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优势及个性的辩证理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57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7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优势及个性的辩证理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优势及个性的辩证理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优势及个性的辩证理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 共 宁 波 市 委 党 校 学 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收稿日期 2023-07-2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流域共抓大保护战略思维下河长制制度优化与效能提升研究”(20BGL226)作者简介 王 勇(1975),男,江苏淮安人,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治理现代化。2024 年第 1 期(第 46 卷总第 257 期)No.1,2024(Vol.46,Serial No.257)中国式现代化:优势及个性的辩证理解 王 勇(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摘 要 基于唯

2、物辩证法视角,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既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相比西方现代化的突出优势,又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对此,应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领导,使其不偏离航向,并且凝聚磅礴力量;必须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于各种困难险阻精准把握和求解。从唯物辩证法立场出发,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应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进而实现“现代化化中国”和“中国化现代化”两个过程的有机结合,以及物质技术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三者并驾齐驱,并在此基础上增进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

3、共鸣。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唯物辩证法;五大特色;优势与挑战;共性与个性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79(2024)01-0012-10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引发国内外热议。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题的研究文献随即密集见诸报刊,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本质要求、主要特征、显著优势、政治前提、重要议题以及历史性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作出广泛讨论,特别聚焦于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重要优势及个性特征。唯物辩证法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世界

4、的独门武器与看家本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在任何时候都应为我们所坚持,并且也绝不会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1 本文正是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立场出发,论述对于中国式现代化优势与挑战、共性与个性应持有的辩证态度,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感悟。二、五大特色:优势与挑战的辩证把握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 年第 1 期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大特色也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优势所在,体现出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扬弃、对苏联现代化道路的升华以及对中国旧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2。但若基于唯物辩证法视角,这五大特色又何尝不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多方面挑战及困难所在?(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红利及难处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趋于稳定,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据统计,19491981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 35 岁升至 68 岁,上升了 33 岁。1980 年全国总人口已达 9.87 亿。为缓和由此造成的人地矛盾、城市就业、资源环境以及社会治安等沉重压力,1980 年我国独

6、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出台。到 2012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已由 1970 年的 33.4降至 12.1,这一政策达到了预期目的3。但也恰是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堪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悖论的、异常的巧合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与(外来和国内的)资本的配合组成中国令人震惊的发展的另一秘诀。剩余劳动力和全球资本像磁铁似地相互吸引:对农民来说,它带来较充分的就业,而对资本来说,则带来较高的回报。”4 经济学者称其为“人口红利”,这意味着人口多并非必然构成负担,或者说即便是负担,也是此一时彼一时,根本上在于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融入全球化接轨国际市场,从而就可能将人口负担“变废为宝

7、”。更广泛意义上,人口红利的价值也并不只限于过去几十年中剩余劳动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从中国的经验来看,人力资本改善速度、储蓄率和资本回报率、资源重新配置效率进而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等,都因特定的人口结构特征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因而成为人口红利的表现。”5 比如以人力资本改善而言,19782018 年我国高校年毕业生人数从 16.5 万增长到 820 万,40 年间增加了近 50 倍6,这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技术升级提供了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能否具有可持续性”7,但人口红利对我国的重要性远未消失,反而在增强。

8、原因如下:一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高质量增长对于科技人才及其聚集的需求空前提升,即便普通劳动力聚集对于活跃各地经济也仍然发挥基础性作用。二是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需要维持明显的增长势头才能避免适龄劳动力锐减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三是我国已步入新发展阶段,必须维持一个可观的人口与消费者体量,方能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市场支撑。四是在当前诡谲多变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十四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有助于提升我国谈判地位,促进合作交流。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大有大的难处”,着重体现为对国家治理构成的深刻挑战。1978 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就曾对李光耀感叹:“如果只有上海一个城市,我

9、也许也能够快速地把它改变(一如你拥有新加坡)。但我治理的是整个中国呀!”8 巨大人口规模造成的国家治理负荷,一方面体现在“量”的维度。当代中国拥有 14 亿多人口,每一个人都是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每一个人都是资源环境的消耗者,每一个人也都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策源地,应对这一切,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国家治理所构成的困难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体现于“质”的维度,主要“涉及人口规模中的复杂性、差异性和离散程度”9。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断言,“大型社会内部几乎总要产生剧烈的分化,地域上的差异同样也是文化方面的差异。”1062 就差异性而言,需14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 年第 1 期 要将资源分散

