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年产10000套装配式方涵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江苏恒通方涵建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12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年产10000套装配式方涵项目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 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新发改经济备〔2017〕74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砼结构构件制造3022
占地面积
2250m2
绿地率
1500 m2
总投资(万元)
10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300万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3﹪
评价经费
(万元)
30
预期投产日期
2018年7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 项目背景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模块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比例达到30%,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比例达到20%,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该项目(10000套装配式方涵)的整体建设符合国家和市场发展需要,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
l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2号;
l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
l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2005]第40号令;
2.建设项目依据
生产的装配式方涵能够替代现有落后建筑方式,投入使用装配式方涵能够大量缩短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勘探、设计、施工工期,建筑时间可缩减60%,劳动力最少节约70%,装配式方涵生产也大大避免原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建筑成本;该项目生产装配式方涵方便管廊特别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为管廊工程节约资金和时间。而且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这些优势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三.项目概况
1.建设地点
新沂市瓦窑镇工业园区恒通路1号
2.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年产10000套装配式方涵项目,建设厂房、公用及辅助工程设施。总占地面积38亩,绿化面积1500m2;建设面积20000m2。
3.产品方案
根据上述对产品市场的分析,并结合现有市场、技术优势条件,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及适当的经济规模,徐州共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拟在新沂市瓦窑镇工业区新建年产10000套装配式方涵项目。
4.原辅材料消耗
装配式方涵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粉煤灰、砂子、碎石、外加剂、钢筋、预埋铁件等。 其中混凝土采用C40防水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420kg、粉煤灰100kg、砂子860kg、碎石 1375kg、水260kg、外加剂9.8kg、钢筋650kg。
5.主要生产设备
生产模具3mX3m、2.8mx2.8m、2.6mx2.6m、2.2mx2.2m、数控折弯机、CO2焊机
6.公用工程
根据拟建工程工艺流程和建设场地地形、地貌、对外交通情况进行总平面布置。
根据工程地形、外部自然条件及进出厂道路等因素,总的布置格局:按规划要求沿路留出绿化带,主出入口布置在场地南侧道路上。靠近厂门区场地布置生活服务设施、停车场及绿化等;厂区西北部布置生产厂房、库房等。
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8.环保投资 300万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
项目厂址位于吉林市龙潭区金珠村西侧,厂区北侧是村路,公路上过往车辆产生的噪声和尾气对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在粮食仓储作业过程中,进、出粮由于粮食(粮包)的频繁运输、粮粒的运动和摩擦而产生粉尘污染,项目在厂房内安装足够量的电风扇和抽风机,起到逸散排放,减小排放浓度的作用,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周围无有害污染物及污染源,厂址地势平坦。本工程产生的污染物形态分为:废水、粉尘、废渣、噪声等。
废水的主要来源:(1)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2)生活废水。
废渣的主要来源:生产过程中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噪声的主要来源:生产过程中噪声主要来源于振动、风机等机械设备。
粉尘的主要来源:初清筛、清理筛、去石机、砻谷机等设备。
2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位置
新沂市瓦窑镇工业园区。
2. 地质、地形、地貌
新沂市以平原为主,地面海拔标高29m左右,既有广阔的冲击平原,也有起伏的剥蚀岗和交错的湖荡洼地。地貌特点东北高、东南低,由高及低呈现出丘陵—岗地—缓岗地—倾斜平原的规律性分布。土层上部为粘土,中部砂土,地耐力一般为16-20t/m2,地下水1-7m,含水层深80m,最深120m。境内有5条灾害性的地质分布线,其中郯庐断层从郯城码头经境内草桥、窑湾到宿迁的皂河,境内长78km。
项目所在地属冲积平原地貌,地形较平坦,抗震防裂度为8度。
3.气候、气象特征
新沂市地处中纬度,境内为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雨量充足。其主要的气象条件特征见表5.3-1。
表5.3-1 评价区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据
