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1分)1通过实验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如水时:(1)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为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将增大故答案为:(1)小于;
2、(2)增大【点评】此题注意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2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常见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考点】21:物质的基本属性【分析】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而且外部条件改变时,有时还会发生状态的变化【解答】解: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有时还可以相互转化故答案为:液态;气态【点评】物质分为三种状态,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三态的变化,这是两个概念3填上合适的物理量的单位,一个人的质量大约为50kg,30粒大米的质量约为1g【考点】
3、23:质量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质量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一个人的质量接近此数值,在50kg左右;一粒米的质量很小,30粒米的质量约1g故答案为:kg;g【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4小琳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琳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填“实”或“虚”);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若要在图乙中看到更大的字
4、应将放大镜靠近(填“远离”或“靠近”)书上的字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投影仪【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解答】解:由图知,甲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乙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若要在图乙中看到更大的字,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应将放大镜靠近书上的字此原理应用于投影仪故答案为:虚;靠近;投影仪【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5、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善于总结规律5如图所示,是人眼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是使被观察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正立”或“倒立”)缩小实像,若视力下降,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应配戴凹(选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考点】B9:眼睛及其视物原理;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眼睛和照相机类似,可以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
6、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解答】解:(1)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若视力下降,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即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答案为:凸透镜;倒立;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的理解以及矫近视眼和老花眼的正确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6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内配有充满氧气的钢瓶,供病人急救时使用,其密度为8kg/m3,若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一半氧气,则瓶内剩余的氧气的质量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密度为4kg/m3【考点
7、】25:质量的测量与天平;2A:密度的计算【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明确最后剩余氧气的质量;由于是气体,无论质量用去多少,剩余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氧气瓶的容积不变根据公式:=即可求出瓶内剩余的氧气的密度【解答】解:设氧气瓶中的氧气质量原来为m,氧气瓶的容积为V则原来氧气的密度=8kg/m3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氧气一半,质量减少,还剩m,由于是气体,无论质量用去多少,剩余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氧气瓶的容积V不变根据公式:=8kg/m3=4kg/m3故答案为:变小;4【点评】此题利用了整体代换的方法,首先利用氧气瓶中原来的氧气的质量和氧气瓶的容积表示出氧气原来的密度;明确氧气的体积始终不变,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然
8、后根据利用现在的氧气质量和容积即可求出现在的氧气密度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熔化成小水滴,此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前三空填物态变化名称)【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
9、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答】解: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液化和凝华放热故答案为:液化;凝华;熔化;吸收【点评】本题是一道应用题,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主要看学生对知识迁移和转化情况,因此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以便能学以致用,顺利完成题目8人脸识别门禁一
10、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故答案为:凸;会聚;20【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的
11、三种成像特点和应用,属基础题二、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9分)9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南昌市冬季最冷的气温【考点】13:温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符合题意;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0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题意;D、江西南昌冬季最低气温在0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对物体长
12、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体温、气温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10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考点】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加快液体蒸发快慢的措施有三个: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将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与以上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A正确B、将盘子里的水倒入瓶子内,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
13、,这样做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B错误C、把衣服上的水通过外力挤掉一部分,衣服上的水是减少了,但这与加快蒸发没有联系故C错误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同时,由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在这里也通常结合可知变量法以实验探究的题目来考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1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14、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解答】解: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选D【点评】本题中不要误以为雾气是水蒸气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如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离开壶嘴后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12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
