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4573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孟宪军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以自然简约的笔法创造出丰富深邃的意境,各种景物曲尽其妙,而且将身世遭遇、思想情感倾注于自然景物之中,耐人寻味。本课教学设计为“活动”和“探究”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通过阅读、思考和互动,欣赏作者细腻入微、生动逼真的手法和以此展现的自然景物的审美特征,体悟探究“有我之境”中“我”的思想情感。 1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总结和借鉴文言文学习方法。2体会、欣赏本文抓住特征状写景物的写法。3探究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作者抓住特征状写景物的写法。 体会作者借助景物描写寄寓思想情感的艺术构思。 1让学生利用自习课阅读

2、课文,解决字词,翻译课文。2课外复习柳宗元的诗文,查找有关生平、创作的资料。初步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1课时一、导入课文大家到哪些地方去旅游过?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古代诗人作家观赏自然万物写成的诗词文赋,在创造出诗情画意境界的同时,也向我们倾诉了他们的心声,很值得我们去欣赏和追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游历荒野山水,写成了永州八记,可谓落笔不俗,自出机杼。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他的小石潭记,去探究那妙趣横生的景致中寄寓的丰富意蕴。二、文意疏通活动:与同伴互相读听课文,注意为对方订正读音、

3、纠正停顿。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语音的轻重和语气语速。探究: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明确:第一段应读出好奇欣喜的情感,第二段应读出陶醉的心态,第三、四段逐渐读出失意悲凉的情绪。活动:交流共享译读收获和方法。译读收获包括从本课新积累的字词,如“佩环”“佁然”“翕忽”“悄怆幽邃”等,以及本文语言上的突出特点,如自然凝炼、整散相间等。译读方法包括解释词语方法:如“语境推断法”,例如“为坻”中的“为”字是“是”的还是“成为”的意思,就要根据小石潭这个空间环境和“卷石底以出”这个说明去推测。“用法变换法”,例如“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空”解释为“在空中”,“斗折蛇行”中的“斗”“蛇”解释为“像斗

4、一样”“像蛇一样”, “凄神寒骨”中的“凄”“寒”解释为“使凄凉”“使寒冷”。“联系法”,如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中的“西”推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西”的意思。翻译语句的方法:“补充法”,如“日光下澈”在“澈”后补充“潭水”。“调换法”,如将“全石以为底”的“以”调到“全石”之前。“意译法”,如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为“曲曲折折,忽隐忽现”。“直译法”,如将“青树翠蔓”翻译成“青葱的树,翠绿的枝蔓”。三、欣赏探究觅“潭”探求游踪,理清思路活动: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理解,用线路标注的方式展现寻觅游赏小石潭的过程,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描写小石潭景致的。要求注明游踪和观察点,画出游赏线路

5、。探究1:结合游赏线路,归纳一下本文写景状物顺序上的特点。明确:以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的方法,按照小丘篁竹小潭岸势潭之四周的顺序,由声到形,由近及远依次写来。将游踪类游记和方位性游记结合在一起,有条不紊,自然畅达。探究2:有水必有源,他的钴鉧潭记就是先写潭源,后写潭景,本文却先写潭景,后写潭源,这是为什么?明确:作者是从小丘西行,从石潭的东边走来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而这水声一定是潭源之水撞击石岸滴入石潭发出的清响,但接下去却为什么不先写潭源呢?原来潭源不在潭东,而在西南。作者从潭东行来,立刻被石潭本身的奇景所吸引,于是先写石潭,在饱赏石潭奇景之后,这才朝西南而望,发

6、现了潭源。赏“潭”探究景物特征,领悟写法。活动:仔细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作赏析,如简笔画勾勒出小石潭的全貌或某种景物;也可以做导游,就课文所写景物写一段景点解说词。要尽量突出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探究:结合简笔画或解说词,说明突出了小石潭及周围景物怎样的特征,并简析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和语言去表现这些特征的。引导学生学会确定探究话题或善于提出问题,然后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小组讨论。示例一:小石潭水的特点是清澈。可以分步探究如下问题:小石潭水清的原因有哪些?水又是如何清的呢?用什么写法表现水清的?结果呈现:水清的原因一是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近

7、石岸的地方又从潭底突出若干形态各异的石头,周边石上又是青树翠蔓;二是从水声“如鸣佩环” 来推断潭源之水也是清冽的。水如何清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子能投到潭底石头上。表现水清的写法以实写虚(或者衬托),写游鱼却不写清水,实际却写出了水清,写水却不见一个“水”字。就如同大画家只画飞虫,不画天空,只画游鱼,不画清水,但是观赏者眼里却出现了天空和清水。示例二:石潭的特点奇异。小石潭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表现的?结果呈现:小石潭的“奇异”表现:潭底奇特“全石以为底”,只有一块石头;石形奇异近岸处的石头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态各异;景致奇美树蔓青翠,枝叶摇荡,随风披拂;潭状奇

