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以上海市F中学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5034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以上海市F中学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以上海市F中学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以上海市F中学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 2024/6研究视野高中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以上海市F中学为例文/夏晓娟 杜晓雅 钱黾馨【摘 要】研究者以上海市 F 中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社会心态的现状。调查显示,当前高中生社会心态总体积极乐观。基于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培育高中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对策与建议:完善高中生涯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生涯发展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丰富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关键词】高中生 社会心态 现状调查一、高中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概况我国不同学科学者对社会心态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有研究者提出:社会心态是社会转型的反映,包括转型过程中的心

2、理特点、社会现象,也包括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共同的心理变化和特征;1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普遍的、一致的、对社会个体产生影响的社会共识、社会情绪、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意向;2社会心态是社会关系结构和社会倡导价值观共同作用的结果。3已有研究对高中生的社会心态方面涉及较少。2022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追求政治进步,同时积极参加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生态保护、文化传播、养老助残等凝聚正能量的社会事务,凸显了青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4强调了青年学生政治学习的重要性、青年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此增强高中生

3、的价值共识与共鸣,形成良好社会心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高中生为主要代表的青年群体如何理解和认识社会,呈现何种社会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共识的凝聚,并对大学阶段的接续培养产生一定 影响。课题组对上海市F中学开展问卷调查,以了解高中生的社会心态发展情况,把握当下高中生心理与思想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培育高中生良好社会心态的有效策略。通过问卷分析,进一步探讨学校如何通过丰富育人资源等途径,助力高中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使学生拥有明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社会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个人学习生活,以自信自强的心态对待国家发展。二、高中生社会心态现状分析问卷以上海市F中

4、学2020级、2021级、2022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围绕以下五个维度进行设计:个人生活、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网络媒体、国家社会。问卷共69题,其中个人生活板块有14题,校园生活板块有17题,社会实践板块有12题,网络媒体板块有9题,国家社会板块有17题,题目分布较为平均。问卷共发放645份,回收问卷64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583份,问卷有效率为90.39%。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社会心态总体积极健康,部分学生对未来发展存在一定忧虑。1.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有一定认识和规划,但对发展过程存在一定忧虑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考虑,如有58.34%的高中生认为

5、学习的目252024/6研究视野的是“为考大学做准备,以实现人生理想”;54.0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找个好工作,提高社会地位”;30.18%的学生是为了“报答父母”,12.26%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赞扬、奖学金等奖励”,其余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不限于以上”,还有其他方面。以上数据说明:现代高中生对学习有较强的自发动力,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学习是提高自己、实现理想、报效祖国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的目的来探究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自身,有48.65%的高中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实现自己的理想”,有39.73%的学生认为动力来自“想要改变现状”,也有一部分学

6、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外界,如有17.33%的学生认为学习动力来自“父母的支持”,有6.20%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老师的要求”,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选项。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经调查,有43.57%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明确规划”,有39.78%的学生“不太确定”,仅16.36%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完全没有规划”。大部分高中生认为自己家庭氛围轻松。但也有14.40%的学生认为“难以描述自己的家庭氛围”,8.02%的学生认为“家庭氛围有点压抑”,1.95%的学生认为“十分压抑”。这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氛围较为和谐、轻松,这是高中生得以健康成长的保障。对于实现理想所面临的挑战,学生普遍有多

7、重顾虑,包括“能力不足”“自己的懒惰问题”“缺乏自信”等都占比较高,另外,有28.77%的学生认为是“周围环境”,26.70%的学生认为“别人的看法”也是对自己的挑战。这说明大部分高中生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规划,但对于未来理想的实现过程存在一定忧虑,包括社会环境、自身能力等方面。这也说明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需要增强自信,提升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而家长和学校也需要为高中生成长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综上可知,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够给予高中生正向、积极的引导,提升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规划能力。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主要包括两大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等,而学生处于良好的家庭氛

8、围中,与其形成良好的性格、稳定的情绪以及清晰的规划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二是自我定位,高中生应该秉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纳自己并确立生涯规划方向。2.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有较多体验和思考,但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略有不足参与调研的学生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职业体验”“社会考察”两项占比较高,分别为48.94%、57.27%。喜欢参与“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的学生占30.83%,喜欢参与“综合探究”的学生占30.83%。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选择“丰富课余生活”的学生占59.87%,“提升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占53.50%,“了解社会情况”的学生占38.02%,

9、“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占36.82%,“巩固理论知识”的学生占29.67%。这些数据表明,高中生参与实践活动较为丰富,并且愿意通过活动认识社会,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参与调研的近半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参与公益性事业,服务社会”,有38.94%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程度一般”,有近20%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程度还不够高”。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这表示参与调研的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和评估,并且能够根据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 建议。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经验“对以后的校园生活和学习都有一定

10、帮助”,仅约12%的学生认为“帮助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占比58.32%;“提升了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占比55.41%;还有学生认为“开拓了自身视野,巩固了理论知识”“了解了社会情况,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等。经调查,大部分学生愿意继续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实践后有切实26 2024/6研究视野收获。通过问卷可知,参与调研的高中生认为自己与本校社团组织“非常密切”的占比17.56%,认为“比较密切”的占比25.24%,认为“密切程度一般”的占比32.69%,其余学生认为

