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压电机检修工艺-10-18 下午 04:581、检修前准备工作: 检修前应认真作好检修各项准备工作,仔细讨论检修计划和各项方法,明确检修任务和质量要求,安排好项目检修进度,准备好检修材料、工具、备品和检修场地,搬运道路、车辆等.2、交流电动机拆装检修工艺及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量要求1、拆掉电源线接头,仔细检验电源线及引线接头情况,并将电缆接头短接。1、拆线时应做好对应标志,不得损伤导线瓷瓶、电缆头和绝缘,引线盒部件应保管好。检验电动机及电缆线鼻子应无变形、裂纹,无开焊及过热现象。引线无断股现象且绝缘完好无过热。引线和瓷瓶固定可靠,瓷瓶完好清洁无破损,接线柱板应固定牢靠无裂纹、过热现象,接线盒
2、及密封圈应完好无损。2、有冷却器电动机应联络停止通水,拆去冷却水管及风道。2、检验法兰垫应完好无老化,密封应良好,不然应更换密封垫。3、对于轴承未在端盖上电机,在拆卸地脚螺栓前应先测量好端盖上轴封间隙,拆端盖内护板前测量内护板和风扇间隙、拆内护板后测量定转子间隙。3、拆卸时,先在端盖接缝处打上记号,两侧端盖记号不应相同。拆下定位销要做好记号,作到装复时原销原位。拆端盖及内护板进要用人扶稳,不得伤及线圈及人员。4、拆下地脚螺栓,打开轴瓦上盖,拿掉上瓦,并做好测量统计。4、将各地脚螺丝和垫片做好记号,保管好各元件。5、对于轴承在端盖上电机,有条件应在解体前测量定转子间隙。5、各点气隙和平均值之差小
3、于平均值5%。6、电机解体前测量线圈绝缘电阻,并统计。6、6KV电动机用2500V摇表,低压电机用500V摇表。7、用拉马拆卸对轮和外风扇,紧力大时,可用烤把加热。7、拆对轮及风扇时不得伤及轴中心孔。8、抽转子。大中型电机可用假轴法。8、抽转子时要监视好定、转子间隙,不得伤及铁心及线圈。转子抽出后转子下面要垫洁净方木,轴颈要做好防锈处理并用胶皮包好预防伤害轴颈。第一章、电动机维护检修规范 1、电动机完好标准 11零部件质量 111外壳完整,无显著缺点,表面油漆色调一致,铭牌清楚。 112润滑油脂质量符合要求,油量合适,不漏油。 113电动机内部无积灰和油污,风道通畅。 114外壳防护能力或防爆
4、性能良好,既符合电动机出厂标准,又符合周围环境要求。 115定转子绕组及铁芯无老化、变色和松动现象,槽楔、端部垫块及绑线齐全紧固。 116定转子间间隙符合要求。 117风扇叶片齐全,角度适合,固定牢靠。 118外壳有良好而显著接地(接零)线。 119各部件螺栓、螺母齐全紧固,正规适宜。 1110埋入式温度计齐全,接线完整,测温表计指示正确。 111l起动装置好用,性能符合电动机要求。 1112通风系统完整,防锈漆无脱落,风道不漏风,风过滤器、风冷却器性能良好,风机运行正常。 1113励磁装置运行稳定可靠,直流电压、电流能满足电动机要求。 1114操作盘油漆完好,部件齐全,接线正规,标示显著。
5、1115保护、测量、信号、操作装置齐全,指示正确,动作灵活可靠。 1116电动机基础完整无缺。 1117 电源线路接线正确牢靠,相序标志分明,电缆外皮有良好接地(接零)线。 12运行情况 121在额定电压下运行,能达成铭牌数据要求,各部位温升不超出表1所列许可值。 表1 电动机最高许可温升(环境温度为40C时) 绝缘等级 A级绝缘 E级绝缘 B级绝缘 F级绝缘 H级绝缘 测量方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和绕组接触铁芯及其它部件 60 75 80 100 125 集电环或整流子 60 70 80 90 100 滑动轴承 40 4
6、0 40 40 40 滚动轴承 55 55 55 55 55 电动机绕组 50 60 65 75 70 80 85 100 105 125 122电动机振动值(两倍振幅值),通常应小于表2要求。对于Y系列电动机,空载振动、速度有效值应不超出表3所列数据。 表2电动机许可振动值 转速,rmin 3000 1500 1000 750及以下 两倍振幅值,mm 0.06 0.085 0.10 0.13 0.16 表3 Y系列电动机空载振动、速度许可值 安装方法 弹性 刚性 轴中心高H,mm 56H132 132H225 225H400 400H630 转数n,rmin 600n1800 1800n36
