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_高圣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87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_高圣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_高圣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_高圣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2月电 工 技 术 学 报Vol.38No.4第 38 卷第 4 期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Feb.2023DOI:10.19595/ki.1000-6753.tces.220202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高圣伟1,2祝庆同1,2(1.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天津3003872.天津市电气装备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摘要针对独立光储发电系统中光伏电池输入电压的不稳定性,提出一种能够在大于和小于储能端口电压范围内工作的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可以实现光伏电池、蓄电池和负载之

2、间的能量流动和功率平衡。该文所提变换器是由传统的 Buck、Boost 和 Buck-Boost 变换器分别与双向升降压四开关 Buck-Boost(FSBB)变换器进行组合得到。FSBB 用于连接光伏电池和蓄电池端口,可以削弱储能端口电压对光伏端口电压的约束,满足光伏端口宽电压输入的应用需求,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该文以 Boost 变换器和 FSBB 变换器进行组合为例设计实验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关键词:三端口变换器宽输入范围四开关 Buck-Boost电压约束控制策略中图分类号:TM460引言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发展目标,减小碳排放量,

3、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发展1-3。但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发电过程具有不稳定性,严重依赖于天气,当负载变化时,系统响应较慢,储能装置的加入能够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4-5。传统的包含储能环节的新能源独立发电系统常需多个独立的 DC-DC 或 AC-DC 变换器连接输入源、储能电池和负载端,存在变换器数量多、体积大、功率密度低等问题6-8。为了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减少系统体积和设计成本,三端口变换器(Three-Port Converter,TPC)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只需要一个变换器便能够完成光伏电池、蓄电池和负载之间的功率管理和能量控制9-10。一般来说,TPC 拓扑

4、可以分为隔离型 TPC 和非隔离 TPC。隔离型 TPC易于实现升降压和电气隔离,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11-13,而对小功率无需电气隔离的应用场合,非隔离型 TPC 有着低成本、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等优势。由于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系统易受天气的影响,存在间歇性的特点5,13,其输入电压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在较宽范围内变化。因此,通过 TPC 端口之间的拓扑实现降压、升压或升降压功能,从而适应光伏电池端口电压变化,减少TPC 储能端口电压对光伏电池端口电压约束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13。文献14提出一种基于双输入变换器和双输出变换器的 TPC 拓扑生成方法,得到了一簇能够实现各端口之间单级功率变换的非隔离

5、型变换器拓扑。但所提拓扑均只能在光伏电池电压大于或小于蓄电池电压的一种情况下工作。文献15提出一种输入串联式三端口拓扑,可以实现 Buck、Boost、Buck-Boost 变换,灵活应用在各种不同电压等级场合。但主电源和蓄电池只能分时供电,且两端口之间不能传递能量,降低了新能源的利用率和能量传递的效率。文献16提出一种非隔离双向三端口升降压变换器,任意端口之间都能够实现双向升降压功率变换,以满足光伏电池宽输入范围的要求。但由于有源和无源功率器件多,导致变换器体积大、效率低。文献17提出一种集成双电感的升压转换器和双电感的双向降压转换器的三端口变换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518

6、07139)和 天 津 科 技 规 划 项 目(20YDTPJC01520)资助。收稿日期 2022-02-15改稿日期 2022-04-26第 38 卷第 4 期高圣伟等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971器,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但该拓扑只有在满足输出电压大于光伏电池端口电压和储能端口电压时才能正常工作,一旦超出端口电压限制,TPC 就无法正常工作。文献18提出一种通过集成传统的 Buck、Boost 和 Buck-Boost 变换器而得到可变结构三端口变换器,具有光伏电池端口输入范围宽、结构紧凑和功率器件利用率高等优点。但光伏电池端口能量流向负载端口时,必须经