11、自己“不太接触或者完全不接触学校的学生社团组织”,由此可见校园活动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可开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活动质量,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悦纳自我,同时,学校也能够在校园活动中抓住教育契机,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参加调研的高中生参与的校内社团组织的主要类型包括“理论学习类”(20.41%)、“学术科技类”(21.28%)、“文艺体育类”(47.01%)、“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类”(5.38%)、“综合类”(15.23%)、“其他类型”占比6.95%,还有13.15%的学生“未参加社团活动”。这表明大部分高中生积极参与校内社团活动,且参与社团活动的类型多样,他们通过活

12、动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以上说明,高中阶段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较高,他们愿意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学校需要协调多方资源,积极满足学生参与社会的需求,提升活动育人效果。3.学生对时政新闻和社会保持关注和了解,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社会心态是系统性问题,个人心态可能会受到群体心态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学生走出校园,了解世界的变化以及世界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学校也应当引导学生关心时政、放眼世界。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时政新闻,仅约10%的学生不是特别关注时政新闻。在网络时代,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渠道以“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以及“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自媒体APP”为主,分别占比60.02%、55.20

13、%。同时,传统媒介也仍然具有活力,选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关注时政新闻的占比37.01%。作为高中生,从“思政课堂、专题讲座、校园电子屏等途径”获取时政新闻的占比15.01%。关注时政新闻时,大多数学生会关注信息的发布主体,占64.45%,其余学生不是特别在意。这表明参与调研的高中生积极关心国家和社会,能够利用身边各种渠道和资源了解时政,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也侧面体现了高中生的爱国情怀、世界眼光和人文素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调查显示,在如今频繁的国际交流中,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周边地区形势,高中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

14、景所持的态度比较积极、充满信心。三、培育高中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对策与建议社会心态的发展情况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青年的社会心态如何,关乎时代新人的培育,关乎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培养。5基于上述分析与结论,本文以上海市F中学为例,提出高中学校培育高中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对策与建议。1.加强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生涯发展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期,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希望为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做好准备。对于学生来说,无论职业理想,还是具体的学习目标,都是学习价值的直接体现。学校应加强生涯教育,并将求真务实、逐梦奋斗融入其中。上海市F中学基于学校所确定的“一条主线、两大

15、板块”生涯教育体系,推进生涯导航工作。“一条主线”指的是:高一“生涯认知,了解自我”;高二“生涯探索,规划学业”;高三“生涯行动,规划职业”。“两大板块”指的是:利用校内外两大教育板块,充分调动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生涯教育的形式和路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运作是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教育支持,学校开展生涯通识教育,依托心理教师,将生涯发展教育有机融入心理辅导课,帮助学生树立生涯意识,组织学生进行生涯探索,开展生涯行动;引进专业机构,开设生涯专业课;联动家长资源,开设家长生涯课;依托毕业生资源,开设校友生涯课,形成整体设计贯通三年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生涯教育,引导学272024/6

16、研究视野生深化自我认知,激发学习潜能,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生涯选择、职业规划与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度。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校园活动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有效落实的平台和载体。积极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活动,如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教育、仪式教育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依托校会课、主题班会课、主题教育课、主题团日活动等一系列教育载体,让学生在开拓创新中汲取新知,在交流协作中成就彼此,在更广阔的平台实现自身价值。上海市F中学积极组织围绕各时间节点的主题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爱校爱国之情;通过升旗仪式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

17、化自信;组织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庆文化节、体育节等主题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结业式、入团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系列奖学金颁奖典礼等活动为抓手,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将社团活动课程化,确保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地点、指导教师的社团课程,提升校园活动的文化含量与品质。3.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养成积极的社会心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可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路径。上海市F中学积极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系统化提升实践育人的内涵与品

18、质,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智育与德育并重、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并重、形式与效果并重”的原则,组织实施中学大学一体化社会实践项目,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考察类、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类、职业体验类、综合探究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日常实践中,学生关注时事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学习正确对待和评价自己、他人、集体。在职业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4.聚焦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家国情怀高中阶段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充

19、分利用校内外红色资源,强化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青年政治引领工作的重要平台,应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组织观念,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 追求。上海市F中学是一所具有伟大红色基因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以长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相伯纪念馆为主要讲解场馆,深化初心宣讲团品牌项目建设,推动广大青年学子探访红色场馆,开展志愿者培训、讲解服务、校史研究、红色读物编写等,形成有特色的场馆讲解微课、红色入学教育和志愿培训项目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前行,不负韶华。综上所述,上海市F中学的社会心态调研对同类学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20、义,希望能够辐射至兄弟学校。同时,基于大中小学一体化,可进一步开展面向初中、小学的调研,推动不同学段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方面实现有序衔接。参考文献:1 王俊秀.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 J.社会学研究,2014(1).2 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 J.社会学研究,2006(4).3王小章.结构、价值和社会心态J.浙江学刊,2012(6).4 王延隆,焦一曼.突破差序心态:Z 世代青年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J.思想教育研究,2023(3).5 王光敏.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现状分析及引导研究 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作者单位:上海市复旦中学,上海,200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