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浅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 学习专业:行政管理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18313 电子邮箱: 主考院校: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录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一)城镇化建设的现状2(二)存在的问题3二、存在问题的原因6(一)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落后6(二)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不合理,缺乏科学性6(三)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7(四)农村城镇化建设缺乏政府引导以及政策性支持7(五)当前新农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8(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缺乏良性流动机制9三、加强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10(一)改革城乡户籍
2、制度,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10(二)立足于国情借鉴欧洲成功就地城镇化模式11(三)立足于本土化的农村城镇化建设12(四)加快新农村建设14(五)建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良性流动机制17参考文献:20致谢2224浅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文摘要: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城市问题日愈突出,人口大量膨胀,大城市化水平赶不上工业化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及城市管理水平,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不堪、住房狭小紧张、环境污染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贫
3、困两极分化、社会秩序混乱等“城市病”,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本土化;城乡一体化“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体制机制。”黄佳伦: 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云南日报2013年11月16日报,第23048期。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4、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城市问题日愈突出,人口大量膨胀,大城市化水平赶不上工业化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及城市管理水平,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不堪、住房狭小紧张、环境污染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两极分化、社会秩序混乱等“城市病”,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城镇化建设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开了对原有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这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开端。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初见规模。“人口城市化水平从197
5、8年17.92%上升到2010年的45.7%,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到46.6%,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2亿,净增1.6亿人。城镇县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2.2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3.63万平方公里,根据专家的研究预计到2015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2%左右,根据十八大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实际城镇化率将超过60%。”茹信、付崇兰: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46页。目前中城镇化存在着高估现象,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还是一种不完全的城镇化。尽管从统计上看,这些年来中国的城镇化
6、,人口比重在不断的提升,但是我们城镇居民的素质、生活质量、消费行为、思想观念、管理方法却难以跟上,城镇化的质量还比较低,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不相适应, 我国的大城市化道路,虽吸纳了许多农村人口,较快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但是农业人口仍占50%左右,大城市的人口过于集中,带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农村面貌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改观。(二)存在的问题1.从大城市的角度看当前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垃圾大量堆积,垃圾的无害害化处理比例很低,城市私人汽车急剧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不断提高,空气及噪声污染十分严重,许多企业仍然不断地将大量污水排放到城市河流中,城市的污染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交
7、通拥挤,居住条件,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由于资源的垄断和行政配置特点,各种资源向大城市和行政中心高度集聚,形成典型的极化特征,导致特大、超大、超特大城市过度膨胀,而小城市和小城镇发育不足。2.从小城镇角度看当前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我国小城镇的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难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小城镇规模过小还导致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小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孤立的发展小城镇,没有把小城镇的发展纳入到大的城市群的体系之中,使小城镇
8、的发展与周围大中城市和其它小城镇的发展相脱节,没有能够形成统一的城市网络体系,隔断了小城镇和周围大中城市的相互推动作用,不能够使小城镇的发展借助于大中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能很好的找准小城镇发展的定位,把小城镇建设孤立于城市体系之外。现在建制镇的规模很小,平均不到1万个,现在还有很多小城镇就处于萎缩的状态,原因就在于缺乏产业的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比较落后。近年来小城市数量越来越少,城市规模结构呈“倒金字塔”型演变的趋势。3.从农村的角度看当前城镇化存在问题。农村大量出现“空巢老人”,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
9、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甚至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机械化程度低收入低下,但多数六旬以上的老人仍然要劳作在田地间,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
10、“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那些依然留守在农村的儿童,也同样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但是我们新
11、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主力军却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妇女。4.从农民工的角度看当前城镇化问题。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这融入的过程中他们与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便体现了出来,贫民区无序扩张,犯罪率上升。新一代的农民工的出现更加剧了社会的矛盾,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父母本身就在城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包括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农民工打算回农村就业所占比例比较低,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只有极少数选择回农村就业,70%的农民工不打算回乡就业。90后农民工中,只有3.8%的人选择务农,但是由
12、于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使农民工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生活保障。这不免使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降低,同时,进城务工的农民会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心理,用不理智、不负责任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甚至成为城市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新生的农民工拥有更多的文化知识,怀有更远大的理想,对城市也更加的熟悉,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也更加脆弱。户籍制度、城市社保、居高不下的房价等相关因素的制约使他们“留不下,回不去”,成了游离在城市边缘的人。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落后“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始于1958年,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形成了城乡户口性质
13、的二元结构,鉴于中国农村人口过大,所以中国的现代进程就不得不暂时牺牲农民的利益。”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对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对农村人口进行严格控制,在城乡之间人为地设立起一道森严的壁垒,这种体制的实质是使城乡居民身份的不平等固定化,使城乡经济的分割获得了制度上的支持,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体制具有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矛盾,户籍制度在形成的初期对于减轻城市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保障城市工业的优先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后,它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这种户籍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流动,也是制约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最大的障碍。
14、(二)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尽管农村小城镇发展的速度很快,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绩。但必须看到,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盲目地、脱离实际地均衡发展小城镇,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并已影响到了小城镇建设的稳步健康发展。 规划起点低,布局不合理一些地方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致使小城镇规模小,布局散乱。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争相提高本地行政区划级别(如乡改镇、县改市) ,没有把城市化看成是一个经济过程,一个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的过程,小城镇的设置与建设出现了数量盲目扩张的问题,导致了建设成本的加大和自然
15、资源的规模大部分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带动能力不强,有些小城镇规模过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三)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工业反哺农业是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既是减缓乃至扭转这种城乡差距扩大趋势的要求,是按贡献取酬和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是稳定社会的要求。目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国家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城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对滞后,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搞小城镇建设。于是有些乡镇政府采取以减税让地换发展,随意出台减税、免税、返税、让地的土政策。不少地方