7、过蓄电池端口,因此,降低了能量从光伏端口传递到负载端口的效率,且光伏电池、蓄电池和负载 3 个端口之间不共地。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宽输入范围的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该拓扑能削弱储能端口电压对光伏电池端口电压的约束,可实现光伏电池电压在大于或小于蓄电池电压的情况下工作,满足光伏端口电压宽输入范围变化的应用需求。1拓扑结构的提出TPC 拓扑结构推导的方法有很多,本文提出的宽输入范围 TPC 是在文献14中提出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以开关管 S5、电感 L1和二极管VD3得到经典结构,通过改变开关管和二极管之间的连接方式,得到如图 1 所示的三种经典单元结构;其次把输入输出连接到 3

8、个节点上,可以得到传统的 Buck、Boost 和 Buck-Boost 变换器,作为连接光伏端口和负载端口的通道。以开关管 S1S4和电感L2构成的 双向升降 压四开关 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FSBB)19-22变换器作为连接光伏电池和蓄电池的通道,FSBB 拓扑结构如图 2 所示(Vpv和 Vb分别为光伏电池和蓄电池电压);然后再增加一条功率流通路径连接两个变换器得到宽输入范围非隔离 TPC,其拓扑结构如图 3 所示。图 3中,Vo为负载端口电压,S1S5为开关管,L1、L2为电感,Cb、C0为电容,VD1VD4为二极管。(a)(b)(c)图

9、1三种典型的单元结构Fig.1Three typical cell structures从器件数量和电压特性方面对宽输入范围 TPC进行了拓扑结构对比,见表 1。3 个拓扑结构中蓄电池端口对光伏电池端口的电压要求较不严格,均能图 2FSBB 拓扑结构Fig.2FSBB Topology(a)FS-Boost TPC(b)FS-Buck TPC(c)FS-Buck-Boost TPC图 3宽输入范围 TPC 拓扑结构Fig.3Wide input range TPC topology表 1宽输入范围 TPC 拓扑结构对比Tab.1Comparison of wide input range TP

10、C topology拓扑结构开关管数量二极管数量能否工作在VpvVb和VpvVb负载输出电压是否负极性FS-Boost TPC53能否FS-Buck TPC54能否FS-Buck-Boost TPC54能是工作在 VpvVb和 VpvVb的场合,因此均适用于光伏电池电压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可再生应用。FS-Boost TPC 相比 FS-Buck TPC 和 FS-Buck-Boost TPC功率器件较少,且负载输出电压正极性,因此 FS-Boost TPC 在独立光储发电系统中更具有优势。下972电 工 技 术 学 报2023 年 2 月面以 FS-Boost TPC 为例进行详细分析。2工作

11、原理与电压稳态分析2.1能量管理方式为满足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的应用需求,根据光伏电池功率 Ppv、蓄电池功率 Pb和负载功率 Po三者的大小关系,FS-Boost TPC 需满足四种能量管理方式,FS-Boost TPC 功率流动示意图如图 4 所示。(a)DI 模式(b)DO 模式(c)SISO-PV 模式(d)SISO-B 模式图 4FS-Boost TPC 功率流动示意图Fig.4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S-Boost TPCpower flow当光伏电池处于弱光区时,其输入功率 Ppv不能满足负载需求功率 Po(PpvPo,且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图 4a

12、 所示,该拓扑工作在双输入(Double-Input,DI)模式。当光伏电池处于强光区时,其输入功率 Ppv供给负载后还有剩余(PpvPo),且蓄电池处于未充满或亏电状态。如图 4b 所示,该拓扑工作在双输出(Double-Output,DO)模式。当光伏电池处于强光区时,且蓄电池处于满电状态(Pb=0)。如图 4c 所示,该拓扑工作在光伏电池 单输 入 单输 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PV,SISO-PV)模式。当光伏电池处于阴影区时,其没有输入功率(Ppv=0),且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图 4d 所示,该拓扑工作在蓄电池单输入单输出(Single Inp

