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doc

上传人:tu****23 文档编号:24967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34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4页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1.九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工作汇报、 经验材料 1 2.平顶山市总工会十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5 3.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8 4.定西市纪检监察系统加强自身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4 5.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市公务员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7 6.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1 7.党的十八大以来驻马店市交通事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7 8.武山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0 9.商洛市卫健委党建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 经验材料 34 10.安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建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6 11.长春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9 12.党的十九大以来安阳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44 13.淮北市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49 14.石家庄市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59 15.乐山市司法局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63 16.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66 17.襄阳高新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70 18.郧西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75 19.省政协机关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79 20.武陵区政协二〇二二年履职工作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82 21.甘肃省公交建集团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86 22.定西全市教育工作十年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1 23.固原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5 24.郧西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8 25.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02 26.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07 27.陇东市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13 28.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州区发展成就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16 29.党的十八大以来濮阳教育发展成就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21 30.十年来我市财政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26 31.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市扎实推进民生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29 32.全州人才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33 33.广安市直机关工委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总结、工作 汇报、经验材料 136 34.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干部监督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39 35.党的十八大以来肇庆市干部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43 36.福建省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46 37.定西市粮食安全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49 38.雅安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54 39.湖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59 40.拉萨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62 41.鹤壁市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十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65 42.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科技事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71 43.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十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74 44.兴安县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77 45.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82 46.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原市民生事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86 47.成都市统一战线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89 【更多免费素材,微信dadawk01】 48.焦作市山阳区政法系统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94 49.孝感市政协机关下沉熊咀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总结、工作汇报、 经验材料 200 5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卫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03 51.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自治区党的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07 52.郧西县文旅事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12 53.宁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16 54.全力推动二十大精神在海南落地生根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19 55.党的十八大以来芒康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21 56.平顶山市委巡视巡察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23 57.玉林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27 58.定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30 59.十堰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34 6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38 61.珲春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41 62.肃州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45【更多免费素材,微信da dawk01】 63.焦作市中站区政法系统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48 64.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十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54 65.河南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58 66.十年来邵阳市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61 67.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法院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63【更多免费素材,微信 dadawk01】 68.深圳特区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工作总结、工作汇 报、经验材料 268 69.台前县后方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71 70.桂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十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75 71.郧西县城关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79 72.