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形象研究_桂晨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834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形象研究_桂晨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形象研究_桂晨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形象研究_桂晨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建设562023 年第 8 期(总第 332 期)【提 要】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武将作为武功高强的军事统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形象或武艺超群,能为万人敌;或有勇有谋,善于在战争中使用谋略;或义胆忠肝,拥有崇高的品质。这些过人的风采使得他们成为了乱世英雄,国家栋梁。武将形象的价值和意义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不仅呼唤了英雄,赞颂了忠义,总结了处事经验与教训,还弘扬了豪健勇武的阳刚之美,对明清以后乃至今天的社会仍有积极影响。【关键词】三国演义 武将 忠义 阳刚之美一、三国演义中“武将”的身份界定与类别武将是古代的军事将领,他们凭借武功服人,指挥行军作战,是对军事行动承担重要责

2、任的统领人物。成为一个武将的前提是拥有高强的武功。三国演义的背景是乱世,战乱背景下大部分人物都会武功,但会武功并不代表其就能被称为武将,例如刘备、周瑜等就不能被归类为武将。作为武将,武功必须是其整个人物形象之中最突出也最重要的特点,是他们为人主赏识并扬名立万的根基。因此,界定武将身份的标准就是要看小说是否重点描写了人物的武功。小说中,一部分武将得到重点刻画,是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关羽、张飞等;而另一部分相对平庸,主要作为高级武将的陪衬,比如颜良、文丑,其出场的主要意义就是衬托关羽的形象。由于武将的身份界定有一定的标准,小说在刻画武将形象时又详略有别。针对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形象进行赏析,

3、侧重点应当摆在那些武功突出且为小说所着重刻画的良将身上。二、三国演义中的武将风采在三国演义中,优秀的武将往往在武功、谋略和忠义精神方面都能表现出非凡的风采,这是小说中武将形象的普遍性人物特征。(一)武艺超群1.容貌非凡,异于常人在三国演义中,一名良将往往一出场就被赋予了异于常人的勇武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直接表现在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上。例如,关羽“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一副如狼似虎的武人形象;又如赵云“浓眉大眼,阔面重颐”,马超“虎体猿臂,彪腹狼腰”,通身都是少年英雄的阳刚之气。以外貌描写来烘托人物武艺高超的典型是吕布,作者将其服饰武器等从头到脚详细描写一

4、番,最后赞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仅仅一个亮相就突出了他的不凡。2.孔武有力,技艺娴熟优秀的武将不只是外貌非凡,在力量之大和技艺的娴熟上更是夸张。曹操的亲卫典韦与许褚力大无穷。典韦能逐虎过涧,将八十斤双戟运使如飞,小说第十回中典韦展示武功时,“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曹操遂呼典韦“古之恶来”。许褚能手扯两牛尾倒行百余步,在战场上手脚兼用,一人驾船保护曹操,第五十九回中裸衣斗马超的场面更是引人慨叹,战后众人皆称许褚为“虎侯”。武将的武艺技巧则可以表现在箭法上,比较典型的是吕布和黄忠:正因吕布对自己的箭法有十足的信心,才敢

5、以辕门射戟来教袁术和刘备两家罢兵;黄忠则依靠自己百步穿杨的箭法,射中关羽盔缨,报了关羽不杀之义。3.万夫不当,能定成败在战场上,武将最过人之处是其万夫不当之勇,一名武将的成败甚至能决定整场战役的胜负。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评价“关、张、赵云,皆万人敌”,虽然夸张但也确实符合小说对这三位武将的描写。关羽斩华雄时,“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以一人之力速战速决的本领何其神勇,一时大振了十八路诸侯的锐气。张飞在当阳长坂坡独立阵前,一声大喝,吓得曹军不敢近前,敌将夏侯杰当场“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6、同样是在当阳,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 三 国 演 义 中的武将形象研究桂晨溦DOI:10.14014/11-2597/g2.2023.08.014大学语文建设572023年第8期(总第332期)五十余员”,血满征袍,威不可当,乃至引起了曹操的觊觎。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不只是关、张、赵,其他阵营也有能以一当十的猛将。譬如张辽威震逍遥津:面对东吴十万大军,张辽放下私怨,团结李典、乐进共同迎敌,逍遥津一战后,东吴“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又如丁奉雪中奋短兵:当司马氏趁孙权驾崩起兵攻吴,丁奉只率三千人迎敌,魏兵嘲笑不已,可丁奉却率军携着短刀一跃上

