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国家转型中毛泽东对党和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94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国家转型中毛泽东对党和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国家转型中毛泽东对党和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国家转型中毛泽东对党和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 月学学 报报 .现代国家转型中毛泽东对党和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祝 彦 宋 锋 李雨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共党史教研部北京)摘 要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是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 受历史惯性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经历了较长期的曲折历程直到全面抗战时期才由毛泽东初步完成了现代“中华民族”概念的构建 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完成了党的政治身份的重大转变 为承担起民族先锋队任务解决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中国传统社会相融入的问题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党的“民族化”转型着力建设一个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政党 全

2、面抗战时期通过现代“中华民族”概念的构建、党的民族先锋队性质的确立和“民族化”转型毛泽东完成了对党和中华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为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祝彦()男江西新干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宋锋()男湖北黄冈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人物李雨西()男山西晋城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 现有毛泽东民族

3、思想的相关研究大多是跨时段的宏观研究且采取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着重于阐释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内涵、意义等方面较少关注到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在促进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中的作用和贡献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左”倾、右倾失败之后走向革命成功的过渡期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衰败走向兴盛的转折点 联系到近代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历史重任解读毛泽东在全面抗战时期对党和中华民族关系的重新阐释与调适是必要的且有益的 本文尝试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梳理毛泽东在全面抗战时期对现代“中华民族”概念的构建、党的民族先锋队性质的确立和“民族化”转型所做的贡献及其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意

4、义一、现代“中华民族”概念的构建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关键区别是主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因此现代国家转型必须完成从封建王朝国家向现代主权国家、君主专制国家向民主法制国家的转变 典型的现代国家形态是欧洲在封建社会解体时期率先建立的一批现代民族国家主要表现为单一民族国家形态即政治实体与第第 期期祝 彦 宋 锋 李雨西 现代国家转型中毛泽东对党和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 民族实体相重合清末以来中国被迫卷入现代主权国家国际体系并朝着现代民族国家方向转型然而对于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有着单一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之争 其间必然伴随着“中华民族”概念的产生、讨论、逐步完善 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境内各民族数千年碰撞、交流

5、、融合的历史中形成的但她是在近代才开始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一个自为的民族实体 中华民族主体性意识觉醒的重要标识就是“中华民族”概念的出现并逐渐取代传统“天下”“华夷”观念 近代以来现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概念逐渐形成并臻于完善不同政治力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年毛泽东初步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内涵和发展历史构建了较为科学的现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概念为近代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奠定了基础一般认为 年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一词五四运动前后更多的人开始认同和使用“中华民族”概念但他们往往是在“汉族”的含义上接受、使用“中华民族”概念的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都是如此 辛亥革命之后面对多次革命行动

6、的失败孙中山提出以汉族为中心同化其他少数民族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强大 年 月他对革命党人说:“彼满洲之附日蒙古之附俄西藏之附英即无自卫能力底表征”“提撕振拔他们仍赖我们汉族”“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并由是提出“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底民族国家”学者郑大华将孙中山的这种“中华民族”观念称为“一种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的大汉族主义民族观早期中国共产党继承苏联的民族自决和联邦制主张这时期中国共产党所讲的“中华民族”多数时候指的是汉族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民族均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这种危机的胁迫下民族复兴思潮高涨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觉醒并得到加强蕴含着国内各民族统一体含义的现代“中

7、华民族”概念呼之欲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继承孙中山以汉族为中心同化其他民族为一个“大中华民族”的思想欲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对国内其他各少数民族采取“同化”政策不承认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民族性而称之为“宗族”同时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各种优势地位对少数民族进行同化以组成一个“中华民族”年蒋介石在青海发表题为中华民族整个的共同责任的演讲认为“中华民族乃是联合汉满蒙回藏五个宗族组成一个整体的总名词”汉满蒙回藏在内的所有民族只能称为“宗族”而不能称为“民族”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继续强调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宗族的观点“中华民族因其宗支不断融合而其人口亦逐繁殖”“我们各宗族实同为一民族亦且为一

8、个体系之一个种族”、蒋介石取消了各民族的民族性质实为“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与国民党蒋介石不同的是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逐渐放弃了早期民族自决联邦的主张在民族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逐渐放弃原有的单指汉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形成并提出“多元一体”的现代中华民族观 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演讲中频繁使用“中华民族”的概念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 年他进一步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篇著作中明确阐述了“中华民族”的内涵、历史由来和发展演变过程重新构建了科学的“中华民族”概念文章以“中华民族”作为第一章标题首先介绍了中华民族诞生的地理人文环境从历史传统表达了

