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他他者者”观观念念视视域域下下的的西西方方世世界界对对俄俄制制裁裁戚 凯 内容摘要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打破惯例,对俄罗斯全面升级制裁,引发全球震荡与忧虑。此轮制裁的重要成因之一是西方世界在宗教、政治制度、地缘、经济发展水平等多层面长期将俄罗斯视为低劣的“他者”。围绕俄乌冲突,作为“他者”的俄罗斯主张加强本国独特的文明与安全观念,不断挑战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与制度基础,由此引发西方世界加强对俄遏制以护持西方霸权。西方对俄敌视与严厉制裁的恶劣影响正促使各国着手调整各自战略。这种调整有悖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与现实约束,因而其进程充满不确定性与挑战。关键词 俄乌冲突 制裁 全球经济链 西方中心
2、主义 大国竞争作者简介 戚凯,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教授俄乌冲突爆发至今,西方世界在美国带领下对俄罗斯全面升级制裁措施,并予以严格执行。此举引发俄方强烈谴责与对抗,导致全球经济剧烈震荡。尽管俄罗斯不断升级抗议与威胁烈度,但美西方对俄制裁并未出现缓和迹象,反而不断突破制裁规模与程度上限,引起国际社会广泛担忧。在国际关系史中,美西方以往习惯对一些小国实行制裁,但此番对俄罗斯进行广泛、严格的制裁实属史无前例。对于这种反常行为,除去既有的一些解释外,若使用“他者”理论作为一种观察工具,能得到怎样的新发现?作为“他者”,俄罗斯的自身形象、其发起的挑本文系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大变局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前景研究”(项目编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战与所遭遇的制裁有何逻辑关联?此次制裁对俄罗斯、新兴大国与西方关系,乃至国际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一、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对俄制裁的特殊性(一)美西方的惯常制裁历史学家尼古拉斯穆德在著作经济武器:作为现代战争工具的制裁的崛起中提供了一些事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维护所谓“战后和平”,遏制所谓“发动战争的元凶”,欧洲大部分区域都处于西方大国的经济制裁下,这也是被穆德称为“经济武器”的制裁手段首次在国际政治经济的舞台上亮相。冷战结束
4、以来,西方大国的对外制裁一发不可收拾。有联合国官员估测,截至 年,全世界约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各种形式的制裁之下,制裁方式从个人旅行限制、资产冻结到国家间技术与科技限制不一而足。美国因拥有强大的军事、政治与经济实力而成为上述广泛制裁的主要发起者。尼古拉斯穆德对此讽刺道:“当今世界中,真正意义上的制裁主义者的总部已从联合国安理会转至华盛顿。”在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之下,受“二级制裁”等美式“长臂管辖”及同盟义务约束,绝大多数西方国家也会追随美国对他国的制裁措施。然而,美西方制裁在对待大小国家时往往呈现泾渭分明的区别对待特征。在大国层面,美西方与其他一些世界大国的矛盾并不罕见,但大国间相互
5、武力威慑态势相对稳定,经济相互依赖水平较高,因此美西方对具有重大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大国开展制裁时,主要采取精准制裁的方式。譬如,美国国务院等部门都有相应的“黑名单”,依凭所谓“涉军、人权、国家安全”等理由对中国的一些实国际关系研究 年第 期,:,:,“,”,:,:,戚凯:美国“长臂管辖”与全球经济治理,东北亚论坛 年第 期,第 页。体和个人进行精准制裁。中小型国家层面,美西方一般采取因国而施的广泛、严厉的制裁政策。譬如,既有古巴、朝鲜等 总量小、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力较低的小型经济体,也有伊朗这种以石油开发为经济主要来源,但金融融资与油气开发科技对西方依赖程度较高、油气产量长期不足的区域性力量。
6、(二)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升级对俄制裁的特殊性 年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美欧部分国家就对俄采取过若干制裁措施,但受多方因素制约,这些制裁整体处于流于形式、执行不严的状态。自 年 月俄乌冲突大规模爆发以来,美西方全面升级对俄制裁,具体而言,这次制裁有若干特殊性:第一,美西方首次对俄正式落实全面制裁。俄罗斯是欧洲第 大、全球第 大经济体,年跨国贸易额近 亿美元;俄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前三强之一,其能源出口对欧洲乃至全球能源安全具有结构性意义;俄还是全球最大的小麦与化肥出口国、全球镍铝钯锌铜等关键工业金属的重要供应国。因此,对俄制裁无疑兹事体大。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对俄采取了极为坚决、迅速的全面
7、制裁。仅在俄方宣布开展特别军事行动数小时内,美西方就宣布实施严格的一揽子制裁措施。美国总统拜登就此声称“对俄制裁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者”观念视域下的西方世界对俄制裁参见“,”:。尽管美国政府宣称自己并不持有一份依国家为准的制裁名单,但国内外学术界与司法行业均认为美国的“国别制裁项目清单”()是存在的。多年来在清单上长期存在或曾经上榜的国家包括但不限于古巴、伊朗、朝鲜、叙利亚、中非共和国、缅甸、委内瑞拉等。包括美国财政部、国防部、国务院在内的各类政府机构对它们实施了几乎全面而彻底的经济封锁,几乎任何类型的交易,包括货物、服务、技术贸易以及金融交易通常都会遭到封禁,日常居住于该国领土全境之内的个人
