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589763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8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总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1.1 项目名称: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1.1.2 项目业主: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1.1.3 建设性质:新建1.1.4 法定代表人:幸兴1.1.5 建设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玉屏居委、太乙居委1.1.6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是为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配套建设的道路管网、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总面积340ha,其中工业净用地181.93ha;建设园区道路(18m32m)总长21.3km,配套完善基地内部市政管网(给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管道或管沟)总长58.4km;场

2、地平整土石方(含道路开挖)762.02万立方米;防护绿地26.44ha。1.1.7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为63468.5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6776.98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6812.07万元(含征地拆迁费25500.00万元),预备费2679.45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7200.00万元。1.1.8 资金来源:项目业主自筹13468.50万元,商请银行贷款50000.00万元。1.1.9 建设工期:2年。1.2 项目业主简介本项目业主为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是涪陵区政府为了安置三峡移民搬迁企

3、业和对外招商引资,加强涪陵经济及城市的发展,经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公司由重庆市涪陵投资集团公司和重庆市涪陵涪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根据涪府函2002395号文,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李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园区管理等工作”。公司现在按职能设有四部一室:即规划部、建设部、招商服务部、财务管理部和办公室。重庆市涪陵投资集团公司成立于1997年2月,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是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授权行使投资主体职能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现有员工3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9人。公司内设证券经营部、投资管理部、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办公室,

4、下属控股子公司4个,包括重庆市涪陵涪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御泉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庆财达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由涪陵投资集团公司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班子成员具有多年的招商引资和投资管理工作经验及骄人的经营业绩,整体素质较高。1.3 主要编制依据1、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3、李渡工业园区总体概念规划;4、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投资咨询公司编制本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工程咨询合同;7、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4 主要研究内容可

5、研报告对涪陵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确定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投资融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测算,作全方位的技术经济论证,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5 研究结论为加快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入涪陵,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涪陵区政府决定实施涪陵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涪陵尽快融入重庆主城“一小时”经济圈,促进城市化建设,促进和带动涪陵区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产品加工“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引导合理集聚,提升

6、产业层次”的指导思路;基地选址定于涪陵李渡工业园区,片区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是目前涪陵区重点打造工业经济增长点,项目实施符合园区规划及涪陵区政府对李渡工业园的定位。涪陵区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本区及周边区县农副产品丰富,具有开展大规模农副产品加工的资源优势;我国农副产品加工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入推进,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目前拟进入加工基地进行生产的企业已达十多家,基地发展前景看好。实施本项目,配套完善道路及市政管网工程,对建设场地进行综合统一整治,为入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创造良好条件。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以市政工程为主,技术单纯,易于项目推

7、进实施。项目总投资约6.35亿元,主要通过业主自筹、银行贷款解决;通过测算,项目收入能够较有保证地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基地后将向社会新增23万个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突出。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实施的可行性较好。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总面积ha340.00二工业净用地面积ha181.93三道路规模km21.3四管网km58.4包括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五土地整治万m3762.02含道路工程土石方工程其中:填方万m3350.96挖方万m3411.06六防护

8、绿地ha26.44七项目投资 总投资万元63468.50其中:道路工程万元15742.88管网工程万元3013.74场地整治工程万元7491.56防护绿地万元528.80征地拆迁万元25500.0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312.07不含土地拆迁安置补偿预备费用万元2679.45建设期利息万元7200.00七资金筹措业主自筹万元13468.50银行贷款万元50000.00八财务指标1总成本万元78404.082平均成本万元/亩15.373财政性补贴总收入万元104221.054总利润万元25816.965全部投资回报率%19.176年平均投资利润率%4.077全部投资回收期年6.288财务内部收

9、益率(全部投资)%10.419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万元19639.9510自有资金投资回收期年6.6211财务内部收益率(自有资金)%12.6912财务净现值(自有资金)万元5193.3913贷款偿还期年8.0014贷款偿还比1.42130重 庆 市 投 资 咨 询 公 司2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1.1 “十五”期间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涪陵地处重庆的东大门,是重庆主城区连结渝东南二十多个县市的经济走廊,是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重庆新兴的工业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全区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辖17个镇、2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1个

