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CJJ∕T 151-2020 (备案号 J 1130-2020)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pdf

上传人:vivi****999 文档编号:25408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27.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JJ∕T 151-2020 (备案号 J 1130-2020)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CJJ∕T 151-2020 (备案号 J 1130-2020)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CJJ∕T 151-2020 (备案号 J 1130-2020)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CJJ∕T 151-2020 (备案号 J 1130-2020)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CJJ∕T 151-2020 (备案号 J 1130-2020)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 DC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履 J C J J/T 1 5 1 一 2 0 2 0 备案号J 1 1 3 0 一 2 0 2 0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T e c h n i c a l s t a n d a r d fo r u r b a n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n fo rma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s2 0 2 0 一 0 6 一 2 9 发布2 0 2 0 一 1 1 一 0 1 实施中华 人 民共和国住房 和城 乡建设 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Tec h n

2、ic al s ta n d ard fo r u th a n re m o t e s e n s in g informa ti o n a p p li c atio n sC J J/T1 5 1一 2 0 2 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 期:2 0 2 0 年1 1 月1 日中国 建筑工业出 版社2 0 2 0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2 0 2 0 年第 1 4 6 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 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1 5 1 一 2 0 2 0,自2 0 2 0

3、年1 1 月1日 起实施。原行业标准 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CJJ/T 1 5 1 一 2 0 1。同时废止。本 标准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 ux d.go )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2 0 2 0 年6 月2 9日目 叨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2 0 1 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 2 0 1 5 74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

4、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遥感数据获取处理;5.遥感信息成果制作;6.遥感信息成果质量检验;7 遥感信息成果管理服务。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扩充了城市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增加了新型传感器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内容;2.将城市遥感信息应用基本要求修订为遥感信息成果制作;3.强化了城市专题遥感信息成果相应专题应用;4.扩充了城市遥感信息成果质量检验内容。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177 号,邮政编码:10 0 0 0 7

5、)。本 标 准 主编单 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 标 准参 编单 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 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北京三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 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重庆市勘测院徐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广州市房产测绘院王 丹 田 飞 杨柳忠 张宁林俞先 孙良俊 刘兴起 李红音梁建国 张海涛 王 军 黄新朱建伟 张正鹏曾 澜 林 鸿 方 裕 黄恩兴宫辉力 李小林 王 毅 吕书强高学明目次总则 一术语和符号2.12.2术语符号3 基本规定 64遥

6、感 数 据获 取处 理 7 4.1 一般规 定 7 4.2卫星遥 感数据 7 4.3 常规光 学航空摄影数 据 1 0 4.4 无人机摄影数据 n 4.5倾斜摄影数 据 。13 4.6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 1 4 4.7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 巧 4.8 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 1 65 遥感信息成果制作 17 5.1 一般规定 1 7 5.2基础地理信 息 17 5.3 建设用地分类信息 1 8 5.4 建筑信息 1 9 5.5 水体和水质信息 2 0 5.6 植被信息 2 1 5.7地面沉降信 息 2 2 5.8热环境信息 2 36 遥感信息成果质量检验 25 6.1 一般规定 2 5 6.2 几何

7、精度检验 2 6 6.3专题精度检验 2 77 遥感信息成果管理服务 28 7.1 一般规定 2 8 7.2 元数据 2 8 7.3遥感信息系 统 2 8附录A 城市专题遥感信息成果质量元素及检验内容 31本 标准 用 词 说明 .34引 用 标准 名录 。.35附:条文说明 .37Co n t e n t s11C/Q乙J4叹Ut了1 tl7日11 OdJ”任亡J八卜U口It了11甘1 OOQ八11勺乙nj UdlJ 1 111土11 11 11 lesl lesll月1 1.1 1199夕勺乙Q自0乙G e n e r a l P r o v i s i o n sT e r m s a

8、n d S y mb o l s2.12.2Te n l l s S y m b o l s3 B a s i c R e q u ir e m e n t s4 U r b a n R S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4.1 G 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4.2 Sat e l l i t e R S D a t a 4.3 O Ptic al A er ia!R S Data ”4.4 U A V P h o t o g r a P h y D a t a 4.5