16、更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利益来刺激投资者的积极性,许多地区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屡屡出现设立“免税费一条街、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他标志性建设项目等现象。(四)农村城镇化建设缺乏政府引导以及政策性支持农村城镇企业多以粗放型为主,劳动强度高,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大,从业者多以体力型农民工为主。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不足,与大城市基础设施同期投入资金相比,其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投入到农村城镇基础建设,农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的不足意味着用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并影响到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公路建设等项目的开展,也拉大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农村城镇医疗设施差,社会保障体
17、系不健全,政府对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和良好的引导,缺乏资金投入,城市功能不完善,政策性支持不到位,对人才没有吸引力。缺乏本土化城镇化的观念。(五)当前新农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收入普遍偏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于初级化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一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8、瓶颈制约,部分农村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导致水资源浪费。同时村上不存在进行科技服务活动的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一般不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农村医疗投入不足,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目前农村合作医疗远远不能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高的问题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保障难以保证
19、。由于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部分乡镇既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当前,教育投入不足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缺乏良性流动机制1.农民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中国特色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正确抉择和有效途径。面对将长期突出的农民工问题,我们必须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有序转移。并保证农民工在农村的利益。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现有劳动力素质不能很好满足城镇化对人
20、才素质的要求,出现了“需求人才短缺与现有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地方政府几乎不能为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应该加强农民工培训让农民成为现代性科技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的砝码,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力。往往地方政府都没有从我国国情出发,没有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有序转移,导致大城市人口大量膨胀,城市化水平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基础设施超载能力及城市管理水平,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不堪、住房狭小紧张、环境污染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两极分化、社会秩序混乱等“城市病”。2.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屡屡受到侵害,往往表现为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没有
21、加班工资,缺乏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措施,取消农民工的休息权、休假权,居住条件差,用餐不卫生不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标准,甚至侵犯农民工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出现打骂、侮辱农民工的违法行为。三、加强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一)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化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我国传统的户籍、就业制度不仅不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且与国内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政策不相适应,它体现了国家政策对农民的继续歧视和不公平。因此,应尽快予以废除,以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和农民转换身份的负担。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尽快建立以职业划分农业与非农业人口,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与农村
22、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尽快消除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壁垒,以促进农民到城镇就业由流动就业向稳定就业转化,这就要求彻底改革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以解除农民进城的户口限制,推行社会就业的市场化和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使农民进城后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努力实现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农村企业化、农民市民化。”张新菊、王宏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分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10期,第102页。(二)立足于国情借鉴欧洲成功就地城镇化模式“欧洲农村的城镇化,其特点不是大城市化,而是就地城镇化,将村庄、村镇改造成具有现代
23、城市生活居住条件,改造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让乡村变得美丽、舒适,适宜于居住、生活,供全体国民旅游、度假、居住等。作为最早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国家,英国乡村美丽舒适的居住条件使中国学者林语堂20世纪初就发出“住要住英国乡村”的感慨。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吸引城市市民,从而使农村居民结构发生变革。如今天居住在英国乡村的居民除极少量务农者外,主要包括继承祖业(房地产)出租房屋者、在城市工作而在乡村购房或租房居住者、自由职业者、在城市退休后的老人等。英国乡村改造最为典型者,当属西部科茨沃兹山区。这里本为盛产优质呢绒的地区,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有的乡村毛纺业衰落,迫使该地区不得不转变经济生产方式,转向农
24、牧业商品化,同时对乡村环境进行改造。科茨沃兹地区现在被认为是英国最美乡村,是旅游热点地区。”刘景华:欧洲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版,第473期。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和农民市民化途径,也因国情、传统、现状等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形式,因此在对其进行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从欧洲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能总结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经验和教训,供我国城镇化建设参考。如英国工业革命时西北工业区吸引了南方的大量劳动力,南方成了较单一的农牧区。于是19世纪后期英国又经历了一次“工业南下”,在东部、中南部和西南部的乡村地区建立了许多新工厂,使西北部一部分工业人口回
25、流到南方,西部和北部许多工业大城市的人口还一度减少。这样一来,既改变了南方的落后面貌,又有助于缓和北方城市人口集中、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也使全国工业的地区布局更为均衡。(三)立足于本土化的农村城镇化建设1.要对农村城镇化建设进行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决定了农村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空间。调研论证、科学规划要根据当地资源、产业、区位、文化等现实状况和优势特色,充分发掘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才能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明确城镇的功能定位。科学规划要有前瞻性,要具有对未来农村发展的可融性,同时又要考虑区域内的协调性。可融性就是要对未来发展的空间留有余地,区域协调性,就是要考虑一定半径之内区域的优势互
26、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可融性和协调性将决定今后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决定未来农村城镇化道路能走多远的问题。2.鼓励回乡农民工落户小城镇。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一个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在大城市里学到工作的技能,可以接触到一些在家乡所不能接触到的新信息、新知识,城市里的约束规则也促使农民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而收入上的差距、生活方式的差异不断促使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面貌和状况,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后,不仅给家乡带来经济上的推动,还从生活观念、工作方式等影响着农村的面貌。对于这部分人才,政府应从政策上引导回流农民工到小城镇创业。3.要树立“以农为本”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以农为本”是农
27、村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城镇化建设,一切都要以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4.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利用市场手段,形成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设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规范化的新机制。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5.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招商引资,可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搞好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事关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28、是加快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更是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等多种方式参与。 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的发展思路应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和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要素的工业。此外,乡镇企业的发展应该向工业园区适度集中,以节约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投资。7.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积极培育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产业基础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要靠坚实的产业基础,如果第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村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就不可能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需要的就业岗位。因此,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