8、与实体均受到此类制裁的影响。参见“?”:;“,”:;“,”:。陈婉玉:欧美关系视角下的欧盟对外制裁自主性研究,外交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年,第 章。“:,”:的替代方案”,穆德则专门指出,“对俄制裁的影响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别。”第二,制裁范围广泛、性质恶劣、手段粗暴。金融领域是美西方发起此轮对俄制裁的最主要抓手,涵盖货物与服务贸易、网络信息科技、跨国流动、传媒舆论、体育娱乐、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出台速度之迅猛,覆盖面之广泛,实施力度之强劲,在冷战之后均绝无仅有。”譬如,西方世界罔顾全球货币体系运转规则,限制俄罗斯央行调用海外外汇储备的能力,使该国大部分外汇处于被冻结的状态,此举与国家主权豁免的国际
9、法原则存在严重冲突。第三,制裁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划界特征,阵营对抗色彩浓厚。中国、印度、巴西、沙特、南非等新兴大国恪守中立原则,呼吁和平解决争端。美西方却积极拉拢追随者,不断强化对俄制裁。同时,美国领导下的北约、欧盟、五眼联盟、美日同盟、奥库斯等双多边联盟构成了此次西方世界联合对俄制裁的主要合作框架。在该框架下,美西方多国政府部门一改既往党争激烈的传统,就制俄问题形成高度共识。各类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智库律所、教育机构、产业行业联合会等社会实体主动积极参与,高度配合官方的反俄制裁行动。美西方打破传统的制裁模式惯例,对俄罗斯发动并切实执行全面、严厉的制裁,业已导致全球经济秩序混乱,尤其严重反噬英
10、、德、法等欧洲大国,因此,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尤为重要。一些既有研究或从西方国家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强调西方为避免大规模军事冲突,经过综合考量愿意实施经济制裁并付出相应代价;或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强调制裁是地缘政治对抗背景下西方反俄政策的国际关系研究 年第 期拜登接受采访谈对俄“两选项”,制裁,或者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尼古拉斯穆德:制裁武器,:。李巍:俄乌冲突下美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国际战略研究简报 年第 期,:。马艳晖等:西方对俄制裁的国际法律问题之冻结国家外汇储备(上篇),:。张依桐等:西方对俄制裁的“他者”困境与对中国的警示,环球财经 年第 期,第 页。惯性使然。上
11、述文献并未明确回答美西方不惜惨重代价,对俄施加极度制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有意关注观念认知的作用,使用“他者”理论作为一种观察工具,来为该问题寻找答案。二、基于“他者”观念的分析视角居高临下、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他者”的观念,是解释美西方为何对俄“痛下杀手”的关键视角之一。更进一步说,“他者”一旦严重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统治秩序,致命的制裁打压将纷至沓来。(一)“他者”与“自我”的哲学起源“他者”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哲学,是指自身以外的一切人、事、物,“他者”的对立面是“自我”(或称“同者”)。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古斯塔夫胡塞尔创立了 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现象学”,并定义了“他者”为人与人关系中的主体间
12、性的概念基础。在该学派的视角中,“建构出的他者”是指通过关注其他人类与自身的差异来辨识自我,是一个人在自我形象构建过程中所需的累积要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确认方式。因此,“他者”是与“自我”、“我们”、“同类”相异或相反的。“他者”的特征被称为“他性”,“他性”指代某种状态,指“谁”和“什么”的特征,与事物的符号秩序、真实(已验证的、不可改变的)、审美(艺术、美、品味)、政治哲学、社会规范和社会身份、“自我”都存在区别和分离。因此,“他性”的状态是一个人与社会规范不一致,也不支持社会规范,其社会身份与“自我”身份存在高度区别或不相容的情况。“他性”在国家或被赋予相应政治权力的社会机构“他者”观念
13、视域下的西方世界对俄制裁毕洪业:从危机到战争:俄罗斯本体安全与俄乌冲突,外交评论 年第 期,第 页;焦一强、丁传彪:拜登执政以来美欧与俄罗斯关系变化态势、动因及影响,俄罗斯研究 年第 期,第 页;周宇:全球金融公共品的武器化及其形成机制,国际关系研究 年第 期,第 页;赵隆等:俄乌冲突与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笔谈,国际展望 年第 期,第 页;李巍、穆睿彤:俄乌冲突下的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现代国际关系 年第 期,第 页;潘万历、白如纯:乌克兰危机升级对日俄关系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第 期,第 页。“,”,:(譬如专业部门)的判断下,成为一种被剥夺权利的状态(政治排斥)。一旦一个人被贴
