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的地得”使用方法教学设计“的地得”使用方法教学设计知识点分析“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无论是在课文中还是在日常的交流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正确使用“的地得十分重要。 教学对象分析“的地得使用方法的学习的对象是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词性及正确划分和使用的学生。主要针对二、三年级(8-9岁)及一直未掌握“的地得”使用方法的学生。教学目标1. 能正确区分“的地得”并了解它们相对应的搭配2. 通过学习小口令等理解和熟记“的地得”的使用方法3. 能正确运用“的地得”教学重点掌握“的地得的搭配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得在程度词前的特殊运用教学准备“的地得”正确
2、使用的教学视频教学方法1. 学生观看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老师录制的视频,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的部分可以快进、跳过,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记录笔记等。2. 通过练习及交流学习等方式做相应的习题来检测效果,对于仍不懂的知识可以和同伴及老师进行交流,达到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学习任务单1。认真观看视频,了解“的地得”的区别、搭配和用法,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学习视频的时候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暂停、反复观看、知道你认为自己全部了解了视频的内容并能正确地完成练习.2。观看视频之后,回答这几个问题:“的”后面跟的是什么词?“地”后面跟的是什么词?“得”前面大多数是什么词?后面跟的是什么词
3、?表示程度的词前面用“的地得”中的哪一个?3。熟记小口令,完成布置的练习,你还能举例说出使用“的地得”的短语吗?课堂教学活动一、 学生指南学生自学观看视频“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学会正确使用它们很重要。关于的地得的使用你们知道多少?今天,老师就通过一个视频看看大家对它了解多少。目的:在于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 检验自学摸清学情(10分钟)根据学前设置的任务单,学生在看完视频后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第三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自我交流,自我评价。老师聆听学生的声音。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分小组确立依据
4、。三、 根据讲解答疑过程(10分钟)教师:根据上一阶段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易错点和难点,如区分“得”的基本使用和特殊使用等,再结合任务单中练习进行针对性讲解.对于学生练习中普遍存在的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简单学习,学生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疑问和困难,这时就可以认真听讲,仔细观看老师的实例讲解, 反复练习,从而掌握重点,解决难点。结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在练习中再次尝试. 目的:学生通过这一阶段教师对“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 任务驱动学习(5分钟)老师:按学生学习风格和特长以及学习水平异质分组,8人一组。布置与之前的任务呈梯度性难度的任务。分
5、配给每一小组不同的课文,学生自己找出“的地得”,并说明它们在此刻的用法,每一小组推举一名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学生: 小组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对学习状态、困难、以及学习的感想制进行交流和同伴互助,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将困难告知同学,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或者直接向老师求助。目的: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则更加自由和活跃,有助于解决学习中的疑问。锻炼学生协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成果展示老师点评(15分钟)老师:学生展示,老师聆听。老师点评并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学生:各小组按顺序上台展示,讲解本小组内容,制作过程以及分工明细。并让小组未上台的学生对上台学生的讲解评价及补充。(1
6、分钟) 然后别的同学对于讲解中的问题可以向他们提问。目的: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通过老师的表扬能进一步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锻炼学生总结反思,自评,互评的能力。归纳反思整个课堂教学以学习“的地得”为主线,实行“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遵照“做中学、做中会”的教学理念,融“教、学、练、评”于一体.课内部分以任务驱动,组内协作,组间竞赛的形式,课堂组织形式比较新颖,比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的地得”的正确使用,课堂主总体来说比较容易操控,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本节课因为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该方法在中小学应用还比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足,对教师的借鉴经验有困难。最大的难点是学生看视频的效果难以把握,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有待提高。并且制作大量优质教学视频制作考验老师能力。其次,学生的自学能力层次不齐,将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最后,对学生课前看视频,课上做作业,对时间的科学、高效、合理分配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