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分析-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588975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分析-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分析-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分析-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分析-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分析-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分析 学生姓名: xxx 学生学号: xxx 专业层次: 市场营销本科 分校(教学点): xxx直属教学点 导师姓名、职称: xxxx导师 副教授 论文写作时间: 2014 年 9 月至 2014 年 11 月 论文提交日期: 2014 年 11 月 30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4 年 12 月 20 日 1表5:封一论文提纲一、甘肃农场品对外贸易现状(一)出口贸易总体分析(二)出口产品种类分析(三)出口市场结构(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二、甘肃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分析(一)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二)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及

2、存在问题三、甘肃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一)优化农产品出口品种结构,加强出口竞争力(二)改善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分散出口风险(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有效应对绿色壁垒(四)关注农民收入的增长,注重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初评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表6:封二答辩小组评语及评分答辩成绩答辩小组签字答辩主持人答辩时间 年 月 日答辩教师答辩秘书分校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签字(盖章): 年 月 日省校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27表2: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申请表学生姓名 xxxx 学生学号: xxxxx 专业及层次: 市场营销本科 届

3、别 15 教学班 填表时间:2014年9 月15 日 序号拟选论文题目选题目的及意义指导教师意见选题一甘肃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分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需求、价格等电子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以利用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开拓网络销售渠道并最终扩大销售。选题二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及前景分析网络营销可以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始终和三个流动要素(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结合并流畅运行,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选题三备注说明:此表填写一份,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作为论文档案资料归档保存。表3: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提纲用纸论文题目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分

4、析论文写作提纲一、甘肃农场品对外贸易现状(一)出口贸易总体分析(二)出口产品种类分析(三)出口市场结构(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二、甘肃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分析(一)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二)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及存在问题三、甘肃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一)优化农产品出口品种结构,加强出口竞争力(二)改善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分散出口风险(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有效应对绿色壁垒(四)关注农民收入的增长,注重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说明:1.此表提供学生,要求填写详细的论文大纲,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作为论文档案资料归档保存。2.此页不足填写,可附页。

5、表10:甘肃xxx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 省级电大_甘肃_分校_xx_教学点_直属教学点_指导教师_学生姓名xx学 号1362001207087专 业市场营销第一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二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五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六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问题分析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冲击,2009 年甘肃外贸出口下滑幅度很大,出口产品订单下降,出口价格全面低,严重影响到农民增收。尽管各级政府紧紧围绕保增长、扩规模和调结构、转方式两条主线,加大外贸政

6、策扶持力度,着力改善贸易便利环境,促使外贸平稳较快发展,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以来,造成世界范围内美元货币大量泛滥,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一方面造成以资源和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甘肃农产品出口产品成本上升,价格竞争优势减弱,企业经营困难,出口增速受到一定的抑制;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甘肃资源型商品出口已出现萎缩势头。如何尽快摆脱甘肃农产品出口贸易困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甘肃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一)出口贸易总体分析“十二五”时期,甘肃省农产品出口保持了较快发展,累计实现出口总值11.69亿美元,是“十一五

7、”时期的1.75倍,年均增长14. 4% 甘肃省统计局贸易外经处.”十一五”甘肃内外贸易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EB/OL.2011-9-6.。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省农产品出口总值2.3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9%。2010年甘肃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基本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困境,扭转了金融危机期间下降的颓势,显露出高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共实现农产品出口2.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2011年甘肃省农产品实现出口14714万美元,同比增长 29% 甘肃省统计局贸易外经处.甘肃进出口总值大幅增长,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一EB/OL.2011826.。近几年,甘肃农产品出口可以概括为

8、“一增一降一稳”;“一增”,是鲜活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一降”,是加工农产品出口下降;“一稳”,是农产品种子出口稳中有增 张桂芳.对发展甘肃农产品贸易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8(8)。图1 2006-2012年甘肃省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资料来源:甘肃省统计年鉴网.(二)出口产品种类分析甘肃农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是苹果汁、番茄酱罐头及未列名食用植物产品(包括供人食用的果核、果仁、制蜜饯的当归根茎及制糖浆的糖用高粱)等。近年来,甘肃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对外制种业稳步发展种子出口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全省52家对外制种企业外繁殖面积 4133hm,出口种子60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10%左右,全省