1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
13.70
2
极端最高气温
℃
38.20
3
极端最低气温
℃
-14.20
4
风速
年平均风速
m/s
3.4
5
最大风速
m/s
18
6
气压
年均大气压
HPa
1012.9
7
空气湿度
年均相对湿度
%
72
8
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mm
855.2
9
年最大降雨量
mm
1215.5
10
年最小降雨量
mm
487.3
11
霜期
年平均霜期
D
163
12
全年主导风向
ENE
4.地表水系
新沂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主要有两大流域性河流—沂河和沭河贯穿全境,淋头河、黄墩河等中小河流纵横交错。新沂城市规划区内地面水体主要有沭河、黄墩河、新戴运河、臧圩河、新墨河等5条河道。沭河、黄墩河、臧圩河系天然河道。发源于鲁南,为季节性泄洪河道,主要担负泄山东客水。新戴运河、新墨河系人工河道,主要承担排灌任务。黄墩河、臧圩河、新戴运河、新墨河都分别流入沭河。另外在新沂南部与宿迁结合部,有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的骆马湖。
新沂水系属于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主要有两大流域性河流,沂河境内长40m,沭河境内长47km,均呈南北走向贯穿全境,另有中小河流纵横交错。市区主要河流有新戴运河、臧圩小河、沭河、新墨河。
其中新墨河河床底宽20m,上游无闸,下游有张墩闸、马姚闸,在泄洪时开启。
沭河河床底宽190-240m,上游山东省内建闸蓄水,泄洪时开启;新沂境内有塔山闸、王庄闸,闸门平时关闭,泄洪时开启。
新戴运河河宽约50m,与新墨河交汇处以西建有运河船闸。在船闸以西新戴运河河床低,从骆马湖引水,作为开发区工业水厂水源。在船闸以东,水位高。正常情况新戴运河通过船闸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水域,但当汛期泄洪时,如沭河不能满足泄洪要求,则需要开启新戴运河闸门,洪水由东往西进入骆马湖,设计流量为100m3/s。
新沂市境内的河流和湖泊有一定的水产资源,城区附近河段由于人工建闸、筑堤、捕捞等活动,加之工、农业污水的排入,河中水生生物种类已受到严重影响。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结合评价区环境功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项目附近敏感点的民房居住户的工作、生活不受损害。
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应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0.15mg/m3(日均值),二氧化氮≤0.12 mg/m3(日均值),PM10≤0.15 mg/m3(日均值);
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4、《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试行)标准;
5、《工业炉窖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标准;
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新扩改二级标准。
总量控制指标
建议总量控制指标如下:
根据项目排污特征及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项目基础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如下:
CODcr≤0.023 t/a、NH3¬N≤0.10 t/a;SO2≤0.39t/a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工艺流程简述
装配式方涵工艺流程
靠模制作钢筋骨架→钢筋骨架及予埋件安装入模→合模→浇筑→蒸汽养护→脱模→构件修补、养护及检验→成品包装
装配式方涵工艺简述
装配式方涵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粉煤灰、砂子、碎石、外加剂、钢筋、预埋铁件等。 其中混凝土采用C40防水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420kg、粉煤灰100kg、砂子860kg、碎石 1375kg、水260kg、外加剂9.8kg、钢筋650kg。适量掺入微膨胀剂,确保抗渗等级达到P6,抗冻等级F200。
2.主要污染工序
废水的主要来源:(1)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2)生活废水。
废渣的主要来源:生产过程中在稻谷里分离出来的石块、碎玻璃及取暖锅炉排放炉渣等废料。
噪声的主要来源:生产过程中噪声主要来源于砻谷机、振动筛、风机等机械设备。
粉尘的主要来源:初清筛、清理筛、去石机、砻谷机等设备。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
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设备生产
粉尘、废气
少量
少量 无组织排放
2
水
污
染
物
除尘废水
PH、SS
经沉淀后循环使用
不外排
生产废水
设备清洗
废水量
680 t/a
总排放废水量:1422t/a
CODcr
900mg/L 0.62 t/a
SS
1000mg/L 0.68 t/a
CODcr:16.0mg/L 0.023t/a
NH3-N
150mg/L 0.11 t/a
生活污水
废水量
842 t/a
BOD5:7.0mg/L 0.01t/a
CODcr
350mg/L 0.300t/a
NH3-N:68.3mg/L 0.10t/a
BOD5
200mg/L 0.172t/a
SS:17.5mg/L 0.025t/a
NH3-N
35mg/L 0.030t/a
固
体
废
物
检修
废料
1.0 t/a
拟作二次使用
2.5 t/a
20.5 t/a
噪
声
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振动机等机械设备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值在62.2-86.3 dB之间。
其他
无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施工期大气污染分析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产生的粉尘与汽车运输产生的扬尘。在静风状态下,扬尘污染主要在道路两边扩散,随着离开路边的距离增加,浓度逐渐递减而趋向于背景值,因此,施工期产生的粉尘及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主要对施工区域及运输道路附近的空气质量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影响范围为施工运输道路附近。
