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上册语文第单元教学设计
————————————————————————————————
———————————————————————————————— 日期:
30
昆钢实验学校〔贾建荣〕〕第六单元方案
二年级 贾建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精读单元。
?要好好学字?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下一代的关心。?朱德的扁担?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那么、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梅兰芳学艺?讲述的是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勤学苦练弥补了先天的缺乏。?孔繁森?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大禹治水?赞扬了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中的生字、生词。认识在课文中的新部首。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到达会读会写的要求。
3、让学生了解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立志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
4、让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缺乏,要从小练就好的根本功,将来才能更好地从事与工作。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立志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
2、让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缺乏,要从小练就好的根本功,将来才能更好地从事与工作。
3、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思想。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从分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表演,指导学生补充事情发生的原因。
课时分配
?要好好写字? 2课时
?朱德的扁担? 2课时
?梅兰芳学艺? 2课时
?孔繁森? 2课时
?大禹治水? 2课时
练 习 6 2课时
课题
课文12
要好好写字
课时
2
课
型
授
新
课
主备
教师
贾
建
荣
教学资源
课堂演示、ppt
选用
教材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和深深爱意,懂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和深深爱意,懂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法与学法简述
讲解、比照分析法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个案及拓展
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要好好学字〞是谁说的?要谁好好学字?〕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
要求:(1) 画出生字词。
(2) 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三、 精读课文
1、 课件出示,引导观察。
“要好好学字〞是谁说的?你们认识毛主席吗?
简介:毛主席
2、 细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
〔2〕 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什么?
“才〞是什么意思?这里强调什么?
〔3〕 齐读第一段。
〔4〕 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 细读第二段。
〔1〕 指名读。
〔2〕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拟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4〕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 细读第三段。
〔1〕 指名读。
〔2〕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 这是谁对谁说的?
〔4〕 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 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 指导朗读。
四、 作业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参加〞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词语卡片。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抽读生字词,正音。
(3) 指名分节读课文。
(4) 齐读课文。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毛主席在〔〕遇见〔〕。
二、 总结全文
1、 指名读课文。
2、 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三、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四、 课堂练习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开展、军事理论的奉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奉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课外作业布 置
1、抄写本课生字。
2、完成课课练。
板书设计:
起因 相遇 时间 地点 人物
要好好学字 经过 问 答 写 殷切希望
深深爱意
结果 好好学字 语重心长
教后反思
课题
课文13
朱德的扁担
课时
2
课
型
授
新
课
主备
教师
贾
建
荣
教学资源
课堂演示、ppt
选用
教材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那么,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那么,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法与学法简述
讲解、比照分析法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个案及拓展
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挂图,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兴旺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13、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4、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答复,贴出生字卡片。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方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 战 士 军 令 井 冈 山 粮 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 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 担忧)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 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 禁 坪 浩 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 担 粮 军 井 战 士 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小结识记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拟的方法记住:旦 担
开 井 土 士 房 肩
3,指导书写。
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局部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新授
〔一〕、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 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挂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答复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5、刚刚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三个醒目的大字:“朱德记〞,
理解“朱德记〞朱德的扁担,谁也不准拿走。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那么,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简介:
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 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发动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着战士们下山挑。
人物描写: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助。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课外作业布 置
1、抄写本课生字。
2、完成课课练。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 担朱德找扁担
(以身作那么,同甘共苦)
教后反思
课题
课文14
梅兰芳学艺
课时
2
课
型
授
新
课
主备
教师
贾
建
荣
教学资源
课堂演示、ppt
选用
教材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缺乏,教育他们从小苦练根本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重点词句,让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缺乏。
教学难点
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缺乏,教育他们从小苦练根本功。
教法与学法简述
讲解、比照分析法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个案及拓展
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梅兰芳图片
1、板书课题。
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3、学习词语:学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3、试读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
5、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 〕,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的故事。
三、作业 :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
〔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似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四、课堂练习
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 〕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 〕水底游动的鱼儿。
五、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教学“戈〞,戈字旁。
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局部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开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课外作业布 置
1、抄写本课生字。
2、完成课课练。
板书设 计
学艺遇到困难 眼影没有神儿
梅
兰 决心没有动摇 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 眼睛会 勤能补拙是良训
芳 刻苦练功 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说话了 一分辛苦一分才
学
艺 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教后反思
课题
课文15
大禹治水
课时
2
课
型
授
新
课
主备
教师
贾
建
荣
教学资源
课堂演示、ppt
选用
教材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的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法与学法简述
讲解、比照分析法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个案及拓展
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要求: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拟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迫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教学局部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以下生字:理形指导以下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五、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着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着、挖通、劈开〞要重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简介 什么是传说:
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对民间长期流传的人和事的表达。内容有的以特定的历史人物、事件为根底,有的纯属梦想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无家可归:没有家可以回。
传说故事:?牛郎织女?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白蛇传?、?后羿射日?
