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税源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概述样本.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50458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源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概述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税源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概述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税源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概述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税源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概述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税源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概述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税源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制度概述一、相关税源管理问题强化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依据其内在发展规律从量变到质变客观要求,是税收收入在规模和速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肯定选择。税收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税收关键源泉,但税源不等于税收,税源只有经过征收管理才能转化为税收,税源所决定税收收入和实际征收税收收入之间差距是税收流失,控制和降低税收流失一直是税收征管工作关键任务。目前,税收征管一个微弱步骤就是税源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能力具体表现,是检验税收征管能力试金石。以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不停更新税收管理理念,提升税源管理能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税收管理,

2、实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既是新时期税收工作主旋律,也是现代税务工作者历史使命。相关税源管理讲六个问题,一是税源管理概念,二是税源管理特点,三是税源和税基和应征税款关系,四是实施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信息化加专业化发展肯定结果,五是强化税源管理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要求落脚点,六是税源管理关键内容。(一)税源管理概念“源”字在辞海中定义是“水流开始地方,引申为事物起源”。税源即指税收起源。从税收支付角度或经济角度讲,税源指支付税收财源。从微观来看即是自然人或法人取得收入,从宏观来看即是一国国民收入或中国生产总值,我们称之为广义税源。从税收形成即税法角度讲,税源指课税目标物,即税收客体或课

3、税对象,也称狭义税源。今天所讲税源是从税法角度定义税源概念(即狭义税源)。依据现行税法,根据是否已形成纳税义务划分,可分为潜在税源和现实税源两个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源管理是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管理行为。 国际上部分经济学家从经济角度出发研究税源时,还提出了税本概念。认为税本是税收起源根本,是产生税源物质要素和基础条件。税收来自税源,税源来自税本产生收益,并将税本比作“树”,将税源比作“果实”,从“果实”中取出一部分交给国家即是税收。这种见解强调征税不能侵害税本。而避免侵害税本最根本保障就是依法征税。这种见解对应到中国税收管理理念,就是“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研究国际上结果对我们

4、制订税收政策和实施税源管理含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经过以上分析,认为税源管理概念,是税务机关在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基础上,经过掌握和分析税源信息,把握税源形成、规模及分布,为促进税源依法形成税收、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依法采取行政管理和执法方法,和在此过程中开展相关工作总称。(二)税源管理特点1税源管理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从纳税人角度看,从税务登记、发票购领、纳税申报到缴纳税款、办理减免缓退等涉税事项,全部包含税源管理工作内容。从税务机关角度看,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和法律救助等工作关系亲密。从税收人员角度看,税源管理还包含对制订目标、标准、进行绩效考评、规范和提升税收人员执法能力和综合素

5、质等内容。2税源管理表现管户和管事有机结合。作为税收纳税主体,纳税人是税源载体,也是税源管理对象,对应“户”概念;作为税收征税主体,税务机关也是税源管理主体,其工作内容既对应“事”概念,也对应“户”概念。管户和管事其实是一回事,是从不一样侧面对税源管理表述,其含义全部是指按户管理涉税事务。管户必需从具体事务入手,不然就失去工作内容;管事离不开管户,不然就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3税源管理基于对海量信息集成化处理。对税源情况了解和掌握是税源管理基础,其路径就是对海量信息充足占有和科学利用,所以,税源信息采集和应用水平成为决定税源管理水平基础性原因。要对来自不一样渠道、不一样层面、零碎海量信息加以有效

6、利用,使之能够系统、科学地反应税源基础情况,必需经过“一户式”户籍管理等制度和构建指标体系等路径对海量涉税信息进行集成化处理。4税源管理基于信息化平台支撑。信息化建设是有效进行税源管理根本性保障,也是新旧税收管理员制度相区分关键标志之一,包含软硬件建设两个方面。信息化平台支撑要求计算机网络体系及对应工作软件能够实现以下功效:一是采集海量涉税信息,并依据需要加以整合优化;二是支持利用海量信息对涉税异常进行预警和初步分析;三是支持税源管理整个业务步骤;四是依据系统统计实现对各岗位工作自动考评。5税源管理是不停调整和完善动态过程。受经济发展、税制完善程度和社会文化等原因影响,税源规模、结构和分布总是