10、开发区。全区人口111万人。十五期间,涪陵区胜利完成了既定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区域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坚持科学发展,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拼搏进取,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2%,2006年突破150亿元大关,达到153.9亿元,同比增长13.4%,绝对额在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保持首位,增速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年均递增15.7%,2006年完成8.24亿元,增长21.5%,实现了收支平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1.2亿元,基础设施有效夯实。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2.550.537.0演变为10.352.836.9,发展更加协调。工业经济

11、再上台阶。坚持工业强区,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年均递增21.3%,2006年实现151.2亿元,实现利税21.3亿元,其中利润6.9亿元,分别增长13.6%、16.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6.6%,为直辖以来最好水平。10户企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其中有5户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工业投资26.8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2年的18.0%提高到46.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坚持农业稳区,着力实施“双十百万”特色农业工程、“135”乡镇企业重点发展工程和“321”劳务开发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坚实步伐。农业总产值年

12、均增长7%,粮食总产量保持在44万吨左右。2006年,青菜头种植面积达46.9万亩,产茧7.4万担,出栏生猪83.7万头,苎麻基地达4.2万亩,蔬菜、果品、水产、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迅速,特色农业骨架初步成型。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坚持交通先行,保持较高投资强度,全力改善交通条件。滨江路、李渡环城西路一期、涪蒿路、洗墨路、城区主干道柔性路面改造等工程相继建成,火车站站前大道、李渡长江大桥、石板沟长江大桥、乌江二桥、东西干道、李渡南北快速通道等工程加快推进。实施了涪武路、涪水路改造和涪丰北线、蔺两路建设等工程,渝怀铁路建成通车,涪陵汽车客运中心投入运营,渝巴路涪陵段、涪丰南线路面改造、铁公水联营作业区、

13、黄旗集装箱作业区加快建设,涪陵港客运中心顺利开工,内外通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把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摆在优先地位,坚持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累计新增就业人员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28元,年均递增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4元,年均递增9.2%,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1.2 “十一五”时期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1、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是涪陵区全面开启“新创业”征程的“黄金发展时期”。总体上讲,机遇空前,挑

14、战空前,前景光明,任务繁重。从机遇来看:一是国家正式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规划的出台,迎来了直辖十年之后又一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重庆的导航定向更加具体明确,重庆新一轮大发展已蓄势待发,这必将助推涪陵的新创业。二是国家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的扶持性优惠政策。三是涪陵是唯一同时享有三峡库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三大优势之利的地区,库区的政策,主城的布局,将给涪陵提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区第三次党代会已发出“新创业”的号召,全区上上下下谋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创业激情竞相迸发,加之近年来一批重大项目的累积效

15、应开始显现,涪陵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2、发展目标一个建成,六个翻番和三个提高。一个建成,即把涪陵建成50万以上人口、工业优势突出的大城市,保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排头兵”地位。六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达到3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达到4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累计完成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100亿元;实际利用内外资年均增长20%,累计达到110亿元,均实现翻番目标。三个提高,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

16、依法行政水平。同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人均受教育年限增至9年。主要约束性指标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3、主要任务(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上档升级。产业是发展的载体。必须立足区情,优化结构,发挥优势,再上台阶。一是农业调特。以建成重庆市特色农业基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促进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效益最优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重庆市最大的优质丝麻生产加工基地、三峡库区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加工

17、基地和重庆主城区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推进农村小集镇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劳动力转移就业。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繁荣农村,以城镇化转移农民,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新农村。二是工业调强。以建成三大工业园区、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做强30户大企业为重点,坚持重点发展战略不动摇,着力打造重庆市新兴工业基地。高起点、大手笔作好园区规划,将李渡工业园区建成以电子电器、汽车摩托车、通用机电、医药食品为重点的特色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将白涛化工园区建成以大化肥、氯碱化工及多晶硅为重点的特色园区,依托重庆化医集团,实行市区联手共同打造,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将龙桥工业园区建成以石