9、外繁种子约占全国种子出口额的60%以上。高原夏菜已成为甘肃省农业生产中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效益最高的支柱产业之一,年蔬菜出口35万吨左右。图2 2010年甘肃省出口产品种类增长情况单位:万美元、% 出口产品出口额比上年增长苹果汁447819.8番茄酱266917蔬菜种子235314.7柠檬酸208446杂豆194040鲜苹果18339干酪素1778253肠衣113373洋葱81023葵花籽5338新鲜蔬菜25310资料来源:甘肃省统计年鉴网.(三)出口市场结构从洲际看,甘肃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亚洲是甘肃省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60%以上。从国

10、家和地区方面看,在亚洲,日本、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是甘肃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甘肃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扶持政策,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大型展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市场初步形成了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多元化农产品出口市场。去年我省农产品销往85个国家和地区,向欧洲和北美市场出口农产品1.69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5%;还销往吉尔吉斯斯坦、尼日利亚、哥伦比亚等市场。(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依托甘肃丰富的农业资源,重点形成了4个农产品出口产业聚集带。西部以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为主,重点建设番茄酱、脱水蔬菜、制种、酿酒葡萄出口基地;南部以甘南

11、州、临夏州、陇南市为主重点建设中药材、干酪素、肠衣、蚕豆、牛羊肉出口基地;中部以兰州市、定西市、白银市为主,重点建设马铃薯深加工、花卉、食用菌出口加工基地;东部以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为主,重点建设干果、苹果、苹果汁、活牛出口基地。这些生产加工基地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了甘肃省农产品的出口增长,解决了部分农产品出口难的问题,并且甘肃省还出台农业产业化政策,培育扶持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生产、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省共有124家企业出口农产品,农产品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有37家,其中天水长城果汁有限公司、甘肃华羚干酪素有限公司、甘肃庆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出口超过1000万

12、美元,总计出口农产品1.17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2%。二、甘肃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分析甘肃是我国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由于多样性的生态气候,造就了独特、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处在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也是由于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为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产品不仅味美、而且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 马晓辉,

13、王粹月.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J.当代经济,2006( 9)。认清甘肃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自身的劣势,将对甘肃省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其对外经贸活动。农产品是甘肃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甘肃的气候、土壤条件特殊,工业污染相对较小,为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以土地为主的资源优于全国水平,特色农产品优势比较明显。2出口农产品质量优势 平凉金果积极进军欧盟高端市场,2009 年前半年首批出口德国的75吨苹果反响良好,并接到欧盟5000吨订单,与法国家乐福也有 2万吨订单

14、的意向。“亚成”和“陇来”两家肠衣出口企业摆脱对欧盟和日本市场的依赖,取得了巴西注册资格,打开了南美出口市场的大门。天水昌盛生产的甜玉米罐头、金针菇等产品市场前景看好,2008 年出口货值 200 多万美元,2009 年上半年出口货值 50多万美元。2009 年甜玉米订单比去年翻了 3 番,出口额全年突破 300 万美元。3出口商品数量增长迅速 甘肃省中部地区的“高原夏菜”以其优质、绿色的品质畅销国内 20多个省市。每年至少有5万吨以上的新鲜蔬菜在广东省的深圳、东莞等地加工后以“广东菜”为品牌直供香港。2009 年东莞润丰果菜公司从榆中县备案基地收购鲜菜3000多吨,达到 2008年全年出口量

15、的50%,2009年供港的“高原夏菜”超过8000吨。4出口农产品边境贸易逐步升温2009年,甘肃省通过广西、新疆、云南等边贸口岸出口(或出口供货)洋葱、马铃薯、苹果、大棚蔬菜、中药材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在30万吨左右。仅广西凭祥边贸口岸间接出口甘肃产洋葱、马铃薯、苹果等大宗农产品达9.7万吨,2010年上半年已经超过7万吨。2009年,静宁鲜苹果间接出口超过1万吨。武威大棚蔬菜“走西口”,在中亚市场颇受欢迎,出口数量逐年攀升。(二)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及存在问题长期以来“萝卜白菜,装筐就卖”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致使农民乃至政府有关部门缺失品牌观念。甘肃省境内的特色农产品种类有 900 多个,

16、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据第一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甘肃地理标志有 12 个,占全国的3.72%,销售额仅占 1. 59%。甘肃注册商标总数不足全国的1% 。经权威部门认定的中国著名商标共 196 件中,甘肃不足 1%刘伟轲.中俄产品贸易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2009(9)。这些丰富的特色农产品,独特的自然优势,并未转化为法律上保障的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1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过于集中的市场格局,使得甘肃的农产品出口受对方进口政策和意外因素的影响过大,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造成出口不稳定。而对于东欧、中东、拉美、非洲等国家却不够重视。这样的