9、O b liq u e P h o to g r a p h y Dat a 4.61 _ i DAR Da t a 4.7 S AR Da t a 4.8 D i g i t a l Me a s u rab l e l m a g e D a t a5 Ur b a nR SI n f o r ma t i o nRe s u l t sP r o d u c t i o n 5.1 G e n er al R e q ui r em e nts .“”5.2 F u n d a m e n t a l G e o g r a P h i c I n f o rma t i o n 5.3

10、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C l a s s i f l c a t i o n I n f o r ll l a t i o n 5.4 B u i l d i n g I n fo rma t i o n 5.5 Wa t e r Bod y a n d Wa t e r Q u a l i t y I n forma t i o n 5.6 V e g e t a t i o n I n forma t i o n 5.7 Grou n d S u b s i d e n c e I n form a t i o n 5.8 Th e rm a l

11、 E n v i r o n me n t I n f o r n l a t i o n6 Q u a l it yI n s p e c t io n o f U r b a nR SI n f o r m a t io nR e s u l t s 6.1 G e n e ra l R e q ui re m e n ts ”“”“”8卜匕乃了.9曰n乙6.26.3G e o m e t r i c A c c u r a c y I n s P e c t i o nT h e m a t i c A c c u r a c y I n s P e c t i o n700 CO n6

12、Q目9n乙n乙n乙Ma n a g e me n t a n d S e r v i c e o f Ur b a n R S I n f o r m a t io nRe s u l t s,土月任J月1gd Cj Cj Cj 7.1 G en e ral Require m en ts ”7.2 Me t a d a t a 7.3 Manage m ent and Servic e S yste m A p p e n d i x A Q u a l i t y E le m e n t s a n d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U r b a n R

13、S I n f o r ma t i o n R e s u l t s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o r d i n g i n T h i s S t a n d a r d L is t o f Q 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A d d i t i o n:E x p l a n a t io n o f P r o v i s io n s9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遥感信息获取处理、成果制作、质量检验和管理服务,推动城市遥感信息广泛应用,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遥感信息获取处理、成果制作及应用服务。1.

14、0.3 城市遥感信息获取处理、成果制作及应用服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遥感r e m o t e S e n s in g 不直接接触目标,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目标的电磁波信息,获取目标几何与物理特性的科学技术。2.1.2 遥感平台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p l a t f o r m 安置遥感器的运载工具,包括飞机、人造卫星等。2.1.3 遥感器r e m o t e S e n s o r 安置在遥感平台上用于收集目标特征数据的仪器,也称遥感传感器。2.1.4 遥感数据 r e m o t

15、 e s e n s i n g d a t a 遥感器收集的记录目 标特征的原始数据。2.1.5 空间分辨率s p a t i a l r e s o l u t i o n 遥感影像能分辨的最小单元(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大小,也称地面分辨率。2.1.6 波谱分辨率 s p e c t r u m r e s o l u t i o n 遥感器接收 目标辐射的电磁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2.1.7 成像时间ima g i n g t ime 遥感器获取数据的时间。2.1.8 遥感信息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 遥

16、感数据经处理分析后,生成的反映目标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专题特征的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遥感信息。2.1.9 航空遥感a e r ia l r e m o t e S e n s in g;a i r b o r n e r e m o t e S e n s-l flg 以常规飞机、无人机等航空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2.1.1 0 卫星遥感 s a t e l l i t e r e m o t e s e n s in g 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为平台的遥感,也称航天遥感。2.1.1 1 光学遥感o p t i c a l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遥感 器的

17、 工作 波段限 于 可见 光波 段和近 红 外波段(0.3 8 拼 m 一0.9 拜 m)的遥感,也称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2.1.1 2 高光谱遥感 h y p e r s p e c t r a l r e m o t e s e n s in g 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波谱分辨率高于 1%、波长达到纳米(n m)数量级、波谱通道数多达数十甚至数百的遥感。2.1.1 3 合成孔径雷达 s y n t h e t i c a p e r t u r e r a d a r 以多普勒频移理论和雷达相干为基础,综合处理雷达回波振幅和相位数据的遥感。2.1.1 4