15、图是()ABCD【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斜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1)教练看到水下小强,光线是由小强发出的,故光线的传播方向应该是从水里射向空气,故AC错误;(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由水斜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明确光线的传播方向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
16、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f可能是()A8.42cmB11.52cmC17.86cmD30.41cm【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18cm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位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出结果【解答】解:蜡烛距离凸透镜32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8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2cm2f;2f18cmf,解得
17、:9cmf16cm,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要熟记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14有许多日常用品应用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冰箱门吸应用了磁铁的磁性B撑杆跳高应用了撑杆的弹性C导线用铜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铜的导热性D炒锅用铁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铁的导热性【考点】21:物质的基本属性【分析】根据对磁铁、撑杆、金属等物理性质的了解分析答题【解答】解:A、冰箱门吸是磁铁制成的,利用了磁铁的磁性,能够使冰箱门保持良好密封此选项正确;B、撑杆跳运动员借助撑杆的弹性跃过横杆此选项正确;C、导线用铜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铜的导电性强,电能损失较少此选项
18、错误;D、炒锅用铁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铁的导热性强,热量能够及时传递给饭菜此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硬度和密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5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即为该物质的密度,在质量体积图象中,可根据取相同的体积比较质量来判断密度大小,也可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来判断密度大小【解答】解:从图象可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线性关系,且图象过
19、原点,说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在体积相同时,甲物体的质量大于乙物体的质量,由此可以判断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通过质量体积图象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有关图象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16如图是一款新型的蜡烛烛台,他有个塑料管道,可以在蜡烛燃烧的同时回收蜡油,管道中还放置一根烛芯,在几根蜡烛燃烧之后,就可以得到一根新蜡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蜡烛的密度变小B蜡烛变成蜡油的过程中属于
20、液化过程C在塑料管道中形成新蜡烛的过程需要放热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蜡烛的质量变小【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22:质量及其特性【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种类、温度和状态有关(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3)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4)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解答】解: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物质多少变小,所以质量变小,体积变小,而物质种类及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故A错误;B、蜡烛变成蜡油的过程,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误;C、在塑料管道中形成新蜡烛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故C正确;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物质多少变小,所以质量
21、变小,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了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凝固特点以及密度概念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目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和0的冰的冷热程度是一样的B0的水和0的铁块的温度是一样的C1kg的棉花和1kg的木块的质量是一样的D1kg的棉花和1kg的木块的密度是一样的【考点】13:温度;22:质量及其特性;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与物体所含物质多少有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2、解答】解:AB、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水的温度和冰的温度都是0,虽然它们的状态不同,但温度和冷热程度都相同,故AB正确;C、棉花和铁块虽是不同物质,但都是1kg,所以质量相同,故C正确;D、棉花和铁块虽然质量相同,但属于不同物质,所以密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温度、质量、密度概念和物理意义的理解与应用,正确、全面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基础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0分)18小明同学家里有一个凸透镜,他想知道此凸透镜的焦距,于是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根据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23、:(1)选用太阳光作为光源,是因为太阳光相当于平行光(2)为什么要正对太阳光?【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分析】太阳光近似于平行光凸透镜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解答】解:(1)选用太阳光作为光源,是因为太阳光相当于平行光(2)在实验时,要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是因为凸透镜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故答案为:(1)平行;(2)凸透镜可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的光学性质,以及对太阳光特点的了解,难度不大19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标有容积为4.5L的一桶某植物油,小明想办法测出了油的质量为4.05kg,求:(1)该植物油的密度为多少?(2)若用
24、它来装密度为0.8103kg/m3酒精,能装多少千克酒精?【考点】2A:密度的计算;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根据油的质量与瓶子的容积计算油的密度;(2)已知桶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能装多少千克酒精【解答】解:(1)V=4.5L=4.5103m3,由=0.9103kg/m3;(2)由=可得,所装酒精的质量m酒精=酒精V=0.8103kg/m34.5103m3=3.6kg答:(1)该植物油的密度为0.9103kg/m3;(2)若用它来装密度为0.8103kg/m3酒精,能装3.6千克酒精【点评】此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不论装酒精还是装油,都是装满的,所以V瓶
25、=V酒精=V油20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杯子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杯子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1)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是多大?(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用装满水杯子的总质量减去剩余水和杯子的总质量就是排出水的质量;知道排出水的质量,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由于柑橘浸没在水
26、中,所以柑橘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知道柑橘的质量与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柑橘的密度;(2)取出柑橘时,它会带出一点水,造成测出柑橘的体积偏大,据此分析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解答】解:(1)m排=360g240g=120g,由=得,排开水的体积V排=120cm3;V=V排=120cm3;=0.95g/cm3;(2)取出柑橘时,它会带出一点水,造成测出柑橘的体积偏大,由=知,测得的密度偏小答:(1)柑橘的体积是120cm3,密度是0.95g/cm3;(2)测得的密度偏小,因为取出柑橘时,它会带出一点水,造成测出柑橘的体积偏大【点评】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同样借助排水法,可间接测出柑橘的休积,这是