14、上“他者”的标签,就意味着此人将被从社会中心地带流放至边缘地带。与之伴生的还有“他者化”概念,指对他人进行标签化并将其贬低为次等人的行为。“他者化”的做法是将不符合社会群体规范的人排除出去,而符合社会群体规范则是“自我”的重要表现。与此类似,在人文地理学中,“他者化”的行为意味着将一群人从社会群体中驱离流放至社会边缘地带,在那里,主流的社会规范不再适用于他们,他们就蜕变成了“他者”。(二)西方中心主义与“他者”敌视胡塞尔创立现象学与“他者”概念的时期,也正是西方世界开启工业革命,大力向欧洲以外地区发动殖民扩张的时期。在此期间,与欧洲大相径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传统与制度逐一呈现在欧洲殖民者
15、面前。如何审视并界定欧洲与非欧洲、西方与非西方的根本关系,成为了欧洲殖民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的理论学说则适时地为其提供了思想指引。经过长期发展,“自我”与“他者”的等级隔阂日趋成为西方殖民者天然默认的一种内心认知。与“自我”形成强烈对比,“他者”暗示或明示了边缘、属下、低级、被压迫、被排挤的状况。这种二元对立体现在白人与非白人、中心与边缘、帝国与殖民地、西方与东方等各种权力关系当中,即“他者的形成发生在西方与非西方、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且对立双方存在着必然的不平等或压迫关系。同者利用武力、语言、意识形态对他者行使霸权,对其进行国际关系研究 年第 期有关“
16、他者”及其相关概念,可参见 ,:,;张剑:西方文论关键词他者,外国文学 年第 期,第 页;,:,;,:,;,:,。魏南枝:走出中西文明二元对立叙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第 期,第 页。这方面最典型的傲慢言论包括:黑格尔提出中国只有在西方的逼迫下,经过“筛选”以后才能够被正式带入历史进程之中;非洲本土“不属于世界历史的部分,它没有动作或者发展可以表现”。参见美史景迁著,廖世奇、彭小樵译: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世界文化总体对话中的中国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三联书店 年版,第 页。排挤、支配和控制。”目前,西方殖民者及其所构建的现代世界体系的继承者与护
17、持者仍固守并享受着这种二元对立所带来的利益。英国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曾指出,即使在 世纪的今天,西方中心主义的“自我”与非西方的“他者”对立,特别是前者对后者居高临下的心态,依然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本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亚非拉各地,给西方殖民者以沉重打击,随之而来的发展中国家收回本国资源等后续行动也进一步削弱了西方中心主义者护持优势地位的野心与能力。这种形势变化使西方国家在与非西方国家打交道时,不得不将“自我”对“他者”的深刻歧视与敌视暂时遮掩起来。但是,其根深蒂固的等级歧视观念却始终难以消除。本文认为,年 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打破惯例,对俄罗斯全面升级制裁并不
18、断突破常规,除去现实利益考量之外,西方中心主义“自我”与非西方“他者”的对立认知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路径。西方中心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的根本认知可被比喻为一座居高临下且泾渭分明的壁垒,歧视、敌视、防范与优势地位护持的目的长期存在。为切实护持西方中心主义的“自我”状态,西方国家对一般的“他者”可以采取观察、防范的措施,确保双方“中心边缘式”的权力架构稳定。但对严重冲击现有权力地位秩序的挑战型“他者”(西方眼中的俄罗斯正扮演此类角色),则必须积极采取“他者化”行动,即利用一切可能的优势地位对其进行意识形态、外交影响力、经济实力等多方面的污名化与打压,从而扼杀挑战者并维护以西方“自我”规则为核心的现存
19、世界秩序。具体来看,西方中心主义者对“他者”俄罗斯的敌视认知并非一蹴而就。在“他者”观念视域下的西方世界对俄制裁张剑:西方文论关键词他者,外国文学 年第 期,第 页。学界一般认为,现代国际关系体系起源于欧洲三十年战争之后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当时的欧洲列强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所确定的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原则,包括主权独立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等规定,在今天仍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础。上述欧洲列强也正是得益于这个体系的根本确立,从而走上了富国强兵、对外大举扩张的道路。在向外拓殖的过程中,又将一整套欧洲中心主义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向世界各地散播,最终使得国际社会的几乎所有成员都接受了有关民族国家、工业化、