18、 激光雷达l ig h t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r a n g i n g 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回波获取目标三维信息的系统。2.1.1 5 影像融合ima g e f u s i o n 将不同时间、不同遥感器、不同分辨率或不同波段的影像进行复合变换,生成新影像的技术。2.1.1 6 预滤波p r i o r f i l t e r i n g 在干涉图生成前,对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影像进行的滤波处理,又称前置滤波。2.1.1 7 过采样o v e r s a mp li n g 为避免干涉图中的频谱混叠现象,对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影像进行的采样频率为信号带宽两倍以上的采样。2

19、.1.1 8 基线b a s e l in e 干涉测量过程中,遥感平台的两条轨道或同一遥感平台的两个天线在垂直于飞行方向上的间隔。2.1.1 9 变化检测c h a n g e d e t e c t io n 利用不同时间的遥感数据,通过定量分析确定地表变化特征与过程的遥感综合分析方法。2.1.2 0 可量测实景影像 d i g i t a l m e a s u r a b l e i m a g e 采用移动测量技术采集的具有内、外方位元素和时间参数的地面实景影像。2.2 符号2.2.1 代号 D 扫描影像比例尺分母数值;r 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ro 影像扫描分辨率;5地图比例尺

20、分母数值。2.2.2 缩略语 C A 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 o m p u t e r a i d e d d e s i g n D E M 数字高程模型 d i g i t a l e l e v a t io n m o d e l D L G数字线划地形图d i g i t a l l i n e g r a p h s D S M 数字表面模型 d i g i t a l s u r f a c e m o d e l D O M数字正射影像d i g i t a l o r t h o p h o t o ma p G I S 地理信息系统 g e o g r a p h i c

21、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y s t e m G N S S 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 l o b a l n a v ig a t io n s a t e l l it e s y s-t e nl I MU 惯性测量单元in e r t ia l me a s u r e me n t u n i t I n S A R 一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 t e r f e r o m e t r ic s y n t h e t ic a P e r t u r e r a d a r L ID A R 激光雷达l i g h t d e t e c t i o

22、 n a n d r a n g i n g N D B I 归一化建筑物指数nonna l iz e d d if fe r e n c e b u i ld-u p in d e xN D V I 归 一 化 植 被 指 数 v e g e t a t io n in d e xn o n l l a l i z e d d i f f e r e n c eN D WI 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 h z e d di ffere nce wa t er in-dexP D O P 位置精度因子p o s i t io n d i l u t i o n o f p r e c i s

23、 i o nP O S 定位定姿系统 p o s i t io n a n d o r i e n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R S 一.遥感r e m o t e S e n s in gS A R 合成孔径雷达 s y n t h e t i c a p e r t u r e:a d a r S R 比值植被指数 s im p l e r a t io i n d e xU A V 一 一 无人机u n ma n n e d a e r ia l v e h i c l eX ML 可扩展标记语言e x t e n s i b l e m a r k u p l a

24、 n g u a g e53 基 本 规 定3.0.1 应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应用需求获取适用的遥感数据,制作相应的遥感信息成果,并对其质量进行检验。3.0.2 城市遥感信息成果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应采用2 0 0 0 国家大地坐标系、1 9 8 5 国家高程基准或所在城市基础测绘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3.0.3 城市遥感信息成果的时间系统应采用公历纪元和北京时间。3.0.4 城市遥感信息成果的数据格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数字形式的成果应可共享可交换;2 应采用通用 C A D、G IS和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的数据格式;3 数据交换格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 B/T 1

25、 7 7 9 8 的规定。3.0.5 城市遥感信息成果的存储单元及其命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宜采用图幅或区域作为存储单元,当采用图幅为存储单元时,图幅的分幅与编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 B/T 1 3 9 8 9 和行业标准 城市测量规范CJJ/TS的规定;2 专题遥感信息成果宜按图幅、区域或专题要素层作为存储单元;3 存储单元的命名应规范、简洁,且应易于识别和管理。4 遥感数据获取处理4.1 一 般 规 定4.1.1 城市遥感数据按遥感平台和遥感器类型可分为卫星遥感数据、常规光学航空遥感数据、无人机摄影数据、倾斜摄影数据、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合成孔

