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53477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寓言天地二、教材解析(一)课文内容本单元围绕“寓言天地”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二)教学目标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掌握“耒”字旁。2.借助注释读好文言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3.注意积累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5.学会思考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6.懂得尊重不同的想法。7.能按一定顺序仔

2、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8.结合生活展开想象,扩展图画内容,联系说话。9.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10.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11.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12.正确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13.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使用。14.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15.了解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16.了解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但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的特点。17.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三)教

3、学重难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池子与河流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告诉学生: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起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陶罐

4、和铁罐及狮子和鹿中,注意积累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结合图画将故事内容及道理简单落实到书面。本单元的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读好文言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2.注意积累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三、教学建议狮子和鹿(一)教材分析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国家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

5、理。(二)教学目标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为学生们设计以下目标: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第三、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

6、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三)教学流程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们要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

7、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第一读就是让孩子

8、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来。陶罐和铁罐(一)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

9、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

10、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二)教法1、指导观察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2、表演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三)学法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

11、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2、美读训练法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四)教程: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

12、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6课就明白了,就这样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2.读通课文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教师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们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

13、体会,在点评中,教师要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3.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教师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们主要做以下点拨引导:(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

14、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a.“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b.“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此环节,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

15、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们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五)延伸文本 “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理解寓意读懂故事,明白道理。我觉得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教师应该从这些地方突破:1.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2.抓情节反转处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寓言故事往往借助故事情节的矛盾处或反转处来揭示寓意。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寓意。读寓言要明白故事讲述的道理,这是本单元寓言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教学时切记把道理从故事中剥离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其中的道理,同时注意不要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理解寓言的道理上。四、课时安排守株待兔 2课时陶罐和铁罐 2课时狮子和鹿 2课时池子与河流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2课时语文园地二 2课时快乐读书吧 1课时 共计13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