7、00 600n1800 1800n3600 600n1800 1800n3600 600n1800 18005080 o060 1018 o030 80120 0080 1830 0040 120180 O100 3050 o050 423检验检修资料、试验资料是否齐全,检修质量和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和标准。 424检验控制设备及继电保护装置是否检修完成并符合要求。 43试车 431试车分空载试车和负荷试车两种。空载试车以在试验室进行为宜,带负荷试车通常 在生产现场进行。试车时需统计运行电压、运行电流、定子温升、轴承温升,测量振动,检验有没有异音和异常情况。 432试车时间要求: a 空载试车
8、时间按4.1.4e要求实施。 b 中修后逐步加满负荷运行8 h以上。 c 大修后逐步加满负荷运行24 h以上。 44验收 441验收标准: a 电机旋转方向正确。 b 空载电流大小和偏差符合414c和d要求。 c 起动电流、起动时间同出厂数据相符,或和历史统计相符。 d 在要求试车时间内,运行情况符合本规程1要求。 442各相关单位项目技术责任人确定试车正常,符合验收标准,在完工验收书上签字后, 验收工作结束。 5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5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511首先验明电机外壳是否带电,接地(零)是否良好。在外壳不带电和接地(零)良好情况下才能进行维护工作。 、 512维护人员务必穿戴合格工
9、作服、工作帽、电工鞋,袖口应扎紧,女工辫子严禁外露。严禁带手套进行维护工作。 513人体各部位及维护工具(如听诊棒、注油枪等)不得触及旋转部分。 514调整或更换电刷时,不得用手触及不一样导电部分或一手触及导电部分,一手触地。严防电刷及导电部分接地。在同一台电机上不准二人同时进行调整或更换电刷工作。 515严禁用帆布遮盖运行电机,若电机必需加以防护,可用木板或金属罩遮盖,但不得使电机冷却条件恶化。 516严禁随意增大电机保护同路中熔片或熔丝。严禁以铜丝、铁丝等金属替换熔丝。 5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521在禁火区内动火时,必需办理动火许可证。检修现场要有足够灭火用具和安全照明。 522进入电机定
10、子内工作时,不准携带金属小物件,严禁穿带钉子鞋。 523在大型基础上检修电机时,要有预防检修人员坠落安全方法。 524检修有电动盘车器同时电动机时,应采取预防误送电盘车安全方法。 525应对称拆装凸板式同时电动机转子磁极,注意保持转子平衡。 526 电机起吊、解体抽芯、部件存放等工序应注意以下几点: a 预防电缆头损坏。 b 做好关键零部件如线头、端盖、刷架等复位标识,细小零件装入专用塑料袋里。 c 抽出或装进转子前,将轴颈、集电环、换向器、绕组端部保护好,避免钢丝绳撞击。抽出转子后,要立即检验绕组、铁芯、槽楔、端部绑扎等有否碰伤,对碰伤部位立即修复。 d 钢丝绳拴转子部位,必需衬以木垫。 5
11、27严禁用金属物敲打绕组。清理绕组尘垢应使用木质、竹质或绝缘纤维板。 528用蒸汽加水冲洗电机时,冲洗压力应控制在o1o15MPa范围内。 529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灰尘时,注意空气过滤,不能有水吹到绕组上。 5210局部咎理或拆换绕组时,应注意做好其它绕组保护。嵌软绕组时,不要损伤导线绝缘和槽绝缘。 521l 使用工具拆卸轴承时,注意保护好转轴顶针孔。 5212烘烤电机应有专员值班,要求烘烤温度范围,做好烘烤统计。 5213 明火不得接触绝缘漆或绝缘材料挥发物。 5214电机进行高压试验时不得少于二人。试验现场应设遮栏,并悬挂警告牌,派专员看管。 5215测量绝缘或高压试验后,应将电机绕组对地放
