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理念的应用意义与创新实践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62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理念的应用意义与创新实践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理念的应用意义与创新实践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理念的应用意义与创新实践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133 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理念的应用意义与创新实践分析 朱东亮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摘要:本文对智慧图书馆空间创新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引入信息共享空间理念,阐述该理念在馆内的应用意义,主要从优化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协同性等方面体现出来,然后提出空间创新的策略与要点,促进空间智慧管理效率和读者满意度提升。最后结合实际案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剖析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具备的知识服务、学习共享、文化创新等功能,为后续图书馆智慧空间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空间设计;创新理念;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中图

2、分类号:G251;G258.6 0 引言 在全民阅读社会背景下,社会公众的阅读意识提升,阅读需求增加。图书馆作为重要的资源库,承担着为公众提供阅读场所、传播知识的责任,理应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优势,促进资源整合,为国民素质提升提供助力。传统图书馆的无线网设备不完善,无法为读者提供查阅、复制等服务,这种以馆藏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现已难以满足读者的多层次、全方位信息需求。在此背景下,智慧图书馆诞生,并围绕读者需求,对现有空间进行优化创新,设计多样化智慧空间,为信息共享、数据服务提供大力支持。在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从图书馆服务集成性、布局多样性、管理协同性等方面着手,探寻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策略,促进馆内资源

3、高效利用,赢得更多读者的满意。1 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理念的应用意义 在全民阅读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共享空间的创造理念诞生,主要是指经过特殊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与学习环境,具有布局多样、协同管理、功能集成等特点,在智慧图书馆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具体如下。1.1 有助于优化图书馆服务内容 当前用户更倾向于多任务处理、信息无缝衔接服务,传统图书馆服务因各类资源、服务过于分散,用户很难在同一个阅览室、一台计算机上完成多种资料获取、信息处理等任务,而智慧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理念引导下,以读者需求为自身发展的最大驱动力,紧跟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文献参考价值。同时

4、,图书馆还提供远程学习、信息处理的集成平台,促进图书阅览室文献信息导读功能发挥。每个阅览室都设置计算机检索终端,读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利用这些终端及时采集文献信息,快速查阅相关资料,由“分步走”朝着“一站式”转变。1.2 有助于丰富馆内服务功能 传统图书馆受场地、服务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所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在信息共享理念引导下,智慧图书馆在馆内服务模式方面不断创新,不但要营造安静和谐的阅览环境,还要开展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使读者服务工作得到不断优化。在此背景下,许多智慧图书馆在内部营造多个大小合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共享空间,每位读者与群体空间交错,安静区与喧闹区隔离,读者不但可独

5、立阅读,还可参与学术交流、热点讨论等,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为读者带来舒适便捷的阅读体验1。1.3 有助于提高馆内服务协同性 传统图书馆中部门众多,如技术部、咨询部、借阅部等,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难以协同发展。现代读者思想较为开放,希望能够获得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通过直接交流互动采集更多其他媒体信息。信息共享空间的创建可使上述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实际应用中,智慧图书馆可将图书馆各部门资源、人才和技术整合起来,促进馆内服务协同性提升;还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134 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调整馆藏资源结构,加大电子资源购买力度,使馆藏电子资源涵盖多个学科专业,为读者提供

6、联合信息服务,满足实际需求。2 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创新要点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空间优化应将大数据、互联网、AI 计数等引入信息共享服务中,使软硬件智慧化,打破传统信息服务的空间限制,创建更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通用性的信息服务环境,形成带有智慧图书馆特色的信息采集、分析与服务平台,为馆内移动、虚拟现实、智慧服务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提升读者的满足感,创新要点如下。2.1 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信息共享空间保障能力 在智慧图书馆中,应注重信息服务内涵的把握,确保信息共享空间能够满足读者现实需求。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空间布局与优化。一是馆舍空间拓展。根据智慧图书馆建设要求,调整馆舍中传统服务的占

