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县城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64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县城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县城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县城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Vol.38 No.03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中后期,县域的城镇化在新经济形势下的价值与作用愈发显现。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作为其发展的重要任务与依托,正面临着一系列重要挑战。作为该类城镇化的典型地区之一,河南省宁陵县创新性地采用了初期多元融资、建设中期引进多方力量参与的方式,以县城为载体,以核心区基础设施为带动,为实现当地历史传承、生态人居改善、产业系统升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宁陵的新型城镇化有效带动了宁陵县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其他欠发达地区县城及县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高质

2、量发展;路径探索Abstract:With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the value and role of county urbanization in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are increasingly apparent.As the main task and support of thei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urbaniz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is facing a series of

3、 important challenges.As one of the typical areas of this type of urbanization,Ningling County,Henan Province,innovatively adopts the method of diversified financing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multi-party participation in the middle of construction,with the county town as the carrier

4、 and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core area as the driving force,and has carried out beneficial exploration to realize the inheritance of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habitat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ystem.The new urbanization of Ningling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5、overall development of Ningling County,and also provide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towns and counties in other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China.Key words:underdeveloped regions;county urbaniz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path exploration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张 洋,周曙光,刘军民,高 磊A P

6、ath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Town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nty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Ningling,Henan ProvinceZHANG Yang,ZHOU Shuguang,LIU Junmin,GAO Lei引言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

7、-2。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虽然已经达到65.22%,但县城的城镇化水平仍旧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城受经济发展制约,城镇化发展较为滞后(图1),在城镇化建设中往往存在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3-5。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城镇化的发展,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县城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实现大中小城镇与小城镇协同发展的空间模式,对我国县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文章编号:1674-4144(2024)003-0011-06 DOI:10.19924/ki.1

8、674-4144.2024.003.002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县城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实验的住房信息市场机制设计与运行研究”(编号:71573019)。作者简介:张 洋,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曙光,上海长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工程师;刘军民,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城市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高 磊,防灾科技学院副教授。图1 全国城镇化率与县城人口趋势占比(%)年份12配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基本的空间单位15。大力推进其城镇化进程,能够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早日形成,均衡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提高经济社

9、会发展的韧性和潜力16-17。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中心,在县域城镇化发展格局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以县城为载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已逐渐演变成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欠发达地区县城处于中心城市与乡村之间,是农民就近城镇化、农民工返乡创业、文化情感认同的天然载体18-19。早在21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县城城关镇对县域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较强,应将县城城关镇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20-21。在县城发展的短板得以补齐的情况下,县城作为区域性集聚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发挥增长极的作用,拉动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助力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22。1.2 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欠发达地

10、区的特征是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人口流失率高、城镇化发展相对落后23。由于其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发达地区,加之资金缺乏、规划不科学、产业支撑不够、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对乏力。多元主体参与的模式可以摆脱以往“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式的城镇化建设,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或专业化团体从被动模式向主动模式转变,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强的责任心提供资源、商品或服务,助力当地的城镇化建设24-25。同时,多元主体参与使社会力量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利益主体,与政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既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又优化了供需协同匹配26-27。此外,多方主体参与的模式也能有效解决当地人才能

11、力匮乏的问题,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欠发达地区可以优化政府的角色定位,使建设主体由单一的政府或市场主导转为多方合作,鼓励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灵活性、自发性和积极性(图2)。2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2.1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受自然、经济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方面,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及服务业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备,同时由于县域人口数量的限制,其吸收就业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扩大经济规模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目前学者对县域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关于县域人口

12、就地就近城镇化的研究,如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决策考量、动机目标、发展路径等。申明锐等提出农民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积累,将文化资本嵌入到社会阶层系统中,从而达到跨代的城镇化的一类动力机制5。邱婷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对农民迁移进城的替代作用6。二是关于我国县域城镇化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包括东中西部、大中小城市群等地域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袁锦标等认为人口集聚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没有变化,仍保持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密西北疏的特征,但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弱化7。刘海龙等认为城镇化空间格局主要是在经济发展和交通水平驱动作用下,受医疗水平、社会投资和自然条件影响以

