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基于“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54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基于“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基于“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基于“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年第2期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 基于“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视角*殷 伟 郇晓萌(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 6 6 1 0 0)摘 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学者广泛关注且成果丰硕。从海洋“资源科技生态”视角出发,梳理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系统研究脉络,挖掘三大系统间互动作用的内在机理,系统阐述三大系统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着眼于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和存在问题,结合当下国际复杂形势,提出了我国海洋经济

2、高质量发展中三大系统的发展建议:一是强化海洋资源利用的前期规划与过程管理;二是注重海洋科技创新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中的成果转化;三是推进近海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以期为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制定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撑。关键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F 1 2 7;P 7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2-3 3 5 X(2 0 2 4)0 2-0 0 0 1-1 1D O I:1 0.1 6 4 9 7/j.c n k i.1 6 7 2-3 3 5 X.2 0 2 4 0 2 0 0 1一、引言陆

3、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随着“人类世”进程而逐渐显现紧张的人地关系,海洋开发也顺其然向深远海方向拓展。1 2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方式转变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3海洋经济领域亦是如此。作为连接世界的桥梁,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4区别于以往海洋经济粗放式发展模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摆脱了以自然资源损耗换增长、以生态环境破坏换增长、以要素投入扩张换增长的传统路径依赖,从而通过促进要素高效利用、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站位和更高标准要求的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海洋资源利

4、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既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海洋可持续发展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具体表现。5海洋资源为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提供物质基础和能源来源,是海洋经济活动的本底。我国是海陆兼备型国家,海洋资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可能。6海洋资源利用往往受到海洋科技水平的制约,海洋科技创新衍生出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能有效延伸海洋资源利用的纵深和广度,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海洋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7 8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取决于资源利用强度和科技保护程度,反过来也会对资源利用和科技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而且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9 1 0 1 1由此

5、可见,海洋的“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之间存在紧密的协同互作关系,并且都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在以高质1*收稿日期:2 0 2 3-0 9-1 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 深蓝渔业 发展战略研究”(2 1&Z D 1 0 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陆海统筹视域下我国食物与营养安全研究”(2 0 2 1 6 1 0 4 4)作者简介:殷伟(1 9 9 5-),男,河南信阳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渔业经济与管理。2 0 2 4年第2期殷 伟 郇晓萌: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 基于“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视角量发展

6、作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鲜明主题的背景下,探究海洋“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间的互动机理和协调发展便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献资料梳理发现,现有研究成果多关注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路径、1 2系统耦合,1 3以及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1 4 1 5 1 6对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指标构建和定量评价、模式分析和路径选择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有益探索,给本文提供了大量启迪性思考和借鉴。然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研究对象包含海洋资源利用、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等,研究内容涉及产业结构与布局、新旧动能转换、区域协调,以及污染防治等诸多方面,现有文献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资

7、源科技生态”三大核心系统的梳理和解析相对零散,较少从系统论视角总结分析三大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难以深刻把握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和落脚点。然而,准确阐述上述关系是解决三大系统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因此,本文通过甄选、整理相关重要文献,基于“资源科技生态”视角跟踪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系统研究脉络,挖掘三大系统间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系统阐述三大系统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关系,并结合当前国际复杂形势和后疫情时期产业重塑面临的挑战,试图探寻有利于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和可推广的路径方式,以期为沿海地方政府

8、准确把握海洋“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发展关系、制定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系统研究(一)海洋资源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够提供食物、能源和原材料,支持海洋经济不断增长。然而,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至关重要,要避免过度捕捞、污染和其他不可持续的活动。海洋资源常被划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1 7相关研究也在围绕资源利用及其延伸议题进行探究。海洋是生物资源的宝库。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与食物消费联系紧密的海洋渔业上,研究重点可以概括为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管理

9、政策两个方面。众多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已远超渔业资源繁衍再生速度,1 8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学者重点关注了海水养殖的技术经济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1 9 2 0 2 1同时,我国学者还积极探索深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提出蓝色粮仓、海洋牧场、蓝色基本农田等新概念,将海洋食物资源纳入大食物观系统。2 2 2 3我国海洋能源矿产资源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和盐差能,重点对其利用前景、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等展开了分析,2 4 2 5但研究深度较浅,较少涉及能源开发的空间分布、运营方式、参与主体、经济效益等;二是海洋油气开发

