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心理学题库 之选择题及答案2心理学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2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3。心理现象的分类: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里特点-能力,气质,性格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心理与脑(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现象,它的产生需衣服于一定的物质实体。科学
2、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2.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3。个性心理活动的主体性: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其次,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第三,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反面;最后必须指出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有了意识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简述心理学的现代发展趋势。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科学心
3、理诞生于1879年,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2。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人为主义心理学代表着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主要理论取向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描述:即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解释:解释是对个体行为做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预测: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的调整人的心理,使之利于
4、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就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提升: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从事心理学研究,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也是其根本目的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观察法,自我观察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的控制一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可分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测验法: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第二章注意(6分)注意的含义,特点,功能含义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种类: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设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设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设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心注意的规律:1。无意注意的规律2.有意注意的规律3.有意后注意的规律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意演讲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注意教
6、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目的性,激发学习的动机,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力的培养1.培养间接兴趣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第三章感觉与知觉(4分)感觉的涵义1.感觉是个体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2.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3.感觉阈(yu)限是指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客观刺激量4。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5。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6.视觉和听觉
7、是最重要的感觉知觉的涵义1.知觉是个体信息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联系:二者同属于认识过程,他们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完整;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只和单一的感觉器官相联系;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产生是由事物的性质引起的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感觉现象感觉后象;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特征知觉的意义性;知觉的完整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理解性感知规律与科学1.感知规律:目的律;差异律;
8、组合律;活动律;调节律;协同律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加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反差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提高感知对象的活动性形象与言语相结合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3.观察与观察力的培养观察目的性训练观察方法的训练观察准确性训练观察分析力训练观察重点训练观察积累训练第四章记忆(6分)一、记忆的涵义1。记忆:记忆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2。记忆的基本环节:信息的编码(识记);信息的储存(保持);信息的提取(再认和回忆)3。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来分: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分类:有意
9、记忆、无意记忆根据记忆的方式分类:理解记忆、机械记忆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注意复述信息输入-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检索记忆的基本策略(1)注意策略(2)复述策略(3)精细阐述策略(4)组织策略(5)提取策略三、遗忘遗忘:是之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提取出来。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影响遗忘的因素:(1)记忆材料的性质(2)记忆材料的长度(3)个体的心理状态(4)个体的学习程度四、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组织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五、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2)选
10、择适当的记忆方法(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及时复习(5)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六、记忆里的培养(1)唤起记忆的愿望(2)增强记忆的信心(3)教授记忆的方法(4)培养自我检查的习惯(5)讲究记忆卫生第五章想象与思维(4分)一、想象的涵义: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种类:(1)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2)再造想象: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不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只想未来的想象。认知加工方
11、式:粘合、夸张、人格化、典型化二、表象的涵义、特点、作用1。涵义:表象是表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认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度的桥梁2。特点:表象是以对客观事物的知觉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表象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表象的概括性是个体对知觉形象进行综合的结果3。作用: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表象以知觉为基础,与知觉有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表象不为具体事物的知觉所限制,概括的反映事物主要的外部特征,为概括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感情基础。三、思维的涵义、特征、种类1.涵义: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特征:概括性;间接性;问题性3。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12、抽象思维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创作思维4.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5。问题解决表征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评价结果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情绪与动机对问题情景的知觉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7.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广阔性;最主要的就是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8。思维的培养:敏捷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强烈的讲求效率的竞争意识;培养说话和写字的速度;保证正确前提下,日常思维训练始终要有数量与速度的要求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刻性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
13、过程;强化联系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创造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六章需要与动机(4分)成就归因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一、需要1含义:需要是指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2.特点:需要的客观现实性、主观差异性、动力发展性、整体关联性3.种类:自然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二、需要的层次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动机1.含义: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2。功能:动机的激活功能;
14、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3.动机的形成: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4.动机的冲突:双趋式的动机冲突两个并存目标是有同样的吸引力双避式的动机冲突两个威胁目标逃避一个接受另一个趋避式的动机冲突一个目标能满足需要同时带来威胁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适当开展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七章情绪、情感(3分)一、情绪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2.情感: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3.情绪的两级性:表现在快感度、紧张度、强度、激动水平