9、中国各民族为一个整体的天然法理性“我们中国现在拥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还有回人、蒙人、藏人、满人、苗人、夷人、黎人等等许多少数民族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毛泽东分析了中国人口结构和民族构成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占了百分之九十的人口而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同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各民族在中国大地上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发展(主要是汉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别的大民族同样曾经经过了若干万年平等而无阶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已有了五千年之久”对于中华民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年族的发生发展历史毛泽东采取唯物史观的分析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从原

10、始共产主义社会逐渐发展演变而来之后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演变而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毛泽东接着总结了中华民族的丰富的历史文明成就在历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与军事家”证明“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 关于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坚决反抗他民族的压迫“他们只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体他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共同反抗任何外来民族的压迫同时他们愿意与其他民族进行平等的联合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

11、族”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这一阐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权威观点 年 月八路军政治部编辑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写道:“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苗、瑶、番、黎、夷等几十个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这是对毛泽东确认的“中华民族”概念较早的清晰表达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意识和多元一体现代民族国家观念 在其后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毛泽东将这种中华民族概念固定下来并加以发挥阐述“中华民族的经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政治”这一概念逐步发展成为党内的权威话语并在日后对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发挥着深远影响毛泽东的“中华民族”概念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中华民族是以汉族

12、为主体包括回、蒙、藏、满、苗、黎等少数民族在内的共同体各民族不分大小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大地上经过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阶段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发展演变而来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不输于任何其他民族的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不容分割对任何外来民族的压迫都会采取反抗手段同时愿意联合平等待我的其他民族 毛泽东明确了现代“中华民族”概念的内涵并运用唯物史观初步阐释了其发生发展规律建立了现代“中华民族”概念的本体论将历史传统与现代民族国家范式相契合在民族学上为“多元一体”的现代中华民族概念奠定了牢固的学理基础在政治学上为建立大一统的多民族国

13、家铺设了法理基础推动了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进程二、党的民族先锋队性质的确认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复兴的前提是民族的解放与独立民族复兴的出路包含了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但是革命初期的党在完成民族独立解放与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历史任务的具体路径、理论方法上走了一段弯路 正确地制定符合中国实情的民族政策处理好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要求中国共产党首先摆脱教条主义和对苏联、共产国际的盲从态度明晰自己的民族先锋队性质才能够“名正言顺”地为中华民族利益工作 这一重大政治身份的转变主要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完成的革命初期的党还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灵活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加

14、之受到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在革命理论、组织、经济上的帮助因此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教条主义倾向和对共产国际(苏共)的盲从 这种倾向也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问题的态度上首先受列宁民族理论和苏联联邦制的影响党早期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上也主张实行民族自治和联邦制 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 主张:“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为民主自治邦”“在自由联邦制原则上联合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可见在党的幼年时期党在民族问题上深受苏联影响党还不能独立自主地思考中国民族问题未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民族解放和现代民族国家转型道路 而这种联邦制的主张也容易被一般民众所误解从而影响到国第

15、第 期期祝 彦 宋 锋 李雨西 现代国家转型中毛泽东对党和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 内民众对待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态度成为党遭受政敌宣传舆论攻击的口实其次受共产国际影响 年代初的党未能正确处理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工人阶级没有祖国”的著名论断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 实质上主张整个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高于个别的国家民族利益 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批评欧洲各国共产党组织支持本国政府发动战争的行为批评这种出卖工人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并且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大背景下列宁进一步提出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应该支持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抛弃自己狭隘的“

16、爱国主义”年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认为各国共产党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应准备将各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和反对苏联的战争变成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国内战争变成维护和平、保卫苏联的战争顺应共产国际的指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王明等人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由于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无产阶级唯一的“祖国”“保卫苏联”成为中国共产党应尽的最高国际主义义务 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为了战胜法西斯势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需要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根据这一指示党在长征到达陕北后很快调整策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面抗战开始后苏共领导人为了避免苏联遭受日本军事威胁一度将国

17、民党视为抗战的主要依靠力量而忽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年 月刚刚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关于统一战线的指示在国共关系问题上提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提倡国共“共同领导共同负责”反对此前 月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关于在民族统一战线中保持独立自主的主张 年德国入侵苏联共产国际不顾中国共产党军队兵员缺少、武器落后的现实情况要求派遣八路军牵制日军行动以防止日军趁机进攻使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遭到毛泽东婉拒 当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逐渐从单纯的“国际主义”立场发生转变时斯大林则批评“中国共产党中的民族主义相当严重”上述情

18、况表明直到全面抗战初期受到对苏联和共产国际教条主义态度的影响党实行民族解放和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路径存在着曲折和失误 而对于上述失误的清理与修正亦是主要由毛泽东领导完成的首先联邦制向民族区域自治的转变 在红军长征途中党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接触更加深入在实际的民族工作中开始独立地思考民族相关问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党尝试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权 年 月 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与翌日毛泽东签发的中华苏维埃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提出“回族事情由回族自己解决”“建立回民自治的政府”、在这两个文件的指导下成立了回族第一个县级自治政权 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各少数