20、现代化等一系列的观念。有关这一体系创立者、继承者与护持者的最典型案例莫过于为西方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与“美利坚治下的和平”()。,:,:,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曾长期被西方列强视为“低等人”与“边缘者”。因此,俄罗斯一旦以具体言行严重挑战西方中心主义者对欧洲乃至全球的统治秩序,这种“他者”敌视就会急剧爆发,正常情况下的“和平、平等共处”态势将荡然无存。三、制裁的认知根源:“他者”俄罗斯的形象与威胁西方中心主义者始终视俄罗斯为“他者”。就普遍意义而言,俄罗斯在宗教、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的“他者”形象由来已久;就俄罗斯与西方世界当下严重冲突的具体情境而言,俄罗斯凸显了一个地缘政治
21、经济大国的挑战型“他者”形象,正强烈挑战并希冀动摇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一)俄罗斯的“他者”形象回溯国际关系史,沙俄帝国时期与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曾极为努力地融入西方世界。沙俄帝国以欧洲秩序守护者自居,频频参与欧洲大国协调以寻求西方尊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在政治、经济与观念上尝试全盘西化以获得西方认可。但历史证明,上述努力均未达到预期效果。虽然沙俄皇室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但其始终未能摆脱“欧洲远地蛮族”的形象。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则始终是西方国家眼中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苏联的骤然崩塌,不仅证明了这个非西方的庞大“他者”的虚弱无能,更印证了非西方的一切“他者”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失败
22、。因此,在西方世界视角下,俄罗斯“他者”形象根深蒂固且极难转变,主要体现在宗教、政治制度、地缘战略、经济等多个层面。第一,宗教层面的“他者”。“东正教”这一表述的存在,就是西方世界对“他者”俄罗斯在宗教层面隶属异类的最好体现。无论是“东”,亦或是“正”,都只能体现以俄罗斯人为代表的斯拉夫族群对自己信仰的宗教派别的刻意认可和强国际关系研究 年第 期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 世纪到 世纪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韩克敌:美国与苏联解体,经济管理出版社 年版,第 页。瑞士吉梅坦著,侯艾君译:致命的偏见 俄罗斯西方的千年之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调。对以信仰天主教、新教
23、为主的西方世界而言,“自我”与俄东正教“他者”的深刻矛盾甚至要追溯到 年罗马教宗利奥九世与君士坦丁堡牧首马格尔赛鲁拉留斯之间的“基督教东西教会大分裂”,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人被宣布为异教徒,对异教徒的征伐圣战也不断爆发。对于宗教势力迄今依然强大的西方世界与俄罗斯而言,破门逐教的分歧是无法变更的现实前提。第二,政治制度层面的“他者”。“恐俄症”是西方世界近年来屡屡见诸于公众人物之口或大众媒体的流行词汇。事实上,“恐俄症”从拿破仑覆灭后不久就开始流行于英法等地,并随历史发展跨越了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革命、苏联争霸、当代俄罗斯等各个历史阶段。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延续近二百年的“恐俄症”与
24、在政治制度层面对俄罗斯的“他者”认知是一脉相承且逻辑自洽的,即俄罗斯所信奉及实行的政治制度与下述概念密切相连:君主、专制、残暴、扩张、侵略、压迫、反民主、反自由。一言以蔽之,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与自由民主制度的西方世界的眼中,“他者”俄罗斯这片土地上施行的始终是愚昧落后、残暴专制的政治制度,仅有的区别也只不过是程度上的些许差异而已。第三,地缘战略层面的“他者”。从现实角度来看,无论是遥远的基辅罗斯、蒙古人西征后所建立的金帐汗国,还是此后的莫斯科大公国与沙俄,均被西方世界中心地带国家(主要包括法德英葡西等西欧国家)视为一个遥远且神秘的东方“他者”,对它的解读则主要集中于“庞大、勇武、向西侵略”。苏
25、联时期,这种地缘政治压迫感更为强烈,数以万计瞄准欧洲与北美的洲际战略核导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西方世界,在并不遥远的东部战线存在着恐怖的“他者”。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核威慑的恐怖后遗症,直到今天依然残留于西方世界的灵魂深处。第四,经济发展水平层面的“他者”。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与“他者”观念视域下的西方世界对俄制裁 ,(),:,有学者指出,“恐俄症”是长期存在于西方社会的历史现象和心理状态,受到宗教、文化、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不断发展变化。在中世纪,欧洲“恐俄症”的核心问题是宗教分歧。近代以来,西方以文明作为标尺来审视专制主义制度下的俄罗斯。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强大,西
