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淄博市《初中同步训练复习指导物理》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65678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初中同步训练复习指导物理》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淄博市《初中同步训练复习指导物理》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淄博市《初中同步训练复习指导物理》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淄博市《初中同步训练复习指导物理》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淄博市《初中同步训练复习指导物理》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2011淄博市初中物理同步训练复习指导丛书参考答案基础篇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一、运动的描述1.A 2. D 3。 D 4. C 5.运动 静止6.月亮云朵二、运动的快慢1。B 2。C 3。D 4. A 580km/h 0.5 6510 850 7。1)变速 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C8.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A 2。A 3. B 4. 35。035.7 5. 1 1。051.12 6。7.零刻线没有对齐 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刻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紧贴四、发现班内100m跑冠军 1C 2D 37m/s 6m/s 4. 变速直线 12。00 1。1255(1)距离(m

2、)1234时间(s)2358(2)(3)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因为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4)v=s/t=4m/8s=0.5m/s6队伍完全过桥所走的路程为s=vt=1.1m/s300s=330m桥长为S桥=ss队=330m-120m=210m第一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D 2C 3C 4B 5B 6C 7D 二、理解与应用11。85 乌龟2s/(t1+t2+t3) 3两车 乙车 4100 3.5 三、实验与探究秒表(钟表), 刻度尺, 0。18, 0.15四、分析与计算 解:(1)此位置距香山出口5km,此段路最高行驶速度是80km/h(2)超速 (或180s)(3) (或225s)(4)

3、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等。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C 2C 3C 4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5小 空气6解:t=3s/2=1.5s S=vt=1531m/s1。5s=2296.5m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7解:s声=v声t=340m/s2。2s=748m s车=v车t=30m/s2。2s=66m 鸣笛处距离隧道的距离 s=(s声+s车)/2=(748m +66m )/2=407m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B 2C 3固体(或金属)4空气 骨传声 5骨传声三、声音的特性1C 2A 3D 4音调 5丙 乙 甲 丁 61)“音调”, 2)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即越紧,振动越快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1C 2 D 3C 4B 5 6防止噪声产生 防止噪声入耳 (1)(2)(3)(2)五、声的利用1B 2 B 3C 4传递信息 响度 5能量 频率超过了20000Hz 第二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D 2C 3A 4A 5B 6C 7A 二、理解与应用1.噪声污染 空气2。振动 空气(或“气体”或“介质”) 噪声3(1)甲 甲 (2)是 在相同时间里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 (3)波的形状上4. 音色 振动 能量三、实验与探究(1)乙、粗细(2)乙、丙(3)控制变量法四、分析与计算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第三章 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C 2.D 3。C 4。 A 5. 光的直线传播 日

5、食 月食 影子的形成6。 大 1360二、光的反射1.B 2. D 3.A 4.B 5.C 6。C 7.三、平面镜成像1。C 2。 3.B 4。D 5。 0.50(或0。5) 1。 60 不变 6. (1)较黑暗、蜡烛B;(2) 相同、垂直、相等;(3)B 四、光的折射 1。B 2。A 3.A 4.D 5.C 6. 空气 水 折射 7.折射 8。五、物体的颜色1.C 2。C 3. C 4. 红橙黄绿蓝靛紫 单色 复合 5. 白 黑 6。 绿 黑六、看不见的光1B 2 C 3; 4太阳 5紫外线 红外线 第三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234. 567二、理解与应用1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 红色

6、2直线 (漫)反射 3OG 30 4 三、实验与探究(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 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4)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答出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亦可)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A 2。B 3.焦点 4。 A B D 中间厚边缘薄;C E F 中间薄边缘厚. 5.凸透 折射 会聚 6. 7.略二、生活中的透镜1。B 2。D 3。C 4.A 5。凸透 大于2倍焦距 光屏 倒立 缩小 实 6。凸 实 虚 7.(1)