13、utSingle Output-Battery,SISO-B)模式。2.2工作原理分析本文提出的 FS-Boost TPC 拓扑结构如图 3a 所示,其包含一个光伏电池、一个蓄电池、5 个开关管(S1S5)、3 个二极管(VD1VD3)、两个电感(L1、L2)、1 个储能电容 Cb和 1 个滤波电容 Co。FS-Boost TPC 运行模态如图 5 所示,该拓扑拥有 15种工作模态(M1M15),通过选择不同的工作模态可以实现在不同的模式下工作。所提 FS-Boost TPC拓扑 VoVpv是固有的约束限制,为了简化电路分图 5FS-Boost TPC 运行模态Fig.5FS-Boost TP

14、C run mode第 38 卷第 4 期高圣伟等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973析,假设条件如下:(1)该拓扑工作在连续模式下进行分析。(2)Cb、Co电容容值均足够大,其电压的纹波可忽略。(3)开关管 S1S5以及二极管 VD1VD3均为理想器件,不考虑寄生参数对变换器的影响。2.2.1双输入模式当 VoVpvVb时,开关管 S2、S4、S5处于工作状态,S1、S3保持关断,包括三种工作模态(M6、M7、M8)。阶段 1:开关管 S2、S4导通,S5关断。光伏电池和电感 L1共同向负载供电,蓄电池对电感L2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1)所示。阶段 2:开关管 S4导

15、通,S2和 S5关断。光伏电池和电感 L1共同向负载供电,蓄电池和电感 L2共同向负载供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2)所示。阶段 3:开关管 S4和 S5导通,S2关断。光伏电池对电感 L1充电,蓄电池和电感 L2共同向负载供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3)所示。11pvo22bd=dd=dLLiLVVtiLVt-|(1)11pvo22bod dd dLLiLVVtiLVVt=-|=-|(2)11pv22bod dd dLLiLVtiLVVt=|=-|(3)式中,iL1、iL2分别为流过电感 L1、L2的电流。当 VoVbVpv时,开关管 S2、S4、S5处于工作状态,S1、S3保持关断,包括三种工

16、作模态(M6、M9、M8)。阶段 1:开关管 S2、S4导通,S5关断。光伏电池和电感 L1共同向负载供电,蓄电池对电感L2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1)所示。阶段 2:开关管 S2、S4、S5均导通。光伏电池和蓄电池分别对电感 L1和电感 L2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4)所示。阶段 3:开关管 S4、S5继续导通,S2关断。光伏电池对电感 L1充电,蓄电池和电感 L2共同向负载供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3)所示。11pv22bddddLLiLVtiLVt=|=|(4)当 VbVoVpv时,开关管 S3、S4、S5处于工作状态,S1、S2保持关断,包括三种工作模态(M7、M8、M10)。阶段

17、 1:开关管 S4导通,S3和 S5关断。光伏电池和电感 L1共同向负载供电,蓄电池和电感L2向负载供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2)所示。阶段 2:开关管 S4、S5继续导通,S3关断。光伏电池对电感 L1充电,蓄电池和电感 L2共同向负载供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3)所示。阶段 3:开关管 S3、S5导通,S4关断,光伏电池对电感 L1充电,电感 L2通过开关管 S3续流向负载供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5)所示。11pv22oddddLLiLVtiLVt=|=|(5)2.2.2双输出模式当 VoVpvVb时,开关管 S1、S2、S4、S5处于工作状态,S3保持关断,包括三种工作模态(M11、M

18、12、M13)。阶段 1:开关管 S1、S4、S5导通,S2关断,光伏电池一方面对电感 L1充电;另一方面联合电感 L2共同向蓄电池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6)所示。阶段 2:开关管 S1、S4导通,S2、S5关断,光伏电池一方面联合电感 L1共同向负载供电;另一方面联合电感 L2共同向蓄电池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7)所示。阶段 3:开关管 S2、S4导通,S1、S5关断。光伏电池一方面联合电感 L1共同向负载端;另一方面电感 L2通过开关管 S2续流向蓄电池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1)所示。11pv22pvbddddLLiLVtiLVVt=|=-|(6)11pvo22pvbddddL