26、方的“恐俄症”越来越呈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逐渐由宗教问题、文化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参见孙芳:西方“恐俄症”:从历史心理到政治心理,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年第 期,第 页。韩增林: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战略制衡研究,军事历史 年第 期,第 页。质量均不尽人意。对比苏联在巅峰时期的庞大经济体量和部分领域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始终没能打破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出口一直是该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政府预算的最主要来源。对比之下,西方世界早已走上全新的发展道路。西方大国以信息数字科技、清洁能源、生命科学、量子物理等顶尖科技成果为主要驱动力,大力推动科技与
27、生产创新,辅以高度发达的金融产业,实现了投资收益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双重跃进。由此,西方世界日益视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为落后典型:产业内容老旧、经济结构单一、高碳低环保、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低下。纵观西方世界数百年的经济发展史,其一贯将“他者”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与落后无能挂钩。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当前经济的“他者”蔑视,与初代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蔑视沙俄农奴制度的本质是相同的。(二)“他者”俄罗斯发起的挑战及其对西方的威胁俄罗斯与乌克兰、美西方的矛盾甚至可回溯到苏联解体、俄乌各自独立之时。伴随着“橙色革命”“广场革命”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爆发,俄罗斯与乌克兰、西方世界的关系急剧恶化。俄罗斯逐步放弃了苏联解体初
28、期所实行的亲西方政策,转而积极宣传自身理念并不断挑战西方世界。在西方中心主义者的眼中,俄罗斯这一系列做法无疑是“他者性”进一步强化的体现,意在威胁乃至颠覆西方世界的“自我”主导地位。以 年 月以来俄乌爆发大规模冲突为主要标志,“他者”俄罗斯所发起的针对西方现存统治秩序的挑战达到了最高水平。第一,俄罗斯积极主张自身文明特性与安全观念。苏联解体后,美西方倚仗北约与欧盟框架,以冷战胜利者的姿态迅速加快东扩进程,这些战略性举动强烈刺激了俄罗斯的不安全感。作为回应,俄罗斯普京政府及精英阶层积极着手寻回俄罗斯文明的荣誉与地位。尽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更注重民族国家与主权原则,但俄罗斯更倾向于主张“罗斯文明”的
29、历史存在与现实意义,即“拥有多民族国际关系研究 年第 期陆南泉:俄罗斯经济转型 年评析,探索与争鸣 年第 期,第 页。“:,”:文化的俄罗斯文明是独特的千年实体,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地处欧亚大陆北部,肩负历史和现实使命。”年 月 日,俄乌矛盾急剧恶化,俄政府网站发布普京署名文章关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年 月 日,在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开展之前,普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这两次重要表态都强调了三个重要的问题:其一,乌克兰对俄而言并非普通邻国,乌克兰的历史文化属于俄罗斯,是俄罗斯精神空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二,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激进分子和民族主义者将西方势力引入该国以对抗所谓“俄罗斯
30、威胁”,北约集团也背信弃义,不断压缩俄方生存空间并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三,俄乌在种族构成和文化上接近,使用同种语言,尽管作为主权国家存在不同利益考虑且外交政策各异,但这并不妨碍其达成紧密的一体化或同盟关系。俄罗斯的上述政治理念与对乌关系的根本认知,必然与西方世界的理念产生严重冲突。在俄罗斯眼中,以北约集团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正从事篡改历史、煽动罗斯同胞兄弟内讧的罪恶勾当;反之,美西方则认为俄罗斯正扮演“侵略者”的角色,并展现出了强烈的沙俄帝国主义野蛮扩张色彩。第二,俄罗斯加强抨击西方文明及其自由主义思想根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杜金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外界观察者们进一步认识到
31、,包括普京本人在内的俄罗斯精英阶层或深受其思想理论影响,并在文化上展现出更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实际上,早在 年二十国集团峰会召开之际,普京就已公开驳斥多元文化主义并点名批评彼时德国政府的难民收容政策及西方世界的(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保护文化,并认为,数十年来支撑西方民主国家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已经过时。上述观点遭到了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的强烈批评。后者以强烈的敌对色彩指“他者”观念视域下的西方世界对俄制裁俄安德烈伊尔尼茨基、俄亚历山大洛舍夫著,胡巍葳编译:为何俄罗斯一直被西方视为敌人?,中俄战略协作动态 年第 期,第 页。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俄罗斯总统普京署名文章