全市农业农村十年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83 73.离石区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治理模式快速打赢疫情阻击战工作总结、 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89 74.宁夏自治区老干部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93 75.南昌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工作汇 报、经验材料 297 76.通辽市司法局法治工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02 77.党的十八大以来巴中市人才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06 78.郧西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10 “兴”“新”的乡村面貌 稳稳的幸福生活 九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4日) 幕阜山下,曾经的贫困山村焕发勃勃生机;鄱阳湖畔,曾经的贫困家庭走向小康生活——2012年至2022年,我市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十年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如期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这十年,我市实现了五大“历史性跨越”:从“愁吃愁穿”到“吃好穿暖”、从“缺医少学”到“医学无忧”、从“脏乱旧差”到“生态宜居”、从“贫穷闭塞”到“打卡红地”、从“等你来帮”到“我要致富”。 这十年,我市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国家级贫困县修水县、省级贫困县都昌县摘帽,34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6.13万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 这十年,我市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一以贯之”姿态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开创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有效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 一、十年筚路蓝缕启山林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修水县多水村村民吴良富说起这十年村中的变化,一脸自豪。跟随他走进村中,只见屋舍俨然,干净整洁, 产业基地绿意盎然,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农耕文化展览中心等一应俱全,小小村庄处处充满活力,难以想象曾经的多水村是修水县2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20年4月26日,修水县与都昌县正式退出了贫困县序列。作为一个“老、大、边、穷”山区县、1994年就被定为国家贫困县的修水县成功脱贫摘帽,在江西省扶贫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修水县从2001年开始实施搬迁扶贫工作,是我省搬迁扶贫的起源地,经历了投亲靠友、有土集中、整体移民进城进园三个阶段后,全国搬迁扶贫交流研讨会于2013年底开到了这里,此后,易地扶贫搬迁“修水模式”受到全国持续关注。在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中,修水县易地搬迁扶贫获得五项“大满贯”。 “修水模式”之所以“闪光”,在于全市上下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 心。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落实后续帮扶政策,统筹解决各种民生保障问题,确保搬迁户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十三五”时期,共安置7159户27351人搬迁入住,其中搬迁脱贫户4672户16595人,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生态保护、产业转移等多赢的易地扶贫搬迁“九江经验”,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高度肯定。 “九江经验”之所以“多赢”,在于全市上下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长时间以来,我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十大扶贫工程”,解决出行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等问题, 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实现“高质量脱贫”。 “高质量脱贫”之所以“长效”,在于全市上下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十三五”期间,我市用好用足产业扶持政策,按照“一乡一园”产业布局规划,全市重点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084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229家, 直接带动贫困户达4.4万户次;重点打造茶叶、油茶、特色水产、休闲农业四大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全市贫困户直接参与种植业面积达34.25万亩,参与的贫困户达到16.4万人次。 脱贫后,我市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推动教育、健康、住房、饮水、兜底保障及易地搬迁后扶政策落实落地, 确保将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更多免费素材 ,微信dadawk01】 二、十年栉风沐雨砥砺行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请批准我担任扶贫专干,为群众多做一点事。” 烈士程扶摇生前是大学生村官,2013年起在修水县杭口镇杨坊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并主动申请担任杭口镇扶贫专干,2017年初担任该镇茅坪村扶贫工作组组长,以出色表现赢得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如今的杭口镇实现产业型村集体经济全覆盖,镇村两级成功引进了一批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发展产业, 产业面积是2017年的两倍。 “感谢组织让我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原都昌县春桥乡党委书记江和通曾这样说。春桥乡地处都昌县偏远山区,全乡8个村都曾是贫困村,从任职乡长到乡党委书记,江和通一干就是十多年。如今的春桥乡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各项扶贫政策,给当地脱贫户带去了致富希望。 “撑起来是一把伞,伏下身是孺子牛。”这是全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原九江学院驻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第一书记谭翊泉扶贫日记里的一句话, 他26岁走进山区,担任了八年扶贫干部、五年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日记30万余字记录着他的扶贫故事。如今的东山村实现新农村建设全覆盖,发展旅游和种养殖等多种产业,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2014年年收入零元到2019年年收入52.3 万元的增长。 脱贫攻坚,花开满径。一个个脱贫家庭迎来美好生活,离不开每一支扶贫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浓缩着每一位扶贫干部的拳拳公仆情怀,程扶摇、吴应谱、樊贞子等扶贫干部因公殉职,扶贫干部们用汗水、血泪乃至生命兑现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十三五”以来, 347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3.9万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截至2020年底,我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空壳村”全部消除;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554个,比例提高至88.5%。 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十四五”开局,我市继续推进单位联村和干部驻村工作, 共选定682个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其中,市级选派147个单位开展驻村帮扶、67个单位开展对口帮扶,安排驻村第一书记692名、驻村工作队员1370人。 三、十年不负韶华谱新篇 2012年至2022年,是跨越“十二五”到“十四五”的十年,也是我市战胜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的非凡十年。 回望来时路。2012年乃至更靠前的时间到2020年,我市以精准扶贫为主线,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成绩斐然。尤其是2020年,这一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交卷”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疫情、汛情双重考验, 九江儿女依然以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作风、昂扬的斗志砥砺奋进,如期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精彩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截至2020年,全市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累计12.68万人次,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稳定在90%;全市没有一名贫困生因贫失学辍学;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对农村危房坚决做到应改尽改,共改造农村危房75965户;建成扶贫车间206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8 【更多免费素材, 微信dadawk01】 万余个,全市通过就业脱贫人口11.83万人;建成光伏扶贫电站装机规模103.3 兆瓦,辐射支持3.29万户贫困户。2021年底,全市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767 元,是2014年的7倍多。 