10、利用,重点关注了勘探开采技术装备、生态补偿和战略地位等方面。2 6 2 7滨海旅游业是我国第一大海洋产业,占据海洋经济的半壁江山,对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2 8 2 9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滨海城市旅游、海滨浴场、海岛旅游和海洋邮轮等方面。此外,海洋航道和港口资源是海洋交通运输的基础,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航道安全、北极航道战略价值和贸易潜力、港口整合与港城融合发展等。3 0滩涂岛礁等资源在地理分布和利用方式上差异较大,以往我国对海洋国土的认识和管理水平较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相关专项管理和研究涉及较少,随着海域资源开发深入以及岛礁的生态

11、、经济、能源矿产和地理空间战略价值凸显,我国对滩涂岛礁等资源的重视程度得以快速提升。3 1 3 2整体来看,我国海洋资源不仅类型丰富、储量和经济价值大,而且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和国际竞争战略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海洋资源利用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但对未来经济发展需求来说,资源整体利用水平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除了近海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之外,其他类型海洋资源都尚2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年3月存在较大的发掘空间:深远海渔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气等资源利用面临技术装备瓶颈约束和经济回报风险不确定性等问题;海洋旅游和滩涂岛礁等资源存在开发形式单一、利用水平不高和管理能力有待提

12、升等问题;航道和海岛等资源存在认识不足、利用较晚、权益争端较多,以及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不足等问题。(二)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方法可以开辟新的海洋经济领域,培育新的海洋经济业态,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效率。同时,海洋科技创新有助于应对海洋环境问题,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测度和效率评价是分析区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判定驱动效果、寻找发展短板的重要中间环节,因此成为学界主要关注的议题。研究前期,学者多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构建海洋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例如李彬和戴桂林从海洋科技创新基础、海洋科技创新

13、投入、海洋科技创新产出以及海洋科技创新绩效四个方面选取3 5个具体指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度和横向对比。3 3随后,学者们使用三阶段D E A模型和S BM超效率模型对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增长缓慢且处于较低水平,区域间差异明显,科技创新效率已经成为制约海洋科技水平的主要因素。3 4 3 5在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测度和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认为制约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实力提升的首要因素是海洋科技投入水平不足,具体来说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其次还有创新体制活力不足、创新理念践行度低以及政策供需

14、结构错配等因素。3 2 3 6 3 7后来学者研究发现,影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3 8根据亓文婧等人研究显示,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为发达国家的3 6%,3 9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研发速率失衡,4 0同时还存在海洋科技创新滞后效应的负面影响。4 1海洋科技创新重大成果是展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缩影。从2 0 1 22 0 2 2年我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见表1)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变化情况。整体来看,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在各领域内不断涌现且分布数量逐渐均衡。最主要的集成领域为海洋工程装备,例如我国的“蛟龙”号

15、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海洋石油9 8 1”钻井平台以及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等,为我国海洋资源勘探、科学研究、贸易运输等提供了先进的工程装备。4 2其次表现在海洋气候和海洋生物领域,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不再局限于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海洋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多样性、海洋气候复杂性、海洋生态系统性、人海关系的交织性都需要借助科技创新的手段与方法发现海洋自然规律,发掘其经济和生态服务价值,以达到人海和谐相处的目的,因此海洋气候和海洋生物研究的关注度较高。4 3 4 4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得到科学家的重视,成为海洋气候研究的主要内容。还有其他领域的科技

16、创新成果,如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极地综合科考、海洋卫星应用、跨海大桥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材料和工艺创新。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紧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一方面在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发挥强大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布局和起步较晚的现状。3 9 4 5总的来看,我国海洋科技不断进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部分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测度、效率评价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但是,我国海洋科技依然面临整体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高、评价方式单一、成果转化率不高、投入强度不够等问题。这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依然较弱,尚未充分激发科技引领和创新发展带动海洋事业全面向前的

17、强大驱动力。32 0 2 4年第2期殷 伟 郇晓萌: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 基于“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视角表1 2 0 1 22 0 2 2年我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类型分布 注:数据从中国海洋学会官网和互联网资料整理得到。(三)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的生态服务价值,为渔业、旅游业等提供良好的资源生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还能够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人们在海洋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环境承载力已濒临极值或生态环境明显恶化时的反思与防范之举,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可以概括为

