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诗经》里的婚恋诗.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49570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诗经》里的婚恋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诗经》里的婚恋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诗经》里的婚恋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完整版)浅谈诗经里的婚恋诗浅谈诗经里的婚恋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对后代诗歌创作有着深远影响的光辉源头。这一部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诗集,它以形象的历史,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五百百年间的生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婚恋风俗的诗,爱情这一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完美和明朗。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情,世上的多少男男女女都逃不过一个“情字,正因为爱情的影响力之大,所以有“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说法。诗经中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诗,在国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诗大多数是民歌,感情大都是诚挚、质

2、朴、热烈而大胆的。如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雎,就是描写男女相思的恋歌。写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并设法追求她,用“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来取悦她。郑风溱洧和陈风东门之枌仿佛是古代男女交游的风俗画,前者描写郑国青年男女邀伴春游,借此机会谈情说爱,最后以“赠之以芍药”以示相好;后者表现陈国酷爱歌舞,青年男女借舞会自由寻找对象.这两首诗篇都体现男女恋爱的自由与欢快。邶风静女、鄘风桑中写青年男女约会,表现了大胆而挚热的情爱。卫风木瓜则写情人互相赠定情物,写出了男女彼此的倾爱赠答。从这一系列的民歌诗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在春秋以前,传统的礼教在民间的约束力远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强固

3、,在周代民间婚姻保持着较多的自由,恋爱也比较自由.青年男女敢于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己的幸福。由于有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所以读前面那些带有原始婚姻习俗的情歌就显得容易理解了。 虽然当时传统的礼教在民间的约束力还不大,青年男女比较自由,比较无拘束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但周代在婚姻方面既保留了古代的一些迷信,也产生了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如鄘风柏舟中女主人公已经有了意中人,但她的母亲又强迫她嫁给另外的男子,她痛苦之极,于是她发誓“之死矢靡慝”,悲愤地抗议: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位女主人公正苦恋着情人,而又承受着父母不谅的痛苦煎熬!女子的悲,同样产生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强大压力,若不从父母,亦会遭到众人的

4、非议.而郑风将仲子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深爱着仲子,但是这份爱情面临种种压抑和威胁,所以要爱又不能放任地去爱。女子便请求仲子“无逾我里”“无逾我园”别来找她,但她又一再声明“仲可怀也”,这种想爱而又不敢爱的矛盾与痛苦是很深刻的。它体现了当时父母之命,社会舆论已开始扼杀自由恋爱的刽子手.诗经中的爱情诗内容非常广泛,恋爱中并不都是两情相悦的,有时也会有单相思之苦闷。如邶风简兮写一个女子爱上了卫国宫廷中的舞师但却无法接近他的痛苦;周南汉广抒发了男子单恋的痴情;陈凤泽陂是一首单相思恋歌,写一个男子在池塘边遇见一个心仪的人,然而又不知该怎么办,为此伤心落泪,睡不着觉.按照我们现在一般的思维,爱情中比较主动的

5、一方通常是男性,女方往往会比较腼腆矜持,但诗经里写女子为爱情的主动的一方也不少,如郑风褰裳中的姑娘非常爽朗和泼辣,文中写到“予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要求小伙子当机立断,明确表态,这是多么大胆主动的追求和试探呀,这个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这种态度,绝不同于后来在建建礼教束缚下的女性,反而有点像当今的时尚女子。诗经中还有很多贺婚诗,表达了婚礼间的美好祝愿,周南桃夭就是其中的流传广泛的一首。我们都知道不是每个婚姻都能幸福和美满的,即使是自由的恋情,也未必能保证婚姻关系的永远稳固.但是与周礼下家族关系的破裂不同,自由结成的婚姻在其“反睦”的时候,我们却看

6、到了另外的一种情形.在卫风氓这首诗中表现着蚕妇与“贸丝”之氓从自主的结合到因氓的负心而遭到遗弃的过程,与邶风柏舟、邶风谷风这些弃妇不同,蚕妇没有仅仅停止于对自己一切美德的自许,而是在对不幸的咀嚼中感悟到了这样一层残酷的现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就是表明即使在自由的结合中,男女之间两个性别的权益差别,也依然可以败坏由爱情所凝结的婚姻.两性的不平等,是人类自身内部一个根深蒂固的矛盾。蚕妇语意明确地触及到这个深层纽结,诗篇的意义就由此超越了那些诉说自己如何符合世俗贤德标准的篇章.卫风氓中蚕妇因为是自由结合,所以即使在她经受不幸时也得不到应有的同情“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但她却直面现实,在残破的生活中接受教训,认清了丈夫的本质,所以能做到“亦已焉哉”。但究齐根底,这些弃妇的不幸遭遇都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