32、 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 ,:。普京演讲全文:面对整个西方的军事力量,我们有必要局部军事动员,:。,“?,”:出,“真正过时的是威权主义、个人崇拜、寡头统治。”一些俄罗斯官员认为,俄罗斯正成为保存并维护传统价值观的堡垒。第三,俄罗斯加紧批评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及国际制度体系。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在全球金融领域所遭遇的西方制裁更加严峻,这反过来加剧了俄罗斯对美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金融制度架构的憎恨。包括普京本人在内的俄罗斯精英阶层不断呼吁“另起炉灶”,搭建非西方的全球治理体系。在俄罗斯当前的语境中,美国将依靠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西方模式强加给全世界,而这种模式导致资金和技术垄断,并加强了西方对
33、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无条件统治,进而将世界卷入一场全球危机。年 月 日,普京出席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时强调,“标准化、金融和技术垄断、消除所有差异是西方全球化模式的基础,这种模式本质上是新殖民主义;俄罗斯永远不会与新殖民主义西方和解;俄罗斯相信新的国际金融平台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包括形成以进行国际结算为目的的平台。”毫无疑问,以普京为代表的俄罗斯精英所发出的挑战性言论,在西方世界招致了严厉批评,西方世界的主流媒体将其评价为“一位脱离现实且心怀怨恨的领导人发出的又一次咆哮”,而美国总统拜登则数次打破外交礼仪惯例,以“杀手、战争犯、残忍”等词语贬低普京。但更本质的问题在于,俄罗斯从主权观念、文明思
34、想、国际制度等多个层面发起对西方世界主流价值观与上层建筑的挑战,实质上是希冀颠覆西方中心主义的国际秩序的基石,这势必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度仇视。总而言之,在西方中心主义者的眼中,俄罗斯的历史与现实的“他者”形象不仅是固化的,而且是日益恶化的。“他者”俄罗斯所发动的挑战性质恶劣,动能巨国际关系研究 年第 期 峰会:普京从文化上挑战西方自由主义,:。俄安德烈伊尔尼茨基、俄亚历山大洛舍夫著,胡巍葳编译:为何俄罗斯一直被西方视为敌人?,中俄战略协作动态 年第 期,第 页。美国如何将这个世界带入了一场全球危机?,:。普京:简化和消除差异成为现代西方的本质,在此具有商业利益,:。普京希望世界忘记乌克兰,:。拜
35、登尝试不贬低普京但不排除下个月会晤的可能性,:。大,对西方所掌控的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构成严重威胁。对“他者”俄罗斯的严重挑战做出有力回击并确保胜利,不仅关系到欧洲大陆的安全,更关系到西方中心主义国际秩序的根本稳定与可持续性。因此,暂时牺牲包括能源供应在内的若干短期利益,推翻既往对大国不施行全面制裁的传统,全力发动并落实对俄整体制裁,不仅在策略层面完成了对直接军事对抗手段的合理替代,更在战略层面具有根本、重大的意义。至于既往西方世界所自我宣扬的经济交往准则,譬如相互确保外汇中立及资产安全、尊重他国货币主权、维持金融领域共同信任等,都可让步于上述战略目标。四、“他者”观念影响下的制裁前景与西方非
36、西方关系俄乌冲突以来,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全面升级并积极落实严厉制裁,其所造成的一些短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恶化,其对抗程度甚至超过冷战时期;俄罗斯与西欧国家的能源、高科技产品等战略性贸易联结也几乎全面中断,对外能源依赖度较高的欧洲多国遭遇能源价格暴涨及其所带来的全面通胀;德法等欧陆大国正全面加强军备,苏联解体后持续数十年的欧陆整体安全环境业已不复存在。然而,更长远、更宽广的影响源自战略认知与信任损毁层面,且不仅局限于俄罗斯与西方世界这一小场域内。西方世界此轮对俄制裁将曾经的非西方“他者”与西方“自我”的严重二元认知对立再次带入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位置,至少造成两大
37、长期后果:其一,西方世界对非西方“他者”的根本蔑视与不信任强烈上升,制裁的根本目的业已变质,其正进一步追求通过意识形态划线的阵营隔离提升本阵营所谓的“经济独立水平”;其二,非西方的新兴大国对西方世界固守的“他者”敌视观念及相关的制裁行动充满警惕。上述两方面后果所引发的国际关系调整将充满不确定。(一)西方世界对制裁反噬与招致报复的严重忧虑不同于 世纪末 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全面统治世界的时代,西方世“他者”观念视域下的西方世界对俄制裁界如今再度强化蔑视、敌视乃至严厉打压非西方世界的心态与措施无疑存在重大漏洞与风险。全球化时代下,西方世界在能源、矿产、工业制成品等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严重依赖非西
