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低段教学中如何进行识字、阅读教学参加“第十二届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识字、阅读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3月25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二届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识字、阅读教学研讨会,在三天的学习中,共聆听了来自全国的16位名师、专家的授课和讲座,真是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专家们深厚的功底、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教学、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的研究,深深打动着我、感染着我,让我这个第一次走出家门的教育者看到了世界的新奇和美妙。张敏华老师悦耳动听的声音、富有激情的讲授,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伟大的师爱;吴琳老师睿智的课堂和对语文教学的默默付出,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教育者的品格;石春妍老师的“双线并进识
2、字,三境联动阅读”讲座,为我们识字、阅读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还有著名儿童诗人雪野、教育专家赵志祥、赵昭、钟鹤童、吉春亚等等,都让我备受感染,心灵一次次被深深撞击,深觉自己知识、能力的差距。当然,在不断地反省过程中,专家们传递的理念、方法也慢慢在我心中扎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学生基础段打牢基础,在课堂中进行识字、阅读教学,结合专家的讲授和自己的一点教学实践,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识字、阅读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识字的关键是记忆,学生识字负担重,重就重在学过的字容易忘记。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短时记忆的遗忘率一般在之间。要求学生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不许遗忘”,教师和
3、学生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遗忘作斗争。事实证明,现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认识”生字的时间。这样识字费时又费劲,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都很重。随文识字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用听故事、读故事的办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让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字就不是孤立的,汉字被置身于广阔的背景,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从另外的角度看,字、词、句、段、篇是相互联系的,符合课文教学的系统观和联系观。这样,学生对生字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如:课文乌鸦喝水里有
4、“喝、渴、找、怎、么、办、法、高、想”等生字,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的记住,不易混淆。“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我事先准备了一个瓶子,里面放了大半瓶水,又怕学生看不清水在瓶子里的高度,便在瓶子里掺了红墨水,这时我拿着乌鸦图片作演示,表示乌鸦喝不着小口高颈瓶里的水,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这时乌鸦开动了脑筋,它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办法”这个生词,意思
5、容易理解,不需要多加解释,只要对字形稍加指点就可以了。对“办”字我还做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力字旁的两点千万不要丢了。教师一边讲一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二、应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喜欢识字、爱上阅读。首先,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游戏或比较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只要教学开始,便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猜谜游戏,从游戏中引出绳子,适时地完成生字的教学。这样,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情况下,让学生对生字建立表象,形成初
6、步认知并及时对这些生字进行深入的学习。其次,扫清阅读“障碍”激发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如授课时,教师抓住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引入课文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课文,“同学们读书时,你想给同学提什么要求呢?”学生会这样回答:“首先给生字朋友做记号,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学生通过互相提示后,教师就指导学生一边读文,一边把生字或不懂读的字画出来,后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当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时,就要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将自己认识的字、词、句与课文整合起来,这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手段检查,如开火车认
7、读生字、老师让学生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找出带有生词的句子读一读、最后再来读课文.这样既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又体现了识字、读文层次性,而且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与生字碰了几回面,“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新字,同时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再次,积极倡导随文识字,图文结合理解字义。 随文识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儿童身边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采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时用图画帮助识字,可以使学生对生字产生强烈、
8、深刻的第一象。在学习课文时,采用随机让学生观看图画识字的方法,使汉字和图片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汉字的形状就会清晰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明显的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通过图画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理解课文。三、带领学生走出文本,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生活处处是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如每个单元主题后的讨论实践题,可组织带领学生模拟社会舞台、扮演小记者等方式,在解答的同时了解了社会,更丰富了语文知识。还如荷花一课的学习,文本之外再为学生朗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优美且丰富了知识、升华了主题,更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树立和落实了大语文观。这些活动可以说是识字、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总的来说这次去学习,应该准确的说是欣赏,同时也是思考。不仅让我见识了课堂上高超的艺术,更让我在思想上进行了一次洗灌。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学习钻研,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相信只要怀揣一颗学习的心、一颗为教育奉献的心,也将点亮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