19、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用自治取代了原先的说法“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改变了联邦制的主张 这表明毛泽东改变了党早期关于联邦制的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逐渐形成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在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抗日民主政权或自治地方在陕甘宁等各个革命根据地内相继建立 在陕甘宁边区内先后建立了一批回、蒙民族自治区(乡)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在这些地区由少数民族自己选举区、乡长并且由他们自己来管理自治区内的各项事务这些政权的建立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进一步提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此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进一步巩固和

20、发展起来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在逐渐摆脱苏联、共产国际和自身教条主义的影响中为民族解放和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作出的重大创新其次正确处理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坚定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针对共产国际及代表其意旨的王明等人片面强调国际主义(苏联利益)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年而不顾中华民族利益的做法和观点毛泽东与之作了坚决的斗争 年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时被问到中国共产党是否会放弃阶级斗争而成为民族主义者又是否会使中国苏维埃化受到苏联支配毛泽东明确主张“将阶级利益服从于民族利益”并认为中国共产党既是国际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者“为了保卫祖国愿意抵抗日本到最后一滴血”毛泽东

21、还认为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并不冲突对于半殖民地国家只有先考虑自己民族的利益待自己民族获得解放后才能去完成国际主义的义务 这是符合国际伦理与实际情况的做法 对于“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毛泽东认为必须保持党的阶级性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纠正了抗日战争初期的右倾错误 对于王明等人“武装保卫苏联”的错误口号毛泽东批评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并且指出其要害在于他“对自己的事(指中国革命问题)考虑得太少了!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毛泽东更进一步指出实行国际主义必须从实行民族主义入手只有完成民族主义的目标才能最终达到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密切结合着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

22、中的实施”在毛泽东看来没有抽象空泛的国际主义只有具体切实的国际主义国际主义必须与民族主义紧密结合才有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中国共产党“没有一天不在反对帝国主义这就是彻底的民族主义”可以看到全面抗战时期党逐步克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倾向把目光转移到中华民族利益和中国的实际国情上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这一点在 年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有明显体现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在党的阶级属性上增加民族属性表明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利益的重视和对党自身的政治定位的调整 而毛泽东在这一对党和民族关系的调适过程中起到

23、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承担起中华民族解放的重任明确党的民族责任和民族解放先锋队性质 毛泽东从中国近代史视角出发认为中国的民族革命史从鸦片战争开始至今仍未结束因此“还要求全国人民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坚决奋斗的责任”并且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先锋队身份:“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克服教条主义的影响注重中华民族的利益在保持阶级属性的同时兼顾党的民族属性在与教条主义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起党的民族先锋队性质这对于党的政治定位是一个重要调整 从此中国共产党可以从政治属性上“顺理成章”地为中华民族的利益工作了这对于党和中华民

24、族自身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三、党的“民族化”转型中国共产党是 世纪 年代初在马列主义的灌溉下遵循苏共党的组织原则成立的并且诞生不久即加入共产国际作为共产国际下属的支部之一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不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否意识到初生的党面临着一个的尴尬问题:即马列主义和布尔什维克革命作为舶来品党如何使自身适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社会?这也关系到党能否承担起民族先锋队的重任和能否顺利领导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及其主义面临着国民党当局基于政治立场和知识界学理层面的质疑与反对例如蒋介石认为“共产革命”“决不适于中国的民族性”梁漱溟认为中国不存在阶级对立等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宣扬的主义不适

25、合中国国情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在实践中早期完全继承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的党在中国的土地上确实发生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继而在 年代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化”概念希图建立一个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从社会横向来看必须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解决二者的共生与化合问题另一第第 期期祝 彦 宋 锋 李雨西 现代国家转型中毛泽东对党和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 方面从历史纵向来看必须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中的内生性必然性问题驳斥那种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6、看成是外力干预的偶然结果的观点即“革命输入”论党内较早地注意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相适应这个问题的是施存统和李大钊 年 月施存统在新青年发表马克思底共产主义一文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内涵和如何运用的看法 施存统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发达的工业国家依据的是发达工业国家的现实条件 中国的工业经济落后因此马克思的有些话不适用于中国但我们“应当把那种主义那种学说底精髓取出”“只要遵守马克思主义底根本原则就是了”施存统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出发提出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而不必拘泥于枝叶 同时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底共产主义一定可以在中

27、国实行的”但“如何才能实行”“全靠我们的努力了”也就是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作用需要经过一定的调整和改造 年 月李大钊的这一周一文在北大经济学会半月刊上发表文章指出我们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形进行研究“细一点说就是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研究怎样成了中国今日政治经济的情状我们应该怎样去作民族独立的运动 把中国从列强压迫之下救济出来”早期的共产党人已经注意到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社会相适应的问题了然而随着三十年代前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发展不顾国情和民族特点盲目服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思想作风愈发盛行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强调

