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语文学业水平模拟测试题库.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8709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学业水平模拟测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学业水平模拟测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语文学业水平模拟测试题12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 A.屏障(zhànɡ) 鞠躬尽瘁(cuì) B. 狡黠(xié) 颔(hàn)首低眉 C. 剽(piāo)悍 义愤填膺(yīnɡ) D.诘(jié)责 根深蒂 (dì)固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无锡有良好的治安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毋庸________的。 ②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________它。 ③第四轮六方会谈美韩首次双边________,就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交换看法。 A、质疑 款待 协商 B、置疑 款待 磋商 C、置疑 招待 磋商 D、质疑 招待 协商 3、下列语段中的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A.念:考虑 B.书:字条 C. 以:通“已”,已经 D.怪:以……为怪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盛夏时节的太湖是个收获的季节。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通过学习学校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D、“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乱丢垃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5、下列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才有可能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②相反,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 ③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④因为这种爱,所以负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⑤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A、⑤ ① ③ ④ ② B、⑤ ① ② ④ ③ C、⑤ ② ① ③ ④ D、⑤ ③ ① ② ④ 二、阅读与赏析(共48分) (一)(4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宋)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皇祐元年,当时诗人贬官在颍州(今安徽阜阳)任知州。 7、阅读上面一首诗,指出对该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2分) ( ) A、这首诗有不同的意境,看似无联系,实则以一个“梦”字贯通,空灵幽美。 B、首句写“夜风习习”、“笛声悠扬”、“月映千山”,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C、“棋罢不知人换世”与“到乡翻似烂柯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抒写了时光流逝,世事变换之感。 D、“无奈”一词既有思家的哀愁,又有贬官后的失意之情。 8、“暗”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②,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④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选自《昨非庵日纂》卷九) [注] ①刘南垣(yuán)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开:开导⑤治具:烧饭。⑥飧(sū 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当开谕之 谕_______________ ②比食至 比________________ ③自朝过午 自_______________ ④时使然耳 然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以”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徐喷以烟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1、阅读本文,可以看出直指使有_________的优点。他的老师有________的优点。(2分)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俟其来款之。(2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2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7分)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茵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3、第②段中划线句中的“只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5分) ①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②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③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④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⑤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⑥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⑦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16、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⑥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0分) 布 鞋 厉彦林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人民日报》2009年4月25日,有改动) 18、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2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谈谈最后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⑥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24、请你联系下面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把你对消费的看法写下来,字数80字左右。(6分) 《中国消费报》上曾登载:温州市有关机构对在该市从业的101位农民工展开了一次生活消费状况调查。今年38岁的安徽籍民工袁守康的消费状况是:除吃饭外,每月吃两次荤菜共8元,每月理一次发5元,每月看一场录像2元,两个月用一支牙膏。透过这种其他群体可能无法忍受的生活标准,我们看到了农民工的辛劳与其生存状况之间的巨大反差,更看到了他们那老小聚集的家庭的艰难程度。 25、阅读下面的花,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 答题卷 2011.4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3分)( ) 2、(3分)( ) 3、(3分)( ) 4、(2分) 5、(2分)( ) 6、(3分)( ) 二、阅读与赏析(共48分) 7、(2分)( ) 8、(2分) 9、(4分)①谕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__________________ ④然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 )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2、 (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24、(6分) 25、作文(60分) 作文答卷 25、阅读下面的花,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十六岁,我多了一份    600 答案 1、(2分)B 2、(2分)B 3、(2分)B 4、(2分)B 5、(2分)C 6、(3分)A 7.(2分)B 8.(2分)“暗”字指道路的昏暗。(1分)表现了意境的幽深,诗人内心的迷茫。(写出任一点即可得1分) 9、①使------明白 ②等到 ③从 ④这样 10、A 11、(直指使)知错能改(意近即可)(刘麟老师)教育得法,善于开导学生。(意近即可) 12、①(刘麟)等他来(拜访)时便款待他。(得分点:“俟”“款”) ②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对饮食的要求责难他的部下了。(得分点:“谕”“以”) 13、不能。“只能”是一个表示范围的限制词,放在句中表明“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是病毒唯一的生存方式,去掉则不能突出这层含义,所以不能删,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举例子、列数据。(各0.5分)用埃博拉病毒的例子和“80%”的数据,更具体准确地说明病毒的生存能力虽然弱,却感染力极强,非常猖獗。 15、(1)病毒结构简单,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2)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3)自己不能完成生化反应.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16、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责任。 7、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举了爱迪生发明电灯、林肯解放黑奴等事例,具体证明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只是自我的享受,也包括爱自己和被自己爱的人的感受,以及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从而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责任”。(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18.布鞋;(1分) 19.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1分)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1分)(写“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扣0.5分) 20.勤劳、细心、认真、关爱(疼爱、爱护)孩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1.这一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关爱的感激之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布鞋。或:“深感母亲做鞋的艰辛,深感布鞋的珍贵”。或:“表现了对母亲的惦记(惦念、怀念、想念、依恋)之情”。(2分) 22.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1分),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1分),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1分)。 23、① 晨兴理荒秽 ②天涯若比邻 ③乾坤日夜浮 ④芳草萋萋鹦鹉洲 ⑤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⑧夜阑卧听风吹雨 ⑨ 无限河山泪 ⑩ 江山代有才人出 24、观点全面、正确,能联系材料,语言精练、流畅,得6分。有正确的观点,能联系材料,语言流畅,得4分。有正确的观点,没有联系材料,语言较流畅,得3分或3分以下。 示例:(1)看了农民工的消费状况,我觉得我们学生没有理由大手大脚花钱,毕竟我们还是处于非工作阶段,自己没有挣钱,先学会大把花钱,是非理性的。 (2)看到为我们这个城市出力的农民工的消费状况,我觉得一个人的消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来合理安排,不可像目前社会上80后、90后中的一部分“月光族”,挣多少就花多少,这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的消费观。 (3)看着这些离乡背井的农民工兄弟,生存竟如此艰难,我觉得对于收入和消费都远远超出他们的人来说,应该从自己的消费支出中节省出一部分,用来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改善那些低收入、低消费人群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25、作文评分标准: 等 次 一类 60—55分 二类 54—48分 三类 47—42分 四类 41—36分 五类 36分以下 内 容 占50% 观点明确 感情真挚 内容新颖 材料充实 观点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观点基本明确 感情基本真实 内容比较具体 观点不够明确 感情不够真实 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 表 达 占50% 语言流畅 表现力强 语言通顺 条理清楚 偶有语病 语言基本通顺 条理较清楚 有少量语病 语言不够通顺 层次不清 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评分注意事项: ⑴每少50字扣1分。 ⑵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重复不累计。 ⑶偶有语病指有个别句子有语病;有少量语病指有2—3个句子有语病。 ⑷内容和表达可分开考虑。但内容评为五类的,表达不得在三类以上打分。 ⑸严重抄袭的文章(指有证据可以证实的)在20分以下打分,其中如与被抄袭文章雷同达85%以上的可在10分以下打分。 (6)切入分为47分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