26、径雷达数据和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等。4.1.2 遥感数据的 空间分辨率、波段范围及波谱分辨率和成像时点等,应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应用需求。4.1.3 获取的遥感数据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包括目 标区域的影像或其他传感数据;2 应包括遥感平台和遥感器的参数;3 当数据获取中使用G N S S和 I MU系统时,应包括 P O S数据;4 当需制作高精度遥感信息成果时,应包括控制点数据。4.1.4 遥感数据经处理后,应满足城市遥感信息成果制作的要求。4.2 卫星遥感数据4.2.1 卫星遥感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或其他传感器数据;2 遥感器参数,包括遥感器类型、扫描带宽、空间分辨

27、率、光谱分辨率以及其他特征参数;3 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时的参数,包括太阳高度角、轨道高度、太阳倾角、卫星倾角、重复周期等;44。2。2卫星遥感数据的其他说明等。获取的全色、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影像的云量覆盖应少于5%,且不应覆盖重要地物,分散云层所占面积总和不应大于影像面积的10%;2 影像的覆盖范围应大于成图范围,景与景之间应有适度重叠,不应有漏洞或裂缝;3 条纹或坏线的面积不应大于影像面积的5%;4 影像侧视角山区不宜大于1 60,其他地区不宜大于2 00。4.2.3 对全色、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应根据要求进行下列全部或部分处理:1 辐射校正;2 影像配准;3 几何纠正;4

28、 影像增强;5 影像融合;6 影像镶嵌。4.2.4 遥感影像辐射校正应包括遥感器校正、大气校正、太阳高度和地形校正等。4.2.5 同步获取的全色、多光谱影像可先作配准、融合,再进行几何纠正。4.2.6 对不同波段或不同遥感器的遥感影像应进行配准。影像配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选择适合于影像遥感平台类型的模型进行配准;2 当两景影像的遥感平台类型不一致或获取时间差别较大时,宜以合适精度的地形图或D E M数据分别对两景影像进行几何纠正,作为配准底图;3 配准后两景影像配准误差的允许偏差,对山地不应大于1 个像元,其他地区不应大于1/2个像元。4.2.7 卫星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29、1 几何纠正宜以整景影像为单元进行,在地形复杂地区,可对整景影像分区纠正,但应保证相邻分区有影像重叠范围和公共控制点;2 几何纠正的 模型宜选择遥感平台物理模型,在参数不完整的情况下可选择有理函数模型或多项式模型;3 纠正控制点应选择建筑角点、道路交叉口等永久性明显地物点;控制点宜均匀分布于整景影像,点数应满足所用纠正模型的要求;控制点坐标宜利用现有合适比例尺 D L G数据获得,或利用G N S S、全站仪测量实地测定;4 对地形起伏大或影像侧视角大的地区,应采用遥感平台物理模型或采用有理函数模型,并应使用 D E M数据进行正射纠正;5 纠正重采样后,平坦地区影像拟合误差的允许偏差对山地不

30、应大于1 个像元,其他地区不应大于1/2个像元。4.2.8 影像融合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于融合的两景影像的空间分辨率相差不宜超过4 倍;2 融合前,可对全色数据进行局部反差增强和降噪处理,对多光谱数据进行色彩增强;3 应根据影像的灰度动态范围、拟提取信息的特征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融合算法;4 融合过程应保留原始数据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融合后的影像应能反映细部特征且无明显光谱失真。4.2.9 影像镶嵌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镶嵌前宜先进行各波段影像的灰度匹配,匹配后应色调均匀、反差适中;2 应通过接边纠正处理实现镶嵌边界的平滑过渡;3 宜避免利用建筑物、线状目 标体作为拼接边界;4 应避免使用简单