7、处于不停改变之中,旧税源不停萎缩以至消失,新税源不停产生而且壮大。为适应客观情况改变要求,税源管理内容必需随之调整,税源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必需不停丰富和完善。(三)税源和税基和应征税款关系税源(税收客体)和税基(也称课税基数) 现有联络又有区分。二者全部是税收组成要素。通常说来,税源是课税内容,税基是课税数量。在有些情况下,税基等于税源量表现形式,如流转税中营业税税源是经营活动中产生流转额,税基即是营业收入,二者是统一。但在有些情况下,税基只是税源数量一部分,如个人所得税税源是个人全部所得,而税基则是个人全部所得额经过一系列扣除、抵免和减免后数额。应征税款则是税基按法定税率计算结果,即应实现税收

8、收入,是制订税收计划和衡量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基础。在一定时期内税源既定条件下,应征税款关键取决于税收优惠政策程度和征管能力和水平。从税源宏观和微观角度科学地估计应征税款,从而采取针对性方法防范税收流失,是科学确定税收计划、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肯定要求,也是税源管理工作关键目标。(四)实施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信息化加专业化发展肯定结果税收征管工作从信息化加专业化到科学化、精细化,概括地反应了我们征管工作两个关键阶段,而这两个阶段分水岭就是征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征管改革思绪开始从实施大规模组织机构、人员配置重组,实施业务步骤优化,搭建信息化软硬件基础平台为关键内容改革进入到以

9、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为关键,以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关键内容关键转型期。假如说征管会议之前,税收征管改革关键内容和思绪能够用“信息化加专业化”来概括话,那么征管会议以后则能够用“科学化和精细化”来概括。从专业化加信息化到科学化和精细化,这两种提法上改变有着关键现实意义,解读二者之间关系是我们把握强化税源管理命题深刻内涵钥匙。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二者在理论上不一样含义。第一,信息化是一个科学化表现,但仅仅是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信息化只是单独指是大家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一个科学手段。科学化则不一样。科学化首先表现为一个理念、一个见解,这种理念和见解内在支撑

10、就是和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就是实事求是。科学化也包含了手段,其中很关键就是现代科学结晶-信息化手段。所以,将征管改革思绪从信息化转变到科学化是认识论上重大进步。第二,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化分工产物,说到底也是一个精细化表现,但专业化只是指在社会分工上精细。精细化则包含了专业化。但比单纯专业化更全方面、更正确,一样也包含了思想意识、方法和手段精细。所以,从专业化转变到精细化也是认识论上关键进步。所以,能够看出,从理论上来讲,科学化、精细化较之信息化加专业化提法,科学化、精细化更为科学,更为全方面,更为正确。其次,让我们看一下二者现实意义。从94年分税制改革到,在十年左右时间内,我们在征管体制上进行了一

11、系列得改革。先是实施了征管、检验两分离或征收、管理、检验三分离,处理了税收专管员征、管、查三权集于一身,权利不受制约弊端问题;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靠,集中征收,关键稽查”“30字”征管模式;其后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税收工作要走“科技加管理”道路,征管工作要实现“信息化加专业化”工作指导思想,开启了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建立专业化现代征管新格局为目标综合征管改革。应该说,十年改革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全部取得了巨大成效,为中国税收事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改革中也出现了部分问题。“30字”税收征管模式建立和征、管、查三大职能分解、实施专业化管理后,因为对“

12、30字”征管模式了解上偏差,造成了实施上偏差。部分同志片面地认为,实施纳税人自行申报就是坐等纳税人上门,放松了对纳税人到户管理和日常巡查;甚至错误地认为除稽查人员外,管理部门人员不能下户;部分地域在实施过程中片面地强调税收专管员从“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致使管户和管事相脱节;过分强调将工作关键放在集中征收和关键稽查上,忽略了税收专管员对纳税人日常管理,造成对税源控管力度弱化,“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凸现。为处理这一改革中出现新问题,针对税收征管工作和改革中问题症结所在,将原30字征管模式,增加了“强化管理”四个字,完善为“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靠,集中征收,关键稽查