19、LiLVVtiLVVt=-|=-|(7)当 VoVbVpv时,开关管 S1、S3、S4、S5处于工作状态,S2保持关断。该模式下包括三种工作模态(M14、M11、M12)。阶段 1:开关管 S1、S3、S5导通,S4关断。光伏电池同时对电感 L1和电感L2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8)所示。阶段 2:开关管 S1、S4、S5导通,S3关断。光伏电池一方面对电感 L1充电;另一方面联合电感 L2向蓄电池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6)所示。阶段 3:开关974电 工 技 术 学 报2023 年 2 月管 S1、S4导通,S3、S5关断。光伏电池一方面联合电感 L1向负载供电;另一方面联合电感 L2

20、共同向蓄电池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7)所示。11pv22pvddddLLiLVtiLVt=|=|(8)当 VbVoVpv时,开关管 S1、S3、S4、S5处于工作状态,S2保持关断。包括三种工作模态(M14、M15、M12)。阶段 1:开关管 S1、S3、S5导通,S4关断。光伏电池同时对电感 L1和电感 L2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8)所示。阶段 2:开关管 S1、S3导通,S4、S5关断。光伏电池一方面联合电感 L1向负载供电;另一方面对电感 L2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9)所示。阶段 3:开关管 S1、S4导通,S3、S5关断。光伏电池一方面联合电感 L1向负载供电;另一方面联合

21、电感 L2向蓄电池充电,电感的动态关系如式(7)所示。11opv22pvddddLLiLVVtiLVt=-|=|(9)2.2.3单输入单输出模式单输入单输出模式包括光伏电池单输出(SISO-PV)模式和蓄电池单输入单输出(SISO-B)模式。在 SISO-PV 模式下,FS-Boost TPC 可以等效为传统的 Boost 变换器,包括两种工作状态(M1、M2)。在 SISO-B 模式下,当 VbVo时,该 TPC 等效为传统的 Boost 变换器,包括两种工作状态(M3、M4);当 VbVo时,该 TPC 等效为传统的 Buck 变换器,包括两种工作状态(M4、M5),这里不再详细分析。2.

22、3电压稳态分析FS-Boost TPC 三个端口对应的电压分别为 Vpv、Vb、Vo,光伏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能量传递由电感 L1承担,光伏电池与蓄电池之间的能量传递由电感 L2承担,蓄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能量传递也由电感 L2承担,设开关管 S1、S2、S3、S4、S5的占空比分别为 dS1、dS2、dS3、dS4、dS5。当 VoVpvVb时,根据伏秒平衡原理可得()()S5 pvS5opv1d VdVV=-(10)()()S1pvS1bpv1dVdVV-=-(11)()()S2 bS2ob1d VdVV=-(12)根据式(10)式(12),可以得到 3 个端口间电压关系式为opvS511VVd=

23、-(13)bS1 pv Vd V=(14)obS211VVd=-(15)当 VoVbVpv时,根据伏秒平衡原理可得()()S5 pvS5opv1d VdVV=-(16)()()S3 pvS3bpv1d VdVV=-(17)()()S2 bS2ob1d VdVV=-(18)根据式(16)式(18),可以得到 3 个端口间电压关系式为opvS51 1VVd=-(19)bpvS311VVd=-(20)obS211VVd=-(21)当 VbVoVpv时,根据伏秒平衡原理可得()()S5 pvS5opv1d VdVV=-(22)()()S3 pvS3bpv=1d VdVV-(23)()()S4oS4bo

24、1=dVdVV-(24)根据式(22)式(24),可以得到 3 个端口间电压关系式为opvS511VVd=-(25)bpvS311VVd=-(26)oS4 bVd V=(27)3控制与调制策略为了保证独立新能源发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FS-Boost TPC 需要实现输出电压恒定、电池保护 和 最 大 功 率 点 跟 踪(Maximum Power PointTracking,MPPT)3 个功能,由第 2 节分析可知,该拓扑在工作时最多有两条功率流通路径,即只需要控制拓扑中的两个端口,第三个端口作为功率补偿第 38 卷第 4 期高圣伟等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975

