goals;green finance;economic transformation(责任编辑:李萌)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