走好脚下路。2021年至2022年,我市坚持聚焦“作示范、勇争先”和“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目标要求,平稳有序完成衔接好领导体制、机构改革、政策调整、考核机制等工作,切实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乡村振兴取得新的更大进展。2021年,全市7170个经营主体直接带动2.39万户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增收,1375个帮扶产业基地带动1.11万户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增收;全市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2.29万人。今年,按照“一手抓底线, 一手抓示范”的工作思路,重点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作为打造新时代九江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体推进数字乡村、电商物流、乡村治理试点工作。 坚定前行路。我市将聚焦制约九江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举全市之力实施包括“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在内的“十大攻坚行动”。以实施“乡村振兴攻坚行动”为准绳,全力以赴抓“巩固”,健全完善衔接机制,进一步厘清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保障人员力度不减,推动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不遗余力抓“拓展”,紧扣“一收入四保障”,扎实做好“农户自主申报”“入户走访排查” “部门数据筛查”工作,创新推进“惠浔保”“九派裕农通”“131就业服务模式”等工作,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勇毅笃行促“振兴”,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市重点打造2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率先启动第一批60个示范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具有九江特色的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十年前,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可以做城里人,跟大家一起跳广场舞。” 从武宁县岭下村搬迁到县城武安锦城小区的邹君君说。“现在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卫生厕所,没有蚊虫、没有异味。”德安县何铺村村民周桂芳说。“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还挣了不少钱呢。”在濂溪区赛阳尖山苗木专业合作社务工的黄应东说。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无不体现着全市人民已在十年间收获了“稳稳的幸福”,而今,他们正以乡村振兴“新”面貌,向着下一个十年迈进。 踔厉奋发书写工会有为精彩答卷 平顶山市总工会十年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3日)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大。 金秋美如画,硕果满枝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 积极实施“五大行动”和突出办好“十件实事”,做到党有号召、工会就有行动,职工有所呼、工会就有所应,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推动平顶山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奋进旋律,踔厉奋发书写“咱们工会有作为” 的精彩答卷。 一、政治引领,画好最大同心圆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奋进中铺展;伟大的事业,总是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 十年来,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团结凝聚职工、教育引领职工作为重要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各种活动之中,引领广大职工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更 多免费素材,微信dadawk01】 市总工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工会情”送文化下基层活动1万多场,举办劳模宣讲、职工演讲、悦读新思想、知识竞赛活动1万多场,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好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五一巾帼奖、文明职工、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评选表彰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做崇德向善的践行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不断丰富宣传载体,形成平顶山工会网、平顶山工会AAA公众号、 《平顶山工人》杂志、工人文化宫、劳模主题公园、职工书屋等“网、微、刊、宫、园、屋”六位一体的平顶山工会宣传阵地,不断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根据地”,扩大争取人心的“同心圆”。 二、贴心服务,情暖万千职工心 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年来,市总工会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 工会特色品牌,做好巩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同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有效衔接,把关怀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 市总工会开展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工作,对7万多人进行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和创业近4万人;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先进模范等17万户次,发放慰问金近2亿元;开展送清凉活动,走访6000多个企业和工地,筹送资金2000多万元;组织“金秋助学”活动,为2万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近6000万元; 建成200余家“爱心驿站”,其中8家驿站被授予“河南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示范点”称号,7家驿站被全总授予“最美驿站”称号,服务各类户外劳动者超过16万人次;建成129家母婴室,开办277个托管班,服务职工2万余人;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月活动以及“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进一步维护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持续赋能,铸强产业主力军 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28家成员单位出台改革配套政策或措施办法120余项,召开推进“产改”协调小组现场会、推进会40余次,开展现场观摩活动90余场近年来,市总工会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致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十年来,市总工会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组织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1.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68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651人。实施“建功新时代主力军行动”,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约200项,有近70万名职工参与竞赛。13人被评为中原大工匠,30人被评为鹰城大工匠,县级和企业级工匠人才有244人。成立平顶山工匠学院及宝丰工匠分院,注册创新工作室联盟136 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工作室4家、省级21家,联盟创新成果185项。如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四、夯实基础,织就紧密组织网 无论是工厂车间还是田间地头,无论是传统用工单位还是新业态领域,十年来,市总工会厚植基层沃土,织密组织网络,做到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会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市总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工作理念,不断推动党工组织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把牢基层工会建设“方向盘”。全市共建立9348家基层工会,近百万名职工加入工会组织,38家基层工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大力开展货运、快递、网约车、外卖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37318名新业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在全省较早实现市县两级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全覆盖。 十年来,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彰显工会组织作用,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活动共建法治鹰城,组织“集中要约”行动持续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举行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带动1244名先进人物、249家先进集体积极参与,命名市级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基地38家;通过消费惠农帮销脱贫摘帽地区农副产品价值1.5亿元;在抗震、抗洪、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累计投入超2000万元;参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3530人次,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增光添彩。 