7、岸,砍得魏兵措手不及。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小战役均离不开武将间的对决,基本上当某一位武将占了上风,将对手斩杀,其身后的阵营便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一员武将一旦具备了超群的武艺,他便拥有了立身之本,能够为君主所赏识,带来建功立业的机会。(二)有勇有谋战斗中的智谋可以为武将形象锦上添花。武将的智谋可以分为小智慧和大谋略,小智慧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如“拖刀计”“回马枪”等,多数情况下是由一名武将诈败,诱敌跟随,趁敌不备一击制胜,第十二回中曹洪与何曼、第六十五回中魏延与马岱的交手都是如此。武将的大谋略有时能决定战争的走向,张飞多次用计慢敌之心,击败强敌,攻蜀时用“假张飞”之计为刘备阵营生擒了老将严颜。天荡山

8、一战,诸葛亮激黄忠、严颜往战张郃,后二人果用骄兵之计夺了天荡山,为后来定军山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又如关羽的水淹七军,在与庞德作战时,关羽登高远眺观察地形后,备好船只水具,借着秋雨连绵襄江之水泛涨的时机,水淹山谷,变陆战为水战,保了荆州一时无虞。(三)义胆忠肝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往往是忠义并存,可以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三国演义里能践行忠诚的武将十分普遍,各个阵营均有这样的忠将,有些武将的忠良事迹催人泪下,比如典韦之死:面对张绣的突击,没有任何防备的典韦拼尽全力掩护了主公曹操,最终死于枪林箭雨之下,曹操为之痛哭,称自己折了子侄,都不及典韦之死令之悲痛。又如东吴的周泰,为救孙权数次冲入敌军,“左右遮护,身

9、被数枪,箭透重铠”,战后孙权泪流满面,令其一处伤吃一觥酒,将周泰灌得酩酊大醉。更不必说赵云不顾安危几番冲突,只为搜救刘备妻小的事迹。三国武将中不乏忠心事主之士,而忠义两全的武将形象则更为高大,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关羽。关羽好读 春秋,深明大义,他对刘备既有君臣之义,又有兄弟情谊,两种情感的叠加让他誓死追随刘备。历史上关羽投降曹操本是一大污点,只是他探得刘备消息立即回归的行为确属忠义之举。小说为了拔高关羽的形象,虚构了约三事的情节,第一条“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的原则便一下令关羽具备了儒将风范。关羽之义不只是对汉室与刘备,在华容道面对狼狈不堪的曹操军队时,关羽念及旧日恩情,又不忍欺凌曹魏败军,故放之

10、去,这正是其“恩怨分明,信义素著”的体现。(四)择主而事三国演义推崇武将的忠义精神,但不推崇愚忠。小说在刻画武将时处处透露着“良禽当择木而栖”的观念,作者认为武将应当有长远的目光,学会明辨是非,认清局势,选择值得效忠的人主。同样是几度易主,吕布见利忘义,卖主求荣,被称作“三姓家奴”;而赵云的选择则取决于主公本人是否贤明而能成大事,他看出袁绍和公孙瓒均非英雄,直到归顺刘备时才感慨:“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和赵云相似,黄忠、张辽、太史慈等武将无不是感受到了新主的诚意,见证了那些英主的强大实力,认为只有投降新主才能更好地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才最终做出了明智的抉择。可见三国演义在赞

11、扬“忠臣不事二主”思想的同时,对降将也给予了相对公正的评价,对见风使舵反复之人予以否定,对弃暗投明识时务的俊杰予以肯定,表明忠君和择主并不冲突。三、武将形象的价值与意义三国演义塑造出一批形形色色的武将形象,具备许多宝贵的价值,升华小说主题的同时,对后世文学艺术和社会审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一)呼唤英雄,赞颂忠义宋元以来,汉族政权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强干弱枝,难以抵挡少数民族军队入侵,无数士大夫投降变节,“元明之际的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人们对前朝英雄的崇拜在宋元戏剧和说话等艺术中就已经体现。小说三国演义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的武将形象进行了归纳与改造,让他们的形象在小说中

