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治理意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10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治理意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治理意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治理意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收稿日期】2023-09-01【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及主题教育大调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牛梅芳(1999),女,河北邯郸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 共 伊 犁 州 委 党 校 学 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No.420232023年第4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创造人类文明

2、新形态”。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多种新形态,其中政治文明新形态最具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性意义和价值。中国开创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于推进五位文明协调发展、推动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中国特色治理意蕴的内源性文明形态。作为一种先进的政治文明形态,蕴含着独特的治理意蕴:就政党治理而言,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命,政党之间实行新型政党制度,使得政党间形成亲密合作的关系;就国家治理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协商民主为重要形式,实现了人民全方位参与的民主实践,

3、是真实有效的民主;就全球治理而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探究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蕴含的治理意蕴,既可以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又可以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和现代化的未来趋向提供思考。一、政党治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新型政党制度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在政党治理中有着双重指向。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治理方面,中国共产党以使命型政党的身份克服西方利益型政党的弊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通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来实现自我革命。在党外治理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新型政党制度为遵循,突破了西方政党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习近

4、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4.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治理意蕴牛梅芳(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范式。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三重治理意蕴:在政党治理中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创新了政党关系;在国家治理中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推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在全球治理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共商共建

5、共享的治理观,创新了国际关系,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正确道路。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既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彰显伟大的世界意义,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关键词: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D O 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3.04.006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23)04-0032-06 32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互掣肘,构建出亲密合作的政党关系,推进了政党治理现代化。(一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持续推进全面从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治党,以实现党的

6、自我革命以实现党的自我革命新时代要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不断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在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手段。自我革命是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在政党治理中的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既通过内在监督与约束提高“四自”能力来达到自律,从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又通过外部监督的力量加强人民监督,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二者的聚合优势,从而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

7、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党才能加强团结统一,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和落实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中央的政治权威,做到令行禁止,而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实现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坚持双向发力,将党内自我建设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为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合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身在实践中经受革命性锻造,不断

8、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得党基业长青、风华正茂。第一,中国共产党通过提高自我净化能力来增强党的政治免疫力,主动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保持党的健康肌体;第二,中国共产党通过提高自我完善能力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发扬革命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及时修正错误;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提高自我革新能力来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牢记初心使命,固守底线思维;第四,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提高来全面提升执政本领,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思想理论水平、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实现自我革命过程中离不开人民的监督,人民监督通过外在压

9、力机制促进党进行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在百年实践中一直与人民监督同向同行,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第一,通过人民监督将一切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公之于众,使得执政党敦促广大党员干部将权力化为责任与担当,从而提高执政能力。第二,人民监督通过为党的建设的“盲点”“死角”建言献策,能够为党提供外部动能,使得党勇于自我革命。第三,人民监督在不断完善外部监督制度的过程中让人民敢于监督、乐于监督,从而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更多的重要内容与丰富材料。总之,人民监督通过外在压力机制能够促进党进行自我革命,从人民的监督中了解、检视并淬炼自己,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二二)各政党之间各政党之间:以新型政党制度为

10、遵循以新型政党制度为遵循,构建亲密合作的政党关系构建亲密合作的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充分凝聚政党共识,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独具中国特色,彰显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新型政党制度以人民利益至上为价值理念,以全过程政治参与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协商合作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凝聚政党共识,创新了政党关系,为人类政党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为政党治理提供了基本制度遵循。首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理念,为实现人民幸福画出最大同心圆,克服了旧式政党制度中代表利益主体狭隘的弊端,具有统筹兼顾的制度优势。代表利益主体的广泛与否是新旧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之

11、一。旧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4.33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式政党制度中,政党立场的不同势必会导致其利益存在分野与竞争,代表利益主体的狭隘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各个政党的共同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民幸福。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各党派达成思想共识、观念认同的重要纽带和价值追求。新型政党制度