27、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同时,也要明确认识到这种方法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21(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而言,它的密度在减小(选填“密度”或“质量”),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14(2)为了更方便准确的测量体温,把普通温度改造成如图乙式样,我们把它叫做体温计,它的量程是3542,它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准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所
28、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A方向观察(“A”、“B”或“C”)【考点】15: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一定质量的液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观察零刻度,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液柱远离零刻度的是零上,液柱靠近零刻度的是零下(2)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
29、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解答】解:(1)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体温计中水银的质量一定,无论温度如何变化,质量不会改变;由公式=可以看出:温度升高,水银体积增大,而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减小;在甲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越往下越大,说明温度低于0,为14;(2)人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体温计的读数与一般的温度计方式不同,它有特殊的结构,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
30、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便于观察体温;所以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A方向观察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密度;14;(2)3542;0.1;A【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以及读数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2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处(1)将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40 13.5 2 30 15 3 25 16.7 4 20 20 5 15(2)多次实验后,
31、将数据记录表中,在1至3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从数据上分析第5次实验像距应是30cm,而小明测出的像距为33cm,若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物距u2f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2)分析13次实验数据,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得出成像的性质;要确定像的位置,在实验中要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32、【解答】解:实验中需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目的是像成在光屏的中央;(1)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处,蜡烛在光具座上10cm处,此时u2f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60cm和70cm刻度之间,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在13次实验中,物距分别为:40cm、30cm、25cm,都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位置应该是像最清晰的位置,小明测出的像距为33cm的原因,可能是光屏上的像不是最清晰的时候测量的故答案为:烛焰的中心;(1)左;(2)缩小
33、;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二是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23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2)用天平测空烧杯的质量,在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所指位置如图1所示,则接下的操作是取下最小砝码,适当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2所示,则烧杯和酱油的质量为62g将烧杯
34、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酱油的体积,算出酱油的密度(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水(已知水的密度为水)【考点】2L: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分析】(1)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与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对齐
35、,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2)天平称量物体时,天平平衡后,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已知烧杯和酱油的质量,烧杯的质量,可以得到烧杯中酱油的质量;已知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得到酱油的密度(3)小明的方案中“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会使得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内,从而使密度出现很大的误差(4)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利用等体积的水和酱油,称量水和酱油的质量,根据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牛奶的密度【解答】解:(1)天平使用前要先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然后调平,调平时指针偏左,需要把橫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
36、央(2)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右侧,说明该砝码质量太大,则应取下最小的砝码,并向右适当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3)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则水的质量m水=m1m0,由=可求得,水的体积V=,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水的质量m酱油=m2m0,烧杯
37、内水的体积等于酱油的体积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水故答案为:(1)零刻线;右;(2)取下最小砝码,适当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62;(3)偏大;(4)装满水; 水【点评】测固体密度的基本方法: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根据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V,用公式=算出固体的密度24小华同学用水浴的方法对试管中的碎冰加热图甲所示,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实验时用水对冰进行加热(水浴)好处是使冰受热均匀;(3)在BC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填“固体”、“液体”
38、或“固液共存”)(4)在DE阶段物质处于不沸腾状态(选填“沸腾”或“不沸腾”)【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1)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实验时用水对冰进行加热(水浴)好处是使受热均匀(3)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4)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试管内的水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解答】解:(1)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2)本实验中采用“水浴法”,而不是直接对试管中的冰进行加热,这样做的好处可以使受热均匀(3)由图象知,BC段为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4)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故答案为:(1)晶体;(2)使冰受热均匀;(3)固液共存;(4)不沸腾【点评】学生分析物质熔化的图象,是本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从图象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是物理实验中经常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