从施工工序分析,施工期建筑物拆迁、场地平整、地基开挖、结构施工、装修、道路、绿化施工等过程,由于土地裸露,建筑材料运输等将产生大量场尘。如遇天干地燥时,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运输道路沿线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产生扬尘的影响范围一般为100m左右,若在施工期间对开挖、车辆行驶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小70%以上。
根据项目区周边100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各敏感在项目的主导风为时,以上各敏感点可能会受到基建扬尘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因此,在项目区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粉尘与扬尘污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各地区控制扬尘污染管理方法,防止或减小项目建设及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施工扬尘污染将随着施工结束而消除。
2.施工期水环境污染分析
施工期工程施工将产生一定量的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并随着项目建设期间不同时段其废水产生量有较大的变化。
施工废水主要产生于建筑物砼浇筑与养护过程中,施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及碱性物质,其产生时段主要集中于建筑物砼浇筑高峰期,产生的废水一般先汇集于建筑区低洼地带,经明沟汇集后,由潜污泵集中外排进入附近市政雨水管网。由于施工废水中含SS浓度较高,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后易造成雨水管网泥沙淤积,影响雨水管网的使用,因此,在施工废水外排前应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措施。
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产生,主要包括生活洗涤污水与粪便污水等,其主要来自施工人员临时食堂、浴室、厕所等,主要污染物为SS、COD及粪大肠菌群等。施工人员生活区一般就近安排,临时搭建,据同类工程施工期水质污染调查,施工工地上的生活污水经沉淀及简易化粪池处理后,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低于一般城市生活污水,COD、BOD5浓度一般为50-100mg/l、30-60mg/l左右。在施工期,工程区施工废水经周边渠道汇集,一般就近排入受纳水体河系中。如工程施工时段选择在工程施工高峰期主要为河系的丰、平水期进行施工,此时段河段水量较大,水体流速较快,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稀释能力较强,因此,施工废水直接排放虽然对排放口下游河段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较小,污染排入河后能够很快得到稀释与纵向扩散,其对河系水质的影响区仅限于排污水下游附近局部河段,对河段整体水质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3.施工期声环境污染分析
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施工期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的特征,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声级各不相同。类比同类房地产工程施工经验,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影响较大的噪声源主要为混凝土振捣器施工噪声,其噪声值最高可达95dB(A)左右。
在不考虑屏闭、隔声、吸声的情况下,通过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推荐的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假定声源噪声级为95 dB(A)时,其噪声衰减至60 dB(A)时的距离约为281m;其噪声衰减至50 dB(A) 时的距离约为889m。由此可见,混凝土振捣器施工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夜间其影响周围近800m的范围。
根据项目区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依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可知,施工噪声(特别混凝土振捣器施工噪声)对周边的居民区的声环境将有一定的污染。由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砼框架浇注一般需一次成形施工,混凝土振捣器的施工运行时间也需日夜连续运行,其在昼间施工区施工噪声对保护目标居民区声环境影响不明显,但在夜间施工噪声对居民区的声环境影响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应采取一定的施工管理措施来进行防治,如不加以管理则可能引起施工人员与周边居民的纠纷。
尽管施工噪声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之结束。
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由于项目区施工人员相对较少,其垃圾产生量也相对较少。根据前述分析,高峰时施工区垃圾产生量约为150kg/d左右,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如随意乱扔乱弃,将导致蚊蝇滋生、污染环境。
另外,施工期项目区施工过程中也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主要污染物包括砂石、石块、碎砖瓦、废木料、废金属、废钢筋等杂物,这些垃圾将施工过程中结合建筑基础回填进行有效处理,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因此,只要工程施工单位加强管理,所有的施工废料和建筑垃圾可全部综合利用,使固体废物全部无害化。通过土方平衡与综合利用后,施工渣土及建筑垃圾对区域环境不会构成环境影响。
5.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活动对施工场地地表的扰动,使部分地表裸露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①建筑基础开挖、削坡、道路施工等对原有地表的扰动,使其地表植被受到破坏,水土保持能力降低。②临时弃土、弃渣堆置,产生新的裸露地表,该地表受雨水冲刷极易产生大的水土流失。
另外,根据工程影响区域植被现状调查资料。因本项目的施工,项目区内的植被生长区将要受到一定的破坏。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生产废水