18、油化工、化肥化工、化纤轻纺为重点的特色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确保3个园区年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以上。三是三产调优。以构筑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重点,实施“4543”战略,打造和完善中央商务区,培育建设专业特色商品交易市场,增强对周边地区消费的集聚辐射能力。加速北拱铁公水、涪陵港口、李渡工业园及白涛化工园等四大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培育综合运输产业。加速旅游产业发展,改善旅游道路,整合旅游资源,将白鹤梁、周易园、滨江风情街三点连线,打造旅游精品区;以坪西坝、武陵山、小田溪巴人墓群等为重点,打造旅游精品点。加速房地产开发,出台扶持政策,激活地价房价,引进、扶持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开发商,建设高尚小区

19、、高档楼盘,掀起新一轮房地产热潮。高度重视金融环境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速金融、信息、咨询、中介和社区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三产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1.3 “十一五”农业经济发展规划要点“十一五”期间,涪陵区提出发挥农业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突出地处重庆城郊的区域性特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着力做大做强榨菜、畜牧、蚕桑、苎麻“四篇文章”,积极培育优势特色后续产业,建成重庆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1、建设以“四篇文章”为支撑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榨菜。坚持“稳主产、扩次产、拓新区”的方向,提高长江大桥以下沿江主产区建设水平,推行标准

20、化生产;扩大李渡至新妙片区、原李渡片区和焦石、罗云等次产区规模,尽快形成主产乡镇;开拓惠民至龙潭坪上片区和部分后山乡镇新区。实现原料基地的高产、优质、高效及区域化、良种化、规模化。开发青菜头保鲜技术,提高青菜头鲜销比例。2010年,青菜头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产量120150万吨。畜牧。积极调整结构,优化品质,重点建设生猪、肉鹅、山羊三大养殖基地。生猪:发展一批养殖专业大户、养殖小区和基地乡镇,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到2010年,全区生猪出栏达到100万头(其中优质肉猪70万头)。肉鹅:重点建设蔺市、龙潭、新妙等16个基地乡镇和40个年出栏商品肉鹅5万只以上的养鹅专业村。

21、到2010年,出栏肉鹅400万只。山羊:逐步由后山向坪上拓展,基地乡镇发展到20个。到2010年,出栏牛羊10万头(只)。蚕桑。结合实施退耕还林、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高效生态桑园等项目,大力推行“桑、菜”套作模式,稳定壮大沿江主产乡镇,积极发展坪上和后山乡镇优质蚕茧基地。到2010年,桑园面积达到13万亩,全区蚕茧产量达到15万担。苎麻。实施苎麻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苎麻种植面积扩大到18个乡镇。进一步完善种苗工程,配套建设仓储设施,加大苎麻剥麻机的科技攻关力度。到2010年,全区优质苎麻基地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麻0.9万吨。同时,培育发展其它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蔬菜、果品、水产、烤烟、中药材等后

22、续产业。深入推进优质粮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坪上优质稻生产基地。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45万吨左右,优质稻生产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节水、节肥、节地、免耕等新技术和优质高产良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管理,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2、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健全以合同契约、订单生产为主体的“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行“两委(村、支两委)+两社(专业合作、综合服务)”的组织模式,完善企业与基地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促进企业与

23、基地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到2010年,培育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0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户。2.1.4 各级政府对项目实施的主要扶持政策涪陵区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选址位于李渡工业园区,该园区属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按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园区的意见(渝委发200228号)中第五条“配套政策”的相关规定,李渡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主要享受已下政策:1、返还土地出让金。对经市政府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内应当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由市和区县(自治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征收后,全额返还园区用于土地整治。2、返还城市建设配套费。对经市政府

24、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内城市建设配套费实行先征后返,市和区县两级全额返还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3、税收超基数返还。对经市政府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建成投产后5年内,在现有财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对超基数新增的地方税收和共享税收属市级和区县级财政留成的50%返还园区,用于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发展。4、加大财政的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对特色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国债项目和科技项目要向园区倾斜,增加对园区的投入。5、集中小城镇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将市政府对市级小城镇试点镇的专项补助金(该政策可连续享受5年)及各区县(自治县、市)的配套资金,集中用于该区县(自治县、市)特色工业园区