25、器,图 6 为不同约束条件下动态切换对应的功率输出,依据图 6 进行控制与调制策略的设计。(a)约束 1:VoVpvVb(b)约束 2:VoVbVpv(c)约束 3:VbVoVpv图 6模式切换下的约束条件Fig.6Constraints under mode switchingFS-Boost TPC 控制策略框图如图 7 所示。所提控制策略拥有 3 个控制器:MPPT 的输入电压控制器(Input Voltage Regulator,IVR)、蓄电池充电的电流控制器(Battery Current Regulator,BCR)、稳定输出电压的输出电压稳压器(Output Voltage R

26、egulator,OVR),MPPT 算法采用 P&O 算法23,模式识别与切换控制器用于 FS-Boost TPC 模式间的动态切换与占空比对应输出,Ppv、Po和蓄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 Charge,SOC)作为动态切换和电池保护信号,其中 SOC 估算采用安时积分法24。下面以 VoVpvVb和 VoVbVpv为例详细叙述。1)VoVpvVb当光伏电池处于阴影区,Ppv=0,且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FS-Boost TPC 运行在 SISO-B 模式,通过 OVR 控制开关管 S2来稳定负载端电压。当光伏电池由阴影区转移到弱光区,PpvPo,图 7FS-Boost TPC 控

27、制策略框图Fig.7The FS-Boost TPC control policy block diagram且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FS-Boost TPC 由SISO-B 模式切换至 DI 模式。一方面通过 IVR 控制开关管 S5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另一方面 OVR控制开关管 S2来稳定负载端电压。当光伏电池由弱光区转移到强光区,PpvPo,且蓄电池处于未充满或亏电状态时,FS-Boost TPC由 DI 模式切换至 DO 模式。一方面通过 IVR 控制开关管 S5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另一方面多余的能量通过 OVR 外环、BCR 内环的双环控制开关管S1和 S2输送给蓄电池进而维

28、持负载端电压稳定。同时,能量管理控制器判断电池的 SOC 是否处于正常,进而对蓄电池进行保护。当光伏电池处于强光区,且蓄电池处于已充满状 态 时,FS-Boost TPC 运 行 由 DO 模 式 切 换 至SISO-PV 模式。光伏电池退出最大功率运行模式,通过 OVR 控制开关管 S5来稳定负载端电压。2)VoVbVpv当 VoVbVpv时,SISO-B 模式、DI 模式和SISO-PV 模式控制策略与上述 VoVpvVb约束条件下控制策略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当光伏电池由弱光区转移到强光区,PpvPo,且蓄电池处于未充满或亏电状态时,FS-Boost TPC由 DI 模式切换至 DO 模式

29、。一方面通过 IVR 控制开关管 S5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另一方面多余的976电 工 技 术 学 报2023 年 2 月能量通过 OVR 外环、BCR 内环的双环控制开关管S3和 S4输送给蓄电池进而维持负载端电压稳定。同时,能量管理控制器判断电池的 SOC 是否处于正常,进而对蓄电池进行保护。脉冲调制方案如图 8 所示,vtri1和 vtri2为锯齿载波,vc1vc5分别为 vgs1vgs5的占空比信号。当 VoVpvVb时,DI 模式下,为了减小负载输出电流纹波,使开关管 S2和 S5交错导通。vc2、vc4与 vtri1相交,vc5与 vtri2相交,通过 PWM,其工作模态为 M6、

30、M7 和 M8,如图 8a 所示。DO 模式下,vc1、vc4和vc5均与 vtri1相交,通过 PWM,其工作模态为 M11、M12 和 M13,如图 8b 所示。同理,当 VoVbVpv时,DI 模式下,vc2、vc4与 vtri1相交,vc5与 vtri2相交,通过 PWM,其工作模态为 M6、M9 和 M8,如图8c 所示。DO 模式下,vc1、vc3和 vc5均与 vtri1相交,通过 PWM,其工作模态为 M14、M11 和 M12,如图 8d 所示。利用所设计的调制策略,可以实现不同约束条件下 DI 模式和 DO 模式间的切换。(a)VoVpvVb时,DI 模式(b)VoVpvV