13、,强化管理”“34字”征管模式。并提出了税收管理要走“科学化、精细化”道路工作思绪。在 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上,谢局长提出了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指出:“强化管理,既是对税收征管总要求,贯穿于税收征管模式要求各个管理步骤,也是对应于征管查分工,要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基础性工作,要落实税源管理各项方法,切实处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改革不是放弃或减弱税源管理,专管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情况比较了解和税源管理责任明确优点应该继续发挥”。 从信息化加专业化到科学化、精细化,我们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提升思想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现在看来,应该说是总局党组自觉利用科学发

14、观指导税收工作,根据税收征管内在规律出思绪、想问题而且处理问题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应该说,没有信息化加专业化改革提出和取得成效,就没有今天科学化和精细化。所以说,科学化、精细化是在信息化加专业化改革基础上发展起来,提出科学化、精细化不是否定信息化和专业化,而是在更高意义上继承和发展,是改革继续和深化。(五)强化税源管理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要求落脚点1、强化税源管理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内在要求1978 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驶入了经济发展快车道。经过二十几年不停努力,“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域先富起来”。中

15、国人均GDP已达成1000美元以上,据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人均GDP已达1700美元较高水平。依据国际上公认研究汇报显示,当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转型时期国家,人均GDP达成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时,正是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和冲突集中凸现关键时期。中国现恰好正处于这一敏感时期,多种深层次矛盾日渐显现并在近几年集中暴露出来。经济增加速度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中国消费需求不足,国际贸易摩擦频繁,等等这些原因,意味着税收继续靠外延增加实现增收空间在缩小。所以,追求“共同富裕”,构建友好社会,就自然成为当今中国共同远景。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经过了中共中央相关制订国民

16、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议,勾划出中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其关键思想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镇、区域、经济和社会、中国和国外、人和自然等各方面友好发展。提议对以后五年中国税收改革也提出明确要求,即要实施有利于经济增加方法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省财税制度。税收作为国家关键聚财手段、调整经济关键杠杆和参与社会分配有效方法,未来在完善增值税制度,实现增值税转型;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施综合和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度;调整和完善资源税;实施燃油税;稳步推行物业税等等税制改革同时,必需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宗旨,大力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

17、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所以,强化税源管理是税务系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要求肯定结果。2、强化税源管理是征管工作根据其内在规律,从量变到质变发展肯定正如辩证法所揭示事物发展规律一样,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量变积累达成一定程度,便会发展到质变,形成事物发展飞跃。税收工作在规模和速度上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肯定会追求质量和效率。1994年税改之前,中国税收年收入不过4000多亿元。伴随国民经济发展,税收收入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大幅度稳定增加,相继迈上2万亿元、25万亿元和3万亿元新台阶,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税收28420亿元,各项税收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这么巨大飞跃,既为

18、现代税收征管从量变到质变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其发明了条件。不过,应该看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单纯地靠经济自然增加来拓展税收收入增加空间已经越来越狭小,若要在税收基数逐年增大前提条件下,继续保持较高税收收入增加速度,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停提供强有力支持,处理措施只有一个,就是强化税源管理,依靠对税源深度发掘,最大程度地做到应收尽收。3、强化税源管理是真正落实依法治税思想前提和基础长久以来,在任务治税环境下,造成税收流失原因很多,其中税源不清、征管不力是关键原因之一。因为税务机关不掌握税源情况及其改变趋势,税收收入计划编制方法一直采取了基数增加法,带有较强主观性和盲目性。有地域出现了有意涵养税源、有

19、税不收现象;有地域,则存在着不顾税源潜力,征收过头税现象,这些全部是对依法治税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税法严厉性,妨碍了税收作用有效发挥,相当程度上也是对公平竞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近几年在税收收入大幅增加背景下,中国税收征管工作已经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变为重视质量和效率,从相对粗放型“任务管税”向科学化、精细化税源管理治税转变。我们有条件也有必需经过强化税源管理,在摸清税源规模分布、把握税源增加规律基础上科学编制税收计划,实现计划治税和依法治税统一,达成“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目标。税源管理既是税收征管工作关键和基础,也是目前税收征管工作微弱步骤,只有经过强化税源管理,摸清税源形成步骤和规模分布,