25、的建设,推动小城镇建设同步发展。6、特色工业园区可以适用我市西部大开发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根据今后的情况予以补充。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项目实施符合国家宏观规划和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发展方向1、符合国家农产品加工“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年实施要点提出要引导合理集聚,提升产业层次:一是积极引导企业集聚和产业集聚。组织确认一批规模大、水平高、质量效益好、精深加工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确认一批外向型度高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和合理布局。二是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调查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节

26、约型企业的现状、成效、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在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域,开展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的培训和试点、示范、推广工作。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安全保障型企业。涪陵区提出在李渡建立集中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是与国家农产品加工的要求相符的。2、符合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对涪陵的要求。重庆市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将涪陵纳入其范围,“城市经济性质”是对涪陵区的新要求,其经济内容就是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及都市农业;工业化是1小时经济圈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动力,工业经济是1小时经济圈的主导经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将涪陵确定为重庆市新兴工业基地。

27、构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战略的提出,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出台,不仅使涪陵新兴工业基地建设更加重要,而且要求在新型工业基地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步伐,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建设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搞好基地配套基础建设,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全国的大集团和国际跨国公司投资涪陵,推动涪陵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使涪陵尽快融入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符合涪陵区“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涪陵区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将将李渡工业园区建成以电子电器、汽车摩托车、通用机电、医药食品为重点的特色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园区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区政府将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李渡工业园区

28、目前已开发面积约2平方公里,已有近二十家企业入园,工业生产值近30亿元,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园区外部交通良好,区内已实施部分基础设施工程,为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2.2.2 加快涪陵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进人新阶段的基本标志就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供给从过去的长期短缺转为总量的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市场的这一变化,意味着市场需求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不断增强。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普遍实难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是这一阶段性变化的反映。在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农产品普遍卖难和农民

29、收入增长缓慢,就是这一阶段性变化的反映。在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后向产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尽管随着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从最终需求来看,对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趋于下降的,但是对农产品的中间需求,也就是对加工制成食品的需求则是不断扩大的。我国对农产品的中间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81年的52.5上升到2005年的60.4。因此,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意味着扩张农产品的中间需求。其次,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连接初级农产品与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扩张农

30、业的中间需求,而且关系到直接满足最终消费需求。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搞的好坏,对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有着直接的作用。再次,多数农产品都具有季节性生产和常年性消费的特点,两者往往存在矛盾,这是导致农产品供求或出现短缺,时或出现过剩的原因之一。而更多的初级农产品通过包括保鲜、储运、加工等在内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农产品加工是调节农产品供求的平衡器,对于扭转我国当前农产品价格走低,农产品卖难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2.3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涪陵区农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意义从长远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

31、农民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延伸农业链,使农业摆脱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与加工业形成紧密的联系,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这既是现代化农业本身的要求,而且还可以不断增强我国农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业活动,是对生产、贸易和就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行业。它包括食品加工制造业、饲料工业、纺织业、服装业、皮革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业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农产品化工和制药工业以及文教艺术用品工业等。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三峡库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降低初级农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从而

32、使比较劣势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比较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程度,实际上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从农业大国、大省转变为农业强国、强市,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一般规律。从各国的经验看,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和消费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联系日益紧密,趋向农工综合体的方向发展。我国近年出现的以发展加工为主要经济内容的产业化经营,以及食品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其实就是这一规律和趋势的反映。2.2.4 促进解决涪陵“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项目实施对保障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的问题。建设农副产品加

33、工基地,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对建立起涪陵各种农产品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保障涪陵区80万农民增加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涪陵区农业人口约为80万,耕地面积64983公顷,人均不足0.9亩,随着库区蓄水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人多地少,土地承载力有限,即使种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产出仍然也只有15002500元/亩,仅靠种地,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大部分的农民致富奔小康,因此只有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中去,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民实际土地占有水平,同