新使命引领新征程,新作为铸就新辉煌。市总工会将继续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我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勇立潮头见“郑”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从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到如火如荼的健康郑州行动建设;从医疗体制创新改革,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增效;从公共卫生能力全面提升,到智慧医疗赋能健康生活。 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难点” “痛点”,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着力提升能力、改善质量,全力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全周期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医改获得感、就医安全感、健康幸福感。 一、数说十年健康郑州 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由77.4岁提高到79.07 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6.2%提升到31.39%。 截至2021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6273家,较2012年增长64.6%;全市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达到8.61张、4.14人和5.29 人,较2012年分别增长36.7%、59.8%、59.3%。 全市在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省级医学中心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7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个,市级区域专科诊疗中心10个,县域医疗中心6 个。 全市10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0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郑州市和12个区县【更多免费素材,微 信dadawk01】 (市)全部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郑州市和所辖县(市)全部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创成国家卫生城镇27个、各级健康细胞6807个、健康小屋77家、无烟单位无烟党政机关952个。 二、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 十年来,我市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健康郑州战略,全面推开健康郑州行动18个专项行动,初步形成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部门 合力联动、全民共建共享的“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 坚持创新探索,健康生活环境优化提升。探索建立“三级健康管理体系”, 成立三级健康机构227家,建成健康小屋77家,创新健康管理模式入选健康中国行动18个典型经验案例;每年3000余场次的郑州健康大讲堂、《郑说健康》栏目、12320健康咨询热线等形成健康教育郑州特色。 修订实施《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全市创建无烟单位无烟党政机关952个;3个县(市)被评为国家和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县,17家医疗机构被评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单位。 妇女、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和脑卒中、肺癌等死因靠前重大疾病筛查干预连年列入民生实事,年均80万人次受益。 全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28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 探索形成了10个老年健康与医养服务模式,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更多免费 素材,微信dadawk01】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规范化管理,8个区县(市)被评为国家和省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郑州市和所辖市、县全部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创成国家卫生城镇27个、各级健康细胞6807个,营造了整洁有序、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医改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围绕让群众看病少花钱,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持续深化综合医改。 在全国率先组建医联体,时任副总理刘延东亲自调研指导,目前全市建成医联体24家,覆盖省内18个省辖市、辐射6个省份;20个远程诊疗中心,开展远程诊疗100余万例;高位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6个县(市)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家,市级统筹、市县一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格局基本形成,推动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我市经验做法被国家卫健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专刊专题刊发。 实施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完成章程制定。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年让利患者亿元以上;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开展药品和高值耗材联合议价,全面推开日间手术、平均住院日缩短3~5天,全面落实“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更多免费素材,微信dadawk01】 实施“智慧健康”工程,医疗健康信息实现互通共享,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床旁结算、先就诊后付费、智能导医等服务,以及电子健康卡、医疗地图等多项应用惠及群众,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更省心。 打造“智慧卫监”,试点多元化信用综合监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群众看病更放心。 四、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年来,坚持筑高强基,全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公立医院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卫生健康支出年均增长超过10%,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推动优势资源逐步向外围疏解,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倍增。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273家,较2012年增加64.6%;拥有总床位数109675张、执业(助理)医师52783人、注册护士数67375人,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达到8.61张、4.14人和5.29人,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国家中心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各1个、省级医学中心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7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个、市级区域专科诊疗中心10个和县域医疗中心6个。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医改工作会上肯定了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河南路子”,实现市域外就诊率、省外转诊率“一升一降”。 引进高层次人才2446人,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和市级医学重点学科4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引进国内外知名医学学科团队66个,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开展合作项目93个,人才科技支撑得到加强。 县域医疗中心全覆盖,8家县级医院晋升三级,建设县级重点专科34个,打造县域龙头,全市平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6.6%。 按照有用房、有人员、有设备、有资金“四有”标准完成100家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86.1%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2.4%达到推荐标准,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占比达到81%。全面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累计招录招聘特岗全科医生、订单定向医学生等640名,培养全科医生3017名。 家庭医生智能化签约服务全面推行,成立签约团队2045个,签约居民63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205万人,让群众拥有身边的健康管家。 五、公卫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十年来,我市坚持综合防控,公卫服务保障更加有力。深化疾控机构改革, 开展县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8个区县级疾控中心达标。 