31、的矩形镶嵌;5 镶嵌后的影像应清晰、色彩均匀。4.2.10 高光谱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处理应包括下列方面:1)辐射校正,包括反射率和发射率的大气校正和地形 校 正;2)光谱校正;3)几何校正,包括几何精校正和正射校正;4)参数反演,采用与其他遥感卫星对比检验或现场真实 性检验进行。2 预处理后的高光谱数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航天高光谱成像数据预处理产品分级G B/T 3 6 3 01的相应规定。4.3 常规光学航空摄影数据4.3.1 常规光学航空摄影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常规光学航空摄影影像数据;2 航摄仪参数,包括仪器型号、焦距、像幅、航摄比例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32、检校文件以及其他特征参数;3 航空摄影平台参数,包括飞行高度、航区号、航带布置情况、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导航方式以及飞行时间等;4 使用G N S S 和I MU系统时的P O S 数据及其说明;5 摄影区域的地形图、技术设计及总结和验收资料等。4.3.2 用于制作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的航空摄影数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5 00 1:1 0 00 1:2 0 0 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 B/T6 9 6 2或 1,5 0 0 01,1 0 0 0 01,2 5 0 0 01,5 0 0 0 01,1 0 0 0 0 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 B/T 1 5 6 6 1 的规定。4.3.

33、3 当采用传统胶片式航空摄影时,应对胶片进行扫描生成数字影像。扫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使用经过检校的高精度专业影像扫描仪。2 影像扫描分辨率应符合下式要求:ro 毛 I O O X S/D(4.3.3)式中:ro 影像扫描分辨率(拼 m);D 航摄影像比例尺分母数值;5 成图比例尺分母数值。3 扫描影像应清晰,相邻影像色调应一致,框标应完整、清晰。4.3.4 对从数字航摄仪获得的数据,应进行数据分离、辐射校正、系统级的几何纠正等初步处理,处理后的航摄数字影像应符合下列规定:1 色差应适中、不偏色;2 应能辨别出地面上最暗处的影像细节;3 不应有色斑,坏点不应超过9 个连续像元。4.3.5 航

34、摄数字影像数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1,5 00 1,1 0 0 01,2 0 0 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 B/T 7 9 3 0的规定进行下列处理:1 影像预处理:应包括格式转换、数码相机畸变差改正和图像增强等;2 空中三角测量:应包括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等;3 定向建模。4.4 无人机摄影数据4.4.1 无人机摄影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无人机摄影影像数据;2 数码相机参数,包括相机型号、焦距、像幅、摄影比例尺分母、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检校文件及其他特征参数;3 无人机平台参数,包括飞行高度、航线示意图、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导航方式以及飞行时间等;4 使用G N S S和I M

35、U系统时的P O S 数据及其说明;5 摄影区域的地形图、技术设计及总结和验收资料等。4.4.2 用于城市遥感的无人机摄影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遥感平台应使用无人驾驶的固定翼飞机或多旋翼飞机,飞机的性能应安全可靠,并应符合低空空域管理相关规定;2 应使用不低于2 0 0 0 万像素的框幅式数码相机,并应使用定焦镜头,最高快门速度不应低于1/1。0 5;3 数 码 相机 应进 行检校,主点坐 标中 误差不应大 于10 拼 m,主距中 误差不应大于5 拌 m,残余畸变差不应大于。.3 像素;4 无人机自动驾驶仪的航路点和曝光点的存储数量不宜少于1。0 个,导航定位G N S S 宜使用双频接收机

36、,数据输出频率不应低于 4 Hz;I MU的测角精度对侧滚角、俯仰角不应大于0.0 1“,对航偏角不应大于 0.0 20。4。4.3 1无人机摄影应符合下列规定: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应符合表4.4.3 的规定;表 4.4.3 无人机摄影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m)成图比例尺空间分辨率1:5 0 01:1 0 0 01:2 0 0 0毛 0.0 5毛0.1毛0.2 2相对航高不宜大 于 1 5 0 0 m,巡航速度不宜大 于1 2 O k m/h;3 飞行分区界限应与图廓线相一致,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1/6摄影航高,分区的跨度应能完整覆盖整个摄区;4 航线宜按东西向平行于图廓线直线飞行,曝光点

37、宜利用D E M数据依地形起伏逐点设计;5 摄区太阳高度角不应小于 2 50,阴影倍数不应大于2.1,高层建筑物密集的地区应在当 地正午前后各lh内 摄影;6 影像的航向重叠度宜为60%一80%,旁向重叠度宜为1 5%一6 0%;7 影像应覆盖至摄区范围外,航向上应至少超出两条基线,旁向上不宜少于像幅范围的50%。4.4.4 无人机摄影数据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影像应清晰,不应有云、云影、烟、大面积反光和污点等缺陷,拼接影像应无明显模糊、重影和错位等现象;2 单幅影像倾角不宜大于50,最大不应大于 1 20;分区内大于80的影像数不应多于总影像数的10%;3 单幅影像旋角不宜大于 15“,最

