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进酒预学案编写人:李倩班级:高二( )班 姓名: 日期: 预习自评分: 【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3、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航】1、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
2、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2、了解作者李白:字 ,号 ,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 ”,是 诗歌的集大成者,诗风 ;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3、 写作背景: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
3、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4、 解题: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课文解读及赏析】一、落实双基 1、阅读课文,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钟鼓馔玉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2、解释下列字词:高堂明镜悲白发(
4、) 会须一饮三百杯(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径须沽取对君酌( )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3、参照课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二、整体感知1、这首诗的基调是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 ,“钟鼓”以下六句写 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 之情。2、本诗的主旨句是: , ,表达了诗人 的态度。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
5、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 ; 。 三、鉴赏分析通过反复朗读,你读出了李白的哪些情感变化呢?(多数题目须用原诗文作答)1、 悲(1)黄河水:“ ”(2)头发:“ ”(3)究竟为何而悲? (4)如何吟诵? 2、 欢(1) 既然人生短暂,那么李白主张朋友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2) 此时的李白似乎有一些消极厌世了,你认为李白是不是完全的消沉下去了呢?从哪一句看出来李白并不是完全地消极呢?(3) 这句话显示出了李白怎样的个性特点?我们也可以从他的“ , ”(行路难)中体悟出来。(4) 如何吟诵? 3、 愤(1) 此时的李白酒兴正浓,只想与友人开怀畅饮,微醉的李白还要为朋友高歌一曲。他唱的是
6、什么内容?(2) “钟鼓馔玉”指什么?(3) 李白对荣华富贵的态度是什么呢?什么样的人才能享受到富贵豪华的生活呢?(4) 讨论:为何他要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呢? (5) 在李白眼中,怀才不遇之人是否仅他一人呢?(5) 李白在这里列举了哪位古代圣贤?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什么仅仅提到他呢? (6)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个别词语的重读,例如“不足贵”、“不用醒”、“皆”、“惟”。 4、狂(1) 陈王可以“斗酒十千恣欢谑”,再名贵的美酒都可以拿出来纵情欢乐,那么李白呢?(2) 结尾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性格特点呢?(3) 朗读指导:结尾部分正是全文的高潮部
7、分,充分体现了李白飘逸狂放的性格,所以我们要读出强大的气势,注意结尾“ ”要读拖长音节。四、当堂演练:1、背诵全诗。2、默写本课名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2) ,千金散尽还复来。(3) ,但愿长醉不愿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 (5)五花马, ,呼儿将出换美酒, 。3、用朗读法比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与本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的异同。五、作业:学习了本课,你认为李白怀才不遇,因而借酒浇愁的这种方式对吗?假如你是李白,生在当世,你该如何去做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写一篇课后随笔。六、想一想: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学习方法等均可谈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