12、电数次。 5216封闭定子之前,检验气隙、通风沟和其它空穴等处有没有遗忘物件。 53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53l带负荷试车之前,需单试电机旋转方向,检验是否和工艺要求方向相符。 532试车过程中,一旦发觉异音、焦臭、冒烟起火、猛烈振动、超温、过电流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 533在冷态下最多许可连续起动3次,每次间隔时间约5 min。在热态下只许可起动一次。处理事故时,允很多起动一次。 4 电动机检修项目4.1 大修项目4.1.1 电动机解体和清除灰尘、污垢。4.1. 2 定子检修。4.1.3 转子检修。4.1.4 轴承检修。4.1.5 冷却系统检修。4.1.6 电动机电气预防性试验4.1.7
13、 电动机组装、试转和验收。4.2 小修项目4.2.1 打开电动机非负荷端端盖及前后轴承盖检验,必需时更换轴承油。4.2.2 测量定转子空气隙及非负荷端内风扇及导风环间隙。4.2.3 清扫过滤器及通风道,用压缩空气吹灰。4.2.4 检验滑环、电刷、刷架、举刷装置及换向器、适量更换电刷。4.2.5 检验清理接线盒,紧固地脚螺丝及支持瓷瓶,测量定转子绕组直流电阻及绝缘。4.2.6 检验清扫开启装置及低压开关。4.2.7 电动机试运转及验收。5 电动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5.1 大修前准备工作5.1.1 大修前应检验电动机振动、电流及温度、轴承声音等,依据检验情况和预防性试验统计及检修统计编制大修项目及
14、检修计划。5.1.2 组织检修人员学习检修工艺规程及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分工。5.1.3 根据大修项目准备检修时必需工器具、材料及检修统计,对起吊工具认真进行检验,必需时做拉力试验。5.1.4 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办理工作票手续,做好现场安全方法,并进行安全交底。5.2 电动机解体5.2.1 电动机解体,应依据各电动机具体结构和现场检修条件正确实施并确保安全,起吊大型电动机通常应有起重工配合5.2.2 大型电动机解体常规步骤5.2.2.1 拆开电缆头,将电缆头三相短路接地,并支撑保护好。5.2.2.2 拆卸电动机地脚螺丝、对轮螺丝、外壳接地线及冷却装置等。5.2.2.3 拆卸
15、对轮.5.2.2.4 先拆非负荷侧轴承盖、端盖,再拆负荷侧端盖、轴承盖。5.2.2.5 安装专用工具,抽出转子。5.2.3 抽转子常规方法:5.2.3.1 小电动机由人工直接抽出。5.2.3.2 用行车双钩接假轴抽转子。5.2.3.3 在电动机座上固定专用导轨抽转子。5.2.3.4 用行车或单轨悬臂工具抽转子。5.2.3.5 用倒链悬臂吊工具加小平车移动定子抽转子。5.2.4 解体质量要求:5.2.4.1 拆卸各部件、地脚垫片应做好记号,拆开引线做好相序记号,并妥善保管,原拆原装。5.2.4.2 检验各起吊工具载荷量。起吊时钢丝绳和垂直方向夹角不应大于600。5.2.4.3 拆卸应用专用工具,
16、正确拆卸。严禁乱撬乱打,要尤其注意止口及各配合面不受损伤。5.2.4.4 对大电机过紧靠背轮,可用火烤把加热拆卸,加热应均匀,温度在100 一150时即可进行扒拆,加热温度不宜超出200。5.2.4.5 抽转子时应用透光法进行监视,检验定转子铁芯不得摩擦、碰撞,不得伤及定子线圈、风扇、轴颈、笼条等部件。5.2.4.6 抽出转子应用道木垫好,预防滚动并做好防尘、水、汽方法。5.3 定子检修及质量标准5.3.1 吹灰清扫定子时,应用23kgcm2清洁、无油、无水压缩空气进行。除去线圈上油污时可用航空汽油、四氯化碳、甲苯或带电清洗剂等进行擦试,不得使用有害溶液或金属工具。5.3.2 线圈无接地、短路
17、、断线等故障。线圈绝缘表面应无损伤、龟裂、变色、焦脆、磨损及严重变形等现象,不然应查明原因给予处理。各绑线、撑条、垫块、槽楔等应无松动、断裂。5.3.3 定子铁心应无擦铁、过热、生锈、松动和变形等现象,通风沟通畅。撑铁和压板平整无松动,锁键紧固焊接可靠,不然应查明原因给予处理,必需时可作铁损试验进行判定。5.3.4 引线和跨接线良好,绑扎牢靠焊接可靠,各焊接头无过热现象,有足够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5.3.5 电动机接线端子相色齐全正确,各载流螺栓螺母和垫片均为铜质,且完好齐全。连接处应平整紧密良好,并要可靠锁紧。连接板绝缘良好无焦脆现象,瓷瓶牢靠无裂纹损伤。5.3.6 机座、端盖、接线盒、风罩