7、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2)充当光源,增加投影片的亮度,使投影更清晰;(3)适当调整投影片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B 2。 B 3. D 4. B 5. A 6. 会聚 小于 7。 虚 实 远离 幻灯机(或投影仪)四、眼睛和眼镜1。 B 2。 B 3。 4。 前方 实 5. 虚 实五、显微镜和望远镜。D.。 物镜目镜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 4。 幻灯照相放大镜倒立缩小放大5。 小近目镜大第四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A 2.A 3. D 4. D 5。 C 6。 B 7. C 二、理解与应用1。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实2。A

8、 A 3. 凸、照相机、远离4。会聚” 凹透镜 发散 三、实验与探究(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实;正立;(3)D;(4)D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一、质量及其测量1。 A 2。 C 3. A 4。 C 5. gkg t g 6. 右 向右移动游码 81。6 7。 偏大二、密度1.A 2.A 3。A 4。A 5。小 大6。金0.29kg 19。3103kgm3 7。铁丝的体积,由得V铁丝的截面积Sr2()2根据VSL可得L 2419cm24m三、密度的测量1。左端 右 62。4 20。0 8 7。8103 2。 C 12 0.6103 3.器材:天平、量筒、水步骤(1)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

9、体积V1;(2)取一些麦粒,数量以倒入量筒不使水面超过最大刻度为限,用天平称出质量m;(3)把麦粒倒入量筒,记下这时的量筒读数V2。为减小误差需注意的事项:除去瘪粒,选用的麦粒要干净,(不带泥土杂物);把麦粒倒入量筒的水中以后要适当摇晃,排出气泡;麦粒不可在水中浸泡时间太长,测量失败重作时要用新粒。四、密度与社会生活1. D 2. B 3。 C 4。 D 5。 D 6。 小 上升 7。 910(9/10) 8。1105块,68次第五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A 2.D 3. C 4。 C 5。 B 6。 A 7. D 二、理解与应用1。 0.162 0。9 2。33.4 0。8 大3. 1.0

10、103 变大 4 水 三、实验与探究(1)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2)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或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 7。9 g/cm3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3)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不行,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四、分析与计算(1)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m=V=3.0g/cm35。4 cm3 =16.2g (2)金牌中纯金的体积: V=m/=6g/19。3g/cm3=0。3cm3 金牌中纯银的体积

11、: V=23cm3 -0.3cm35.4cm3 =17。3cm3 金牌中纯银的质量: m=V =10。5g/cm317.3 cm3 =181。7g 第六章 力和运动一、及其作用效果1。B 2.C 3.C 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运动状态 5. 水 6. 形变 运动状态二、弹力 弹簧测力计1.B 2.A 3. 弹性形变 拉力 压力 4。 5 0.2 2。2 ; 5. 守门员将飞来的足球紧紧抱住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材料 三、重力1。D 2。C 3。B 4。C 5。B 6.A 7。四、摩擦力1。 C 2。 C 3。 滑动 滚动4.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 增大压力 增大5. A B

12、控制变量法使水平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五、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1。 D 2。 A 3. C 4。 C 5。 惯性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6。 减速 向右拐弯 7。 速度 木板 毛巾运动的物体受的阻力越小速度改变的越慢六、二力平衡1。 C 2。 A 3. D 4. B 5。 C 6. A 7。 拉 重 是 8。 等于 等于第六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D A D C C C C二。理解与应用 10 10 2. 10 竖直向上 3.重 地球 运动状态 4.受平衡力 具有惯性 受到阻力作用三.实验与探究1。使小车到达斜面底时有相同的速度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同一运动物体受到的

13、摩擦力越小,其运动状态改变的越慢运动物体不受阻力,将以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一直运动下去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答:在冰面上行走,由于摩擦阻力较小,下身运动状态较容易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所以会仰面朝天;急速运动被绊倒时,下身由于阻力而停止运动,上身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故会趴倒在地。第七章 压强和浮力一、压强1. C 2。 B 3。 A 4。 B 5. A 6。 不变、变小;7。 4 8106 1105 ;8。 惯性;减小压强 ;9. 4.5103kg;4.5104Pa二、液体的压强1. C 2. A 3。 A 4。 在墙上确定一系列等高点,连通器原理5