17、市场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重新定位,调整市场结构,甘肃省的农产品出口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一旦这些市场对本省个别企业个别产品实施疫病、农药残留限制措施,就会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引发整体封杀农产品出口的被动局面。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在甘肃省的农产品出口中,初级产品所占出口量比重较高,而加工产品及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比重很小甚至呈现负增长,而一般贸易出口占据绝对优势。2012年,甘肃省农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 25.12 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进出口额的92.24%,而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值 1. 97 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进出口的7.25%庞玉良.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监测R.农产品市场

18、周刊,2011(8)。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出口数量多、创汇少、利润低。粗放式的经营道路使甘肃省农产品出口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由于很多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低,加工品种少及不便于运输和贮藏等原因,甘肃省很多初级产品无法出口海外,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提高。 除此之外,甘肃省一部分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其他省份和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甘肃省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3出口贸易未形成规模甘肃省从事农产品出口加工的企业规模较小,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薄

19、弱,产品品质欠缺,缺乏品牌产品,贴牌生产是目前农产品的主要出口方式。同时,出口企业缺乏国际市场营销概念,在分销渠道、目标市场、营销方式、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均存在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市场行为不规范。依赖外商的销售网络导致外商凭借其销售网络在农产品流通上形成垄断,这不仅造成甘肃省农产品出口利润微薄,还造成农产品出口受制于外商。4出口农产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和环保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甘肃省农产品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是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经营方式,很难保证农产

20、品市场销售质量和实现生产规模化,而且生产者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给农业、卫生监管部门的有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甘肃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和装备落后,生产的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要求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加之其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色素,安全和卫生意识淡薄将出口的一些原料型产品和粗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抗生素、激素类生长剂超标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这些也是其农产品受阻于绿色壁垒的原因之一。绿色壁垒以“合理合法”的形式突然出现,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贸易造成冲击,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销售也遭受重大影响。当前,实施绿色壁垒的范围不断

21、增大,农产品绿色壁垒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的实施体系也趋于细密,这对甘肃省农产品出口销售构成严重压力和挑战。绿色壁垒通过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检测、销售产品包装要求等手段对他国农产品销售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这些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甘肃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首先,绿色壁垒致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减少。广大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总体素质均不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较低,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苛刻的环保标准,严重制约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进入和销售,大大降低了其在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主要农产品销售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

22、区大多数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在环保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先进,有条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而由于多种销售产品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销售市场不但难以巩固和扩大,而且还面临缩小的可能。其次,绿色壁垒提高了农产品市场销售成本。甘肃省的出口农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同时加工品也逐渐成为销售主导产品,如蔬菜水果加工品、肉类加工品等,其竞争优势在于成本低、价格便宜。绿色壁垒的实施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包装成本、流通成本、认证检验成本等增加,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和价格,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条件和比较竞争优势,影响了甘肃省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此外

23、,绿色壁垒要求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投入的设备、人力、昂贵的检测费已经增加了销售成本,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检测设备较之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国内商检部门和企业自身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检测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本,不得不大量进口检测设备,更会有一些进口商不承认甘肃省的检测结果,必须由指定的外国认证机构认证,而这些机构的认证费非常高,这些都直接增加了产品销售成本。甘肃省一部分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其他省份和国家

24、还是有一定差距。除此之外,甘肃省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5国内农业支持政策薄弱我国长期以来采取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倾斜政策,对农业支持重视不够、效果不明显,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业出口竞争力 薛冰,白文利.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政府服务J,农业经济,2008(9)。甘肃省在发展外向型农业方面缺少相应的鼓励政策,在市场开拓、外向型农业科技、扶持出口龙头企业等方面投入不足,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引导企业按国际市场需求生产方面支持力度不够,造成农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需求脱节。一些出口生产基地缺乏科技支撑,主导品种退化,生产技术落

25、后,而农业科研部门虽然成果较多,但针对性较差、转化率不高,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三、甘肃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一)优化农产品出口品种结构,加强出口竞争力充分发挥甘肃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瓜果、百合、无公害蔬菜、牧草和畜牧业等特色农副产品和果汁饮料、葡萄酒、玉米和马铃薯淀粉、啤酒大麦、啤酒花、油橄榄,以及草畜乳等特色农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利用科学种植的方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出口农产品布局区域化,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经营组织化进程,促