(1)本项目排放的生产废水约680t/a。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约为SS:1000mg/L、CODcr:900mg/L、BOD5:750mg/L、NH3-N:150mg/L,另外废水中含有大量糠粉、淀粉等物质,适合作猪、鱼的饲料,收集这些废水的沉淀物既可以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废水及污染物的排放。项目生产废水原经沉淀池处理后直接引入化粪池,这既浪费资源,也给废水浓度处理带来难度。环评建议业主在原有的沉淀池末端安装一个反渗透布袋式过滤袋,用来收集生产废水中的米糠等沉淀悬浮物,所收集的沉淀悬浮物一定要定时清理,以免停留时间过久会发酵产生恶臭。
(2)产生除尘废水约0.1t/d,主要污染因子pH、SS,经沉淀池沉淀出渣后,水循环使用,无废水外排。
生活污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约842t/a。类比有关资料,处理前该类废水各项指标浓度分别为:CODcr约为350mg/L、BOD5约为200mg/L、NH3-N约为35mg/L,生活污水经多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出。根据XX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对项目废水排放口监测数据分析可知,项目所排放的废水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水质要求,具体相关标准和监测数据见下表9和表10:
表9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标准值
序号
项目类别
作物种类
水作
旱作
蔬菜
1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
60
100
40a,15b
2
化学需氧量/(mg/L) ≤
150
200
100a,60b
3
悬浮物/(mg/L) ≤
80
100
60a,15b
4
氨氮/(mg/L) ≤
---
---
---
5
PH
5.5-8.5
(注明:a-加工、烹饪及去皮蔬菜 b-生食类蔬菜、瓜类和草本水果)
表10 项目废水监测结果
监测日期
监 测 结 果
PH
氨氮(NH3-N)
(mg/L)
BOD5
(mg/L)
CODcr
(mg/L)
悬浮物(SS)
(mg/L)
动植物油脂
12月23日
7.43
68.3
7.0
16.0
17.5
<0.05
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多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项目东北面的暗沟,最终引入项目东北面一带的农田进行灌溉,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很小。
根据业主提供的关于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农灌协议”(见附件)可知,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项目东北面一带的农田,农田多为水地,面积大约6.7亩,4466.6m2,按每亩水地每年可接纳800m3计算,这片农田可以接纳项目所排放的废水。
2.声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内主要噪声源为设备的机械噪声。项目加工厂房和锅炉房与厂界有一定距离。对于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可以采用隔声间和防震基础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声距离衰减及墙阻隔作用下,采用以下模型进行预测:
Lr=L-20lgr-8-△L
L-噪声源声压值,dB
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Lr-距噪声源r m处的声压值,dB
△L-额外衰减值,dB,墙体阻隔等。
可以预测,在经声距离衰减及墙体阻隔作用下,传到厂房外的噪声将降低15~30dB,项目噪声到达厂界后声压值能达(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满足该区域声环境质量的标准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粉尘和废气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投料、等工序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量的粉尘;环评建议项目业主应对车间加强管理,减少非封闭环节造成的原料损失和粉尘产生,项目在输送时尽量避免扬尘,投料工序上尽量采用密封方式,并要求在这些工序旁边安装足够的抽风机,以保持车间内空气通畅。项目通过以上措施,排放的粉尘和废气完全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脱模、构件修补、养护及检验过程中会产生废料,产生量约1.0t/a,二次使用。
(2)工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6.0kg/d,集中收集后拿到当地的垃圾处理站处理。
5.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生产的装配式方涵能够替代现有落后建筑方式,投入使用装配式方涵能够大量缩短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勘探、设计、施工工期,建筑时间可缩减60%,劳动力最少节约70%,装配式方涵生产也大大避免原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建筑成本;该项目生产装配式方涵方便管廊特别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为管廊工程节约资金和时间。而且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这些优势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6.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新沂市瓦窑镇工业园区恒通路1号,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用地,项目生产工艺简单,产生的污染不大,项目周边环境状况良好,项目的生产不影响周边村民的正常生活情况,因此项目选址基本合理。项目在政府需征用项目所在地做城市建设规划时,应无条件服从。
7.清洁生产分析
实施清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污染负荷,最终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
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原料及产品运输流向、安全生产等要求布置,充分利用场地,布局紧凑合理,提高了场地利用率,减少了物料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大