14、.(1) 变大;(2)变小;(3)变大;(4)不变;6. 7. (1)ab (2)液体密度相同时(3)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4)丙8. (1)hA18cm8cm10cm0.1m pa水ghA1.0103Kg/m39.8N/Kg0.1m980Pa(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水gh水1.1103 Kg/m39.8 N/Kg0。18 m1764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水S容1764 Pa5010-4m28.82N(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G水G容, 由于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所以 FG水m水g1Kg9.8 N/Kg9.8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pF/S容 =1960Pa.三、大气压强1。

15、 C 2. B 3。 C 4。 A 5。 低;不变6. 大于;7。 (1)刻度尺,测力计(或天平);(2)吸盘的直径D(或吸盘的半径r),细沙受到的重力G(或细沙的质量m);(3)(或、);(4)吸盘中的空气没有完全挤出(或接触面没有处理干净、吸盘与玻璃板接触不紧密等)。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 B 2。 A 3。 C 4 B。5. 大 小;6. 快 小 小7. 高、大、快、小、大五、浮力1。 A 2. A 3. B 4. C 5. D 6。 220 7. 小于8. 解法一: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解即: 解法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解法三:根据木块受到的力求解。(题目中的力应为3。9

16、2N) F浮=G+F=9。8N六、浮力的利用1。 C 2。 D 3. B 4。 小于 大于5. 小于;小于6。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 2 7。 (1)物体的浮沉条件;(2)阿基米德原理。第七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D 2.C 3。A 4.D 5。 D 6。 A 7。B 二、理解与应用 1. = 2。变小;变大。 3.1600 3.2 4。 大气存在压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三、实验与探究0.2 2105 2 用细针等使木块完全浸没(或选填1 用金属块将木块坠入水中;)四、分析与计算(1)36N;(2)10N;(3)3.6103/m3(4)物体在浸没前,浮力与浸入的体积有关;浸没后浮力不变。第

17、八章 功和能一、功1.C 2。 A 3。C 4。 1000 0 1000;5。 28000 6. 7OON 二、功率1. A 2. C 3。 B 4。 3000 60000 20000 每秒钟做功2000J 0; 5. 2250 12.5 6。(1) 18OON (2)33.3m/s (3)1。8107J 三、动能和势能1. B 2。 B 3。 C 4。 增大 增大 5. 增大 减小 不变6. (1)木块移动的距离(2)使钢球和塑料小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滚下(3)甲乙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4)乙丙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

18、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5)控制变量法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 C 2. B 3。 A 4。 D 5。 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动能6. 相同 A第八章 单元练习一、 选择题1. C 2. C 3. C 4。 C 5。 C 6. B 7. B 8。 B 二、 理解与应用1. 129600 216 2. 20 403. 化学 内 动 变大 变大 重力势 动 快 不变三、 实验与探究(1)铁匠用铁锤打铁或者举起石头砸地面等(2)重力做功或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等(3)下落高度或物体的速度(4)把“印迹1”放在台称上,再将排球放在“印迹1”上,用力向下压排球,使排球的形变与印迹1重合,读出此时台称的示数

19、,即为F1.用同样的方法测量F2(5)没有控制两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或测量F1、F2时不易操作或没有进行多次测量等四、 分析与计算1。 15OOJ 150W2. 解:(1)推土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压 = G = m g = 2.0104kg10N/kg = 2。0105N 推土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 8104 Pa(2)由题意知推土机的工作时间t = 6。67s 则推土机所做的功为W = P t = 150103 Ws = 1106 J 由于匀速运动,推土机受到的阻力 Ff = F牵= = 1105 N 故阻力做的功W= Ff s = 1105 N10m = 1106 J(或W= W=110

20、6 J)第九章 简单机械一、杠杆及其平衡条件1。D 2。A 3.A 4。D 5。 a bcd 6。 30 不变 7。 (1)左 水平 (2)不能探究出实验结论。因为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3)在水平位置好,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 8. 0。9kg 二、滑轮1。B 2. 略 3。 0.8m/s 120N 4. 5。 6。 (1)可以省力 (2)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多移动距离 (4)滑轮组(5)使用动滑轮时,绳子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二倍。三、功的原理 1.D 2.B 3. 2 4.Gh FL Gh/L 5。176 88 6.30N 300J 四、机械效率 1。C