8、小“伐竹取道”,方见小潭。由一块石头做潭底。潭中鱼以“头”计算,且其量可数。表现手法和角度:既有全景概貌的描写,又有细致的特写镜头;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有色彩形态描写,也有动态静态描写。除此之外,学生探究的内容还应包括“游鱼的怡然自得”“溪岸的曲折”“石潭环境的凄清”等景物特征及其写法和语言特点等。悟“潭”体悟情感,感受意蕴。活动:体会作者游赏小石潭的感受,展开合理想象在课文恰当的地方补写出相关的心理独白,依据心理独白描述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轨迹。探究1:如果说本文主要是写景,寄情山水,那么最后一段是不是可以删掉?明确:不可以删掉。一方面体现作山水游记要附记同游者的体式要求,一方面也表明作

9、者沉醉于小石潭宁静的氛围中,几乎忽略了同游者的存在,另一方面说明这么多亲朋好友一起游潭却并不热闹快乐,暗示作者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忧愁郁闷。探究2:游览同一个小石潭,为什么作者心情前后会有巨大的变化和差距?明确:一是从背景上说,由于作者参与革新失败而被贬荒远的永州,一去就是十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求还无望,归国无期。境遇十分凄惨,内心极度苦闷抑郁。二是从触发点上推断,有可能是随着太阳西下,幽静的树木下袭来了些许凉意。三是从目的和作者情感主色调上看,作者游览小石潭并非出于闲情逸致,而是试图寄情山水,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消解忧愁,小石潭清幽宁静的气氛引发了他情感上的共鸣,一度沉迷其中。

10、然而,他的内心充满着政治失意、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怡情山水、超脱尘俗的自得之间的矛盾,暂时获得的快乐和喜悦转瞬即逝,内心的悲凉和苦闷重又翻滚而来。探究3:古人曾这样评价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以柳之流连景光,模写山水,曲致微妙,心与物化,亦韩所无有也!”(周澂读柳子厚山水诸记)王国维有云:“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本篇课文具体内容为例,谈谈作者创造出了怎样的境界,是怎样做到“心与物化”的。明确:第一,“因景生情”。先从听觉角度写出发现小石潭水声,心生惊喜;接着是从视觉写伐竹取道见到小潭,内心兴奋异常;然后把视角投向下面的由一块大石作潭底和

11、近岸从水底翻卷出来的形态各异的石头,禁不住心花怒放、拍手称奇;而面对石潭中那从容自得的游鱼时,作者简直是沉迷其中,如痴如醉了。而当全观空寂凄寒的石潭环境氛围时,便油然而生凄凉忧伤之情。其情可谓“随物以宛转”。第二,“以情写景”。小石潭地处荒僻的野外,根本算不得名潭胜景,游览小石潭寄情山水不是目的,寄寓自己的身世遭遇,倾注内心深处的情感,才是其真意。因此所写景物便受到作者寂寞、怨愤、抑郁的情感色调侵渍濡染,以至于石潭中的一石、一木、一水、一鱼都成为作者眼里心中的景物了,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从“青树翠蔓”可以推断,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时间不会是在初春、晚秋和冬季,那么“水尤清冽”是说水

12、不但十分清澈,还比较寒凉,不能不说这是作者悲凉心境的一种折射;一个荒山野谷四处可见的小石潭,被作者写成水声“如鸣珮环”、形态奇崛、环境清幽的胜景,我们不能不说是他心灵的创造,而小石潭的清幽无闻、与世隔绝、不为世人赏识,不也正是柳宗元“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身世遭遇的写照吗?正若清代何焯所说的“兹丘犹有遭,逐客所以羡而贺也,言表殊不自得耳”(义门读书记) 。而探望石潭的水源,则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参互”与“不可知其源”,字面上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茫远,但已消尽了赏心悦目的明丽色彩,显得那样险恶诡谲,足见作者暂时的快乐消失后,很快被现实的剧痛唤醒,那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苦闷、人生的坎坷

13、以及对前途的迷茫又涌上心头。正如作者所言,“升高欲自轷,弥使远念来”。第三,“以景衬情”。课文前两段写“如鸣珮环”的清越水声、“伐竹取道”的行为、潭底潭石的奇异的同时,也间接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惊喜与快乐;而写游鱼的“自得”之态简直就将作者痴迷陶醉的心境衬托得淋漓尽致了。第四段写小石潭的“寂静”“凄寒”环境气氛,不但契合了作者快乐消失后空寂失落的心境,而且将其心情的悲凉衬托得更加深厚而浓重。在这里,悲为起点,乐为归宿;乐为烟云,悲为主流。乐与悲的巨大反差和乐极生悲的变化过程,充分反映了柳宗元政治上遭受打击,胸中块垒无以化解的痛苦与抗争,也再次印证了柳宗元“自放山泽间,其湮厄感郁,一寓诸文”(新唐

14、书柳宗元传)这一论断的恰如其分。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活动:用自己擅长或喜欢的方式对学习本课的收获作总结归纳或作拓展延伸。示例:为小石潭景区入口“题写对联”。如赏心悦目潭中境,凄神寒骨胸中情。“与作者谈构思”。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写景线索:见石潭观潭景望潭源感潭境。一是情感线索:惊喜陶醉悲凉。“小石潭记艺术探美”。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远近相应、情景交融。浮想联翩“评说文人风骨”。如在古代像柳宗元这样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面对坎坷曲折的生命遭遇,往往流连自然山水,吟诗作赋以排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苦闷,传达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坚韧,寄寓他们对理想不懈追求的愿望。如屈原、陶渊明、杜甫、辛弃疾、李清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