15、方面;4情绪功能:情绪对环境具有适应功能;情绪对其他心理和行为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情绪对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协调功能;情绪与个体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情绪既用于人类,也用于动物;而情感只用于人类,特别在描述人的高级社会情感时;2.比较而言,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即即时性、冲动性、外显性;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在情绪体验逐步稳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的表现形式:表情状态三、表情1。表情: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2.分类: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四、情绪状态1。心境:心境
16、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3.应激:应激是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是对某种竟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映4。良好的情绪的培养: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这点不会考)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抗挫折训练,做生活的主人第八章意志(三分)一、意志1。含义:意志是个体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2.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直觉目的性的行动;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对行动具有调节作用二、意志与认识的关系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
17、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意志与情绪的关系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三、意志的过程1。采取决定阶段,包含确定目的或目标,制定计划,产生和解决心理冲突、做出决策等许多环节2.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重心环节意志的结构:意志结构中的主要心理成分:期盼、抱负水平、选择与抉择四、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2。如何培养:加强对学习目标的意义和结果的认识以激励学生的意志行动;设置困难情境,以使学生或得意志行动的成功经验;以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其意志力量;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第九
18、章人格理论(4分)一、人格1.定义:又称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里面貌,是受一定的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独特性、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二人格的主要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能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结构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3。文森克的人格理论:提出人格维度理论:精神质、内外倾性、神经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三、气质的涵义1。含义: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2学说:气质的体液说:体液说是最早
19、的气质学说,把气质分为四种: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四气质的类型1。气质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力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2。典型的心理特征:多血质(例:水浒燕青)、粘液质(例:水浒林冲);胆汁质(例:水浒李逵)、抑郁质(例:红楼林黛玉)3。气质差异与实践活动: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气质差异与职业的选择;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气质与心理保健五性格1.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性格的结构: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
20、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类型:按照心理活动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内向型、外向型、(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六性格和气质的关系1.区别:性格与气质虽然都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并在人的活动中得到体现,但它们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不同侧面:性格侧重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气质侧重于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无关的动力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形成条件有很大的区别:气质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而性格是后天获得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正因如此,从社会意义上讲,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社会则有好坏之分;性
21、格与气质的发生发展也是不同步的: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并逐渐在个体的生活中表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性格则是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随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相对于气质,性格交易发生改变;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还表现在,相同气质的人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性格;而不同气质的人也可以形成基本相同的性格;2.联系:一定的气质对形成某些性格特征有重要影响,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性格对气质的制约作用在教育上有重要意义七健康人格1.涵义:包括三个方面,健康人格是各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内部心理和谐发展;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
22、谊;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的运用到工作和事业上2.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制约因素:遗传与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脑对人格的影响;环境因素:地理与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具有对人格的塑造功能,决定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家庭的影响,包括父母的教育及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言行、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自我的因素,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社会环境、教育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客观环境、人、行为三者的相互作用;3。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家庭
23、方面:家长要更新人才观、教育观,走出误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要改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热情开朗等人格特征;学校方面:课堂教育;课外活动;教师的人格榜样;社会方面:社会的道德状况、人文精神以及人的精神风貌;自我方面: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拟定自我教育计划;4。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方法:榜样示范法;行为塑造法;环境熏陶法;说理教育法;心理训练法;自我修养法第十章智能理论(4分)1.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2.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基本因素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
24、力的最高表现;3.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4。智力理论:流体与晶体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提出,由操作、内容、产品三个维度;三元理论: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情景性智力;多元理论5.智力的测量:以通过智力测验项目的多少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以智力年龄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以智商数的大小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以智力商数的大小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6。能力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只为能力的发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环境因素:环境有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广义
25、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狭义的环境是指教育,教育是环境中的主导力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因此教育更直接决定个体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个体的实践因素:能力是在个体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主观能动性7。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类型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8。创造力与智力:创造力是一种较特殊的智力品质,是智力发展的结果;智力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9.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进行创造性教学,教学理念上要从注重学校转变为关注“问”;教学气氛上要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教学过程上要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第十二章1。心理健康的标准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