21、2。 A 3。C 4. 0.5N 90.9 变大 5。 75 80 变大6. 12500 75 第九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B 2.B 3.D 4。C 5。C 6。C 二、理解与应用1.省力 2。 50N 50J 100 54N 54J 92。63.三、实验与探究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 斜面高度和斜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长度越长,推力越小. B四、分析与计算200J 80第十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计1。 C 2。 B 3。 D 4. D 5. D 6. 17 8 二、熔化和凝固 1D 2C 3B 4D 5液,固6凝固,放,低; 7 (图象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22、三、汽化和液化1B 2C 3D 4A5蒸发蒸发热降低6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小水滴汽化成水蒸气7 略 99 小气泡,变小,变大,破裂放出水蒸气。四、升华和凝华1.D 2。C 3.D 4.A 5。A 6. 升华 升华 熔化 汽化 液化第十章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D 6B 7C 8A二、填空题 1。液化 凝华 2。 熔化 液化 3. 凝固 放 蒸发或汽化 4。 液化 凝华 高三、实验与探究(1)如图 (2)2 (3)较小的冰块(4)不同 因为冰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达到熔点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而石蜡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第十一章 热和能一、物质的分子构成 110-

23、10; 2规则; 3移动; 4不受力 5固体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上振动,不能移动.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二、 分子热运动1. C 2。 D 3。 C 4。 D 5. C 6。 扩散 不停的运动 三、内能及其改变1. D 2. D 3。 C 4。 C 5. C 6 A. 7对空气做功,内能增加,燃点 8瓶内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滴四、比热容1. D 2。 D 3. C 4. B 5。 小 小 6. 65 五、热机1.D 2.B 3.D 4。C 5. 化学 内能 水 和 水蒸气 ; 水蒸气 水蒸气

24、 机械能6。 1千克的木炭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3。4107J,3。4106J 7. 1。7107J, 4. 25103J/(kg)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B 2. A 3。 B 4。 D 5。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6. 42, 利用率(效率) 第十一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 1。B 2。D 3。D 4.A 5。 B 6。 C 7。 B 8。 B 二、理解与应用 11 kg的水每升高1 吸收的热量为4。2103 J 4.2103 J/(kg) 改变2、 引 斥 引 斥 斥 引 大 3、 小 大陆 海洋 海洋 大陆 比热容4、四 一 做功

25、热传递 比热容三、实验与探究镜子破碎后,重新合拢时,接触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破镜难重圆.使“破镜重圆可将破镜熔化,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可达到分子间作用距离,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镜子可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镜子;或者用一种黏合玻璃的胶,将镜子粘合在一起,也可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四、分析与计算1.解:c=Q吸/mt1=1050 J/(kg) t2=Q放/cm=20 t0=t2-10 +5 =15 .2。解:Q总=cmt1=2100 J Q有=cmt2=1260 J Q损=840 J。第十二章 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 A 2. D 3。 C 4. B 5。 电荷 吸引轻小物体吸引

26、轻小物6.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体必带同种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1。 A 2. C 3。 C 4. B 5。 闭合,电源,正,负 6。正负极7.略 8.略 三、串联和并联1.B 2。 D 3. C 4. 并联 5。略 6.略四、电流的强弱1. C 2。 A 3. 略 4。 1。7,0。46 5.略6. 甲同学把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乙同学选择的量程过小。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 C 2. C 3。 B 4. D 5. 串联,并联6。 I总=0.2 A+1 A+0。3 A+0.25 A=1。75 A;由此可知I总 I干,各个用电器电流之和不超过3 A,所以这些用电器可

27、以同时使用。第十二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 D 2. B 3. C 4. D 5. D 6。 B 二、理解与应用1绝缘体,导体,界限,转化2并,L1、L2,L1 3 能,电路中的总电流为78 A小于10 A4并,串三、实验与探究1如下图所示: 2(1)如下图所示 (2)如下图所示 第十三章 电压 电阻一、电压1. B 2。 A 3. D 4。 C 5. 6;6106 6. “+,“-”,正,倒偏转 7.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 A 2。 C 3。 D 4。 C 5。 4、1。5、2.5 6. L1开路、灯L2被短路三、电阻1D 2B 3C 4A 5. 10,10 6. C、F;