18、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海洋是一个开放性空间,海洋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受到多源头的冲击和影响。对此,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可以概括为陆域活动、海域活动、生物变迁和大气沉降四个方面。在陆域活动方面,陆域工业和生活废水以及固废排放对近岸海域的污染贡献占7 0%以上;4 6 4 7沿海工程建设对局部水域生态环境系统的颠覆性影响,4 8多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质恶化;还有河流入海携带污染物对入海口海域的影响,4 9表现为地貌变化和水质营养化。在海域活动方面,海域破坏活动首先是石油污染,5 0来源形式存在于油船海难、海上石油钻探泄露和海运船舶排放等,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性

19、大,修复难度高;其次是我国海水养殖污染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海上工程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5 1在生物变迁方面,外来物种入侵、红树林和珊瑚礁面积锐减以及藻华(赤潮、绿潮等)灾害等对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通过改变生物群落结构、遗传通道以及病害等对本地生物链产生致命性打击,5 2红树林和珊瑚礁面积锐减使海域生态保护屏障能力减弱,生态服务功能随之衰退,5 3藻华的过度繁衍富集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灾害性影响,而这些后果多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5 4在大气沉降方面,大气沉降虽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多是间接作用,但其主要来源于人类能源消耗排放并且对全球海域产生了

20、较为深远影响。5 5二是关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海洋的流动性、公有性,以及海域边界的模糊性使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面临艰巨且复杂的挑战,因此,相关研究成果丰硕。Y u等认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正向着参与者多样化、政策工具多元化、治理范围扩大化的方向发展。5 6傅广宛指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中存在政策内容设计与治理需求之间、政策目标之间和政策时空三个结构性不对称问题,并揭露出问题背后具体的表现形式。4 7为了解决海洋公有性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问题,张晓和Y u等一致认为,通过划定海洋保护区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最佳方式,同时也是解决国

21、际争端、海域资源掠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有效手段。5 7 5 8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学者们试图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体制来遏制“海洋公地悲剧”,但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思考和探索。5 9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呈现区域化倾向时,全球整体性治理体系面临构建阻碍,为此,全永波提出整合多层次利益诉求,以构建“全球区域”统一的治理规则来化4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年3月解,6 0同时有学者提倡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积极提供中国方案。6 1总的来看,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关注度较高,成果丰富,但依然存在关键问题涉及较少、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例如,陆源排放的现状分

22、析、影响机理、经济外部性、立法监督、政策引导以及执法管理等问题尚未充分涉足;海洋生态环境防治政策的供需不匹配和实施效果不佳等。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环节,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服务福祉期望也在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将是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三、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系统的互动机理(一)三大系统间互动机理1.海洋资源利用与海洋科技创新我国海洋资源类型丰富,开发利用方式不同,所需要的科技创新也有所差异。科技创新能满足海洋资源的价值需求,在海洋渔业资源、海洋能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均有体现。首先,我国海洋渔业

23、资源从“以捕为主”到“以养为主”的转变,推动了海洋渔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一开始关注捕捞方式转变、渔具材料更替、渔船性能提升和信息技术运用等,6 2随后逐渐关注海水养殖技术中的网箱设计、装备研发、新材料运用以及复杂环境下技术适应等,6 3而海洋渔业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我国近海过度捕捞和过度养殖。其次,海洋石油矿产资源勘探利用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装备集聚领域,我国海上石油矿产资源储量大,但勘探开采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特别是深海和极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更加薄弱,虽经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技术储备和研发基础较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6 4 6 5再次,海水资源利用中的海水淡化是解决近海城市淡

24、水短缺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海水淡化不仅在常见的热分离方法和膜分离方法技术上存在技术不成熟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而且在新能源创新融合发展上也存在多重技术难题,海水淡化一直未实现大规模商用。6 6 6 7最后,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是缓解化石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途径,我国主要利用方式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但我国海上风能关键核心技术依靠国际合作,海水动能中除潮汐能外,技术装备仍处于研发起步阶段。同时,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还面临经济成本高等问题。6 82.海洋资源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打破原有海域稳定的生态系统并超越生态环境承载力阈值范围,其表现形式在海洋三大产业中又有所不