13、及政府行为与教育服务间接作用后的结果8。三是关于县域城镇化问题和思路的研究。对此,相关学者从县域城镇化历史进程入手,研究县域城镇化思路与推进条件,并围绕产业发展、政策优化、人才集聚及环境治理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探讨。朱华雄等认为我国县域城镇化仍存在人力资本不足、产业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生态脆弱等障碍9。左停等认为县域城镇化发展需围绕县城功能定位构建城乡融合机制,增强县城产业支撑与就业吸纳能力,提高其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带乡”效应10。四是结合全国各地的城镇化探索的具体案例,分析其发展水平、建设思路及存在问题11。孔祥智等分析了桃园示范区县域新型城镇化与当地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12,操小晋等研究了青

14、年群体对当地县域城镇化的情感认同及影响因素等13。县域城镇化问题作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格局演变、影响因素、水平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然而,与发达地区县域发展程度相比,欠发达地区在面临现实困境的解决方式、多元参与主体与政府的关系、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城镇化推进动力较之不足14。因此,如何治理欠发达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缩短其与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差距,是当下需要突破的关键之处。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宁陵县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分析,总结宁陵在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为欠发达地区推动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1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

15、路径的理论分析1.1 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域是实现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跨界张 洋,周曙光,刘军民,高 磊: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县城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13Vol.38 No.03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3期但由于缺乏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协调的现代化公共设施,县城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存在较大短板,现存的道路管线、给排水设施缺乏统一规划。此外,随着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黑臭水体、地表水污染、水质恶化等现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三是产业缺乏体系和规模,各类业态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宁陵县未能将产业

16、发展与自身的区位布局、生态条件、历史文化相结合,致使特色产业的推进缓慢乏力,影响县域经济与服务能力的发展。当下,县城商业业态以市场自发为主,引导消费的功能难以发挥。同时,县城零售业组织化程度低,资金组织和商品配送方面的能力不足,业务规模偏小。在日渐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宁陵县商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已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不能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3 宁陵县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创新探索3.1 建设思路宁陵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委托上海长业控股有限公司对宁陵新型城镇化进行全过程咨询,该公司在资金、人才、技术等领域发挥专业优势,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以前瞻性的治理理念引导县城新旧动能转换,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

17、人居环境、经济产业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带动整个城市的提质升级。一是“新理念”。在县城的开发建设中,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综合考量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推进区域滚动开发、分层建设、长期平衡等新思想、方法和理念,并贯穿于县城规划、设计、运营的全过程。二是“新模式”。通过“政府引导、科学策划、多方参与”,创新投融资模式、商业管理模式、城市运营模式等,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区域要素聚集,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使县城重新焕发活力,提升对县域经济整体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新功能”。将当地区位布局、地理优势、历史积淀、人口优势、产业优势等发展要素全面激活、提升和利用,在城市功能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特色产业的打造

18、布局与创新集成。在产城融合、新业态、新经济、生态治理、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3.2 建设目标3.2.1 历史文化传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延续宁陵县城市、河湖、生态交融共生的城市发展格局;在建筑风貌上,以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为主,保护老城机理,展现老图2 多元参与机制示意性。在财政方面,筹资渠道比较单一,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地方政府。由于投融资机制不成熟,方式单一,很难有效地吸收各种社会和私人资本。在劳动力方面,非农就业机会有限,剩余劳动力外流严重,基本遵循人口外流型的被动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而人才不断外流更不利于当地县域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易形成恶性循环。在基础设施方面,整体水平依

19、旧较低、均衡性较差,一些中小城镇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功能较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也比较匮乏。2.2 宁陵县建设背景与问题剖析宁陵县隶属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以西,是商丘市城市发展组团中的西翼核心,县域总面积798.12 km2,下辖14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1个特色商业区、364个行政村(居委会),户籍人口56.27万人,耕地5.3万hm2。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宁陵县相继出现了生态环境污染、市政配套落后、住房急需改造等问题,县城自古以来“一城四湖、十字相融”的空间格局遭到破坏,原有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逐渐远去,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