28、 C、G; A、D; 导体本身,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7. 电流表,越大,小四、变阻器1。 D 2. C 3. B 4。 A 5. 大;小;长度6. 略第十三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 1.B 2.D 3.D 4.D 5.B 6.B 7.A 8。B 二、理解与应用1导体,电流,减小,长度; 2 015V,接反了; 3长度,变小;4. L1,L1和L2三、实验与探究略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B 2. B 3.A 4.5. 10 V,106.略 略 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D 2C 3C 4 D 5C65 ; 7。 12, 21

29、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1)如图 (2)0。5 ,8, 16 (3)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以便多测出几组数据,求出电阻值后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另外,还可起到保护作用.2(1)左边填“V”,右边填“A”; (2)a ; (3)0。2,8,40;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 D 2. D 3. 短路,大 4. 正比,大,不高于36 V 5. 较大,较小,很大,很小,相连,湿手 第十四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A 7B 二、理解与应用 1A(向左)变大 20。53A 010V 31 6 40.5 10 40 三、实验与探究(1)如图所示。(2) 5。3四、分析与计算

30、R1=200;R2=50。 第十五章 电功率一、电能1单相感应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 2电度表,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39682。1; 4220V, 最大电流,最大电流, 300, 106。6度, 3200 537.2,9595。8度; 6、14。00元。二、电功 1C 2C 3. 电流,电能,机械能;4。 化学能,2103;5. 41; 6。 1.62104; 76。8三、电功率1C 2C 3C 4此电熨斗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300W, 1.2, 4。32106; 5电流做功多少、1100; 6约1.7W。7。(1)2W (2)8W四、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 A 2。 A 3。 a 4

31、. 如图: 如图:B(右端),灯丝断了或灯泡接线未接好。A(左端),3。8,12。7,1。14,342。5。 20。5W, 8.18W。五、电与热1。 C 2. A 3. C 4。 32.2 5. 23 23 6。 B;因电流相等,B的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1)电路连接如图所示。(2)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3)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7。 t=12min=0.2h P=W/t=0。1 kWh/0。2h=0.5 Kw=500WI=P/U=500W/220V=2.27A R=U/I=220V/2.27A=96.8I实=U实/R=200V/96.8=2.07

32、A P实=U实I实=200V2。07A=414W六、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B 2C 3C 457盏 5。 节约电能8760kWh。七、生活用电常识1。 A 2。 A 3. D 4. D 5。 (1)插座A串联在了火线上 (2)保险丝接在了零线上 (3)控制灯的开关不应接在零线上 (4)灯的螺口不应接在火线上 (5)三孔插座的中孔不应接在零线上6。 电功;断开 7. (1)断路;(2)短路;(3)正常 第十五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C 6.B 7.A 二理解与应用 1. 900;2. 6 20;3. 3:1,3:1;4. 串联,8,2; 三实验与探究 (1)如图(

33、2)如右图。 (3)B(右端),灯丝断了或灯泡接线未接好.(4)A(左端),3.8,12.7,1.14,342。四、分析与计算(1)A2示数为0 U1=I1R1=0。4A30=12V 电源电压12V 灯泡额定电压12V (2)当s闭合,s1、s2都断开时,电路为L与R2串联,则:U2=I2 R2=0.1A80=8V L两端电压为UL=U U2=12V-8V=4V P实=UL I2=4V0。1A=0。4W 灯泡电阻RL= UL / I2=4V/0。1A=40 (3)P额=U21/ RL =(12V)2/40=3。6W 第十六章 电与磁(一)一、磁现象1。 C 2. D 3. D 4。 B 5。

34、D 6。 D 7。 排斥,北;二、磁场1. D 2。 D 3. A 4。 磁场、北、南5。 磁体、不是;6。略三、电生磁1. B 2。 A 3。 N、负、减弱;4. 左边为N极、右边为S极5. a图左边为S极、右边为N极.电流方向正面朝下。b图电源左边为正极,右边为负极。四、电磁铁1。 伸长、变大、伸长、磁极的极性或磁感线的方向.2。C 3。 D 4.C 5。 C 6。(1)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的多少(2)线圈匝数、电流越大;(3)1与4(或2与5、3与6)、线圈匝数越多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1. B 2. C 3. C 4. 电铃响、绿灯亮;5。 振动、振动、电流、放大器、线圈、纸盆、振动第