?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外作业布 置
1、抄写本课生字。
2、完成课课练。
板书设 计
治水前 淹没 冲到 无家可归
经过 吃尽 走遍 挖通 劈开
大禹治水 治水中 历尽千心治洪水
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动人事迹代代传
治水后 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教后反思
课题
课文16
孔繁森
课时
2
课
型
授
新
课
主备
教师
贾
建
荣
教学资源
课堂演示、ppt
选用
教材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重点词句,让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缺乏。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法与学法简述
讲解、比照分析法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个案及拓展
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读准生字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教师正音。
优秀 援藏 干部 拉萨市 失去 孤儿 抚养
请求 献血 容许 感动
3、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写的是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出示词语,指名读。
学习生字字形。
2、指导书写。
医:注意笔顺,里面不能写得太小,右面也不能超出半框口。
感:“心〞要托住上面的“咸〞。
三、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查字典,理解“优秀〞。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句将拉萨市发生了地震。第二句讲三个孩子成了孤儿。第三句讲孔繁森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来抚养。
2、指名读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3、4 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2、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容许了?
哪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引导学生比拟近义词:请求——恳求
3、“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5、指导朗读。
“悄悄〞要重读,“再三恳求〞要重读。
歌词要读出藏胞们的深厚感情。
二、总结课文。
1、讨论:学过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优秀的援藏干部
出示提纲。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学生练习复述。
简介: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典范。
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局部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没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那么百十元,多那么上钱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课外作业布 置
1、 抄写本课生字。
2、 完成课课练。
板书设计:
16、 孔繁森
抚养藏族孤儿 鲜血帮助孤儿读书
〔像对待亲生儿女〕 〔悄悄 请求 恳求〕
关心人民无私奉献
教后反思
课题
练习6
课时
2
课
型
授
新
课
主备
教师
贾
建
荣
教学资源
课堂演示、ppt
选用
教材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 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4、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会和生病的同学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会和生病的同学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学会看望生病的同学时,进行问候。
教法与学法简述
讲解、比照分析法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个案及拓展
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2〕 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 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3、 练习
〔1〕 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
〔2〕 动手画图标。
〔3 〕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 反应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 菜 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应。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 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
〔2〕 动手画这些标志
〔3〕 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样做。
〔4〕 扩展练习:我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思,并画出来,介绍给同学们。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读。
〔4〕 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人一己百:别人做一次,自己做一百次。
勤能补拙:勤快能弥补笨拙。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桌练习背诵。
4、 反应。
(二)古诗?长歌行〔节选〕?
1、审题
〔1〕、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2〕、 说说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
③解释意思。
④学生练读、背诵。
〔2〕、学生读第二句话。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
③解释意思。
④学生诗读、背诵。
〔3〕、 学生读第三句话。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
③解释意思。
④学生试读、背诵。
3、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三句话。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
4、反应。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审题
二、指导
1、读题目内容
2、丁大勇去看李小燕同学会说些什么?
3、王小娅优势不能去,请丁大勇带信,丁大勇该怎样对李小燕说?
三、练习
1、小组演练
2、分组汇报,及时进行评议指导。
课外作业布 置
3、 抄写本课生字。
4、 完成课课练。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练习6
课时
2
课
型
授
新
课
主备
教师
贾
建
荣
教学资源
课堂演示、ppt
选用
教材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 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4、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会和生病的同学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会和生病的同学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学会看望生病的同学时,进行问候。
教法与学法简述
讲解、比照分析法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个案及拓展
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2〕 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 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3、 练习
〔1〕 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
〔2〕 动手画图标。
〔3 〕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 反应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 菜 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应。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 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
〔2〕 动手画这些标志
〔3〕 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样做。
〔4〕 扩展练习:我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思,并画出来,介绍给同学们。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