25、同。在海洋第一产业中,例如近海渔业资源发展,一方面是过度捕捞、捕捞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近海鱼类种群减少、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遭到毁灭性打击;1 8另一方面海水养殖密度过大、饵料投放不合理,再加上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诱发近海水质下降,环境污染严重,进而破坏整个海域生态系统。1 9在海洋第二产业中,例如海洋油气勘探开采、海洋工程建造、海水淡化浓缩海水排放等,通过改变海洋水体和地貌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对局部海域产生较为强烈的负面影响,往往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2 6 5 1 6 9在海洋第三产业中,生产劳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洋旅游和海洋运输两个方面:一方面,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过程会对附

26、近海域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并遗留大量废弃物垃圾;7 0另一方面,海洋船舶在全球海洋运输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海洋船舶动力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事故性有害物泄露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造成长远的生存和繁衍危机。7 1同样,海洋生态环境变化也会对海洋资源利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恶化对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环境的破坏,对海洋资源利用技术提出更高的挑战,以及对海洋旅游资源综合效益的损害。3.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生态环境随着我国海洋科技进步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海洋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交叉融合研究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创新使人类更加充分地利用52 0

27、 2 4年第2期殷 伟 郇晓萌: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 基于“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视角各种自然资源,提升人类福祉,但避免不了给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破坏;另一方面,人类也在利用科技创新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修复,满足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现实需求,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等方面的运用,例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指数进行数据收集,7 2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和G I S技术对海洋生物灾害和气候灾害进行监测跟踪预警,7 3利用生物化学降解技术对海洋污染进行生态修复。7 4而海洋生态环境更多的是以间接方式影响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

28、,而这种影响表现为环境规制高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7 5根据汪永生等研究显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较差,1 3说明了我国沿海地区在海洋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合、成果转化、信息共享等方面依然存在严重缺位。为了不断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海洋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势在必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海洋生态环境又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修复和保护。科技创新为海洋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海洋生态环境提供预警防治,同时也是缓解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的“平衡器”。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为海

29、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技术支撑和生态环境保障(见图1)。图1 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系统互动机理(二)三大系统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底。通过海洋资源时空上的合理配置和有序利用重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态和目标归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则通过技术装备革新和资源管理创新等方式扩大海洋资源利用广度和深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不仅带动了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沿海渔民增收,保障国家食物与营养安全;7 6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则通过研发新装备、新材料,不断升级渔业技术从而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捕获量和可养殖量。丰富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是缓

30、解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是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 5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资源勘探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也可以开拓出新的资源领域。滨海旅游业经济价值高,产业辐射性和带动性强,能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潜力支撑;7 7随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生态养海”的管理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为滨海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我国海洋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维护国际贸易航道安全、加快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积极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6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年3月器,而

31、向海开放,不断开拓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新局面也将拓宽海洋航道和港口的发展空间。海洋科技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创造良好技术环境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等方式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7 8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者的协调性在时间维度上趋于向好,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普遍滞后。7 9而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科技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促进不显著的结果与理论假设有偏差,原因在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风险防控与化解能力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低,高科技专业人才缺乏,以及时间滞后性

32、,导致科技创新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能力比较差。1 3 7 8根据郝昕提出的观点,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从三个层面逐次传导的,即企业、行业和产业,传导作用机理是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推进的,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扩散和转移。8 0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应该处在企业向行业价值转移阶段。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环保引导进一步促进生态平衡修复和环境治理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趋势不同,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值出现下滑,并且海洋经济

33、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胁迫效应,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阻滞效应,而这两种效应在2 0 1 2年后才出现缓和,8 1 8 2这与王印红测算的我国海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发生在人均G D P 6 0 0 08 0 0 0美元之间相吻合。8 3从产业经济视角来看,海水养殖、海洋工程、海岛旅游等产业经济发展都与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以上说明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还未形成稳固的、良性的协同发展机制,这也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强化和处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一些积极探索性研究也在试图寻找解决办法,例如海域有偿使用、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海洋牧场建

34、设和海洋保护区划定等。在现阶段,我国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三大系统还存在与海洋经济发展局部不适应、区域不协调等问题,这也正是更高层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三大系统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支柱,忽视三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整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陷入失衡与混乱。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系统的发展对策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4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8 4了解海洋资源利用现状,重视海洋科技创新地位,直面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推进三大系统发展,做到心中有底,发力有方