20、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依法治税。4、强化税源管理是检验税务机关能力试金石大家全部知道,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是税收根本源泉,但税源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等于税收。税源只有经过税收征管才能转化为税收。税源和实际税收收入之间差距则意味着税收流失。差距越大,流失可能性越大,说明征管能力和水平越低,反之说明征管能力和水平越高。所以,判定税收征管能力高低,不能仅看税收收入任务多寡,而应更为看重对税源掌握和挖掘能力。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方法,尽可能多地、全方面地掌握税源规模和分布、掌握税基组成和改变特点,将实际征收数尽力靠近应征数,降低税收和税源之间差距就成为了我们必需认真研究课题,也是以后我们税收征管关键任务。税源管

21、理任务,不仅在于能否将现实税源经过我们征管转化成国库税收收入,更关键在于能否搜寻、挖掘出潜在税源。应该说,这是我们收税人应该练就真“功夫”!多年来,中国税收形势一直很好,而且税负一直高于GDP增加。为何还要强调加强税源管理呢?多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确实保持了稳定较快增加趋势,首先应该看到这是是国民经济快速增加和企业效益大幅度提升直接反应。其次和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支持;全国税务系统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也是分不开。现在,社会各界对税收增加速度和规模议论很多,认为中国税收负担太高了。认为例来分析,当年税收增加20%,从表面上看,高于GDP增加近10个百分点。近几年来税收收入增加大大

22、高于同期GDP增加原因是多方面,关键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价格原因和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税收是根据现价计算征收,税收增加率是按现价计算,而GDP增加率是根据不变价或叫可比价核实。去年根据可比价统计GDP增加是9.9%,假如考虑价格原因,去年GDP现价增幅是14%,和去年税收增幅20%差距就大大缩小了。二是GDP结构和税收结构之间有差异。GDP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组成,而税收关键起源于二、三产业,尤其是起源于第二产业。去年第一、二、三产业现价增加率分别为8.4%、16.6%和12.9%,假如把第一产业增加值去掉,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增加要高于总GDP现价增加,和税收现价增幅差距还会深入缩小。以关

23、键税种增值税为例,增值税对应税基是工商业增加值,其中,工业增值税(占增值税83%)对应税基是工业增加值,去年工业增加值现价增加16.8%,工业增值税增加19%,扣除免抵调库不可比原因后增幅为16.7%,二者增加基础同时。营业税也是中国一个关键税种,去年营业税增量中几乎有二分之一来自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去年房地产业投资增加是19.8%,来自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营业税分别增加18.2%和21.5%,大致上和税基对应。再看企业所得税,也是去年增收比较多一个税种,去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增加35.3%,首先得益于企业实现利润保持比较快增加,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加22.6%,预缴当年所得税也增加了2

24、3%。同时也得益于企业实现利润增加38.1%,而预缴税款增加25%左右,差额部分转到第二年缴纳,使得一季度汇算清缴收入比较多,增幅达86%。所以,去年企业所得税增幅相对比较高。三是外贸进出口对GDP增加和税收增加作用影响不一样。外贸在GDP中核实是进出口净值(出口减进口),即进口作减项,出口作增项,所以进口数量越多,对于GDP减去数字就越多。不过,进口表现在税收上却是增项,只要进口,就会有税收。这个一增一减差距就大了。所以,外贸进口实际对GDP和税收增加起相反影响。如进口增加36%,进口步骤税收增加32.9%,拉动税收增加4.5个百分点。进口增加12.7%,进口步骤税收增加13.9%,拉动税收

25、增加2个百分点。而出口退税不从税收收入中扣除作冲减财政收入处理,这也是税收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一个原因。四是累进税率制度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影响。中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实施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和承包承租所得实施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这么当应税所得达成一定规模时,适用税率提升从而使税收收入展现跳跃式增加,造成个人所得税增幅往往会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十五”期间,中国税收收入连续较快增加,宏观税负逐年提升,达成16.9%,但将中国宏观税负和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宏观税负进行比较,中国税负仍属于较低水平。宏观税负是指一定时期特定地域税收收入和其对应中国生产总值(GDP)比值。依