12、得以升华,塑造了一大批既满足中下层人民需求,又合乎上层士大夫理想的英雄豪杰形象。正因满足了人民的这种需求,关羽等名将才成为民俗文化中英雄的代名词,大学语文建设582023 年第 8 期(总第 332 期)被民间崇拜、敬仰,乃至当作神明供奉。赞颂忠义的同时,小说对像吕布那样背信弃义的武将极尽讽刺,有了吕布等辈衬托,那些忠诚良将形象也更加突出。小说中也确有将两名武将的行为直接进行对比的情节:第七十四回中,于禁和庞德同为关羽所擒,庞德宁死不降,关羽感其忠心,怜而葬之;而于禁拜地求饶,引得关羽嘲讽,二人形象高下立判。(二)总结经验教训三国演义中大部分武将都在性格上有某些缺陷,而武将的性格缺陷往往脱不开

13、自负傲慢、急躁固执和猜疑等几个方面,这些都为战争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武将最常见的缺点是自负傲慢,他们自持武功高强,往往会有轻视文臣和其他武将的毛病,就连小说极力赞颂的关羽也不例外。在封“五虎大将”时,关羽因自己与老将黄忠同列而愤怒,不愿受印;当孙权向关羽求亲,关羽直呼“吾虎女安肯嫁犬子”,全然忘了当初诸葛亮“北据曹操,东和孙权”的嘱咐,惹得吴魏一同攻打荆州;后又轻视吕蒙、陆逊,中了白衣渡江之计,大意失荆州。急躁固执对武将危害很大,此类武将的典型是张飞。刘备刚起事时,张飞便常酗酒误事,鞭挞士卒,在徐州时张飞因趁醉鞭打曹豹又醉卧不醒,给了吕布可乘之机,失了徐州。尽管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张飞逐渐能做到粗

14、中有细,但其骨子里的急躁固执是直到刘备称帝还不曾移除的。刘备初登基时,张飞只想为关羽报仇,不顾大局劝刘备伐吴,备战之时因白旗白甲不足鞭打范疆张达,又醉卧帐中,以至为人所杀。武将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士,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他们必须处理好与盟友、军师和其他将士的关系,如若疑心太重,便可能中敌军的反间计。马超便是因一封可疑的书信和曹操与韩遂的一次交谈心生猜忌,在己方阵营搞起内讧,逼得韩遂投降曹操。从这些武将失利的经历可以看出,三国演义在塑造武将形象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总结与反思,即武将也需修身养性,不骄不躁,谨言慎行,又要谦以待人,重视他人意见,不轻视敌人,否则一时失误就可能招致严重后果。(三)豪健

15、勇武的阳刚之美宋元以来中国文学以柔为主,两宋文学以婉约为正,元代戏剧主题也多为婚姻爱情和神仙道化,成书于元明易代之际的 三国演义 则高举阳刚之风,为扭转偏于柔弱的文学风格提供了一剂良药。小说所塑造的武将形象集中体现了以阳刚为主的审美价值。三国演义所刻画的武将形象具有超人化的特点,却又具备现实人性,并未被过度神化,易为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所接受喜爱,人们的审美也能得以向阳刚之风靠拢。即便是在当代,弘扬三国武将的英雄气魄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审美风气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当代某些媒体大力营销风格矫揉造作的文化,在互联网大肆传播,易对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形象多姿多彩,从生到死都秉持着一

16、股阳刚之气,时刻保持着积极入世、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这才是中华儿女应有的姿态。三国演义中大放异彩的武将不仅仅是男性,第九十回中,孟获为诸葛亮所败,其妻祝融夫人大笑:“既为男子,何无智也?我虽是一妇人,愿与你出战。”遂大战蜀军,生擒二将,可谓巾帼英雄。反观当代某些“奶油小生”,甚至还不及古典小说中的女武将有阳刚之气,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四、结语三国演义中的武将不仅大多武功高强,智勇双全,义胆忠肝,有着非凡的风采,而且性格形象各异,姿态万千,完美地展现了小说崇尚忠义、呼唤英雄的内涵,不但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弘扬了英雄精神和阳刚之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注释 罗贯中 2015 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袁行霈 2003 中国文学史(第 4 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索绍武 1984 白璧无瑕却有瑕论 中的赵云,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第 2 期。王前程 2003 一身兼雅俗,国人共尊神论 对“关公文化”的贡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 4 期。姜淑芳 2017 试析 中的“择主而事”现象,名作欣赏第 2 期。(通信地址:225009 扬州大学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