35、向,才能确保顺利实现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目标。本文在梳理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研究不足,提取信息,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强化海洋资源利用的前期规划与过程管理在“蓝色圈地”和抢夺海洋资源日益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存在近海渔业等资源过度开发,其他大部分海洋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利用,甚至部分资源由于利用管理严重滞后,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和归属争端等问题。因此,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应加强前期规划,陆海统筹,完善资源产权和使用制度,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规划,重点开展深水能源矿产勘探开采、清洁能源利用和海水淡化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强化海洋国土资

36、源与空间规划,细分资源利用方式,划定海洋生态保护区。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加强岸线、滩涂、浅海资源使用审批管理、规划管理、交易管理、日常维护管理等,近海渔业养殖管理要坚持集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布局沿海港口建设,确保航道畅通与安全,要差异化管理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方式,重视海洋资源管理前瞻性部署。72 0 2 4年第2期殷 伟 郇晓萌: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 基于“资源科技生态”三大系统视角(二)注重海洋科技创新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中的成果转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进程。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努力

37、突破制约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瓶颈。在现阶段,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运用广度和深度上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科技创新驱动潜力尚未充分激发,成果转化率低以及经济带动效应差,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还有很多。因此,在资源利用方面,合力攻关资源开发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海洋耐盐防腐材料研发,推进大型海洋工程成套装备制造,有重点地发展深远海科学技术与探测装备,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快海洋生态化技术创新变革,提升海洋科技智能化、绿色化,重点推进海洋污染防治技术和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气候的运用,重点动态监控沿海污

38、染排放、海洋水质和海洋自然灾害等。同时,针对海洋产业专业技术门槛较高、风险高等特点,创新推动海洋开发银行建设,完善海洋金融风险监控机制;注重海洋科技专项人才、科技帅才的培养,完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等。(三)推进近海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我国陆域与近海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严峻,继长江经济带战略(2 0 1 6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2 0 1 9年)的提出,两个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都对陆域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对我国近海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还存在战略指导缺位问题。通过推进我国近海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把握顶层设计指导我国近海生态环境整体推进、区

39、域协调和产业联动。在近海渔业资源方面,加强近海渔业资源管理,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性,增强海洋渔业碳汇生态服务功能;在海洋污染与防治方面,推动陆域污染源排放管理和整治,加大海洋降污和生态修复的资金和技术研发投入,发挥科技创新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强大作用;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区的划定与设立,推动全球和区域海洋协同保护机制的建立等。而且,科学制订我国近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还可以充分发挥海洋在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凸显海洋在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海洋权益中的重要价值,彰显海洋在国际政治较量、经济贸易、军事保障和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为我国海

40、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五、研究展望我国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保护是在陆域发展受限以及满足人类更高生存发展需求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托海洋“资源科技生态”系统,在确保海洋经济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促进海洋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科技创新得到充分施展,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三大系统相辅相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助推海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然而,海洋经济属于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虽然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取得新突破,但当前我国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因此,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立足本国的海洋资源

41、赋存、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实际,夯实三大系统发展基底,同时深化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我国参与海洋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才是拨开海洋经济发展迷雾,破解当下及未来发展难题的关键。未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基于全产业链视角探究海洋产业的高价值、高效率和安全稳定性。打造海洋产业的全产业链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特别是应对国外关键技术封锁的必然选择,具体涉及海洋资源的前端开发、海洋科技创新的全链支持、海洋生态环境的终端养护等。二是数字智能技术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智能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涉及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科技创新场

42、景运用、海洋环境监控与预警等。三是关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海上风电、海底观光等新兴8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年3月产业,培育海洋文旅、海洋渔旅等新业态,尝试“海上风电+海上牧场”“海岛陆”等新模式,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 濮励杰,黄贤金.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的交叉与融合J.自然资源学报,2 0 2 0,3 5(8):1 8 3 0-1 8 3 8.2 于丽丽,孟德友.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时空分异研究J.经济经纬,2 0 1 7,3 4(2):7-1 2.3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 0 1 8,(4)

