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它们去哪里了》优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54664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它们去哪里了》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它们去哪里了》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它们去哪里了》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它们去哪里了》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它们去哪里了》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学生分析】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

2、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

3、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水、透明杯子、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记录表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聚焦问题1故事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

4、名字叫蚂蚁洗糖。小蚂蚁从小到大就非常喜欢吃糖。有一天,小蚂蚁就发现它们家有一颗糖脏了。小蚂蚁就问它的好朋友小火龙怎么办?然而,小火龙给了小蚂蚁一杯水说,你把糖放进去洗一下就干净了呀!小蚂蚁非常高兴的把糖放进水里了。不一会儿,糖不见了。小火龙满脸疑问,糖呢?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小蚂蚁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设计意图:通过蚂蚁洗糖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兴趣,为后续的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再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的经验,提到“糖溶在水里了”)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同学们说得好像挺有道理的。老师还以为是小火龙偷吃了呢。不行,老师要做个实验,验证一下,糖遇到水是不是

5、真的会不见了。同学们要看好老师是怎么操作的,等会就会轮到你们来操作。1、(演示实验:红糖+水。)第一步:先观察红糖原始的形状并记录。第二步:拿一个干净的杯子,在里面倒进半杯水。第三步:把红糖放进水里,静止几分钟。(在此过程中注意不要晃动水杯)第四步:用木棍搅拌。注意搅拌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木棒尽量不要碰到杯壁。把观察到的变化记录下来。最后一步:我们等这杯溶液停静下来之后,再进行观察红糖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红糖+水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溶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及观察要点,为后续溶解实验做铺垫。)(这时候,红糖完全溶解在水里。同学们会惊呼红糖不见了。老师顺势引入科学词汇“溶解”)原来,红糖

6、在水里真的不见了。那么,像红糖在水里的这种变化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溶解。也就是说红糖在水里不见了,实际上是红糖在水里溶解了。)2聚焦问题。(1)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都会发生溶解现象吗?下面就由同学们去检验。老师先来介绍一下实验材料。(略)(2)同学们拿到材料之后,能不能利用刚才老师溶解方糖的实验方法来进行实验。指导要点:使学生明确运用演示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提醒学生溶液不能品尝。(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已有

7、的生活经验分组商量实验方法。但学生毕竟年龄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3) 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4)教师巡视和指导。设计意图:使学生会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质充分混合。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

8、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盐、红糖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明确“盐和红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从

9、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扩展延伸,巩固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