29、力能顺利转移到城镇并实现稳定就业,城镇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又在于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8.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 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险体系,以解决进入小城镇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四)加快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明显改变,才能
30、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2.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这是民生之本。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现有劳动力素质不能很好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现了“需求人才短
31、缺与现有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这就要在城镇化进程中,除了贯彻落实好已经实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外,还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就业平台;还要充分发挥本地的教育和科研优势,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3.要着力破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提高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土地分散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极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资金短缺是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又一因素。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32、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资金短缺问题,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已经提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但也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4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
33、出。必须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按照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 5.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
34、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采取国家出大头、地方拨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的方式,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带入实质性运行轨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6.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
35、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7.要积极做好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村留守儿童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农村家庭现在已经到了独生子女的时代,空巢老人现象将在城乡普遍存在,农村老龄化现象使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要解决和落实好城乡政策的衔接工作,保障城乡人员能够有保障的流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借鉴国内外解决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城镇进行试点,尽早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五)建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良性流动机制1.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庞大农
36、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这种就业模式和途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一定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容量。要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要提高小城镇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小城镇创业和居住。特别要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这是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失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2.着力解决农民工收入低和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问题 ,这是农民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当前农民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必须下大力加以解决。一方面,要从体制上杜绝拖
37、欠和克扣工资的现象,通过建立工资支付和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做到农民工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工约定执行,切实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 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同时,要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企业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强化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的主体责任。要依法保障农民工的休息权、休假权,监督用人单位严格执。3.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目前,涉及农民工的侵权案件屡屡发生,由于多种原因使得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困难重重,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至
38、关重要。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工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严禁打骂、侮辱农民工的非法行为。要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应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4.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也是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抓紧建立符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既涉及维护农民工权益,也关系稳定农民工队伍。要根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首先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
39、医疗保险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适应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的特点,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接续,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要兼顾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实际情况,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当前,要加快推进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建筑、采掘等行业参加工伤保险。要采取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农民工也可自愿参加原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加强教育,提高农民工素质和技能。由于农民工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劳动大军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
40、业素质和竞争力,关系到整个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因此,一定要用极大的努力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素质的教育。“完善培训制度,完善培训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和就业能力,拓宽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茹信、付崇兰: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参考文献:1黄佳伦: 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云南日报,2013年版。2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对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王建华:关于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5年07期。
41、4 刘豪兴: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费孝通:中国城镇化道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6葛伟宾:城市“民二代”:留不下,回不去J,法制与生活,2010年02期。7邓鸿勋、陆百甫:走出二元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8张新菊、王宏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分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10期。9茹信、付崇兰: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10刘景华:欧洲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版,第473期。11杜宇:城镇化改革人是关键,云南日报2013年版。12蔡志海:农民进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3
42、朱永安:新生代农民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版。14陈锡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版。15公维才: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致谢:本论文是在尊敬x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生活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本篇论文从选题到初稿乃至成稿,都经过他的精心指导和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再次感谢老师对论文选题、选材、编写格式、修改等方面给予细心的指导,使我的毕业论文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43、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
44、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
45、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
46、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47、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60.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61.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 63.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64.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 65.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71.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