38、方世界。西方诸国十分清楚自身“他者”敌视思维与制裁行动的恶劣影响,且其对“未来的阴影”的担心与恐惧情绪也在与日俱增,即担忧这种“他者”敌视显著增加东西方的政治对抗性与南北方的经济对抗性。这种忧虑心态在一篇近期西方世界里广为流传的研究报告中展露无疑。这篇题为战争与产业政策的政策报告由全球知名的投资银行与金融服务公司瑞士信贷发布,作者是该公司明星战略分析师、短期利息战略分析全球主管佐尔坦波扎尔。波扎尔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高级顾问并代表该部驻节金融稳定委员会主管金融创新事务,也是白宫、美联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七国集团等众多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的专业智囊。因此,波扎尔的这篇文章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凸显俄乌
39、冲突爆发以来西方世界对非西方世界可能产生的愤懑反应的深度忧虑。文章提出了三组观点:其一,全球化时代下,人类的和平无战争与纵横交错的供应链关系密切,该供应链体系是全世界数十年低通胀高增长的基石,拥有大量进入美国的廉价劳工、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工业品、廉价的俄罗斯对欧能源供应这三大支柱,因而中美与俄欧形成了两个绝佳的地缘经济组合板块;其二,美国逐步升级对华科技遏制与西方世界对俄的能源禁运等相关制裁正毁灭上述组合区块,中美、俄欧之间的战略互信正被侵蚀殆尽,这种不信任与抵牾也正外溢到美国与沙特、美国与土耳其、美国与韩国、德法与匈牙利之间的关系;其三,西方世界对此所能做出的回应有四项:重新加强军备,重新调
40、整产业链布局,重新建立大宗物资库存与投资,重新布局能源管网。上述论断有两点启示:第一,西方世界已清晰认识到对俄“他者”敌视的恶劣影响正在外溢,其与非西方世界关系恶化的前景已逐步浮现;第二,非西方世界的“他者”们,特别是崛起的新兴政治经济大国可运用多种方式报复西方世界,如俄罗斯、沙特将对西方的能源贸易武器化,土耳其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反击西方对国际关系研究 年第 期,“,”:黑海与里海周边广大区域渗透等。西方世界所选择的根本战略是扩大与“他者”的对抗性、进一步巩固“自我”阵营,而非进一步让渡部分国际政治经济权力、推动全球治理转型与民主化进程。(二)非西方新兴大国对西方“他者”敌视与制裁的高度警惕如前
41、所述,大航海时代以降,西方世界通过海外拓殖、侵略、侵蚀等各种方式,最终于 世纪末 世纪初完成其全球范围内的势力扩张,欧洲中心主义或称西方中心主义的国际秩序成为凌驾于一切旧秩序之上的新秩序,这显然是一种西方“自我”俯视、操纵与控制非西方“他者”的等级性、歧视性、压迫性秩序。因此,非西方“他者”对西方“自我”的反抗从未停歇。心理认知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他者”而言,对于自身或同类所受到的歧视乃至敌视不会无动于衷。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尽管西方世界的极限制裁基本仅针对俄罗斯,但包括中国、土耳其、沙特等在内的一大批新兴政治或经济大国都不断受到西方世界威胁。后者不停强调,一切国家都必须遵照自己对俄罗斯制裁的规
42、定且不许破坏制裁,否则将会施展“长臂管辖”等连带制裁措施。西方世界对自己的霸道思想与霸凌行径不加丝毫掩饰,国际社会中的非西方的政治经济力量对此不可能无动于衷。鉴于其目睹了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所遭遇的全面严厉制裁,因而正对自身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产生更多思考,而这种思考必然带有浓烈的警惕与防范色彩。总体看来,以中国、印度、土耳其、沙特等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对俄罗斯的“他者”困境与西方制裁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进一步体会到西方世界的巨大优势地位与强劲制裁能力。西方世界此次能对俄施行如此严厉的制裁,归根结底是依赖自身在科技、贸易、金融、舆论等诸多方面的压倒性优势。譬如,美元、欧
43、元、英镑在全球贸易中使用比例近乎,西方世界的金融霸权成为了此轮对俄制裁的基础与关键抓手。欧洲大“他者”观念视域下的西方世界对俄制裁“,”:戚凯:美国“长臂管辖”与中美经贸摩擦,外交评论 年第 期,第 页。陆的西方国家在能源价格飙涨、通胀高企的艰难时期,断然坚持加大能源制裁力度,以数倍高价从俄罗斯以外的地区进口石油与天然气,以数以千亿欧元的规模加强对国内各行业与居民的财政补贴,全面加强大西洋两岸的战略合作关系。上述看似“不理智”的行为归根结底体现了西方世界依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打压能力。对此,非西方世界保持高度警觉。譬如,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严肃表态,“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
44、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印度也感受到了来自美西方的强大压力,该国学者 年 月在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文提出,印度被迫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且不得不考虑与西方国家合作的战略利益。第二,进一步认识到西方世界舆论宣传的软实力。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世界大众舆论自然地“一边倒”,针对所谓“亲俄言论”的猎巫行动屡见不鲜。例如,芝加哥大学有学生发起抗议,认为本校教授、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有“普京主义与反乌克兰意识形态”,应开除其教职。更让人意外的是,许多非西方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舆论场也出现类似场景。中国有学者业已指出,西方世界围绕俄乌冲突所推动的