12、对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就在于其既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又能够照顾少数人的意愿。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使得各政党能够全面、真实、有效地表达意愿,能够最大限度协调各方利益与关系。其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全过程政治参与的运行机制,使得各民主党派达成政治与思想共识,以极高的社会整合力来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决策与施策能力。政党之间是否具有竞争性决定了政党之间的关系以及执政党决策与施策的水平。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竞争相互倾轧、攻讦与掣肘,带有政治偏见的提议使得政党失衡常态化、政党监督形式化,在决策的过程中不能实现社会优势资源的最大配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朝党的科学决策水平。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借

13、助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等制度化安排,充分发挥了参政党在治理过程中的参政优势,使得中国各民主党派能够在协商合作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通过民主监督对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环节与评价环节进行长期的跟踪监督与反馈,既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决策与施策能力,又扩大了各民主党派思想共识的基础,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增添了动态治理魅力。最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作用,能够充分地将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能否凝聚政党合力来实现统一的政治目标是新旧政党制度的区别之一,两党制与多党制实行定期选举与轮流执

14、政,其本质上是进行权力博弈与利益分配,没有一个统一、连贯的政治目标,基于利益的政治掣肘从根本上妨碍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蕴含着共产党领导和各民主党派参与、共产党执政和各民主党派参政的政党治理格局,各民主党派坚持协商合作以达到目标一致与行动统一,其中政治协商是政党合作的基本形式。“执政-参政-多党合作”这一协商合作的形式创新了政党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能够保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二、国家治理: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

15、人民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创造出的民主新形态,为“中国之治”提供了关键密钥,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核心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扬弃中华传统民本理念的产物,在民主形式上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在民主实践上坚持人民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参与,从而在民主效果上展现出广泛、真实而颇有成效,创造出了中国式的民主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行提高了中国民主的质量,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促进了国家的良政善治。(一一)民主形式民主形式:以协商民主为重要形式以协商民主为重要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选举民主为主要形式,以协商民主为重要内

16、容,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选举民主,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同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让社会各团体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广泛协商,从而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了民主的实现形式,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方案。民主形式能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创设,是衡量民主是否真实有效的评价标准之一。西方协商民主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协商不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创设,民主习近平.高举中国

17、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8.34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协商民主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范围之内,具有虚伪性与欺诈性。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则超越了西方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协商民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创设的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是广泛、真实、有效的民主形式,能够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我国形成了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促进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在发展社会主

18、义协商民主中既有多种制度保障,又有多种协商渠道,“政党协商、基层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以切切实实的渠道来保证社会各团体能够平等、广泛、主动参与到国家事务之中,充分表达各方意见,通过包容、协商来推动社会各团体思想形成共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力量,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二二)民主实践民主实践:人民全方位人民全方位、全过程全过程、全链全链条条、全覆盖参与全覆盖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实质民主,有完整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人民可以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地参与到民主实践中,真正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优势,

19、实现真正民主的回归。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我们有坚实的制度为人民参与民主实践提供保障。我们“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使得这些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围绕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目标运行,将党的意志、人民意愿以及法律法规相统一,为人民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拥有完整的民主参与实践,积极调动人民参政的热情,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来共同夯实民主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第一,在民主选举中,选举对象与选举层次的广泛性使得选举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人民可

20、以通过选举来找到为自己发声的代言人;第二,在民主协商中,主张人民通过不同层级、层面的协商方式来取得最大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第三,在民主决策中,人大“开门立法”、政府“开门问策”,能够充分集聚民智,极大地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第四,在民主管理中,积极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当中,这是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质量的关键;第五,在民主监督中,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人民监督使得权力能够有效地得到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实现了人民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的民主参与实践,提升了国家治理绩效,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1、(三三)民主效果民主效果:广泛广泛、真实而颇有成效真实而颇有成效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使得拥有广泛政治权利的人民群众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并得到较高的政治承诺实现度,是广泛、真实而颇有成效的民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它创新了人类民主的实现形式,创造出了中国式的民主模式,提高了中国民主治理的效能,推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不同于形式正义而实质非正义的西方民主,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正符合民主逻辑的实质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西式民主表现出选票民主的