气
污
染
物
设备生产
粉尘、废气
采用密封式运作,安装足够抽风机
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水
污
染
物
生产废水设备清洗
CODcr
先经过沉淀池沉淀,再返回利用
达到(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标准
SS
除尘废水
PH、SS
经沉淀后循环使用
不外排
生活污水
CODcr
经过多级化粪池处理
BOD5
达到(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标准
NH3-N
固
体
废
物
清洗、检修
废料
清理收集
拟外销做饲料
资源再生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交到当地垃圾收集站
合理处置
噪
声
对产生较大噪声的机械设备,尽可能单独隔离,可增设密封罩,设减震设等。通过设建防震基础措施、墙体阻隔和距离衰减的作用,噪声值得到较大衰减,达(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2类标准,噪声主要影响厂内环境,对外环境影响很小
结论与建议
结论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排出的污染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管。
8.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项目选址于新沂市瓦窑镇,周围区没有污染较重的企业,区域环境质量较好。
8.2 评价标准
(1)环境空气:
一般污染物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特征污染物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97)的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装置区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我国目前尚无标准的,参照执行国外有关标准。
(2)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
(3)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
(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8.3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
《饮食业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车间内无组织排放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车间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2)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3)固定废弃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GB16889-1997)。
8.4 环境影响及处理措施分析
8.4.1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建设项目在施工期主要建设厂房、办公楼、仓库及其它辅助设施,需要安装生产设备。施工期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污染因子主要为粉尘、噪声、施工废水和施工垃圾。
(1)粉尘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据资料介绍,施工作业场地近地面粉尘浓度可达1.5-30mg/m3。当平均风速为2.5m/s时,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 TSP浓度平均值可达0.49mg/m3,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1.6倍。有围栏时,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当风速大于5m/s时,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TSP浓度将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而且随着风速的增大,施工粉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着增强和扩大。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土方回填等过程,其次为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建设单位因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其主要对策为:
①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粉尘量;
②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统一堆放,水泥应设专门库房堆放,尽量减少搬运环节;
③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
④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或部分围栏,围栏高度不低于1.8m,以缩小施工粉尘扩散范围。当风力大于五级时应停止施工。
⑤出工地的车辆应冲洗轮胎,以防泥砂带入环境。
⑥施工期间产生的庞材料、砖石、余土及余渣等苤不能及时清运,应当妥善堆放,并采取防泄漏、防扬尘措施。
⑦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按规定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将废渣倾倒与指定场所。
(2)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建筑施工分为四个阶段:土方阶段、打桩阶段、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施工机械,对环境所造成的噪声和振动的影响也不同。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土石方阶段的推土机和挖掘机、结构阶段的混凝土搅拌机以及装修阶段短时间使用高噪声设备。各噪声源噪声强度80-90dB(A)。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极值》(GB12523-90)中标准。
为减轻本工程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①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