20、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一是土地空间布局不合理,整体利用效率较低。宁陵县城土地空间缺乏合理规划,县城区域用地类型以行政办公、住宅用地及废弃工业用地为主,土地整体使用效率低下,布局较混乱。城区中的商业服务、公共服务等土地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人口聚集于老城区,使居住用地建设密度偏高,环境拥挤,质量较差。随着城镇可利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土地利用成本不断提高,人口稠密地区的环保需求日益迫切,县城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制约。二是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人居环境亟待改善。近年来,宁陵县在经济社会层面呈现快速持续增长态势,14城风貌;挖掘以“葛天文化”“张弓酒文化”“民族文

21、化”交融为主题的历史人文积淀,突出宁陵县的活力形象;塑造“一城四湖,十字相融;水脉通廊,绿荫隐城;溯古荣今,文脉耀城;心点辉映,特色识城”的富有生态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宜居城市。3.2.2 生态环境提升宁陵县将生态环境提升、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构建绿色、集约、低碳、宜居的发展环境。通过整治城区水系、四湖,推进沿湖公园及公共空间的建设,提高公共空间的可达性,打造“水为脉、绿为体、文为魂”的城市特色,为城市创造出开敞的亲水环境和开放空间。3.2.3 基础设施改善在完成整个县城水系及环境改造、形成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提升和价值支撑后,再完善基础设施和配

22、套服务,结合文化内涵,推进道路及市政设施的建设,打造功能多元的城市绿地,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同步根据市场容量及资金成本等客观条件,对县城核心区进行分区、分片有序开发,改造县城商业设施,适当疏解老城人口,逐步推进片区社区的改造。3.2.4 业态更新升级宁陵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目标将商务商贸和文化休闲作为县城中心的主导产业,围绕县城格局打造商业和文化旅游中心,提升县城中心的商业影响力和客流吸附力;挖掘特色商业、民俗文化、品质教育、城市体育等产业关联要素,加快文化休闲业的发展,提升住宿餐饮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对产业的升级改造和集聚提升,进而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指引当地业态发展方向

23、,铸就现代宜居城市。3.3 建设路径宁陵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县域整体发展为目标,以城市发展需求为核心诉求,采用市场运作模式,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县城中心环境整治提升和价值发现为导向,以资源整体的投入产出平衡为支撑,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图3)。3.3.1 核心改造模式打破经济困局受整体经济水平制约,宁陵县政府支出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财政负担较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项目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大、收益难以覆盖成本等难题。同时当地房地产市场并不活跃,市场对于宁陵县城的土地需求不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财政收益和支出平衡。但从未来发展空间来看,宁陵县的

24、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也能得到支持经济发展新的物理空间和环境容量,并通过导入多种类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同时拉升土地、房地产的价值,增加财政收益,保证经济平衡。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将县城中心划分为核心开发区、核心外围区及后续发展区。首先围绕核心区域开展建设,规划商业空间规模18.3万m2,打造以当地文化为主题的综合人文新城。在进行新城建设的同时,对区域内的道路、桥梁、供排水管网等重新修建,提升整体业态,带动周边的土地增值,将核心区打造为重要增长极。再进一步建设核心外围区,用外圈土地增值弥补内圈开发成本不匹配或倒挂,从1.2 km2的核心区改造,到4.91 km2的整体片区,再到

25、整个宁陵县,最终实现对周边整体区域的辐射及带动。并将核心区域的大批优质资产交到政府手中,使政府掌握未来运营收入和物业的升值空间,保证政府对核心资源长期可控,在未来得到土地的实际价值,通过土地的升值来覆盖前期的投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打破经济困局。3.3.2 多元融资方式化解资金难题宁陵县城建设以拆除重建、更新后销售、重资产运营为主,预估总体静态总投资1 780 407万元,其中核心区投资709 929万元(包括水系及环境改造,安置房建设由财政另行安排),扩大区1 070 478万元(包括安置补贴),所需资金总量大且需求多元化。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传统融资模式已难以满足建设的融资需求,要根