31、b时,DO 模式(c)VoVbVpv时,DI 模式(d)VoVbVpv时,DO 模式图 8脉冲调制方案Fig.8Pulse modulation scheme4实验分析为验证 FS-Boost TPC 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搭建一台负载功率为 144 W 的实验样机,以 VoVbVpv和 VoVpvVb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实验平台如图 9 所示,实验参数见表 2。图 9实验平台Fig.9Experimental prototype表 2实验参数Tab.2Experimental parameters参数数值最大输出功率 Pmax/W144模拟光伏电池电压 Vpv/V18/30蓄电池

32、电压 Vb/V24(5%)输出电压 Vo/V48电容 Cpv,Cb,C0/F300电感 L1/H300电感 L2/H200开关频率fs/kHz504.1稳态实验分析图 10 为 DI 模式下 Vpv=30 V,Vb=24 V 的实验波形,图 10a 为开关管 S2、S4、S5驱动信号波形,图10b 为电感电流 iL1、iL2和输出电压 Vo波形,两电感电流方向一致。此模式下,光伏电池输入功率无法满足负载需求,其余能量由蓄电池提供,输出电压Vo基本稳定在 48 V,证明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图 11 为 DO 模式下 Vpv=30 V,Vb=24 V 的实验波形,图 11a 为开关管 S1、S2

33、、S4、S5驱动信号波形,图 11b 为电感电流 iL1、iL2和输出电压 Vo波形,两电感电流方向相反。此模式下,光伏电池输入的(a)开关管驱动波形第 38 卷第 4 期高圣伟等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977(b)电压与电流波形图 10Vpv=30 V,Vb=24 V 时 DI 模式实验波形Fig.10Experimental waveforms of DI mode whenVpv=30 V and Vb=24 V(a)开关管驱动波形(b)电压与电流波形图 11Vpv=30 V,Vb=24 V 时 DO 模式实验波形Fig.11Experimental wavef

34、orms of DO mode whenVpv=30 V and Vb=24 V功率满足负载需求后还有剩余,多余的能量输送给蓄电池充电,输出电压 Vo基本稳定在 48 V,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图 12 为 DI 模式下 Vpv=18 V,Vb=24 V 的实验波形,图 12a 为开关管 S2、S4、S5驱动信号波形,图 12b 为电感电流 iL1、iL2和输出电压 Vo波形,两电感电流方向一致。此模式下,光伏电池输入功率无法满足负载需求,其余能量由蓄电池提供,输出电压 Vo基本稳定在 48 V,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图 13 为 DO 模式下,Vpv=18 V,Vb=24 V 的实验波形

35、,图 13a 为开关管 S1、S3、S4、S5驱动信号(a)开关管驱动波形(b)电压与电流波形图 12Vpv=18 V,Vb=24 V 时 DI 模式实验波形Fig.12Experimental waveforms of DI mode whenVpv=18 V and Vb=24 V(a)开关管驱动波形(b)电压与电流波形图 13Vpv=18 V,Vb=24 V 时 DO 模式实验波形Fig.13Experimental waveforms of DO mode whenVpv=18 V and Vb=24 V978电 工 技 术 学 报2023 年 2 月波形,图 13b 为电感电流 iL

36、1、iL2和输出电压 Vo波形,两电感电流方向相反。此模式下,光伏电池输入的功率满足负载需求后还有剩余,多余能量输送给蓄电池充电,输出电压 Vo基本稳定在 48 V,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4.2动态切换实验分析SISO-B 模式切换到 DI 模式实验波形如图 14所示。图 14a 为 Vpv=30 V,Vb=24 V 时 SISO-B 模式切换到 DI 模式的相关波形,图 14a 右侧为模式切换过程的局部放大波形,可以看到在 4 ms 内电感电流iL1均从 0 A 增加至 2 A,电感电流 iL2从 6 A 减小至3.5 A。输出电压 Vo基本稳定在 48 V,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图 1