34、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利用各种先进科学促进带动农业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着力培育起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预计可向涪陵新增约23万个就业岗位,将是涪陵区未来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基地,项目实施是积极响应中央提出建设重庆市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号召。2.2.5 促进库区企业走向环保、集约、节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三峡库区处于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区域,国家对全国重点建设的三峡库区专门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政策,对建设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库区区县的环境保护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农副产品加工污水量及废弃

35、物较大,企业若散点布置,要达到国家的环保规定将会加大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反之则会污染环境。李渡工业园区生产污水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污水由李渡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同进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及运营成本。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散点布置,道路、电力、给水、供气等工程都需要新建,多个企业分散布置将会形成巨大浪费。建设集中供应的加工基地,管线短,能源损耗低,既节省了投资,又减少了浪费,集中布置还能提高生产企业公用工程的保障程度。建立集中的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还对形成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各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相互配套,不仅仅是减少了原材料的周转,还将对提升农副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技术创

36、新能力,形成规模优势和集成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产企业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产品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之路。2.2.6 在重庆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在整个工业中,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占28.3,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都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都在90以上,我国还只有2030;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和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为80,我国还不到30,作为

37、欠发达的三峡库区,则还要低于全国平均数;发达国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远远多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而我国正好相反。从国际经验看,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加速上升的阶段。目前,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正在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多样、方便和安全的时尚转化。据测算,城镇居民食物消费中加工食品的比重已经占到40%;食品工业产值对人均GDP的弹性80年代和90年代都在1以上,即食品工业产值增长快于人均GDP的增长;19922005年间,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支出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弹性高达1.6。随着这一变化,从1997年开始,我国食品工业已成为工业

38、部门中的第一大产业。从发达国家看,即便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0以下,食品工业仍是名列前茅的产业,食品市场仍然占据数一数二的市场份额,目前食品工业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目前涪陵区及其所在的区域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按照国家对重庆市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城市化进程将加速发展。据研究,消费者从农村迁到中小城市,粮食的直接消费量要下降58.3千克,迁到大城市要下降64.2千克,相应的对经过加工、价值较高、品质较好的食品的需求则是显著增加。伴随农村人口城镇化,食品加工制品需求会呈加速度上升趋势,农产品加工业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综上所述,项目建设重要意义,是必要而迫切的。3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总体发展

39、战略规划3.1 基本条件3.1.1 基础设施条件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李渡工业园区的总体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拟建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紧邻李渡城市规划区,这将为园区的建设提供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环境。40米1公里的李渡新城主干道、40米1.4公里的李渡环城大道北端拓宽改造工程竣工,连接李渡特色工业园区与涪陵科技园、渝涪高速公路出入口约44米1公里南北快速通道已基本建成,城区“四纵一横”的标准化主干道形成雏形。李渡自来水厂日供水1万吨设计能力的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供水主管道沿国道319线东西横贯李渡特色工业园区;李渡特色工业园区内高低压电网四通八达,供应充足,天然气主管网已铺通至马

40、鞍,电视宽带网和5000门程控电话全面开通,移动通讯实现无盲区。园区周边的学校、医院、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基础较好,其中李渡示范区内已有一所重点中学(涪陵中学)、一所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涪陵第一职业学校)、一所重点小学(李渡小学)、一所重点医院(涪陵区第三人民医院)。基地距李渡老场镇约3.4km。园区周围交通便捷,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园区北有渝涪高速公路、319国道;东有李渡南北大道接李渡长江大桥连接涪陵铁、公、水联运码头、涪陵规划区、涪陵主城区等。南临长江,水路较为发达。航空运输条件也较为方便。所以,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基地内目前只有纵横交错的简易公路。3.1.2