26、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1开展制度创新,培育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制度创新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证 王世文.急诊医学M.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建设现代农业,客观上要求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现代农业制度。从历史经验看,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和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往往能够带动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针对当前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政策协调难等问题,加强专业合作社的合作与联合,已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的资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促进农民专业合

27、作社的稳步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而且能够节约行政资源,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也可以使供销合作社的资源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所用。2加强农业国内支持,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我国加入 WTO 已经多年,已经到了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等方面启动国内支持措施的时候了。对农产品进行国内支持,用好“绿箱政策”,用足“黄箱政策”,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研究如何用好、用足黄箱支持政策是更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为“黄箱政策”以补贴和价格支持为主,对国内农产品生产的支持作用很大,对与国外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比绿箱政策更为直接。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我国对农业支持的可能空间很大。未来相当长

28、的一个时期内,甘肃省乃至全国,完全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改善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分散出口风险继续稳定和扩大传统的主要出口市场,保持农,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加产品多样性,使产品在传统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开辟出口市场,使甘肃农产品出口市场发展为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积极开发非洲、拉美等国家与地区的市场,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到这些地方建立生产基地,为开拓和扩展这些市场做铺垫。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各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等,及时发布相关消息和市场动向。(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有效应对绿色壁垒农产品生产应与国际市场接轨,建立完善

29、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品投入的检验检测工作。应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资料的收集研究,以保证出口农产品达到标准,做好防范工作。对于甘肃省具有特色优势的农副产品应当运用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获得法律保护,尤其是应当鼓励出口企业走出国门,利用我国已经加入的商标保护国际协定,到国外注册自己的品牌,让品牌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1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大力

30、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含包装等)及环境质量标准明显落后于外省是受阻于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实施绿色化的同时,甘肃省农业应走标准化道路,建立销售导向型农业与国际通行的标准相符的检验检疫标准体系和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同时,将国际标准作为国内标准的适用基础有助于我国标准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此外,甘肃省还应继续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卫生的规章制度,鉴于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卫生的日益关注,应率先出台相应的法规,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健全食品安全卫生法规和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倡导生产和加工“无公害食品”,加大对食品质量的检查力度。推进农业产

31、业化,培育优势农产品。在此基础上因势引导,把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整合为现代农业,与农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但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要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精心培育产加销一体、贸工农联合的联营产业。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的投入。支持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突出优势产品、重点区域,建立销售农产品基地。2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出口策略,规范出口市场为了减少绿色壁垒带来的直接损失和不确定因素,应采取主动对策,调整出口结构,大力推进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国际贸易策略是一个动态过程,甘肃省应根据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来制订出口战略,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占领进口目标国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首先,研

32、究WTO规则,采取积极有效的贸易对策。首先要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要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应对全球的环保浪潮,我国既要适应绿色条款,积极调整有关的产业政策,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又要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制定的不符合有关国际规范、不合理的绿色壁垒,力争建立环境与贸易相互协调的良性机制。建立和加强与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联系。充分利用WTO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合理对抗机制、报复措施、非歧视原则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维护自身的合理权益。此外,应认真研究西方国家的贸易制度和运行方式,特别是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学习和借鉴其经验,建立符合甘肃省国

33、情的绿色贸易制度,融绿色贸易思想于甘肃省贸易制度之中,推动产品绿色化,促进与国际贸易制度接轨。其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出口贸易。在甘肃省对外农产品贸易中,由于行业协会作用机制不完善,往往发生本国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结果是陷入恶性循环,尽管出口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出口价格越来越低,生产者遭受损失。同时,由于价格过低和出口量太大,促使外方对我国实施绿色壁垒限制进口,对我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从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入手,建立行业联盟。应当将全国的出口商通过若干行业协会团结起来,让行业协会来承担进出口贸易的协调职能。最后,调整产业结构,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就出口来说,一味压低

34、价格或生产低档产品,不但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出口的长期持续发展。因此,我国要想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不但要发展自身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品种,还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发展较高档次出口产品以保持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由于发达国家所设定的绿色贸易壁垒所针对的主要是产品质量差和安全性差的农产品,因此发展高质量、高档次、环保性和安全性好的产品也有实际需要。(四)关注农民收入的增长,注重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注重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很多综合部门也开始让公共财政惠及农村。中央决定今后国家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这是一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政策,但要