10、由地方掌握并给予因地制宜的政策执行空间,进而实现治理的有效性;但中央又须保有自上而下推行政策意图、统筹安排各地的重要资源和人事的权力,避免地方政府自行其是,实现治理的权威性。在操作层面,治理的有效性与权威性并不总是和谐兼容,反而经常产生冲突,只能在动态中寻找某种暂时的平衡。(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意义及障碍 在人类历史上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现代化进程,但由于资本逻辑主宰和资产阶级力量占优,贫富分化成为西方现代化难以摆脱的“畸形景观”。以西方“老大”的美国为例,1975 年,收入前五分之一家庭的平均收入是后五分之一家庭平均收入的 10.3 倍,到 2020年升至 17.4 倍,贫富两极分化进

11、一步导致美国社会动荡加剧、人权问题堪忧、穷人更易受疫情困扰11。不但美国,英国贫富分化状况也好不了多少。2020 年,近 1/3 英国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下,与 2012 年相比增加了 70 多万。有英国慈善机构人士不禁感慨:“一边是申领食物救济的长队,一边是富豪的盛宴,疫情期间财富进一步向少数富有群体集中。”12 由此更可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之一,何其可贵!西方现代化是资本主导的让少数人富有并占尽财富便利的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诉求的中国式现代化,则致力于“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彰显西方现代化难以企及的雄伟决心与发展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12、的初心使命和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这既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纯朴夙愿。1953 年,党第一次将“共同富裕”一词写进了党的重要文献;1956 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以“四个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逐渐明晰;改革开放以后,党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回归到八大的正确路线,进而确立以先富带动后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务实方针;在 1992 年南方讲话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明确了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13、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我国在这一时期调整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就是以逐步推进乃至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使命的时代。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刻阐明其意义、原则和思路。2021 年,党中央宣布,经过脱贫攻坚战我国已经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共同富裕的继续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征程中,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也应有充分的认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应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鸿沟、“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基尼系数“警戒线”预警等挑战13。实现共同富裕最

14、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农村规模性返贫风险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较为突出、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仍比较明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不足、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紧缺明显等现实挑战”14。数字赋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但数字化又衍生了“存在数字剥削”“数字帝国主义崛起”“数字鸿沟放大区域差异和收入不平等”“形成平台垄断”等消极后果15。深层意义上,实现共同富裕还须应对一系列价值观层面的挑战,如“经济合理性与伦理合理性如何统一”的财富观挑战、“满足需要与改变需要如何实现”的需要观挑战、“财富分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 年第 1 期 15 与风险分配如

15、何治理”的风险观挑战等16。(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可贵及挑战 西方国家最早开启现代化进程,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创造了比过去所有世代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但由于西方现代化崇尚“以物为本”、以资本利益为遵循、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形成蔓延全社会的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进而使物的追求凌驾于人的精神追求之上,造成异化的“单向度的人”和“见物不见人”的现代化。除此之外,西方现代化坚持个人物质利益至上,还造成了彼此社会联结与信任的衰减、公共参与精神的衰落,以至于公众纷纷陷入“独自打保龄球”的社交孤立和情感孤单状态。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鉴于此,离开人的思想道德的现代化,仅

16、仅关注物质工具的现代化,则是舍本逐末,因此现代化首先就要关涉人的主体性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正是在此意义上,才能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向,它“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舍生取义”“守望相助”“厚德载物”等人伦哲理,以及“修齐治平”“关怀天下”“达变求新”的家国伦理,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的思想道德现代化进而达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提供强大、充分的文化滋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自改革

17、开放以来我党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改革初期已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步入新时代,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文化自信列入“四个自信”,更显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18 为此,十八大以来,党在推动经济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亦紧锣密鼓地全方位进行: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挺起新时代民族精神脊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推

18、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但精神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不言自明的。例如西方反华势力处心积虑培植中国国内代言人,国人思维分化日益明显,一些错误思想尤其是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伺机冒头,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市场经济的消极面渗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滋长蔓延,道德失范、唯利是图、低俗庸俗媚俗等现象亦屡见不鲜;败坏党风政风民风的腐败行为也时有发生。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数字时代下网络技术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网络意识形态传