18、和挡风板等应完好无损。止口无损伤和严重变形磨损。配合尺寸符合要求。不然应采取镶套、烧焊、电镀或更换等方法进行处理。5.3.7 绝缘电阻不符合要求受潮电动机,应采取吹灰、清擦、干燥等方法进行处理。5.4 转子检修及质量标准5.4.1 鼠笼条无断裂松动,短路条无开焊,对断裂笼条采取焊接或更换等方法进行处理。新笼条材料和截面和原笼条相同,焊接时一律采取银铜焊。5.4.2 转子铁心应紧密平整,无过热、生锈、松动、变形和断齿等现象,槽楔应紧固完整,无空洞声。通风沟应通畅。转子撑铁和锁键无脱焊松动。转子应用23kgcm2压缩空气吹净。5.4.3 大轴无弯曲或裂纹,和铁心配合良好,轴颈应完整无磨损、无毛刺。
19、5.4.4 转子风扇固定牢靠,无松动裂纹,和轴配合良好。平衡块无松动位移,顶丝锁紧可靠。5.4.5 靠背轮无裂纹,内孔配合面和找正面光洁,轴孔键三者配合符合要求,对轮配合螺丝正确并可靠锁紧。5.4.6 松动转子部件,经处理或更新后,应作静平衡,必需时做动平衡试验。5.5 轴承检修及质量标准5.5.1 轴承清洗后应无裂纹,表面无金属剥落、锈蚀、麻点和过热等现象,夹持器不应出现松动、变形、卡涩和严重磨损等现象,不然应给予更换。5.5.2 轴承间隙适宜,转动灵活,无显著晃动或过热现象,通常轴承间隙应符合下表:轴承类型80以下(mm)8100(mm)100120(mm)120140(mm)滚 球(mm
20、)0.030.050.040.080.05-0.100.06-0.12滚 柱(mm)0.050.070.050.080.060.100.070.125.5.3 当轴承不符合上述要求时,或使用寿命到期、运行中有异音等,应更换新轴承,新轴承型号和原轴承相同,精度及结构等应符合要求。5.5.4 新装轴承必需用油或轴承加热器均匀加热,温度不宜超出100,装轴承必需加衬垫,不得用榔头直接敲打,并应检验安装到位,拉轴承时应使用适宜专用工具,通常大轴承应使用加热拉下,以免拉毛轴颈。5.5.5 润滑油脂应清洁无杂质、结块、水分、变质,型号正确,不得同时使用不一样型号润滑脂。通常常见润滑脂为3#、4#二硫化钼,
21、加油量为轴承盖内腔1223(高速12,低速23)。5.5.6 轴颈无偏心、椭圆、毛刺、裂纹及严重损伤痕迹,对有损伤轴颈应采取镀铬、镀铁、补焊及镶套等方法进行处理,加工时应尤其注意轴和铁芯同心度及尺寸配合精度,大电动机轴烧焊后,应进行热处理,以防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轴事故。6 电动机组装、试运及验收6.1 电动机组装6.1.1 电动机组装和解体次序相反。6.1.2 组装前应检验定子腔内无杂物及遗留工具,检验止口及各配合面光洁无毛刺配合尺寸符合要求。6.1.3 装转子时要用透光法检验,不得碰伤定子线圈,吊装工具可靠,使用正确。6.1.4 电动机气隙,对不可调整大电动机,应在第一次大修时进行检验性测量,
22、对可调整轴瓦电动机,每次检修时应测量调整。各点气隙和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5%,配合面磨损电动机,应复查间隙。6.1.5 低压电动机,如电气单独检修,由电气自行找正。通常找正要求:靠背轮轴向及轴径许可误差为0.05mm。6.1.6 接线瓷瓶无裂纹损伤、固定牢靠,电缆鼻子连接紧密,螺母可靠锁紧,电缆固定可靠,瓷瓶不受应力,接线盒严密,关键电动机应装窥视孔于接线盒上。6.2 电动机试验6.2.1 试运转前,应测量定子线圈各相直流电阻,相互差异不应超出最小值2%。6.2.2 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应不低于下表要求,500kw以上大型电动机还应测量吸收比R60R151.6(环氧粉云母绝缘)。测量部位绝缘