26、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本质需求和客观规律,对传统模式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一方面,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上,宁陵县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水系和道路治理工作。市政道路建设、水系治理和园林绿化等项目均采取PPP模式,其中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包含28条道路,全长19 178.421 m,投资总金额109 698.097万元。商业设施如停车场及附属建设项目则采取图3 宁陵县新型城镇化路径示意张 洋,周曙光,刘军民,高 磊: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县城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15Vol.38 No.03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3期BOOT模式。PP

27、P模式,改变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主办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公共项目和服务领域引进社会资本,减轻政府开支的压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总体绩效。另一方面,在运营型城市项目上,采取滚动开发的建设方式,由社会资本投资、债务融资和预售资金共同解决建设成本。对于销售型物业,通过重新设计和更新改造销售住宅和少量外围商业,在提升其物业价值后销售,以实现前期投资的回收。对于运营型物业内容,一部分与投资商或股权基金合作,由运营商持有物业,通过专业化的运营和服务,提升物业价值,为投资人获取回报;另一部分利用长租方式获取物业,让企业通过运营和服务提升租金,赚取租金差价和服务费,从而实现总体资金平衡。3.3.3 多

28、方力量参与跨越人才障碍专业人才的参与是发展县域经济中的重中之重。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上海长业控股有限公司协助宁陵县政府完成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策划、设计、工程管理、营销、招商、运营等工作,负责市政、水系等参建方与EPC+F建设方之间的进度统筹、总平面策划、技术支撑等,对宁陵发展路径进行有益探索。在策划阶段,统筹设计团队发挥各自专业参与。制定将葛天文化城作为宁陵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建设以葛天八阙为主线的8个主题文化街坊和高品质公园社区,以及由四湖、城门、护城河、滨水绿岛、环城步道组成的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长业控股公司作为项目管理公司,通过对于设计、施工、监理等相

29、关技术服务单位的筛选,提升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整体建设效率。在后期运营中,由政府作为县城开发运营主体,将运营内容进行划分,根据板块特色匹配专业的运营公司,确保可运营项目高效运行。3.3.4 政府前瞻引领解决业态滞后推进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产城融合。在宁陵县的城镇化建设中,首先集中力量建设葛天人文新城,形成功能多元丰富、活力长久持续的城市核心;然后将文旅产业导入城区,采用品牌化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新城区品牌及文旅品牌融合发展,提升规划区的整体城市风貌。其次通过新城的打造,改善当地的人文、自然环境,拉动新城中心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打造文旅及文创产业,形成商业运营生态圈,形成可持续发展

30、模式,为城市赋能;然后组织常态化的运营活动,不断导入新鲜血液,以产城融合的方式发展激活宁陵,带动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带动宁陵城市建设全面的跨越式发展。除带动各类新消费业态的引入和发展外,还深入挖掘葛天文化,打造主题文化街坊,集中展示以乐舞文化为代表的宁陵文化,通过建设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富有宁陵地域文化特色的特色商业文旅中心、商业街区,打造辐射周边区域的商丘城市生态文化特色片区,形成功能多元丰富、活力长久持续的城市核心。4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4.1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目前,我国发展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外需不足、国内经济增长疲软、城

31、乡差距加大等问题,在这种经济发展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挖掘内部需求、促进供给侧改革、消除城乡社会矛盾,迫切需要借助新型城镇化的引擎作用。各县级政府应创新投融资方式,根据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理论、城镇化与工业化过程的相互联系理论等,扎实推进城市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经商环境,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金融支持,着力建设财政信息透明、政务体系完善、投融资风险可控、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4.2 引入专业力量助力城镇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因素,让政府真正做到由“划桨手”向“服务者”的转变。

32、各地政府应依据经营城市理论、智能化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对发展路径进行制定,借助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充分激发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发展活力,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创造一个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环境,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这是政府职能转变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深入探索,真正实现政府工作重心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转变。最终要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对构成城市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产业资源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实现城市发展动力的再造。4.3 聚焦提升县域基础设施承载力要提升县域的整体服务水平,将县域打造成一个为农民服务的区域性中心,实现县、