35、十六章 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D 6。C 7.D 二理解与应用 1。两端、磁极、排斥; 2。磁场、北、北、南; 3。 (1)地球周围空间里存在着磁场;(2)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与条形磁铁相似;(3)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并不重合;4.电、声、永久磁体; 三实验与探究 1.左图上边为S 极,下边为N极;右图左边为N 极,右边为S极. 2。 如图 3。转动起来、小磁针向相反的方向转动(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第十七章 电与磁(二)一、磁生电1。 B 2。 B 3. C 4。 B 5. D 6。 膜片、一起振动、永久磁体、电流二、发电

36、机1。 C 2。 A 3。 定子,转子,定子,转子,汽轮机,内燃机 4. 50、50,100 5. 交流电; 三、电动机1. A 2. C 3。 B 4. 力、电流、磁感线;5. 平衡、惯性、换向器;6. (1)电流(2)(通过实验甲和丙说明)磁场 四、现代生活中的电与磁1、电能的来源广泛;电能便于输送;电能使用方便、环保。2、话筒和听筒是电话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基本原理是:当发话者拿起电话机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带的振动激励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作用于送话器上,使之产生电流,称为话音电流。话音电流沿着线路传送到对方电话机的受话器内,而受话器作用与送话器刚好相反-把电流转化为声波,通过空气传至

37、人的耳朵中。3、磁性材料。第十七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 1. C 2. A 3。 D 4。 D 5. B 6. A 7. C 二、理解与应用 1磁场 电磁感应 2增大 S 3.会偏转 磁极 4。左右摆动;电流的方向是变化的(或发电机发的电是交流电);快速转动线圈增强磁场增加线圈的匝数。三、实验与探究1。略2.略3。 (1)、乙 丙; (2)丁; (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有关,在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的前提下,分别装上大小不同的铁心,比较吸引铁钉的数目是否相同,验证猜想正确与否.第十八章 信息的传递一、现代顺风耳1。 D 2。 A 3。 D 4。 话筒、听筒、变化的电流、信息、携

38、带信息的电流;5. 电话交换机;6. 模拟、数字;二、电磁波的海洋1. D 2。 C 3。 B 4. D 5. 水、声、电流、电磁波;6。 电磁波、需要、不需要;7. 电磁波、31013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 A 2。 A 3。 B 4. D 5。 电流、高频振荡、高频振荡、声音;6. 图像、声音;7. 电磁波、发射、接收、电磁波、电磁波;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 D 2。 C 3。 D 4。 D 5. D 6.万维网(网络),中国; 7. Wangwiaoya,server。com。cn第十八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 1。 C 2。 A 3。 D 4。 D二、理解与应用1. 声音,不断

39、变化,变化,振动,声波2. 迅速变化3. 不能在真空中,能在真空中4. 535 kHz,1605 kHz三、分析与计算(1)3000 MHz(2)4.5104 km第十九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家族1。A 2。C 3.A 4。D 5.A 6. 能量的来源; 太阳能; 核能;7。 一次; 二次; 生物质能; 非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可再生;二、核能1。D 2.B 3.C 4。B 5。 原子核;重核裂变;轻核聚变;6。 核能;反应堆;核裂变;核裂变;7。 核聚变三、太阳能 1。B 2.A 3。C 4。D 5。 氢原子核;聚变;核能; 6. 太阳;化学;太阳;电;太阳;7。 内能 电能;四、能源革命 1.B 2.A 3.D 4. 转化;转化技术 5. 三;柴薪;核能 6。 太阳能7. 方向;条件;代价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D 2。D 3。D 4。B 5. 石油;煤炭6. 化石;风能;水能7。 钻木取火 蒸汽机 核反应堆第十九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 B 2. D 3. C 4. D5。 B 6。 C 7. B二、理解与应用1. 动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