28、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对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予以马克思主义式的总结“我们这个大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发展法则有它的民族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我们要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要把国际主义的内容 与 民 族 形 式“紧 密 的 结 合 起 来”毛泽东希望通过总结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形式结合起来虽然此时毛泽东还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民族化”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已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了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已经提出但是反对教条主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年 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批评党内的教条主义者“言必称希腊”说他们“不论是近百年的(昨天的)与古代

29、的(前天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心目中是漆黑一团”只知生吞活剥地学习外国的理论而不研究中国的历史于是“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开展整风运动反对教条主义使党真正实现“民族化”就显得尤为必要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民族化”概念是在 年 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之后不久 共产国际的解散无疑对中国共产党有着重大影响这意味着再也无人能够直接插手中国共产党的内部组织问题以及政策制定问题了党能够真正按照自己的利益权衡和意志进行决策 这为毛泽东正式提出党的“民族化”概念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月 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作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他指出共产国际的解散是为了“使各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而我们党开

30、展反对教条主义的整风运动“就正是为了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开展反对盲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的整风运动就是为了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而共产国际的解散则提供了更有利于民族化的条件此后党的民族化的问题更加引起党的重视和讨论 解放日报于 月 日发表社论再论共产国际的解散对于种种污蔑中国共产党的言论予以驳斥 社论指出:“世界上决不可能真正有一个什么民族的特殊利益要以牺牲其他民族或全人类的利益为条件也决不可能有一种什么全人类的国际利益要以牺牲某一民族或各个民族的利益为条件”表明了党的民族立场 同时社论还首次提出政党民族化的五个标准包括是否得到本民族拥护、其主张是否符合本民族需要、是否为本民族利益奋斗

31、、是否能发动本民族力量而不依赖外援、是否能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作风社论宣称:“从这所有的标准来看中国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年共产党都是一个最民族化的政党在中国所有各政党中它应该考第一名”可见党中央已经高度重视党的“民族化”这关系到党的政治立场和能否顺利融入中国社会以及从“法统”上成为中国的政治领袖的问题 年 月 日林伯渠在解放日报发文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的思想基础与阶级基础强调党“能够以马列主义的立场与观点去继承我们民族一切最优秀的传统”不同于当时社会上盲目复古和全盘西化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采取了正确的态度采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更

32、好地总结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党走向更加民族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化同时也意味着党是在中华民族内部历史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而不是“革命输出”的产物 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假使本来没有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亦必将应运而生这是历史必然的定律”毛泽东强调:“革命不能输入亦不能输出而只能由每个民族内部的发展所引起”另一方面革命虽然不能输出输入“但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革命的科学(这个一切先进人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却必然输出也必需输入”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作为“舶来品”却是改造中国传统社会所必需的科学工具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推

33、动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并继承总结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党对民族化问题的日益重视表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主动自觉地向民族化方向转型着力建设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为党承担起“民族先锋队”任务和领导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中国经历了从一个传统帝制封建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迈进的过程而带领中国人民顺利完成这一历史进程的是由肇端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 这注定了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党实际上面临着领导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以及党自身“民族化”转型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

34、在对党和民族关系重新阐释与调适的基础之上 在理论上进行现代“中华民族”概念的正确构建是党领导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现代“中华民族”概念构建为党在政治上确认民族先锋队的身份作好了理论铺垫而一旦这种身份确立那么党的“民族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就是不言而喻的 全面抗战时期现代“中华民族”概念的构建、民族先锋队性质的确认以及“民族化”转型呈现出一种由外及里、层层递进的历史逻辑链条而推动这一历史递进过程和衔接链条重要环节的关键人物是毛泽东参考文献孙中山.三民主义.长沙:岳麓书社.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民族研究().蒋中正.中华民族整个的共同责任.福建训练月刊().

35、蒋中正.中国之命运.重庆:正中书局.毛泽东选集.沈阳:东北书店.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一九二一七一九四九九.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金炳镐.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第一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苏瓦伊崔可夫.在华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万成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毛泽东.论新阶段.重庆:新华日报馆.钟艳萍陆鹏秉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发展 纪念中国抗战胜利 周年民族理论系列论文之五.黑龙江民族丛刊().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师哲李海文.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北京:九州出版社.第第 期期祝 彦 宋 锋 李雨西 现代国家转型中毛泽东对党和民族关系的阐释与调适 中共中央书记处.抗战以来重要文件汇集(年).延安:光明书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李方祥.“政党的民族化”:世纪 年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概念考源.科学社会主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十二册.内部资料.李大钊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林伯渠文集.北京:华艺出版社.():.“”.“”.“”.“”.:(责任编辑:邱 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