33、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各地区政府应围绕党中央文件的精神,深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深入推进城市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通信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基16础设施承载力提升过程中,政府应坚持绿色低碳环保的原则,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4.4 强化规划引领与城市设计统筹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各地政府应围绕当前国家发展大局,与时俱进地提出以生态文明、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新型产业为新发展极,同时加快补齐科技创新、产业链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谋划,努力加快当地

34、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在有序推进城市各功能产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同时,政府要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强调规划刚性约束,提升规划指导的标准化、法治化水平,深入满足规划的落实和执行要求,这样才能正确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性作用。5 结语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流、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差等问题不仅是宁陵城镇化发展的困境,更是全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共性问题。河南省宁陵县积极探索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新模式,实施以县城核心区建设带动全县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新路子,建设以葛天文化为主题的综合人文新城,整个县城实现净起来、活起来、新起来、富起来。河南省宁陵县的成功

35、并非偶然,面对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地政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担责,敢于作为,将政府的统筹能力、大局意识、长线思维与市场的资金、技术、人才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成功开辟了一条破局之路,可为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借鉴。参考文献:1234567孟德才,刘知宜.县域城镇化:中国区域发展新动力 N.农民日报,2022,21(8).张文,左平利.城镇化 2.0 时代下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响应以湖南醴陵为例 J.中国名城,2023,37(5):53-60.刘莉.云南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2.王邹,孙久文.以高质量的县城建设推进县域现代化:事实与路径 J.中国农村

36、观察,2023(6):2-23.申明锐,蒋宇阳,张京祥.教育驱动的县域城镇化与规划政策反思 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8-15,30.邱婷.从“城乡失衡”到“城乡均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与就地城镇化实践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41-149.袁锦标,曹永旺,倪方舟,等.中国县域人口集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36(3):25-33.891011 12 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刘海龙,张丽萍,王炜桥,等.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J.地理学

37、报,2023,78(6):1408-1426.朱华雄,王文.经济视角下的县域城镇化:内在逻辑、难点及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5):1-9.左停,赵泽宇.共同富裕视域下县城新型城镇化:叙事逻辑、主要挑战与推进理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6):84-97.王玉虎,张娟.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城镇化发展再认识 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5):1-6.孔祥智,何欣玮.县域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何以协同基于桃园示范区案例的分析 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6):85-97,110.操小晋,朱喜钢,邓元媛,等.

38、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青年群体的县域城镇化与地方认同基于 Y 县的个案研究 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2):12-18,36.王开泳.伴生城镇的理论建构、形成机理和整合路径研究 J.中国名城,2023,37(1):16-22.仇保兴,叶蒙宇,宁坤.关注我国城镇化下半场的十二个拐点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1-7.张蔚文,麻玉琦.我国县城分类建设发展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22(4):20-25.黎亚军.县域经济作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着力点的研究与反思 J.科技经济市场,2023(8):50-52.高强,程长明,曾恒源.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逻辑理路与发展进路J

39、.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6):61-71,2.吴宇哲,任宇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讨基于集聚指数的分析框架 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6):65-71.毛春合,宋启东.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与路径优化基于 Q 省 H 县的实践经验分析 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3,25(3):43-48.石建勋,邓嘉纬,辛沛远.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动新型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特点、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5):1-10.王荣.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研究 D.南京:南京大学,2

40、022.杜怡琼.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可持续性发展视角 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3):18-19.陈超,王永帅,张沛,等.城中村“非正规性”更新策略研究以西安郝家村为例 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9):17-21,32.楚建群,赵辉,林坚.应对城市非正规性:城市更新中的城市治理创新 J.规划师,2018,34(12):122-126.申洁,李心雨,邱孝高.共享经济下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行动框架 J.规划师,2018,34(5):18-23.汪德根,沙梦雨,朱梅.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城镇化效应及作用机制以河南省 3 类区划调整的典型乡镇为例 J.中国名城,2020,34(10):26-33.责任编辑:于向凤收稿邮箱:在线投稿:http:/张 洋,周曙光,刘军民,高 磊: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县城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