19、播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包藏祸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明与短板 西方现代化基本上都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创造了惊人物质财富的同时,曾付出极其沉重的环境代价。19301960 年代,先后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世界性公害事件,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呈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给人类敲响16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 年第 1 期 了警钟。时至今日,西方国家的生态环境经过治理已经大为改观,但又将很多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其

20、承担环境成本。2012 年 12 月 7 日至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基于这一执政理念自觉,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获得空前重视,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央政府先后出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被媒体赞为“长牙齿”的新环保法实施;河长制于 2018年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实现全覆盖;2020 年向国际社会庄严宣布“双碳”目标;就秦岭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批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在 2022 年“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了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的突

21、出成效:2021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PM2.5 平均浓度比 2015 年下降了 34.8%,全国地表水类断面比例达到了 84.9%。另外,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达到 18%,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了很好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作为新时代生态治理的根本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在中国如今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体现出我党极其高明的生态智慧,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但问题在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不总是能顺畅地相互转化。从金山银山转化为绿水青山相对容易,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不再简单以GDP 及其增长率论英雄,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环境

22、被纳入政治站位考量,地方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的需求、地方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诉求均趋于强烈,这些因素正推动各地尤其公共财力相对雄厚的经济先行地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态保护事业。比如浙江省自 2013 年以来启动“五水共治”,20142018 年全省五水共治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累计约 6200 亿元,不但治出了环境改善、水清岸美的新成效,而且治出了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新局面。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则相对不易,因为生态财富并不可能自动转化为物质财富,不仅需要国家强化政策供给,更需要地方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此,十八大以来,政府在市场化交易、生态补偿和社会回馈等方面作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但囿于体制机制、思

23、想认识、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地方还面临着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够、双向转化机制不优等现实问题,造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仍显狭窄。(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成就与险境 西方现代化始于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16 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及非洲黑奴贸易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因此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侵略与剥削特征。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西方国家殖民掠夺与贸易扩张更为疯狂。“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特别是在美洲,当地的原住民被剥夺财产、驱逐或危害帝国扩展、掠夺土著和奴隶制这三个步骤,在建造全新的全球经济秩序,以及资本主义的最终出现中,处于核心位置它与此前的世界如此不同,也与 19世纪

24、出现的世界不同,因此,这一体系应当有它自己的名字:战争资本主义。”194041 战争资本主义体系不仅针对后发现代化国家和地区发动血腥军事侵略,在其内部也相互开战,比如近现代史上荷兰与西班牙、西班牙与英国、英国与荷兰曾先后进行了数年、数次战争,其实质是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彼此争夺海上霸权地位、抢占殖民利益,有人援引古希腊历史,形容其为“修昔底德陷阱”,并且用来预测当今中美关系走向。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误导,不仅因为中美关系并非零和博弈,合作空间也很广阔;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同于当代战争资本主义的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 年第 1 期 17“杰出代表”美国。根据 2023 年发布的美国的胁迫外交及

25、其危害 报告显示,截至 2019年,美国在全球进行了近 400 次军事干预,可谓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而作为世俗文明的中华文明,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学习性,没有西方文明称霸世界的“普世文明”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中国从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反而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2021 年以来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针对俄乌战争不但提出和平解决方案,而且积极发挥斡旋作用。中国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

26、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但要清醒意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和平发展道路是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在伟大斗争中争取来的,而非凭空等来的。事实上,当年邓小平也强调要“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2057。环顾当今世界,“冷战思维”与“热战冲突”并行,以美国为首的势力将联合国宪章与原则弃之一边,在全球经济上推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政治上则热衷于拉帮结派,搞排他性“小圈子”。特别是处心积虑针对中国,先后发起贸易战、芯片战,拼凑“印太版北约”,摆出“五(眼联盟)四(边机制)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二(双边军事同盟)”的遏制

27、阵势,搞“以台制华”的一套,挑战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这一系列行径加剧了大国冲突风险,掀起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地缘政治竞争,也给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推进构成了必须严阵以待的外部风险。概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借鉴。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并非和风细雨,一帆风顺,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就告诫全党,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要把中国式现代化 5 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