35、使这一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鉴于甘肃省农产品贸易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规模持续扩大以及中国出口过度集中与少数国家和地区的现状,在对影响甘肃省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流向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优化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散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思路与建议:第一,降低初级农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农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第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扩大农产品出口。第三,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改善农产品出口结构。第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五,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第六,改变散漫的农业经营制度,培育农产品收购与销售主体。

36、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分析摘要:在总结西部地区农特产品市场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农特产品市场营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西部地区农特产品市场营销主要问题的对策。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问题;对策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由于所处的区域经济基础差、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加之当地自身底子薄、资金短缺、资源不足、人才匾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等,无法也无条件再走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之路。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竞争,这些地方要想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产品及市场创新将是其今后发展的惟一出路和必然选择。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近年来,无公害、无

37、污染的特色农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新疆葡萄干和哈密瓜、宁夏枸杞、云南普洱茶、兰州白兰瓜、西藏红花、青海虫草、四川七星椒、重庆涪陵榨菜和陕北红枣、陕南核桃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及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各地特色农产品宣传不够、产销对接不畅、销售环节多、产品价格低、竞争力不强,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增收。虽然有少数地区能变压力为动力,改革体制,完善机制,革新技术,创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但更多的地方及产品经营者仍未能转变观念而走老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市场营销工作不力是主要原因。一、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

38、销现状对于特色农产品来说,市场营销就是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和群体在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市场营销的主体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特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产品生产、流通和交易的全过程。经过十年的西部大开发,在广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们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机遇意识不断增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具体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方面呈现以下特点:(一)特色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特色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

39、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发展和规模化扩张后,现正逐步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二)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及网络稳步扩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在搞活农产品

40、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三)现代流通方式及物流模式快步发展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几年也逐步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同时,西安、成都、重庆等地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四)特色农产品营销中介日趋活跃现阶段,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等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

41、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展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为区域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二、西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问题(一)对市场调研不足,营销观念陈旧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卖方市场普遍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面对日新月异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当地经营者没有“因时、因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没有潜下心来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及活动规律。特别是对消费需要、购买动机等消费心理分析不透,对当前及未来的变化趋势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不注意市场调研,缺乏科学的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决策者钟爱

42、于个人经验和判断,对市场及其变化适应和应变能力差。在计划经济时代,盛行的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而普遍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营销观念,只重视生产,忽视市场营销工作。时至今日,在很多地方这种观念仍难以改变,主要表现为对市场经济中诸如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基本原理认识不足,把握不准市场供求的起伏变化,盲目随大流,凑热闹,重复投资,商品大量积压,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对价格涨落束手无策,没有充分准备和对策;对竞争的客观性、残酷性重视不够,往往只能听天由命,缺乏预见性、主动性,不能用现代营销思想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二)产品开发不够,科技水平落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把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实

43、体产品和延伸产品3个有机统一的层次,那么搞新产品开发也应从3个方面进行,分别从提升产品功能、完善实体(外观、包装、商标、规格等)、增加销售服务的方面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使企业的产品始终走在市场前列。例如,因1958年毛主席的指示“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而知名海内外的商洛核桃,至今仍是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化效益低,营销手段落后,绝大部分仍靠沿街摆摊叫卖,产品深加工很少,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较少被采用。(三)营销手段不活,营销组合缺乏西部特

44、色农产品营销中普遍存在不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不准,市场定位模糊,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缺乏科学规划和灵活运用等问题,大多数仍以销售原料及初级产品为主,销售上的随意性导致有些商贩以次充好,掺杂使假,一些客商对市场望而生畏,伴随而来形成了一些马路市场,出现短斤少两、欺行霸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声誉。另外没有中长期营销战略,靠天吃饭,盲目生产,大起大落,缺乏有效的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风险加大。(四)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基础薄弱虽然像新疆葡萄干和哈密瓜、宁夏枸杞、云南普洱茶、兰州白兰瓜、西藏红花、青海虫草、四川七星椒、重庆涪陵榨菜等在国内有名的特色农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形成了稳固的产业发展基础,但绝大多数特色农产品由于名气小、宣传少、规模小、不稳定等原因,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有限,普遍存在效益低、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后劲不足。三、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对策(一)培育创新精神,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时代的主题,更是每个企业的立身之本。特别是在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使每一位员工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增强创新能力,就要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