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置疾控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公共卫生科,织密疾病防控工作网;设置网络直报点358个,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全市覆盖。 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应急处置、应急物资储备“三大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应对规模性重大传染病疫情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水平, 人均基本公卫经费提升到84元;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01%;完成疟疾消除工作,法定传染病实现发病率连续10年下降。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规范化管理,9个区县(市)被评为国家和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应急体系建设常备不懈,圆满完成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合会议等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近700场次。 六、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十年来,我市坚持中西并重,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改扩迁建区县中医医院9家,10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0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服务纳入基本公卫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儿童运用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66.33%和77.34%。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3人、省级名中医3 人;获批国家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个、省级6个,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省级21个,目前正积极推动市中医院联合省中医一附院申创国家医学中心,谋划布局中医药产业发展。 建立市、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培训4600余人次;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基层人才924名。开展郑州中医名家讲堂、中医名家走基层、中医体验日等活动,中医药文化广泛宣传弘扬。郑州市和12 个区县(市)全部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七、家庭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十年来,我市坚持依法服务,家庭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根据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先后实施“双独两孩”“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全面三孩”生育政策,逐步取消生育审批和征收社会抚养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改革,推行网上登记、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8%。 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创建活动,率先试点在市属公立医院推进托育机构建设,积极申创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国示范城市,将“大力提升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能力” 项目列入民生实事,全市托育机构达到550家,每千人托位数达到2.1个(省定目标1.8个)。 逐步完善城乡一体的计划生育扶助保障政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认各类扶助保障对象73.8万余人,发放扶助保障金40.22亿元;持续推进“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确定36个试点单位,探索建立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等家庭发展服务机制;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范围,实施网络化管理,经费保障、健康服务和妇幼保健等统筹一体,促进社会融合。 全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社区居家延伸医养服务等,大力发展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老年医疗服务机构,在全国率先规范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备案流程;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2%,高于省定目标12个百分点;探索形成了10个老年健康与医养服务模式; 广泛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在6个区县(市)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试点;积极推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建设安宁疗护中心64个,成立5个医养结合管理控制中心、3个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实训基地, 安宁疗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八、抗疫防汛彰显责任担当 疫情防控是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底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疫情高发多发的严峻形势,我市统一部署,积极应对,及时有效处置,全市人民闻令而动、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多轮突发疫情均在第一个潜伏期内实现圈住封死目标。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主动担当作为、勇毅逆行出征、快速处置疫情、科学精准救治, 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疫情暴发后,作为疫情防控牵头主要职能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坚决守住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反弹底线,持续完善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应急预案、科学研判,强化统筹协调、区域风控,扎紧扎牢“四个口袋”。 为圈住封死扑灭疫情,市卫健委党组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总支4个、临时党支部52个,全市卫生健康系统27家单位、9212名党员;第一时间建立并统一调度80支、400人的传染病防控专业人员常态专业流调队伍,100支、500人的疾控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常态综合流调队伍,120支、600人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应急预备流调队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白衣天使本色,有力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2021年7月下旬我市遭遇特大暴雨,全市卫健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更是不畏风险、冲锋在前,“以生命拯救生命”,彰显白衣天使的担当作为。在灾后恢复重建时期,市卫健委党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把灾后恢复重建和疫情防控作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重大政治责任,扛牢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市卫健委将以“永远在路上”姿态,坚定不移打造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加快健康郑州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健康支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严加强自身建设 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定西市纪检监察系统加强自身建设综述 (2022年10月12日) 【更多免费素材,微信dadawk01】 加强理论武装、落实全员培训、完善内控机制、祛除沉疴顽疾、加强自我净化、注重关怀激励一项项具体有力的措施,凸显着定西市纪委监委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躬身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致力于打造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省纪委监委“作风建设年” 活动为引领,深入开展纪检监察系统“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暨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着力转作风、强素质、提效能、促规范,促使全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纪律严明、作风深入、工作扎实、谦虚谨慎、秉公执纪的良好形象, 以担当尽责、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为全市追赶发展持续汇聚监督力量。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市纪委常委会带头落实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作用,紧跟形势任务,细化学习专题,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 做实做细“三会一课”、强化室组内部学习研讨、开展“理论学习每月谈” 活动,切实抓常抓长机关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