38、大不应大于 3 00,在同一条航线上旋角大于2 00的影像数不应多于3 个,超过1 5。的影像数不得多于分区总影像数的10%;4 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30m,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50m,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于 S O m。4.4.5 无人机摄影数据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和控制点测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1:5 0 01:1 0 0 01:2 0 0 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 B/T7 9 3 1 的规定执行;2 无人机航摄获取的数字影像数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1:5 0 01:1 0 0 01:2 0 0 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

39、 B/T7 9 3 0 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下列处理:1)影像预处理:应包括格式转换、数码相机畸变差改正 和图像增强等;2)空中三角测量:应包括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等;3)定向建模。4.5 倾斜摄影数据4.5.1 倾斜摄影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倾斜摄影获得的垂直和倾斜影像数据;2 数码相机参数,包括相机型号、焦距、像幅、垂直摄影比例尺分母、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检校文件及其他特征参数;3 倾斜摄影平台参数,包括飞行方向、航线示意图、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导航方式以及飞行时间等;4 P O S数据及其说明;5 摄影区域的地形图、技术设计及总结和验收资料等。4.5.2 用于城市遥感的倾斜摄影系统

40、应符合下列规定:1 倾斜航摄仪宜由一个垂直、多个倾斜的大面阵数码相机组成,并应集成高精度P O S系统;相机应经单相机检校、多个大面阵相机平台检校、P O S标定等,多相机曝光的同步精度应优于1 0 拌 5;2 城区倾斜摄影宜在 10O m一1 0 0 0 m高度空中作业;当需满足大比例尺测绘精度要求时,宜采用载人固定翼或直升机作为遥感平 台;3 当需建立城市三维模型时,航线应采用交叉敷设或加大航向旁向重叠度,垂直影像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均不应小于7 0%,倾斜影像航向重叠度不应小于50%;4 应至少获取天然真彩色的一个垂直影像和多个倾斜影像,天然真彩色波段应覆盖4 0 0 n m一7 0

41、0 n m光谱范围;5 获取的倾斜影像与垂直影像中心点地面分辨率不宜超过3 倍。4.5.3 倾斜摄影数据的获取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倾斜数字航空摄影技术规程C H/T 3 0 21 的规定。4.6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4.6.1 机载LI D A R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激光点云数据和数字影像数据;2 LI D A R系统技术参数,包括系统型号、波长、脉冲频率、扫描频率、激光发散角、点间距、点密度、带宽以及数码航摄仪相关参数;3 遥感飞行的技术设计资料,包括飞行高度、航区号、航带布置情况、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导航方式以及飞行时间等;4 P O S 数据及其说明;5 遥感区域的地形图、技术设计及

42、总结和验收资料等。4.6.2 用于城市遥感的机载LID A R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激光波波长应位于近红外至中红外波谱范围内;2 系统配置的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应满足项目应用的基本要求,当制作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时,应采用集成量测数码相机的系统,数码相机应具几何检校模型和参数;3 搭载 L I D A R系统的飞行器宜在 G N S S基站周围25k m内,应至少有4 颗G NS S 卫星被锁定,可观测6 颗卫星,卫星的仰角应大于1 5“,P D O P值不应大于4;4 正式飞行前应进行检校,差分 G N S S、I MU和激光扫描仪等硬件系统应精确同步;激光雷达系统的平面精度应满足用户的需求;

43、激光雷达系统的高程精度应达到分米级,并应满足城市口5艺U遥感信息应用的精度要求;7 应保证搭载激光雷达系统的飞行器在数据获取过程中不受天气影响,并应保证摄影区域的完整性和有效覆盖。4.6.3 机载LID A R数据获取和处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C H/T 8 0 2 4和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C H/T 8 0 2 3的规定。4.7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4.7。1 l数据;2 3S A R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星载、机载和无人机载S A R遥感器经成像处理后的影像I n S A R干涉测量时的单视复数(SIJ O 影像对数据;遥感器参数,包括遥感器类型、扫描带宽、