41、发展优势1、地域优势重庆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活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集聚、辐射和示范作用显著。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所在的涪陵区将成为重庆市新一轮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2、区位优势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所属的李渡工业园区位于涪陵区的西北部,滨临长江北岸、来滩河东侧,生态环境优势明显。3、交通优势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靠近李渡新城主干道和319国道,以及长江的航运码头,对外交通条件优越。4、政策优势李渡工业园区已被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准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已经成为涪陵区的重点项目,区领导高度重视,可以享受系列的优惠政策及争取资金扶持。3.2 发展战略1、把握时

42、代发展方向,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2、依靠地域优势,构筑人才与产业高地,增强基地活力。3、立足区位优势,勇于创新,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4、利用环境优势,着力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生态基地。5、借助交通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溶入全球化经济。发挥技术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运用政策优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6、克服基地建设建设制约因素的不利影响,通过完善自身规划,建设新型农产品加工、科研、居住、办公的现代化集合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和促进地区整体发展,与李渡其他产业区形成互补。3.3 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

43、工基地的建设指导思想是:在涪陵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立足涪陵实际情况,借鉴其它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树立服务第一思想,坚持市场化运作,力争在2010年,建设成为资源配置优化、科技优势显著、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兴生态型农业园区。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发展目标为: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和涪陵农业发展战略、建设成为涪陵区农业新型的招商引资平台,初步形成榨菜、优质水稻、蔬菜、水果和中药材基地、精细化工、农业加工、仓储物流等支柱产业,成为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体现涪陵现代化城市和产业风貌的特色农业园区。园区规划用地以农业为主,配套布置为园区服务的基础设施。以高标准的道路网络和水、电

44、、气、通信系统,为基地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保证投资环境;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破坏,消除环境污染来达到城市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3.4 规划理念3.4.1 一个中心以生态核心区为中心,向外进行功能辐射,带动园区产业滚动发展。3.4.2 两个理论依据两个理论依据田园城市、线形城市。田园城市适合的新城建设,其环状布置功能分区的思想是其规划的主导思想。线形城市优势在于交通上的便利以及适应地形的能力。3.4.3 四大理念1、城市空间延续从涪陵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来看,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可以发展为未来城市新的增长极。从基地自身的发展来看,借用原有城市的资源,与城市发展融为一

45、体是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2、多元功能复合未来基地的发展,将不能仅仅就生产论生产,而是要积极发展与基地生产相配套的生活生产服务功能,最大限度的达到生活、生产、生态三者的和谐共生。3、产业集群优化按照产业集聚的理论构筑加工基地,形成产业链,促使产业形成集聚模式,强化产业的前后联系,增强启动区的竞争力。4、景观空间开拓注重景观空间的开拓,创造多元化的交流空间,最大限度的促进新观念的传播和创新。3.5 建设原则与目标3.5.1 涪陵工业发展现状涪陵区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六大工业基地,均以某一核心产业或核心企业为依托。而涪陵区全区总人口约30万人,并且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合理的功能布

46、局对于提高城市竞争力,发挥城市特色是十分必要的。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作为李渡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总结、吸收以往工业区发展的规律,提出合理前瞻的空间布局方案,真正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有效地调整涪陵城市的总体功能,在涪陵创造一个与主城区互动的工业新中心,在宏观层面成为推动涪陵区城镇化进程、拉开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建设50万人口大城市的重要力量。3.5.2 现代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发展思考现代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不再仅仅局限于生产功能,而是向工业生产、科技与综合服务的多功能复合转变。工业生产是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基本功能,由园区内的工业企业来完成,并能体现现代化产业发展水平,而在当代也出现了产业集聚的

47、趋势。科技是加工基地区别于一般农副产品加工并能保持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加工基地这个层次上,科技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方面,特别应该注重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让企业成为科技开发的主体,从根本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与良性循环。综合服务功能是指为园区内生产和科研活动提供各类专业服务的能力。由于现代农产品加工的特殊要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园区的发展。通过建设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政府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以及综合服务配套,以提升整个基地的竞争力。3.5.3 建设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以先进、科学的方法创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交通便捷、环境优雅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加工基地。2、深入现状调查与分析,尊重现状,结合地形,合理规划用地结构,强化生产、服务功能,适应涪陵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和要求,使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