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 会计专题 (1) 论文题目:论财务管理中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 姓 名: 张诚 学 号: 1006130658 成 绩: 任课教师评价: 论文选题符合会计专题课程考核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作者阅读较广泛,参考文献较充足。很好 较好 一般 尚可 差论文观点正确,结构较合理,层次较清晰,逻辑性强,论述较全面,工作量较充实,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很好 较好 一般 尚可 差该生平时学习较认真,善于思考,到课率高,不迟到早退.文章语言表达较好,格式符合规范要求,体现了较好的学风。很好 较好 一般 尚可 差 签名
2、: 2013年12月注:请将该封面与论文装订成册。目 录 1 引言 12 本量利分析法的理论根据 13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模式24 本量利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25 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 3 5。1本量利分析对“成本的定义同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口径不一 致3 5.2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易区分4 5。3混合成本难以分解4结束语 5参考文献5中 文 摘 要本量利分析法一般用于利润预测和判断经营状况。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成本习性。即根据成本和产量的之间的关系,对利润进行匡算的一种科学方法。企业中的财务预算、成本控制都使用这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也存在许多局限性,通过分析和论证,实践证
3、明,本量利分析法,并不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唯一方法,而且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须看到它的局限性。本文就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并给出相关结论。【关键词】本量利 边际贡献 产品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1 引言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示成本、业务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公司理财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结合暑期到企业专业实习,发现企业在运用本量利分析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应对本量利分析的结论加以修正,以免决策
4、失误.2 本量利分析法的理论根据从事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必须具备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而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使这三要素按比例有机地结合,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本量利分析法,就是利用这个规律,使生产过程三要素达到最优结合,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从财务角度看,劳动资料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劳动对象主要表现为原材料,劳动力主要表现为工资.固定资产通过折旧进入产品成本的部分,无疑地属于固定成本的性质。用于产品生产过程、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一般表现为变动成本。工资,在以计时工资为主的条件下,一般地表现为固定成本;在以计件为主的条件下,一般表现为变动成本。直接成本中的大多数指出属于变动成本
5、,间接费用中的大多数指出属于固定成本。产量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关系,也就大体反映了生产三要素有机结合的利用状况,在一个企业中,提高设备利用率,做到增产、增收、增利不增设备,反映在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就会下降;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到增产、增收、增利不增人,反映在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工资含量就会降低。这样不增投资、不增人而增产、增利的经营方式,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因此,本量利分析法是探索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如何才能寻求到生产三要素最优结合的恰当比例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叙述到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时,指出:从货币资本G向生产资本形态转化时,不仅在质的内容上发生了从G到A
6、(劳动力)从G到PM(生产资料)的变化,而且A和PM“还表示一种量的关系”,即A和PM的比例,这种比例“一开始就由一定数量的工人所要耗费的超额劳动即剩余劳动量决定的”。这个剩余劳动量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利润,而利润和劳动力A之比即剩余价值率,和全部资本之和之比即资本利润率。所以,A和PM的比例,以及PM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比,“一开始就是有利润率决定的。因而本量利分析法,能够成为预测利润的科学方法。 本量利分析法产生的物质条件是生产社会化、现代化。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结果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经营规模的扩大,固定费用比重达到相当程度,再加上市场条件变化,主动权从生产者转向购买者手中,供过于求
7、的出现,本量利分析法也就应运而生。这些既是产生本量利分析法的客观物质基础,也是运用本量利分析法的客观条件.如果一个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很低,经营规模很小,固定费用比重不大,生产任务饱和的情况下,既不会产生也无须运用本量利分析法。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模式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模式是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点)公式如下: Q=F/(PV).公式(1), Q盈亏平衡点销售量,F固定成本总额 ,V单位变动成本,P产品单位售价:SB=F/(1Y/S)公式(2), SB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现在的销售收入总额,V变动成本总额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数额叫做“边
8、际贡献”。边际贡献首先用来负担固定成本,如不足则发生亏损,如有多则产生盈利。公式(1)P-V是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额。公式(2)V/S是每元销售收入的变动成本;1-V/S是每元销售收入提供边际贡献额,化为百分数即为边际贡献率RCM。因此,公式(2)可表述为: SB=F/RCM 采用本量利分析法计算利润的步骤应该是第一步计算边际贡献,即: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第二步再计算利润。即: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 “盈亏平衡点”就是: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因此,边际贡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经济效益不外是下列三种情况:边际贡献=固定成本;保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盈利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9、亏损因此,可以利用座标图寻找销售收入在任何一点上的成本和利润的情况。4 本量利分析法的具体运用(1) 确定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 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2) 确定达到目标利润的各项数值: A、 产品销售价格不变、销售量不变、固定成本不变、要完成既定的目标利润,就只有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因而确定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则应该是: 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产品售价-(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销售量; B、 其他条件不变,要完成既定的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开支数额必须控制的幅度计算公式如下:固定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 C、 利用“本量利”之