43、:5-1 8.4 习近平.习近平谈建设海洋强国E B.h t t p:/p o l i t i c s.p e o p l e.c o m.c n/n 1/2 0 1 8/0 8 1 3/c 1 0 0 1-3 0 2 2 5 7 2 7.h t m l,2 0 1 8-0 8-1 3/2 0 2 3-0 4-1 0.5 林善炜.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J.理论视野,2 0 2 3,(7):2 3-2 8.6 孙才志,李晓玮.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与社会资本的交互响应关系J.资源科学,2 0 2 2,4 4(6):1 2 3 8-1 2 5 1.7 盖美,马丽.中国海洋资源

44、效率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因素J.资源开发与市场,2 0 1 9,3 5(3):3 1 8-3 2 3.8 纪建悦,唐若梅,孙筱蔚.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中国沿海1 1省份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 0 2 1,4 1(1 6):7 3-8 0.9 王刚.中国海洋治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内在逻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 0 2 2,(1 7):4 2-5 0.1 0 盖美,何亚宁,柯丽娜.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 0 2 2,3 7(4):9 4 2-9 6 5.1 1 倪冉,关洪军.海洋生态安全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及交互响应J

45、.统计与决策,2 0 2 3,3 9(2 1):1 2 7-1 3 1.1 2 秦琳贵,沈体雁.科技创新促进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 基于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2 0,3 7(9):1 0 5-1 1 2.1 3 汪永生,李宇航,揭晓蒙,等.中国海洋科技-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0 2 0,3 0(8):1 6 8-1 7 6.1 4 丁黎黎,杨颖,李慧.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双向评价及差异性J.经济地理,2 0 2 1,4 1(7):3 1-3 9.1 5 狄乾斌,高广悦,於哲.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

46、发展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 0 2 2,4 2(4):6 5 0-6 6 1.1 6 仇荣山,殷伟,韩立民.中国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类型区划分J.统计与决策,2 0 2 3,3 9(1):1 0 3-1 0 8.1 7 韩立民.海洋经济学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1 7.1 8 刘子飞.中国近海渔场荒漠化:评价、原因与治理J.农业经济问题,2 0 1 9,(6):1 0 5-1 1 6.1 9 高晶晶,史清华,卢昆.中国海水养殖技术效率测评J.农业技术经济,2 0 1 8,(1):1 3 2-1 4 4.2 0 纪建悦,许瑶,李艳明.中国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

47、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 0 2 1,4 1(5):2 0 5-2 1 2.2 1 X u J,H a n L,Y i n W.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i z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m a r i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i n C h i n a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J.M a r i n e P o l i c y,2 0 2 2,(1 3 7):1 0

48、 4 9 3 5.2 2 殷伟,于会娟,仇荣山,等.陆海统筹视域下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安全J.资源科学,2 0 2 2,4 4(4):6 7 4-6 8 6.2 3 梁铄,韩立民.海洋强国视域下我国深蓝渔业发展路径研究J.太平洋学报,2 0 2 3,3 1(1 0):6 9-8 1.2 4 吴姗姗,王双,彭洪兵,等.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J.经济纵横,2 0 1 7,(1):6 8-7 3.2 5 周守为,李清平.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能源资源绿色开发技术体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 0 2 2,(1 7):1 2-2 8.2 6 黄庆波,戴庆玲,李焱.中国海洋油气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

49、.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0 1 3,2 3(S 2):3 6 8-3 7 2.2 7 刘慧,高新伟.国家能源安全视角下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理论探讨,2 0 1 5,(6):1 0 3-1 0 6.2 8 韩增林,潘佳玉,郭建科,等.基于地理本性的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分析J.资源科学,2 0 2 2,4 4(3):6 3 4-6 4 5.2 9 J i a L i u,N i n g L i u,Y u m i a o Z h a n g,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n o n-u s e v a l u e o f b e a c

50、h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a c a s e s t u d y o f Q i n g d a o c o a s t-a l s c e n i c a r e a,C h i n aJ.O c e a n a n d C o a s t a l M a n a g e m e n t,2 0 1 9,(1 6 8):6 3-7 1.3 0 殷翔宇,宗会明,曲明辉,等.我国沿海港口港城关系协同发展与驱动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 0 2 3,3 8(1):6 4-7 0.3 1 崔鹏伟,戴好富,朱安红.南海岛礁生态现状、保护与发展策略J.热带作物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