44、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及其他特征参数;4 遥感数据获取时的参数,包括太阳高度角、轨道高度、太阳倾角、卫星倾角、重复周期等;5 遥感数据的其他说明等。4.7.2 S A R数据应选取影像叠影少、回波损失小的人射角和极化方式。4.7.3 S A R数据获取及处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1,5 0 001,1 0 0 0 0 地形图合成孔径雷达航空摄影技术规定C H/T 3 0 1 5和 1:5。0 1:1 0 0 0 0 地形图合成孔径雷达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定C H/T 3 016 的规定。4.8 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4.8.1 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获取的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集;2 可量

45、测实景影像数据的内、外方位元素和时间参数等。4.8.2 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获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影像分辨率在40m成像距离内不应低于25m m;2 相邻影像成像间隔应在12m以内;3 每个成像位置的影像数不应少于4个,即前视2 个、左视1 个、右视 1 个;前视影像与中心线夹角应小于 15“,左视、右视影像与中 心线夹角应为20。一45“;4 每个成像位置的多个影像应同步拍摄,同步精度应优于1/1 0 0 0 5;5 影像的外方位位置元素平面位置精度应优于。.s m,姿态精度应优于0.05“,影像上地物的相对量测精度应优于1/1 0 0;6 整幅影像应清晰、色彩饱和、亮度均匀、反差适中、无明

46、显遮挡。4.8.3 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2 3 4 5处理。应对每一个影像关联其内、外方位参数和时间参数;应删除间隔过密的影像;应对影像进行去噪、色彩亮度调整归化等处理;应删除涉及隐私等不宜表达要素的影像;应对影像上涉及隐私的人脸、车牌等目标进行模糊化5 遥感信息成果制作5.1 一 般 规 定5.1.1 利用获取的符合空间分辨率、波段范围、波谱分辨率及成像时间要求的遥感数据,可根据需要制作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或专题遥感信息成果。5.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可包括 D L G、D O M、D E M、D S M和三维城市模型等,其技术规格及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测绘基

47、本技术要求G B/T 3 5 6 3 7和行业标准 城市测量规范CJJ/TS的规定。5.1.3 城市专题遥感信息成果的类型、成图比例尺和图式表达等应满足相应专题应用的要求。建设用地分类、建筑、水体水质、植被、地面沉降和热环境等专题遥感信息成果制作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章规定。5.2 基础地理信息5.2.1 城市D L G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1,5 0 0、1,1 0 0 0、1,2 0 0 0、1,5 0 0 0、1,1 0 0 0 0 D L G制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测量规范CJJ/TS的规定执行;2 1:5。0 0 D L G制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 0 0

48、。1:5 0 0 0 0 生产技术规程 第1 部分:数字线划图(D L G)C H/T 1 015.1 的规定执行。5.2.2 城市D O M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1,5 0 0、1,1 0 0 0、1,2 0 0 0、1,5 0 0 0、1,1 0 0 0 0 D OM制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测量规范CJJ/TS的规定执行;2 1:5 o 0 o o D()M制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1:5 0 0 0 0 生产技术规程 第3 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D O M)C H/T 101 5.3 的规定执行。5.2.3 城市D E M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1,5 0

49、 0、1,1 0 0 0、1,2 0 0 0、1,5 0 0 0、1,1 0 0 0 0 D EM制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测量规范CJJ/TS 的规定执行;2 1,5 0 0 0 0 D E M制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 0。1:5。0 0 生产技术规程 第2 部分:数字高程模型(D E M)C H/T 1 0 15.2的规定执行。5.2.4 城市D S M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利用常规光学航空摄影数据制作 D S M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数字表面模型 航空摄影测量生产技术规程C H/T 3 012的规定执行;2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 D S M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数字

50、表面 模型 航天摄影测量生产技术规程 C H/T3 013 的规定执行;3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制作 D S M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数字表面模型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C H/T 3 0 1 4 的规定执行。5.2.5 三维城市模型制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 1 57 的规定。5.3 建设用地分类信息5.3.1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信息应包括用地类别及各类用地的范围、分布和面积等。用地类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5 0 1 3 7的规定,并可根据需要对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信息安全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