28、需要付出艰巨努力。”21 为此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党的二十大亦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三、中国式+现代化:共性与个性的辩证认识 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矛盾论一文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

29、性。”通俗来理解,共性是指不同事物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个性则是指一个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方面。每一事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和个性是万事万物固有本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则反映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推及于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持有的辩证认识是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场域中共性与个性的结合。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理所当然体现各国现代化共性特征。“既然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个世界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要按照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或基本路径加以推进,要体现现代化的共性”22。有学者归纳中国式18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 年第 1 期 现代化理应体现各国现代化共性特征包括

30、: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向更高文明的社会变革;市场、教育、科技和人才发挥突出作用;共享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形态23。更简约意义上,从落后的农业文明走向先进的工业文明,此为各国现代化最醒目的共性特征22。从共性层面理解,各国现代化确应以物质技术和生产方式的突破性革新作为共同特点,尤其工业化的实现不可缺位,但社会制度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是否也是各国现代化的共性方面?这个问题应给予肯定回答。事实上,现代化绝不仅仅是推动生产力和物质生活大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制度深刻变革的过程,而且社会制度的变革甚至可

31、以起到先决作用。比如西方国家启动现代化乃至发生工业革命就是建立在结束旧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前提条件之上,反过来,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又进一步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使得西方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一度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和生产社会化存在固有矛盾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资本主义私有制将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引向高度垄断的阶段,还将其变成资本榨取高额利润的手段,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痼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总结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

32、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24707 因此,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取代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1956 年底,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过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来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已经向世人充分展现,归根到底,是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能满足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对制度的要求,代表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生产力

33、和科技发展之间形成的良好的匹配关系,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诸多不凡成就。“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25277,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用“13 个坚持”系统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它是中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我们承认“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随

34、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新的重要变化,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25285 这也正可以理解为何在“四个现代化”以及党的十八大所提“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础上,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被称作“第五个现代化”。“四个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 年第 1 期 19 现代化”与“新四化”主要指向物质与技术层

35、面,第五个现代化则转向制度层面,为物质与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建设夯实制度前提,其提出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进入了最为惊心动魄的阶段。更深刻意义上而言,无论物质与技术层面的现代化,还是制度现代化,均属于现代化的工具理性层面,分别起到为现代化奠定物质基础以及提供制度保障的作用;现代化更应凸显其价值理性人的现代化。2023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

36、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西方国家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实现现代化,但如前述,很大程度上是异化扭曲人性的现代化。在封建体制废墟上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人类历史而言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根本上仅是一套维护资产阶级权利与利益的制度装置而已。以资本主义制度“模范生”美国来说,2022 年芝加哥大学政治研究所公布的调查报告 我们摇摇欲坠的民主 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是腐败的、受少数精英操控的、与自己作对的;近一半的美国人(49%)越来越感觉自己在这个国家是陌生人。在批判、吸收人类各种文明成果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理应引此为

37、戒,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进程的人民性,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旨归。进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注意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关系,以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三者齐头并进、互相促进为要义。人的现代化尤其包括全体人民享有高品质生活、实现丰富高尚的精神生活追求以及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项关键内容。共性特征之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622 近代以来,中国被迫开启艰辛曲折的现代化历程,遍尝种种失败滋味,直至十月革命之后,“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

38、就起了变化了。”271470 中国共产党成立,进而领导中国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终于站立起来,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制度条件已然具备,现代化的使命更加清晰、紧迫起来。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由此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号召“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自此,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发轫,并在其后沿着“三步走”的实施步骤不断推进。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

39、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究竟体现怎样的现代化个性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详举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同时报告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九方面本质要求,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或个性特征。五大特色可以理解为目标层面的中国特色,九方面本质要求则是原则层面的中国特色。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对开放性的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础上建构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新文明”,为此,中国式现代化相比西方现代20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 年第 1

