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小数,虽说是第一次,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识别小数,并会正确读写。、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纳的能力。3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学习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二、学情分析:1、通过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2、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3、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在交流中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境界。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生活情景引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
3、象。3、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展示资料,引入课题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去超市),你看到了什么?小声说一说,读一读。 橡皮0.41元 一箱奶29.83元 一箱啤酒160.90元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说,1、这些是小数。2、数的中间有一个小圆点。师:是的,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小数。而小数中间的这一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二)读小数谁能放声给大家读一读,边读边想:小数的读法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以前一样,小数点右面的数
4、是几就读几。教师肯定读法,要求同桌互相读一读。除了老师写的这些小数,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小数,可以自己读,可以请大家读。师表扬大家发现得还真不少,可见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小数。(三)主动探究,学习新知1、读价格橡皮0.41元 一箱奶29.83元 一箱啤酒160.90元我们会读了这些商品的价格。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你知道吗?(填表)商品名称橡皮一箱奶一箱啤酒价格:元0.41元29.83元160.90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再汇报。大家想一想,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数表示什么?生:可能说,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右边第一位数表
5、示几角,第二位数表示几分。2、师:商品的价格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有许多小数,如:自动铅笔笔芯0.5mm你是否见过?mm是什么单位?(长度单位)你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动手比划,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那如果这是1米,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课件出示一米的尺子,它平均分成10份,一段为红色,看着图片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吗? 1分米=110米用小数表示是()米呢?能不能解决呢?可以小组研究、讨论,也可以借助教科书。汇报,师点拨。1分米= 米=0.1米(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为0.1米)师:小数点右边“1”表示什么?(1分米) 点击3分米为蓝色, 3分米=()米=( )米 你是怎么想的?
6、 0.8米=( )分米5分米=( )米课件出示一米的尺子,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1厘米有多长?它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呢?小组内研究一下,再交流。1厘米= 米=0.01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数表示什么?(1厘米) 3厘米= 米=( )米 18厘米= 米=( )米 33厘米= 米=( )米谁愿意说个厘米数,大家答。 0.55米=( )厘米想不想考考同桌?3、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身高?生:137厘米师:它是几米几厘米?(1米37厘米)1米37厘米用小数表示该是多少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你能把你的身高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吗?师:找出1米40厘米的身高请同学说一说(两种写法
7、)小结: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发现,小数点左边表示什么?右边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数表示什么?(四)运用拓展,巩固新知练习一:在我国古代,小数是怎样表示的?书94页你知道吗?练习二:价格竞猜。用小数记数方法,可以用高了、低了提示。 五、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商品名称橡皮一箱奶一箱啤酒价格:元0.41元29.83元160.90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七、教学反思 适当的压力催人奋进。“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三
8、个层次的知识链:一、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二、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三、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
9、孩子主动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
10、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