②令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
③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应尽可能将施工机械放置在场地中间或对场界外造成影响最小的地方。
④夜间施工须经当地环保部门的许可,否则不得施工。
(3)施工废水
建设项目规模不大,施工朝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和各种施工机械的清洗、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池和泥沙。
上述废水水量不大,但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导致附近沟渠的淤积污染。所以,施工期废水不能随意直排。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为了对施工期废水进行处理,施工现场必须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后排放。对于临时食堂排放的生活污水可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沉淀池等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总之,施工期废水应分类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质作相应处理后,方可排入区域污水管网。
(4)施工垃圾的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垃圾主要来自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施工期间将涉及到土地开挖、道路修筑、管道敷设、材料运输、地基基础、房屋建筑等工程,均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弃物,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施工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也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
如长期堆放,干旱时易产生粉尘,下雨时又易造成冲刷、淋溶,导致水环境污染,因此对施工现场要及时进行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或加以利用。生活垃圾如不及时清运处理,则会腐烂变质、滋生蚊蝇、产生恶臭、传播疾病,从而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为消除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可能造成的上述影响,建设单位应对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出场;采用商品混凝土可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生活垃圾要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间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文明施工,制定环保规章制度就可以把其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而不至于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
8.4.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粉尘:建设项目运营期间在加料时产生的粉尘。公司安装布袋式除尘器,在各道工序的投料部位安装除尘口,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8%以上。通过加强车间通风安装烟气净化器,改善车间劳动卫生环境。
油烟:油烟废气经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管道接至主楼楼顶3米以上排放。
对工作车间应加强通风,对于车间工人应配备防护设施。
由于本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加上区域地形开阔,气象条件较好(风速较大、大气稳定度中性至不稳定较多),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不会给周围大气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2)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收集回用于厂区绿化。
项目雨水收集,最终排入厂区南侧纳污合流。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加工行业生产设备噪声源较多,另外,厂区内还有一些突发性噪声发生,如工人在搬运工件时产生的撞击声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这些噪声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对厂区外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建设项目设备选用低噪声型号,所用设备应均匀分布在车间内,合理布局,对高噪声设备采用隔音措施。
为加强车间的整体通风,在车间安装的轴流式风机,该风机宜选用低噪声产品,声功率级为85dB(A),对风机应作减震处理,并在出风口处安装消声器。
通过以上措施处理后,厂界噪声值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Ⅱ类标准。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及产品检验产生的次品。
生活垃圾应由开发区环卫部门收集处理,日产日清;下脚料等固体废物出售给废物回收单位回收利用;次品外售。
经以上方法处理固体废弃物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8.5 环境保护费用
环境保护费用:150万元,主要投资食堂油烟废气处理、噪声防护、厂区绿化、固废收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注 释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 立项批准文件
附件2 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附图2 项目平面布置图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
4.声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中的要求进行。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