2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家分类,我们对23个工业国家和14个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分析。从不含社会保障税或社保基金宏观税负看:,23个工业国家宏观税负算术平均值分别为29.9%、29.7%、29.5%、30.1%。-中国同口径宏观税负分别为12.8%、13.8%、14.1%、15.1%、16.1%,比工业国家30%左右平均税负水平约低1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平均宏观税负分别为20.8%、20.9%、20.6%。和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宏观税负也是较低。从含社会保障税或社保基金宏观税负看:1990年,工业国家含社会保障税宏观税负为37%41%,同期发展中国家含社会保障税宏观税负为26

27、%29%。,中国含社保基金宏观税负为17.3%,和这些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差距更大。所以,经过上述税收负担分析和和国际比较,假如应用国际通行措施比较税收收入占GDP比重,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资料测算话,中国宏观税负和国际水平比是比较低。所以说,总局提出强化税源管理是有清醒地、科学地分析基础,不是凭空而来想象或一时头脑发烧。我们税收潜力还很大,必需居安思危,眼睛向内,加强税源管理。5、强化税源管理是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构建友好税收环境有效路径在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征管模式下,税款征收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税人对税法遵从度。税务机关经过落实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员制度和评定分析、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核实

28、等税源管理工作,立即发觉、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存在错误和异常问题,将纳税人现在大量存在计算错误、了解偏差等非主观性问题立即处理在未发或萌芽状态,有效地防范征纳双方税收风险,降低征纳成本,缓解征纳矛盾;同时,对涉嫌偷逃骗税行为立即移交税务稽查查处,加以后续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管理工作,发挥主动引导和惩戒威慑协力,实现严格执法和人性化服务管理统一,从而有效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实现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双赢,对发明征纳双方良性互动友好税收环境乃至推进友好社会建设全部含有长远而深刻关键意义。6、强化税源管理是国际税收发展大势所趋现在国际税收管理趋势是:部分经济发达、税收征管水平较高国家也开始将眼光从

29、盯紧税务机关内部制订税收收入指标转向盯紧税源,将挖掘“税收征管潜力”和“降低税收流失”作为关键参考指标,以此来衡量本国税收管理真实水准。这说明我们强调税源管理是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也是税收征管理念提升,正在和国际接轨。很多国家全部认同要依据税收征管潜力确定税务机关工作目标。“税务机关使命是确保纳税人正确推行纳税义务,依法征收并做到应收尽收”。所以,税务机关在确定工作目标时,应将“税收征管潜力”作为关键参考变量。在这里,“税收征管潜力”也能够了解为“税源管理潜力”。研究挖掘税收潜力,降低税收流失,是世界各国共识,是大势所趋。总而言之,总结历史经验和改革经验,顺应社会时尚和税收征管内在规律,不失时机

30、地提出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强化税源管理关键课题是有着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必需提升认识,强化税源分析,主动主动地探索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税收征管方法,切实把强化税源管理落到实处。(六)税源管理关键内容税源管理内容很丰富和广泛,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建立税源管理相关制度,包含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分类管理制度;、业务重组、步骤优化、简化程序;税务登记,户籍管理;发票及税控装置管理;减免缓抵退税审批、认定核定管理;采集、应用和维护征管数据,进行税收分析、税源和税负分析;纳税评定和税务检验,处理违法违章行为;纳税服务,进行税法宣传、教导、政策送达;信息化建设等等,这里我讲一下目前税源管理要

31、做关键工作。1、户籍管理这里所说户籍管理包含税务登记管理(设置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和未按期报备会计核实或银行账号情况管理等内容)、税源登记管理(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相关税源信息及外籍人员相关信息登记管理等内容)和户籍巡查管理(户籍日常巡查、停(歇)业户巡查和非正常户巡查等内容)和核定认定管理(通常纳税人资格认定、出口退税资格认定、委托代征资格认定和享受优惠政策企业资格认定管理等内容)。全方面掌握纳税人户籍情况,是做好税源管理首要步骤,也是全方面开展税源管理工作基础。一是要充足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工商部门企业基础信息、质检部门组织机构代码信息