7、用空间,逐步扩大现代化信息服务的实体、虚拟空间,还要注重文化育人的价值,通过置入一花一草、一画一景等,增强信息服务空间的感染力;二是加强“云”空间的升级换代,使信息服务更加安全可靠。在馆内数据线上传输期间,做到运行可靠,不失真、不遗漏,各数据服务平台相互串联,能够有机融入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内,为读者各项数据获取提供便利,实现馆内数据安全保护和信息服务空间拓展的目标;三是加强特定信息服务空间建设。馆内负责人应具备超前思维,对各类信息服务空间进行系统规划,注重细节设计“艺术性”体现,使数据服务效果得到保障。例如,针对视听信息服务,应注重个性化设计和防干扰;“微”服务空间注重氛围营造、个性化设

8、计;智能机器人服务注重无障碍路线设计等等,使虚拟信息服务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为读者全天候信息服务提供有利环境。例如,利用机器人进行现场导读、咨询,或借助各类移动设备开展线上服务等,满足读者线上预约、图书续借、好书推荐等服务需求,促进共享空间服务能力提升2。2.2 促进技术升级,推进信息共享空间智慧管理 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先进技术支持,如语言识别、人机互动、VR 技术、刷脸认证等等,使馆内服务越来越智慧化,服务效率也随之提升。为使信息共享程度得以提升,图书馆应借助新技术,促进技术升级换代,弥补传统图书馆在软硬件层面的缺失,打破应用环境障碍、运行空间阻碍,使新技术、新产品能够顺利引入,促进信息共享空

9、间优化,具体如下。构建用户画像模型。在用户信息服务基础上,根据读者资源需求,创建与之匹配的信息推荐流程,借助知识发掘系统、数据过滤、大数据等技术,精确完成目标用户特征与资源需求标签的提取,创建用户群体标签信息体系,使馆内信息服务与标签对应数据相匹配。用户画像模型如图 1 所示,包括基础层、处理层和匹配层三项内容,基础层数据源于用户基本信息以及浏览记录,根据用户属性特征与行为数据形式,将该层数据来源分为两种,以相应格式存储到系统内,以备后用;处理层主要用于数据挖掘、文献资源提取、归纳等,注重数据集合间的关联,便于最终获得完整、有效的元数据集合;匹配层根据目标用户群体的潜在需求,创建标签系统库,为

10、其个体或群体画像,将需求资料与库内相应资料进行匹配,使读者的查阅需求得到满足3。图 1 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 引入智能化技术。为使智慧化设备顺利融入馆内信息共享服务,应引入智能化技术,如刷脸入馆、智能推送、智能导航检索、空间预约系统等等,提高信息检索效率,避免和减少信息遗漏、失真、设备故障等情况发生。以信息导航检索服务为例,可在庞大的网络信息中迅速检索到用户所需谁,节约宝贵时间,馆员由原本单纯的图书管理员变成信息导航员,借助网络渠道,为用户提供贴心的引导咨询服务,使信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135 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加强馆员对新技术的驾驭能力。信息共享咨询员选拔借鉴德克斯州立大学

11、的经验,组建高素质服务团队,主动为读者提供文献检索、下载等服务;还要扩大招聘群体,使馆员团队掌握综合知识,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多样化咨询需求;招聘专职计算机人才,负责软硬件设施维护与系统升级,为信息共享服务创造条件,确保图书馆资源库安全,促进服务空间智慧化程度提升。2.3 重视读者诉求,提升信息共享空间满意度 信息共享空间创建的目标是为读者服务,使其在信息检索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对此,图书馆应充分体现智慧特点,加深数据服务,使服务空间更加人性化、数据获取更加智慧化,具体如下。(1)明确读者诉求。通过不断的调研、采集和整理读者对信息共享的空间诉求,如空间软硬件配备是否满足读者需求、网络场景是否满足

12、读者获得数据的需求、信息服务场所划分是否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空间是否体现人文关怀、是否具备感染力等等;充分发挥馆内数据资源优势,为读者提供社会科学、人文自然、就业创业等多领域的图书资料,使其在信息共享空间内的学习诉求得到充分满足,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粘度。(2)分析读者浏览痕迹,获取信息共享空间的喜好,对读者搜索内容精准定位,实现图书数据资源的分众化管理与传播,并为不同读者提供差异化数据服务,使信息共享空间不断优化,便于满足更多读者的个性化诉求。例如,某智慧图书馆 2020 年2022 年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关注人数可了解读者感兴趣的内容,馆内可及时推送相关内容,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4