22、特点,一人一票的民主仅限于投票过程,且候选人大多是资产阶级政治精英,他们背后的资本逻辑决定了其政治立场从属于资产阶级,使得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9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59.习近平.习近平

23、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60.35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民主拘泥于形式,人民无法真正地参与到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不同于西方的选票民主,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让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在拥有广泛政治权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以此来满足自身的参政需求,确保国家的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正地代表人民群众、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民主模式。三、全球治理: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与信任赤字根源于治理赤字的加重,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治理赤字、重构全球治理体

24、系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全人类的进步、发展与幸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独有的全球治理意蕴,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指明了方向。(一一)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人类共同价值,使得共同体成员能够形成主体自觉,站在全人类的价值立场上尊重差异、包容不同、谋求共同利益,通过协商共建、合作共赢来达成共识,加强全球治理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

25、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价值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成员或群体所具有的相同价值取向、利益需求以及行为准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本质是形成一种共善,一种新的普遍性。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这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根基。首先,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安定平稳的国际环境,唯有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赢得各国的尊重,促使各国和谐共处。其次,公平与正义是国际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代以来,强权国家进行的不公平与非正义的侵占与掠夺造成了全球治理失序,公平与正义限制

26、在资产阶级的范围之内,唯有打破这个范围,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促使国际社会平稳发展。最后,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唯有追求实质意义上的民主与自由,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各国的民主发展道路,进行交流互鉴,才能促进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能够有效地达成主体间共识,从而加强全球治理合力,它适应了当代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价值表征。(二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恪守公正合理的基本原则,克服了以资本为主导的全球治理观念,推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了人类政治

27、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能够推进世界发展和进步的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弥补全球治理失灵、重建全球治理规则的中国方案。首先,就全球治理主体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所有国家在全球治理中一律平等,破除了以往资本主导的西方中心主义治理观,在处理全球事务中要大家共同商量,坚持治理民主和平等,进一步推动国家间的良性互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多元主体的平等对接,各参与国不论实力强弱,都能够参与到全球事务的治理当中,平等对话,广泛听取各主权国家的意见与建议,从而达成全球治理

28、共识。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治理观,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极具公平性与正义性,能够充分让世界各国发挥积极性,为破除全球治理难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就全球治理内容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人的主体性回归,不再让资本奴役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2.36No.4 20232023 年第

29、4 期人,而是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来共同建设一个满足人类美好需求的世界。在全球政治治理中,我们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同其他国家发展伙伴关系;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我们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照顾各国利益诉求,以经济合作来实现共赢局面;在全球安全治理中,我们坚持各国加强对话,通过扩大共同利益来化解冲突,通过合作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生物安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在全球生态治理中,我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呼吁各国进行合作,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最后,就全球治理成果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治理主体互利共赢,共同享受全球发展成果,反

30、对利益的排他性,积极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坚持国际道义,共同推进各国和世界的发展。不同于以往的全球治理成果主要在发达国家中进行分配,中国坚持的全球治理观旨在让各个治理主体共享全球发展成果,体现出一种结果正义。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全球治理规则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三三)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方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基础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方向,强调推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促进各国和睦共处。在全球治理失序的今天,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倡导构建

31、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让世界各国共同承担起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任,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平等看待每一个国家,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尽管国家有大小、实力有强弱,但各国都应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与发展道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安全之路,反对单边主义,强调多边主义,从而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第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将各国利益与全球利益协同起来,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繁荣。人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国家与国家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各国平等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摒弃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坚

32、持合作共赢才是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第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文化交流互鉴,恪守文化包容性的原则,从而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发展。文明有差异,但无优劣,只有坚持兼容并蓄、相互交流与借鉴,才能避免文明冲突,推动世界文明的繁荣。第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绿色低碳,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全球生态发展问题关系到所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要求所有国家共同参与到全球生态治理当中,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来共同改善全球的生态环境。责任编辑:杨业玲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9.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