37、4b 为 Vpv=18 V,Vb=24 V 时 SISO-B 模式切换到 DI 模式的相关波形,图 14b 右侧为模式切换过程的局部放大波形,可以看到在 4 ms 内电感电流iL1均从 0 A 增加至 2 A,电感电流 iL2从 6 A 减小至4.5 A。输出电压 Vo基本稳定在 48 V,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a)Vpv=30 V,Vb=24 V(b)Vpv=18 V,Vb=24 V图 14SISO-B 模式切换到 DI 模式实验波形Fig.14SISO-B mode switching to DI modeexperimental waveformsDI 模式切换到 DO 模式实验波形

38、如图 15 所示。图 15a 为 Vpv=30 V,Vb=24 V 时 DI 模式切换到 DO模式的相关波形,图 15a 右侧为模式切换过程的局部放大波形,可以看到在 4 ms 内电感电流 iL1从 2 A增加至 4.8 A,电感电流 iL2从 3.5 A 减小至零后反向增加直至 1 A。输出电压 Vo基本稳定在 48 V,证明(a)Vpv=30 V,Vb=24 V(b)Vpv=18 V,Vb=24 V图 15DI 模式切换到 DO 模式实验波形Fig.15DI mode switch to DO modeexperimental waveforms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图 15b 为 Vpv=

39、18 V,Vb=24 V 时 DI 模式切换到DO 模式的相关波形,图 15b 右侧为模式切换过程的局部放大波形,可以看到在 4 ms 内电感电流 iL1从 2 A 增加至 8 A,电感电流 iL2从 4.5 A 减小至零后反向增加直至 1.5 A。输出电压 Vo基本稳定在48 V,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DO 模式切换到 SISO-PV 模式实验波形如图 16所示。图 16a 为 Vpv=30 V,Vb=24 V 时 DO 模式切换到 SISO-P 模式的相关波形,图 16a 右侧为模式切换过程的局部放大波形,可以看到在 4 ms 内电感电流 iL1重新恢复至 4.8 A,电感电流 iL2从

40、 1 A 减小至0 A。输出电压 Vo基本稳定在 48 V,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图 16b 为 Vpv=18 V,Vb=24 V 时 DO 模式切换到 SISO-PV 模式的相关波形,图 16b 右侧为模式切换过程的局部放大波形,可以看到在 4 ms 内电感电(a)Vpv=30 V,Vb=24 V第 38 卷第 4 期高圣伟等一种独立光储发电系统用宽输入范围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979(b)Vpv=18 V,Vb=24 V图 16DO 模式切换到 SISO-PV 模式实验波形Fig.16DO mode switch to SISO-PV modeexperimental waveforms流

41、iL1重新恢复至 8 A,电感电流 iL2从 1.5 A 减小至0 A。输出电压 Vo基本稳定在 48 V,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4.3光伏电池输入功率阶跃实验由于 MPPT 并非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因此本文并未实现 MPPT 控制,而是采用恒压特性的电源代替光伏电池,通过变换器控制恒压源的输出电流,进而控制恒压源的输出功率,从而模拟光伏电池的功率变化。光伏电池输入功率阶跃实验分析如下。图 17 为 Vpv=18 V,Vb=24 V 时,FS-Boost TPC工作在 DI 模式下,光伏电池输入功率由 36 W 增加到 81 W 时,系统的动态波形。由图 17 可以看出,光伏电池输入电压 V

42、pv=18 V 和输出电压 Vo=48 V 恒定,光伏电池输入电流 ipv由 2 A 变为 4.5 A,蓄电池测电感电流 iL2由 4.5 A 变为 2.625 A。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图 17光伏电池输入功率阶跃实验波形Fig.17Experimental waveforms of PV input power step4.4效率分析图 18 为 Vpv=30 V、Vpv=18 V,Vb=24 V 时变换器效率随输出功率变化而变化的曲线。DI 模式下,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效率是在输出电压 Vo=48 V恒定、负载由 57.6 逐渐减小至 14.4,输入功率随负载的减小由 40 W 逐渐增