13、。表 1 智慧图书馆 2020 年2022 年微信号统计数据 时间 推文数量(篇)单篇最高阅读量 年度阅读量最高文章题目 累计关注人数 年度净增关注人数 2020 140 14580 疫情意见免费开放使用数据库 15016 1753 2021 198 18572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方案 18542 2037 2022 247 20123“地摊经济”的兴起与相关政策 20364 2365(3)创建沟通交流平台。便于读者对馆内信息共享空间及时响应,通过交流和互动,明确服务诉求。例如,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可使读者借助交流平台提出意见、咨询、献计献策等,实现 AI 自动服务、在线交流等,促进机器

14、人在图书馆导读、智慧服务等方面的利用,不断增强馆内信息共享空间的运行效果,赢得广大读者的认可与满意。3 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的案例分析 3.1 基本情况 某智慧图书馆占地面积超过 5 万 m2,包括地上 5层,地下 2 层,其中 1 到 3 层为图书阅览区,3 层以上为办公区,现已获得中国绿色建筑标准认证。该馆可提供借阅、储藏、咨询等多项服务,设置阅览区、新书展示区、艺术书籍阅览区等等,还设置英语沙龙、信息共享空间、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检索室等等。为突出智慧图书馆的自身特色,该馆在共享理念引导下,打造多个智慧空间,可满足现代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3.2 信息共享空间创建(1)知识服务空间。

15、该馆在空间优化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读者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使智慧空间富有灵魂。在物理空间设计中,选择具有国风、书香韵味的桌椅、书架等,营造古朴气息,根据学科类型开辟多个特色阅读空间,便于读者阅览,如艺术区、国学区、信息技术专区等,各区的装修风格与色调搭配均与图书内容相匹配。例如,艺术区设置造型独特的书桌座椅,呈现独特的艺术美感;国学区选用新中式家具,古朴大方,富有禅意,令人很快融入阅读氛围中,如图 2 所示5。图 2 智慧图书馆的国学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136(2)学习共享空间。智慧图书馆在服务功能上进行创新,由阅览为主朝着学习、交流方向转变,在智慧空间规划

16、中延伸学习共享,创建了学习讨论、多功能检索、创客空间等多个场所。为满足读者需求,在每个空间都配备了音响、投影、桌椅等设备,为其提供能够自主交流的平台。例如,在创客空间中,引入多媒体、移动投影等先进设备,可支持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满足现代教研团体的使用需求,如图 3所示。图 3 智慧图书馆的多媒体学习区(3)文化创新空间。馆内注重特色文化空间营造,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文化宣传等活动,使文化育人目标得以贯彻落实。在空间规划中,该馆积极打造英语沙龙、新书展示、手工艺术创作等多个智慧空间,可用于举办书展、画展、书法展、剪纸展、英语讲座等多种文化活动。同时,发挥信息技术优化,创建虚拟智慧空间,使读者能

17、够跨地区交流互动,学习更多文化知识,培养创造精神。此外,该馆还注重精神文化空间的组建,通过在墙壁上悬挂名人字画、室内摆放盆景花卉、张贴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等方式,达到陶冶情操、身心放松、引领正确价值取向的效果,使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公民。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民阅读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应结合读者诉求,注重空间布局的优化创新,并将新技术、新产品融入进来,为读者准确提供所需资源,使其获得方便快捷、智慧人性的服务。对此,应注重优化布局、技术升级、读者诉求等创新要点的把握,在信息交流共享理念引导下,将空间功能与服务模式相结合,使服务空间不断拓展,功能日益丰富,从而更好推进智慧图

18、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温爱莲,周莹.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布局的建设理念初探以武汉学院陈一丹伉俪图书馆空间布局为例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20,19(2):41-43.2廖丹.图书馆智慧服务策略研究基于互联网+视角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2):116-118.3周莹,温爱莲.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设计与物理空间布局-以武汉学院陈一丹伉俪图书馆为例J.兰台内外,2021(16):33-35.4黄文芳.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理念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策略J.黑龙江史志,2020(11):217-219.5赵晖王霞.智慧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数字人文服务创新分析J.新丝路:上旬,2021(4):159.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朱东亮(1986),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 级硕研究生,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智慧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