45、网络信息战相当成功,中国国内不乏一些缺乏判断力的群体正全力追随西方的宣传论调,甚至出现一些“网军”积极配合西方,对中俄关系开展污名化行动。上述例证无疑凸显西方国家的全球舆论宣传卓有成效,软实力日趋增强。第三,进一步意识到需尽早完善极端金融制裁困境下的防范措施。从西方世界来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大国的政客、媒体、智库等精英阶层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他者”敌视思想,行为与言论均屡屡突破底线。俄罗斯主要银行被驱离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又被冻结外汇储备与支付能力,这极大震国际关系研究 年第 期欧盟拟向欧洲企业加大补贴 法德经济部长呼吁确立欧盟产业政策,:。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
4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第 页。印学者:印度对俄关系正发生微妙变化,:。“,”:?俄乌冲突中的网络信息战,:。动了非西方世界的思想者与决策者。譬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前会长余永定在 年 年曾投书“中美聚焦”网站,明确指出“既然美国已经表明不愿继续遵守规则中国的决策者,也许其他国家的决策者,将非常认真地思考问题的答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也报道了一份学者报告,报告当中提到非西方世界的许多国家领袖与金融管理者都对美西方的金融制裁予以严厉谴责,并认为“制裁可能会加速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变化”。(三)西
47、方非西方关系调整的不确定性如上所述,西方世界对俄“他者”敌视与严厉制裁引起了广泛的恶劣后果,导致国际社会中的西方与非西方体系都被迫进行更具有彼此针对性的思考与调整,而该进程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首先,非西方世界经济发展仍主要依赖于西方市场。目前,西方世界对金砖国家、东盟、中东国家、拉美国家进一步加强接触的猜测层出不穷,一些西方观察家甚至夸张地提出了“被美制裁国家联盟”的说法。然而,迄今为止,西方世界仍是全球最主要消费市场。世界银行数据库显示,年全球经济 总和为 万亿美元,七国集团贡献值占比超,以人均 来看,日本名列最末但依然高达 万美元,这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不富裕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近年中
48、国、东盟等各方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仍难以在短期内取代西方世界的现有地位。因此,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转,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及中低端工业制品销售,仍有赖于西方世界的巨大市场与强劲消费能力。其次,西方世界内部物资供应不足且能源矛盾尤为突出。能源、矿产、劳动力等人类社会正常运转所需的资源主要分布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高度“他者”观念视域下的西方世界对俄制裁美国不再遵守货币规则,:。金融战美元会受到剧烈影响吗?,:。,“,”:,“,”:依赖非西方世界的供应,甚至在军事安全保障方面也面临原材料不足的挑战。此外,西方世界内部还存在巨大的能源安全鸿沟:一方是美国、加拿大、澳
49、大利亚三国,能源资源极其充沛,是全球主要的油气能源出口大国;另一方则是以英法德意等为代表的欧洲传统发达国家,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同时却奇缺本土化石能源,对外能源依存度极高。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本土天然气对欧出口剧增,且溢价数倍之多,业已引发德法等国的高度不满。在某种意义上,西方世界“自我”团结性的坚韧程度,恐怕最终还要取决于实际的经济利益。再次,双方交恶使国际关系的前景充满不可预测性。二战后,人类社会各经济要素跨国流动迅速增长,逐步形成今天的全球经济链、产业链与价值链格局,也在政治、外交、社会文化层面实现了更深程度的互嵌。这一过程是自发的,且为西方与非西方世界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人类社
50、会对于全球化倒退,乃至要重回东西对抗、南北对立的状态,是完全缺乏心理预期的。同时,当前的时代完全有别于美苏冷战对抗的时代,人类社会在信息科技的引领下已经逐步进入了数字全球化与深度融合的阶段,如何脱钩可能已经超出人类既有的认知能力,脱钩的结果如何也是完全不可预测的。结 语乌克兰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经纬,演变到今天这种局面,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俄乌冲突在 年 月的大爆发严重损害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西方世界彻底放弃既定规则与底线,全面强化对俄制裁,导致这场危机及其次生灾害向全球各地、各领域蔓延。制裁引发了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殊死对抗,也引起了中国、印度、土耳其、沙特等新兴大国的强烈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