43、大至 160 W 所测得,效率计算表达式为=Po/(Ppv+Pb)。DO 模式下,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效率是在输出电压 Vo=48 V 恒定、负载由 57.6 逐渐减小至 14.4,输入功率随负载的减小由 60 W 逐渐增大至 180 W(即光伏电池最大输入功率)所测得,效率计算表达式为:=(Po+Pb)/Ppv。图 18FS-Boost TPC 效率曲线Fig.18FS-Boost TPC efficiency curves可以看到,在测试范围内输出效率最大为97.8%。FS-Boost TPC 效率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减小,且当 Vpv=30 V,Vb=24 V 时 FS-Boost TPC

44、 效率明显大于 Vpv=18 V,Vb=24 V 时效率。其主要原因是同一工作模式下,相同的光伏电池输入功率,光伏电池电压越小,其输入电流越大,该变换器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越大,进而导致输出效率越低。5结论本文基于传统的 Buck、Boost 和 Buck-Boost 变换器分别与 FSBB 变换器进行组合提出一种宽输入范围非隔离 TPC。以 FS-Boost TPC 为例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实验研究表明,该拓扑结构能工作在光伏电池电压大于或小于蓄电池电压的场合,满足光伏电池端口电压宽输入范围变化的实际需求。控制策略的设计能够保证该拓扑模式间的快速切换。因此,所提变换器适用于以光伏电池、蓄电

45、池和负载构成的独立光储发电系统。参考文献1刘倩,张子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依靠可再生能源实现电力自给自主N.南方日报,2021-11-19(A11).2国家能源局.新时代中国能源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20-12-31(11).3崔杨,邓贵波,赵钰婷,等.考虑源荷低碳特性互980电 工 技 术 学 报2023 年 2 月补的含风电电力系统经济调度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14):4799-4815.Cui Yang,Deng Guibo,Zhao Yuting,et al.Econo-mic dispatch of power system with win

46、d powerconsideringthecomplementarityoflow-carboncharacteristicsofsourcesideandloadside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21,41(14):4799-4815.4李建林,牛萌,周喜超,等.能源互联网中微能源系统储能容量规划及投资效益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20,35(4):874-884.Li Jianlin,Niu Meng,Zhou Xichao,et al.Energystorage capacity planning andinvestmentbenefitanalysis o

47、f micro-energy system in energy inter-connection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Society,2020,35(4):874-884.5侯慧,刘鹏,黄亮,等.考虑不确定性的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规划J.电工技术学报,2021,36(增刊1):133-144.Hou Hui,Liu Peng,Huang Liang,et al.Planning ofelectricity-heat-hydrogenintegratedenergysystemconsidering uncertaintiesJ.Tra

48、nsactions of China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21,36(S1):133-144.6周悦,孙孝峰,王宝诚,等.一种自举式三端口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6,31(6):126-134.Zhou Yue,Sun Xiaofeng,Wang Baocheng,et al.Athree-port converter with bootstrap circuit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6,31(6):126-134.7刘计龙,朱志超,肖飞,等.一种面向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模块

49、化三端口直流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20,35(19):4085-4096.Liu Jilong,Zhu Zhichao,Xiao Fei,et al.A modularthree-port DC-DC converter for vessel integratedpowersystemJ.TransactionsofChina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20,35(19):4085-4096.8Suresh K,Chellammal N,Bharatiraja C,et al.Cost-efficient nonisolated three-port DC-D

50、C converter forEV/HEV applications with energy storageJ.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2019,29(10):1-20.9ZhuHongyu,ZhangDonglai,LiuQing,etal.Three-port DC/DC converter with all ports currentripple cancellation using integrated magnetic tech-nique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