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8892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器材: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米、瘦肉等。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2、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3、将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闻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这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米后,在纸上留下油渍。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实验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实验步骤:1、 先把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

2、分之二的清水。2、 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搅拌。3、 搅拌后静置一会,再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实验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器材:烧杯、药匙、玻璃棒、水、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等。实验步骤:1、 先把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2、 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粘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拌。3、 搅拌后静置一会,观

3、察溶解的现象。实验结论: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说明: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实验四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实验步骤:1、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2、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将颗粒同样大的冰糖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用玻璃棒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3、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取两块大小相同的

4、冰糖,将其中一块冰糖研成粉末,然后分别放入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实验结论: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实验五实验名称:沉淀实验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明矾、浑浊水。实验步骤:1、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2、 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出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实验六实验名称:过滤实验实验器材:方座支架、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过滤网(或纱布)、待过滤的水、纯净水。实验步骤:方案一:1、 将烧杯放

5、在方座支架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上,调节好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口直面贴在烧杯的内壁上。2、 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3、 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4、 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下面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的一边。5、 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沿。比较过滤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方案二:把过滤网(或纱布)放在烧杯口上,把待过滤的水慢慢倒入过滤网内,水不要溢出过滤网。比较过滤后的水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出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实验七实

6、验名称:根的吸水实验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完好的有根植物、玻璃杯(或透明的瓶子)、花生油(或棉花、橡胶塞、橡皮泥)、水。实验步骤:1、 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2、 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胶塞、橡皮泥把玻璃杯口封住)防止水分蒸发,并在杯壁上做上标记。3、 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实验结论: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八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器材:烧杯、植物绿叶、酒精、酒精灯、三角架、锥形瓶、棉絮等。实验步骤:1、 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没过绿叶,用棉絮塞住瓶口。2、 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内,在烧杯内加入适量的热水。3

7、、 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把烧杯放在上面,用酒精灯加热。4、 过一会,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是绿色的,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酒精变成绿色。实验九实验名称:茎输导水分的实验实验器材:凤仙花(绿色植物枝条)、水、红墨水、瓶子、刀片等。实验步骤:1、 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把凤仙花枝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瓶子里。2、 把瓶子放在阳光下,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子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再把茎制成切片观察。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十实验名称:热空气性质实验实验器材:大塑料袋、瓷盘、酒精、

8、火柴、支架、纸蛇、蜡烛等。实验步骤:方案一:在瓷盘里倒入适量的酒精,将大塑料袋展开罩在瓷盘的上方。将酒精点燃,过一会儿,看到塑料袋膨胀起来,然后松手,观察现象。方案二:把纸蛇挂在支架上,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观察纸蛇变化。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实验十一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器材:注射器、橡皮。实验步骤:1、 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 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3、 用力向下压活塞,观察现象。4、 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十二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器材:气球、铁丝、塑料管、

9、细线。实验步骤:方案一:选择适当的位置拉上铁丝,将塑料管套在气球口处,用细线扎紧。用细铁丝做2个挂钩,一端固定在塑料管上,另一端挂在铁丝上。把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方向。方案二:把气球吹足气,口朝下(各个方向都可以)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方向。实验结论: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实验十三实验名称:瓶“吞”鸡蛋实验实验器材:火柴、熟鸡蛋、集气瓶。实验步骤:1、 将熟鸡蛋外壳剥掉。2、 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集气瓶内。3、 迅速将鸡蛋小头朝下塞入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观察鸡蛋位置变化。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实验十四实验名称:大气压力及方向实验实验器材:玻璃杯、纸板(或厚纸片)、

10、水。实验步骤:1、 先把玻璃杯内倒满水,2、 将纸板盖在玻璃杯口上,杯口不要有气泡。3、 先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手,观察现象。4、 将倒过来的玻璃杯口朝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实验十五实验名称:水流有力量实验实验器材:小水轮、玻璃杯、水槽、水。实验步骤: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的上方对着水轮的叶片均匀倒水,观察水轮变化。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实验十六实验名称: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器材:水轮、玻璃杯、水槽、水。实验步骤:1、 在2个玻璃杯内盛满水,分别在2个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叶片倒水。一个水量要小而均匀,一个水量要大而均匀

11、。观察2个水轮转动的情况。2、 在2个玻璃杯内盛满水,1个在小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水轮叶片倒水,另1个在小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水轮叶片倒水,水流量要同样大。观察2个水轮转动的情况。实验结论: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的流量大小、水位高低有关系。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实验十七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器材: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铁片、蜡等。实验步骤:方案一: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用凡士林将火柴依次粘在铜棒上。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方案二:将铁片固定在支架上,在铁片上涂上蜡,加热铁片的一角或中间,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

12、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实验十八实验名称:热对流实验实验器材:烧杯、锯末、火柴、石棉网、酒精灯、水。实验步骤:1、 在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锯末的烧杯放在上面。2、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水中锯末的变化。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底部受热的水变轻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实验十九实验名称:探究不同物品是否生热实验器材:温度计、毛皮、棉花、海绵、细线等。实验步骤:1、 用毛皮、棉花、海绵分别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用细线扎好。2、 记录温度计的初始读数。3、 把温度计挂起来,分

13、别在3、6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实验结论:毛皮、棉花、海绵不会生热。实验二十实验名称: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实验器材:黑纸、白纸、易拉罐、火柴、凡士林等实验步骤:方案一:用白纸和黑纸做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在阳光下,过一会,手感觉有什么不同。方案二:把易拉罐分别涂成黑色和白色,用凡士林将火柴粘在易拉罐相同的高度,同时放在阳光下,过一会观察火柴变化。(也可以不粘火柴,在易拉罐内插入温度计,观察温度计读数变化)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实验二十一实验名称:探究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量与摆放方式的关系实验器材:黑色易拉罐、温度计、木板(或泡沫板)实验步骤:1、把3个黑色易拉罐固定在木板上,一个斜放、一个直立、一个平放。把三支温度计分别插入易拉罐内,记录开始时的温度。2、然后把易拉罐放在阳光下,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时分别记录温度计的读数。观察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量与热水器摆放方式有关系。斜放吸热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