32、,结合税务登记换证,全方面查对、清理漏管户。同时,要不停拓展政府部门间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机关和社团组织登记信息共享,处理长久以来税务登记信息和各类法人及非法人登记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要充足利用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覆盖面全特点,立即清分下发各级基层单位,为未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经过电话、短信等方法进行提醒服务;对已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信息变更情况实施动态监控。三是要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控纳税人资料同时,定时开展巡查,组织人力走街串巷、走村串户,使得二者有机结合,查找漏征漏管户,立即发觉和掌握纳税人变动情况。四是坚持完善国税、地税协调配合机制,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今年,全方面

33、换发税务登记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要经过此次换证,维护和充实已经有税务登记信息,深入巩固税源管理基础。2、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是强化税源管理组织载体,也是关键抓手。总局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发以后,各地相继进行了落实落实。目前,迫切需要处理问题关键是税收管理员在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中 “一多一少”和“一高一低”矛盾。“一多一少”就是户多人少,“一高一低”就是工作要求高和素质低问题。对这两个问题,一是要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处理三个不可替换问题,为管理员减负:第一,税收管理员不能替换办税服务厅职能;第二,税收管理员不能替换税务稽查职能,划清日常检验和稽查职责;第三,税收管理员不能替换纳税人法律责任和义

34、务。二是要选拔素质高、能力强同志充实管理员队伍,同时加强培训,引入能级管理等激励机制等来处理这个问题。三是要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主动探索开发管理员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化管理,并辅之以作业标准和作业指南,从而将税收管理员从繁杂反复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下面我还将专门讲这个问题,这里不在赘述)。3、纳税评定纳税评定是一项国际通行税收征管制度,在中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纵观中国外纳税评定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有浅入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一指标简单预警法”;第二阶段是“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法;第三阶段“经济数学模型估算法”。在中国,前两个阶段分析方法已被普遍采取,这对于科学分析纳税人纳税情况和

35、负税能力,明确加强管理和稽查目标发挥了主动作用。目前,纳税评定工作关键任务,一是要深入完善评定指标体系;二是主动探索建立评定平台,开发应用评定模型,以深化评定工作;三是要拓展评定信息起源渠道。从最近各地实践经验来看,拓宽信息渠道,尤其是拓宽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信息渠道,对于开展评定工作十分有效;四是抓好评定案例总结,组织案例教学。后面还有同志专题讲纳税评定问题,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4、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定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定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是强化税源管理关键战略,是反应税收征管水平关键方面,同时也是税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职责,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最终落

36、脚点。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定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就是要将税源管理分析、评定和实施三个不一样步骤统筹考虑,优化管理步骤,在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工作格局。其关键就是要在税收分析、纳税评定和税务稽查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效信息共享和双向反馈机制,形成一个以税收分析指导评定和稽查,评定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确保评定疑案有效落实,评定和稽查反馈结果改善评定分析和税收分析工作机制,以立即发觉征管中存在问题,找出微弱步骤,强化税源管理。首先是加强税收和宏观经济税源分析。它是对税源全局或区域进行“面”“扫描”。要加强税收增加分析,也要加强税收和相关经济指标分析,关键是税收收入和

37、GDP相关分析和弹性系数分析,还包含分税种和对应产业增加值相关分析。在对税收增加作通常性宏观分析同时,要对影响税收增幅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而在总体上判定它纵向和横向改变趋势,指导强化税源管理着力方向。其次是加强分行业、分税种分析。它是对税源进行“线”剖析。关键是依据涉税相关经济指标,对某一税种在某个行业或区域税源情况、税负水平及其改变趋势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从而为纳税评定建立评定指标体系、科学确定预警值、筛选评定分析对象、进行评定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其三是加强对纳税户评定。纳税评定是针对某一户纳税人申报缴纳多种税收总体情况综合分析评价,是对税源“点”挖掘。“点”、“线”、“面”之间是相辅相成、