10、间的关系,在上级下达利润率比去年提高R时,可测算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是否可能达到:如果成本构成不变,单价不变,利润率提高R,则:销售量应增加数=(固定成本总额利润提高R)/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如果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利润提高R,则:固定成本应降低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率提高R 如果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不变,利润率提高R,则: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率提高R)/销售量上述公式,在进行利润规划算大账事,是很有用处的,它能指明完成目标利润可能达到的方向,因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量利分析法的确是方便可行的方法,应用范围广阔。它不但可以应用于控制成本、规划利润,也可以进行盈亏产品
11、是否继续生产的决策和生产组织安排、产品价格决策、工资水平决策与控制等等。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 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本量利分析所建立和使用的有关数学模型和图形,是以有关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建立为条件的,即全部成本已经被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变动成本随产销数量的变化而作正比例变化,固定成本与产销数量无关,是固定不变的.如以y 表示总成本,x 表示产销数量,a 表示固定成本,b 表示单位变动成本,则总成本的习性模型为: y = a +bx.若以s 表示单位售价,P 表示利润(指税前利润) ,则可得出目标产数量模型:x = ( P + a) / (s - b
12、) 。但实际我们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将总成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5.1 本量利分析对“成本”的定义同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口径不一致现行制度所指的成本是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三大项;而本量利分析时所指成本既有制造成本又有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如果借助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本量利分析,应注意这种区别.5。2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易区分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非常熟练地将成本区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但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却有些难度。就概念而言,固定成本指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指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操作时并非如此。如企业的电
13、话费用,会计处理时将其计入管理费用,本量利分析时则会发现,电话费用既有固定成本的性质又有变动成本的性质,电话费用由按固定数额计收的月租费和按通话时间及计价标准计算的通话费用两部分组成,前者属于固定成本,而后者属于变动成本。又如,铝加工工业使用的电解槽设备,新槽启动焙烧,因预热而耗用的燃料、动力成本(初始量) 属于固定成本性质,而预热后进行铝冶炼的耗电单位成本,随着铝产量的增加逐步下降,燃料、动力总成本呈一上凸抛物线。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供水企业尚未测算供水成本,水产养殖、林业种植等行业的总成本变动不一定同总产量保持同方向,甚至于完全背道而驰.可见,在企业中某些固定成本是人为的,实际并不固定;变动
14、成本并不同业务量保持严格的等比例关系,仅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才近似于理论上说的一条直线。此外,着管理技术以及企业制造经营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以需求带动生产的及时(J ust in time ,简称J IT) 采购与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日趋普及,企业成本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传统成本习性理论假定成本受单一因素-产销量驱动,实际上,成本驱动因素,即成本动因(cost driver) 并不是唯一的.所以,建立在传统成本习性基础上的成本划分,只有在产销数量驱动成本占比重较大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然而,在现代制造经营环境中,非产销数量驱动的成本已大大增加,且呈逐渐上升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本量利分析的基础。
15、按照传统成本习性理论,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实际上,固定成本的发生也受相应的成本动因影响,如果相应的成本动因量发生了变动,即使产销数量不变,固定成本也要发生变动。例如产品投产前的调整准备成本在批量不变的条件下,往往与产量无关而被视作固定成本。但当批量调整之后,由于调整准备次数(或时数) 发生了变化,调整准备成本也就不可能再固定不变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千变万化以及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大批量生产企业受到了严峻挑战,不得不经常根据消费需求进行批量调整,以减少或消除存货,从而降低成本,加竞争能力。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仍把不随产量变化的调整准备成本视为固定成本是不妥当的。文档为个
16、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5.3 混合成本难以分解本量利分析介绍了三种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但都带有太大的假设性.两点法需要高低点,比较粗略,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基本正常、成本变化趋势比较稳定的中小型企业;散布图法人为因素大,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使用者很反感;回归分析法借助微分极值原理,较之前两种方法更为准确地分解了混合成本,但该方法有一个重要前提,要求业务量与成本之间必须保持线性关系,但有些企业的主营业务却难以达到这种要求。如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与成本之间不仅很难保持这种线性关系,而且当发电量高时,成本反而低;发电量低时,成本却很高。所以,用回归分析法来考虑该企业
17、的成本水平,是无法实现的,需要考虑采用其它的办法分解混合成本。6 结论由此可见,我们在实际应用本量利分析法时,要认清其局限性,不能盲目套搬本量利分析的现成结论,必须积极应用动态分析、风险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技术,从动态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经营条件、市场与价格、生产要素、品种结构与技术条件等诸因素的实际变动情况,调整修正分析结论.参考文献1 袁太芳,郭三美. 本量利分析中“产销平衡”假设的思考. 企业经济,2004 (7)。2 杜慧芳. 传统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局限性及其扩展.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3 杜建国。 本量利问题的博弈分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4 孙振丹。 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5 苗圃。 传统多品种本量利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决策借签,20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