40、 期 化两个新的特质尤其要说明,一是就西方启蒙话语体系对传统中国形象的现代性塑造作出反思与告别;二是“在一种和谐共生、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交流互鉴的一体性关系中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平等互惠关系,打造一种新文明的世界性视野和格局”28。无论怎样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定性,是管总、管根本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核心的个性特征,也是其所以能越走越宽阔的根本原因所在。前文对于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个性的五大特色已有专门分析,不再赘述。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共性与个性的意义所在。基于唯物辩证法立场,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统一的,共性体现矛盾的普遍性

41、,个性体现矛盾的特殊性,要防止形而上学地将二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导致认识与行动的偏差。在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错误数次登场,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根源就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问题上,也同样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有些文献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个性及优势,甚至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完全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这一看法不符合唯物辩证法,既不客观,也不利于中国式现代化开展对外叙事,实现与别国现代化求同存异、建立共识和寻求理解。诚然,中国式现代化在体现个性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等方面,与西方现代化的确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坚持

42、平等对待其他国家,致力于实现和其他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与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残暴侵略其他国家、实施殖民掠夺是截然相反的。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又具有现代化共性特征,它既深刻反映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及由此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发展规律,又通过改革开放吸收和借鉴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西方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合理经验与科学认识。是故,不能只讲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而否认其普遍性,认为关起门来就可以自我定义搞现代化,进而与世界现代化共同的潮流相脱节。正确的态度是,既用世界现代化发展水平衡量自己、认清自己、找准差距,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又立足本土实际与禀赋,独立自主探

43、索符合中华民族秉性与追求的现代化道路。四、结语 综上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也为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的勃兴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实践案例。但需要强调的是,唯物辩证法这一观察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立场不可丢,只讲其优势,不仅会造成中国式现代化似乎已是“完成时”而非“进行时”的错觉,更会造成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估计不足、应对不力的问题。同样,只讲其个性,不讲共性,不仅罔顾中国式现代化处于总的全球现代化进程之中、属于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客观事实,也会造成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缺乏认同,乃

44、至视为另类的误解。总之,依循唯物辩证法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应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五大特色既是优势,也是困难与挑战所在。国外共产党人亦注意到中国式现代化正遭遇诸多挑战:在内部挑战方面,“中国存在的贫富差距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阻碍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外部则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攻击”29。惟其如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且行稳致远,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对于中国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 年第 1 期 21 式现代化也须坚持

4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化中国”和“中国化现代化”的双向统一30,以及物质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三者并驾齐驱,并在此基础上增进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共鸣。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2 梁大伟,茹亚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J.东北师大学报,2023(2).3 李晓宏.计划生育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N.人民日报,2013-11-12(6).4 黄宗智.中国经济是怎样如此快速发展的?五种巧合的交汇J.开放时代,2015(3).5 蔡昉.人口红利:认识中国经济增

46、长的有益框架J.经济研究,2022(10).6 陈宝生.中国教育:波澜壮阔四十年N.人民日报,2018-12-17(11).7 陆旸,蔡昉.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基于中 国 潜 在 增 长 率 的 模 拟 J.世 界 经 济,2016(1).8 美汤姆普雷特.李光耀:中国改革的“友善导师”N.青年参考,2011-04-15(33).9 韩志明.大国治理的负荷及其应对机制以规模问题为中心的理论考察J.南京社会科学,2021(4).10 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胡宗泽,赵力涛,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11 美国贫富分化持续恶化的事实真相N.人民日报,2023-02-24(17)

47、.12 周卓斌.英国贫富差距加速扩大N.人民日报,2022-01-24(16).13 王淑芹.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源流、风险挑战与关键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8).14 杨涛.共同富裕目标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3(3).15 郑霖豪,徐政.数字时代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和实现路径J.江海学刊,2022(3).16 张彦,魏颖.迈向共同富裕时代的价值观挑战J.思想理论教育,2022(3).17 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1).18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48、2014-10-15(2).19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M.徐轶杰,杨燕,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2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J.求是,2023(16).22 邱耕田.辩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涵N.光明日报,2022-05-23(15).23 曾学龙.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N.江西日报,2023-04-18(12).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7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 赵锦英.从中国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J.教学与研究,2023(4).29 余维海,陈姣.国外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 认 识 与 评 价 J.马 克 思 主 义 与 现 实,2023(1).30 邱耕田.辩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涵N.光明日报,2022-05-23(15).责任编辑 王 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