38、也是辨证统一。其四是要在加强税务稽查同时,抓紧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复核和监督机制,确保评定应移交案件全部移交稽查、稽查应反馈结果立即反馈,杜绝因管理员做好人和单位领导怕得罪人而不立即移交案件行为,预防稽查结果不立即反馈情况发生,真正实现以分析引导评定,以评定帮助稽查,以稽查促进管理。在这方面,湖南、山东国税全部进行了有益探索。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至4月份,湖南国税经过互动机制共清查漏征漏管户2378户,评定企业1988户,经过评定移交案件485户,查补税款1.07亿元。山东国税今年2月至5月在全省集中开展了税负调查分析,坚持眼睛向内,深入查找征管微弱步骤,主动采取有效方法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促进

39、了税收收入稳定增加。该局共调查分析纳税人49.93万户,查补税款62.53亿元;如计算增值税抵顶留抵税额和应纳税所得填补亏损,共增加税收70.28亿元。5、税收征管数据有效应用伴随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不停加紧,各地数据库中积累了大量税源数据,征管数据分布也由原来区县集中过渡到省级集中。数据集中为深化信息增值应用实现准备了良好数据环境。要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树立利用数据分析指导工作观念。要提升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需拓展数据分析职能,设置数据处理分析岗位,科学划分工作职责,规范运作模式,探索集约化处理、集成化应用、集中化控制数据综合利用措施,经过建立数据处理分析长久有效工作机制,实

40、现数据资源增值应用。一是建立数据采集、加工、反馈等数据应用管理规范,加强业务流和信息流规范对接和有效融合,理顺数据分析处理操作步骤,规范操作管理。现在总局正在做这方面工作,各地也要根据总局要求,加强对数据规范管理。二是开发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引进和应用数据仓库等分析方法,建立税收收入分析和纳税能力评定等科学分析模型。综合利用纳税申报、财务资料、发票信息、生产经营等数据开展宏观税负、税收弹性、收入和相关经济指标关系分析等,为纳税评定、税务稽查提供有效信息,深入强化税源管理。有地域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她们把集中到省局数据进行了加工,分为基层数据处理和决议层数据处理两层。将基层

41、需要数据打包以后发给基层用作对单户纳税人进行纳税评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等。如:一是利用“税收负担率”这个指标,纵向监控企业发展改变情况,对企业长久和短期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掌握企业税负情况和改变趋势,发觉企业在某一时期纳税异常问题,为税源管理提供依据;二是横向监控行业税负。在同一行业中选择三年或三年以上经过税务稽查未发觉偷逃骗税行为依法纳税而且正常经营企业,计算其税负,并作为本行业内税负标准,和行业内其它企业税负情况进行对比,假如高于或低于这个比率,则说明企业纳税存在异常。然后把筛选出税负异常企业,利用数学统计原理,测算出税负偏离率,对偏离标准税负率较大企业进行监控分析,为税源监控管理人员提供实

42、时相关数据,这就提升了税源监控管理针对性。省级税务机关则利用决议层数据处理侧重于宏观数据、行业数据、关键税源分析,进行区域税收收入形势发展估计,把握工作主动权。经过分析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如对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等每一经济分指标,建立模型进行估计,测出单个指标对税收指标影响,再经过数学模型来确定每个经济指标对税收指标影响程度,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和税收指标相关弹性系数,研究宏观经济和税收之间关联度,经过经济发展趋势来估计税收发展趋势,估计一个地域或行业纳税能力,从而使组织税收收入工作建立在客观经济税源基础上,把“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果断不收过头税”组织收入标准落实到税源

43、管理工作中。 6、纳税服务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工作关键组成部分,是税务机关法定职责,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肯定要求税收服务科学化、精细化,改善和优化纳税服务,就是要实现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在强化税源管理中提升服务水平,在优化服务中加强税收管理,以优化纳税环境和提升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不停改善纳税服务工作。优质服务包含着优质管理,不仅仅是在办税服务厅提供浅层次便利,更关键是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咨询、纳税教导、信息交流等高质量服务和管理。纳税服务最终目标是让纳税人在推行纳税义务同时,切实享受到自己权利,从而深入提升自觉遵守税法遵从度。具体地讲,一是要深化纳税咨询教导服务。二是要完善统一纳税服务制度。三是要