23、电阻兆欧)兆欧表(伏)380v电动机定子线圈051000转子线圈051000刷 握110006ky电动机6 热态)25006.2.3 定子线圈耐压标准以下标准电压等级交流耐压(伏)连续时间380v电动机10001分钟6ky电动机90001分钟6.2.4 500kw以上电动机应进行定子线圈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测量,电压标准以下:全部更换绕组:3倍额定电压;大修或局部更换绕组:2.5倍额定电压。6.3 电动机试运及验收6.3.1 电动机现场应清洁,标志齐全(转动方向及设备名称),各螺丝紧固,接线连接可靠,冷却系统及油系统投入正常。6.3.2 全部保护、测量、操作、信号、应完整,并经试验。继电保护整定
24、值应选择正确,低压电动机一次保险器接触良好,保险丝选择正确。6.3.3 盘车检验时,应转动灵活,无卡涩及金属碰击异音。6.3.4 进行空载试运行30分钟,并测量三相空载电流,不平衡值不应超出平均值10%。6.3.5 电动机各部位最高许可温度值以下表:名 称最高温度限值(温度计法)定子线圈100定子铁芯100滑 环105滑动轴承80滚动轴承100(油脂质量差时不超出85)注:部分F级绝缘电动机可参考厂家要求实施6.3.6 轴承振动许可双振幅值标准以下表所表示:同时转速rmin300015001000750及以下轴承振动许可双振幅(mm)0.050.0850.100.126.3.7 滑环、换向器及
25、电刷工作应正常,火花等级在12以下;7 电动机线圈重绕工艺7.1 线圈重绕准备7.1.1 统计原始数据1)铁芯长度及槽形尺寸;2)极数;3)绕组形式;4)并绕根数;5)并联支路数;6)节距;7)线径;8)匝数、线模和尺寸7.1.2 拆除旧线圈7.1.2.1 拆除法1)大电流软化法:拆开绕组端各联接线,在一联绕组中通入单相低压大电流加热,温度应逐步升高,最高小于1lO。当绝缘软化、端部冒烟时,快速切断电源,拆去槽楔,拆除绕组;2) 火浇法:用明火直接烘烤线圈,使绝缘软化并拆除;此法适适用于小型电动机。3) 冷拆法:用扁铁棒对准槽一端槽楔,用手锤敲打使槽楔从另端出来,然后剪断线圈,从槽口用螺丝刀挑
26、出小部分导线,使槽有部分空隙.然后用钢丝钳把剩下导线从另一端逐一拉出来。在拆线过程中,应保留一只完整绕组,作为制作绕线模参考。7.1.3 专用工具准备1)划线板:嵌线时把导线划入槽内工具,用环氧板制成。2)压线板:把已嵌入槽内导线压紧,并使其平整工具般用不锈钢或黄铜制成。7.1.4 绝缘材科准备通常低压电动机均采取聚脂薄膜清棵纸作为槽绝缘(二层)、层间绝缘、槽绝缘和相间绝缘。槽楔通常见环氧板或竹子制成,为加强槽口绝缘,槽绝缘应伸出槽口5一lOmm,同时还应将上层绝缘折回一段。引出线绝缘采取醇酸玻璃丝套管或是醇酸玻璃丝漆布带迭包。绝缘烘干漆采取1032醇酸绝缘烘干漆等。7.2 制作绕线模和线圈线
27、模大小可依据铁芯尺寸用计算方法设计制作也能够依据原拆旧线圈配制,做好后应按模绕一匝试验是否适宜。线圈表面应光滑无毛刺,绕线前应查对线径、绝缘厚度是否符合要求。绕组排列应整齐,无交叉、弯折、打结及绝缘被损坏等。7.3 下线和整形首先要准备好必需工具如:电工刀、尖嘴钳、剪刀等。下线时用绝缘纸作引槽纸,以免铁芯或槽口处擦伤绝缘。线下入槽内不得有交叉、弯曲、打结现象,边下线边打好槽楔,下线及线圈连接好后应整形,加相间绝缘,并用木棒轻轻敲端部呈喇叭口形。7.4 试验检验7.4.1 用电桥测量三相绕组直流电阻符合要求:7.4.2 用500V摇表测绕组绝缘电阻(相间及对地)应符合要求。7.4.3 条件许可时应作耐压试验。7.5 浸漆和烘干7.5.1 浸漆前应进行预烘,预烘时间应依据电动机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定,温度通常控制在1lO120,时间约为48小时,标准是热态绝缘电阻在20M以上为宜。7.5.2 浸漆次数关键取决于电动机工作环境及漆性质:通常为12次。7.5.3 浸漆温度应在60一80,时间为15分钟左右,以不向外冒气泡为标准。7.5.4 烘干,其目标在于将漆中溶剂和水份蒸发掉,使绕组表面形成坚固漆膜,一股分低温和高温两个阶段进行;低温阶段温度约在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