44、规范办税服务厅窗口功效设置。四是要完善税收法律救助服务。该问题后面有同志专门讲解,我就不具体讲了。7、属地管理标准下分类管理根据属地管理标准实施分类管理,是税务机关在人少事多情况下,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改变要求,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方法。在全方面正确掌握税源信息基础上,依据纳税人规模、行业、企业存续时间、经营特点和信用等级等加以分类,实施科学合理分类管理。同时,要注意加强对纳税人管理难度和税务机关管理能力对应性研究,根据纳税人经营规模、经营地域、内部控制制度、经营方法和信用等级等原因,正确区分纳税人管理难度,确定对应税务机关进行管理。首先要强化对跨区域经营并实施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大企业

45、、跨国企业、集团企业或中国跨地域经营大企业等关键税源管理;其次主动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对不一样信用等级纳税人采取对应管理和服务方法;第三对集贸市场税收实施分类管理,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时定额推行电脑定税,深入规范和加强集贸市场税收和个体税收征收管理。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监管。8、发票管理 发票是财务收支法定凭证,也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关键依据。为了克服“真票虚开”和“假票制售”两大顽症,在实施综合治理同时,努力实现管理机制创新。要把对纳税人逐笔开具发票制度要求,和激励消费者介入“发票有奖”、“发票查询”(识别真伪)活动和全方面取消手工发票税控收款机推广结合起来,逐步建立“逐笔开具发

46、票,奖励索取发票,方便查询辨伪,推行机器开票”发票管理新机制,使得税务监督、消费者监督、电子监督三管齐下,养成“要发票,开真票”社会气氛,打压“开假票,虚开票”生存空间。要抓住发票管理关键步骤,改善和完善发票“验旧售新”工作。“验旧”不仅要审验发票是否按要求使用,更关键是要核查纳税人开出发票金额是否申报纳税。对于企机关,应该要求其定时列出所开具发票清单,并汇总开票金额,随同使用过发票一并提交税务机关“验旧”,税务机关则应将纳税人报验汇总开票金额和其纳税申报表申报营业额进行“票表比对”,实现“以票控税”;对于个体工商户则可将其报验汇总开票金额和税务机关为其核定纳税营业额进行“票表比对”,汇总开票

47、金额大于核定纳税营业额,当期即应就差额补征税款,并以此作为下期调整应纳税营业额参考依据。在巩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结果、抓紧落实“一机多票”推广同时,严格根据“标准化、市场化、行政监督”推行思绪,认真落实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加强税源监控要求和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在商业、服务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和其它适合使用行业推行税控收款机。税控器具推行使用后,要将税控器具统计开票数据和纳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严格按要求征税,真正发挥税控器具控税作用。9、征管质量考评体系现在,六率考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必需依据税收征管形势发展要求,根据“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群众满意”四条根本标准,将建立基于

48、信息化基础上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考评评价指标体系,力图利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资源和基础信息集中到省级管理优势,对各级征管基础数据逐层分析和查询,实现对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考评评价程序化和自动化。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考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四条标准要求,依据税收征管不一样步骤设计考评指标。为了考评执法规范,设计了包含税务登记率、纳税申报率、税款入库率、处罚率、欠税率、结案率、案件移交率、强制实施率等一系列指标,它们还能够分解为很多二级指标;为了考评征收率高低,设计了微观税负考评指标、宏观税负考评指标和税收弹性等三类指标,也按需要分解成一系列二级指标;为了考评成本降低是否,从纳税成本和征税成本两个方面进行考评

49、,并分解为一系列二级指标;社会满意度方面关键考评执法满意度、服务满意度,也分解为一系列二级指标(还未正式下发,还在讨论中)。为了确保考评有效性和实用性和考评体系完整性和科学性,将全部指标分为两类:强制考评指标和参考性指标。全部数据起源有较大不确定性或人工原因显著,均作为参考性指标;全部数据起源可靠而且反应税收征管行为、真实效果指标,均作为强制考评指标。二、相关税收管理员制度中国税收管理员制度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是伴随中国税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由税收专管员制度发展演变而来。相关税收管理员我讲八个问题,一是税收管理员制度含义,二是税收管理员制度发展和演变,三是税收管理员和税收专管员异同,四是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目标意义,五是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标准,六是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七是税收管理员管理和监督,八是税收管理员综合素质要求。(一)税收管理员制度含义首先明确税收管理员制度部分基础概念: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税收/税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